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李昭被特殊照顾的原因了,这件事还要从李昭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说起。
在李昭穿越过之后,李昭就发现自己记忆力很好,成绩也是快速提高,考上了科技大,除了自己的钢铁机械系,李昭还学了很多生物、农业方面的知识。
有感于村里的艰苦,这些年李昭很是做了几件事情。
第一就是把蚯蚓养殖给搞了起来,养蚯蚓很简单,自然界中随处可见,只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蚯蚓一般都不会死。养蚯蚓唯一的难点就是蚯蚓吃的是腐烂的植物,如何将植物快速转变就是重点。
李昭在学校图书馆查了不少资料,最终配出了以硝化细菌、酵母菌等为主的菌群,将村里牲畜排泄物与切碎的植物根茎混合、发酵之后,作为蚯蚓饲料,经过两年的摸索,蚯蚓养殖成熟了起来。
这不仅解决了猪、鸡、鸭的育肥饲料,还让李家村的肥料丰富了起来,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好的,村里的庄稼长得更好,牲畜家禽也长得更快。
第二件事就是农业机械,李昭根据九十年代流行的几款人力农用机械,重新设计了几款小型农机。
主要是小型播种机、手摇式玉米脱粒机、小型人力钻井机、押水井等。这几样机械非常简单,但却非常实用,大概流行了有二三十年时间,后来还是因为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了,各种大型机械以及电力农机流行,才被淘汰的。
这些农机,对于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绝对是黑科技的存在,这些被李昭当做毕业设计给拿了出来。
就说播种机,我国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叫做耧车。农村常用的是三足耧车,可以用来播种小麦、黄豆这些株距密集的作物,不能播种玉米这种间隙比较大的农作物。
耧车使用的时候,前面人力或者畜力拉着前行,后面有人掌着扶柄,不停的晃动着耧车,使种子顺着耧腿播入地里。这很考验一个人的手上功夫,如果没晃好,那么很可能导致播种不均,有的地方太密,有的地方太稀,不利于作物生长。
而李昭设计的播种机是千禧年左右流行的,分成几种款式:第一种高级的,播种机前端用自行车轮,轴上一侧是一个链轮。后端上面是料斗,放种子,料斗下方前侧有毛刷,防止播种时卡种子。下面是耧腿,中间放一个周长与玉米播种间距相同的圆柱,比如周长30公分,圆柱上留有小槽,与车轮链轮同侧也是一个链轮,料斗后侧上方是扶手。
这样由链条连接前后两个链轮,当然链轮需要计算好比例,保证车轮每前进三十公分,后面圆柱刚好转动一圈,这样就会播种一次,同时根据不同作物开不同间距的小槽,比如玉米,则只留一个槽,其余小槽堵起来,大豆大概十公分播种一颗,则等间距留三个,依次类推,这款播种机可以适应大多数农作物的播种。
当然这个比较贵,因为用上了自行车轮,价格大概会在30元左右,对于农村来说这妥妥的是一笔巨款了。之所以设计一个这样的,主要是为了以后进入工厂,可以给工厂生产自行车做前置。
第二种是低端一些的,采用的是往复式插板,根据往复行程计算好位置,然后在插板上钻好孔,插板厚度根据种子大小设计好。
前面的自行车轮直接改成铸铁轮,主梁直接采用一根角铁,一根小钢筋一端插在铸铁轮边上留好的孔里,一端连接往复插板,随着轮子的转动,插板往复运动,将种子带到耧腿里,从而播种到地里。
这种用料简单,只需要单独铸造铸铁轮,当然轮子还可以用螺纹钢一类的焊接,料斗用铁皮卷成,往复式插板可以直接锻压成型,然后打孔切割,其余部分只需要钢管、角铁打磨焊接就可以,甚至只采用各种废铁就能制作,这样的情况下,材料成本只需要不到3块钱就能生产出来。可以说只要是有一个焊机,再配上几件工具就可以生产这种播种机。
第三种设计就更简单了,在第二种的基础上,主梁、料斗直接改为木制。前轮更是可以直接锯一段圆木,耧腿也直接用过去耧车的,只有往复插板和连接用的钢筋是铁制的。
李昭上大二的时候就在村里把这种给捣鼓了出来。找铁匠打了一些耧铧、往复插板、大钉,大概6毫米的铁条,几个木匠合作,三五天的时间,就做出了二三十个播种机。
这种做出来,人工算上材料,一个播种机的成本才不到一块钱,而且基本上木工手艺不错的都能做。当然这种也容易损坏,特别是木轮,基本用个半天一天的就会因为过度磨损报废。
当然这也无所谓,反正只要选好木料,两个人拉下锯,然后用烧红的钢筋戳两下,轮子要多少有多少,事先准备好轮子,很快就可以修好。当然如果以后有铸铁的轮子卖了,直接采用铸铁轮就可以,成本也就再加个几毛钱。
由于这个时代消息比较闭塞,这种播种机也就在附近几个生产队在用,没有传播太远。
而李昭把这几种设计作为毕业设计拿出来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当样品制作出来后,直接在学校引起了轰动,在样品试用的时候,相同人工的情况下,播种机的播种效率是人工刨土播种效率的三倍以上,而且人员更省力。
特别是知道了几种播种机和钻井设备在李家村推广使用的效果之后,李昭就在学校出名了。李家村有四百来口人,除去帮不上忙的小孩,每年操持三四百亩地就已经是极限了。
犁地也只是用牛拉犁,除草更是只能用锄头,人工一点一点刨,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小麦产量不足三百斤,玉米产量不足五百斤,大豆产量两百來斤,如果不是红薯产量还可以,村里每年都得饿死人。
村里旁边还有不少荒地可以开垦,只是生产效率低下,忙不过来而已。这两年,李家村因为李昭搞得播种机,玉米种植直接翻了几番,只玉米一项就有五百多亩。
再加上往年面积的大豆等作物,李家村粮食种植面积直接翻了一番,而播种所用的时间,却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二。如果不是考虑再多,除草、收割跟不上,李家村粮食种植面积能再翻一倍上来。
再配合上这两年扩大规模养殖蚯蚓的情况,蚓土作为肥料使用的加成,现在李家村小麦的产量基本可以稳定在四百多斤,玉米在七百來斤,所以交了公粮,李家村还能吃饱饭。
同时李昭还制作了人力钻井机,这个更简单,一个中空的合金钻头,然后加上几段套上丝的钢管,顶上是一个方向盘大小的转盘,转盘上有一个可以万象转的出水口。
钻井时一边给钻孔处浇水,一边用押水井从转盘上方抽水,将钻出来的泥沙洗出来。一台钻井机,两三个小时就可以打一眼三十到四十米深的井。井中放上硬质水管,就可以用押水井抽水了。
这几样下来,李家村的粮食耕种面积和长势都非常不错,今年丰收算是十有八九了。对于这个时代的农村来说,李昭的几款机械真是妥妥的黑科技了,成本不多,但直接将效率提升了几倍,如果推广得当,粮食总产量增长个两三层绝对是有保障的。
因为学校的重视,随着李昭在学校名气的增大,李昭被新闻系在报社的实习生给专访了。说来这个实习记者也是够用心的,她不仅采访了李昭,还走访了李家村,实地调查了李家村的变化。
在于其他村庄对比之后,李家村的耕种面积基本达到了其他村庄的1.5倍,而且庄稼长势更好,李昭直接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也因此被相关部门重视了起来,最后被分配到了红星轧钢厂。
与其余同学相比,李昭的工资至少多了十几块,同时还直接分了房,级别也直接定为了科员。现在虽然只是技术员,但只要李昭将几种机械的生产线建好,完成量产,那么升为工程师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在李昭穿越过之后,李昭就发现自己记忆力很好,成绩也是快速提高,考上了科技大,除了自己的钢铁机械系,李昭还学了很多生物、农业方面的知识。
有感于村里的艰苦,这些年李昭很是做了几件事情。
第一就是把蚯蚓养殖给搞了起来,养蚯蚓很简单,自然界中随处可见,只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蚯蚓一般都不会死。养蚯蚓唯一的难点就是蚯蚓吃的是腐烂的植物,如何将植物快速转变就是重点。
李昭在学校图书馆查了不少资料,最终配出了以硝化细菌、酵母菌等为主的菌群,将村里牲畜排泄物与切碎的植物根茎混合、发酵之后,作为蚯蚓饲料,经过两年的摸索,蚯蚓养殖成熟了起来。
这不仅解决了猪、鸡、鸭的育肥饲料,还让李家村的肥料丰富了起来,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好的,村里的庄稼长得更好,牲畜家禽也长得更快。
第二件事就是农业机械,李昭根据九十年代流行的几款人力农用机械,重新设计了几款小型农机。
主要是小型播种机、手摇式玉米脱粒机、小型人力钻井机、押水井等。这几样机械非常简单,但却非常实用,大概流行了有二三十年时间,后来还是因为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了,各种大型机械以及电力农机流行,才被淘汰的。
这些农机,对于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绝对是黑科技的存在,这些被李昭当做毕业设计给拿了出来。
就说播种机,我国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叫做耧车。农村常用的是三足耧车,可以用来播种小麦、黄豆这些株距密集的作物,不能播种玉米这种间隙比较大的农作物。
耧车使用的时候,前面人力或者畜力拉着前行,后面有人掌着扶柄,不停的晃动着耧车,使种子顺着耧腿播入地里。这很考验一个人的手上功夫,如果没晃好,那么很可能导致播种不均,有的地方太密,有的地方太稀,不利于作物生长。
而李昭设计的播种机是千禧年左右流行的,分成几种款式:第一种高级的,播种机前端用自行车轮,轴上一侧是一个链轮。后端上面是料斗,放种子,料斗下方前侧有毛刷,防止播种时卡种子。下面是耧腿,中间放一个周长与玉米播种间距相同的圆柱,比如周长30公分,圆柱上留有小槽,与车轮链轮同侧也是一个链轮,料斗后侧上方是扶手。
这样由链条连接前后两个链轮,当然链轮需要计算好比例,保证车轮每前进三十公分,后面圆柱刚好转动一圈,这样就会播种一次,同时根据不同作物开不同间距的小槽,比如玉米,则只留一个槽,其余小槽堵起来,大豆大概十公分播种一颗,则等间距留三个,依次类推,这款播种机可以适应大多数农作物的播种。
当然这个比较贵,因为用上了自行车轮,价格大概会在30元左右,对于农村来说这妥妥的是一笔巨款了。之所以设计一个这样的,主要是为了以后进入工厂,可以给工厂生产自行车做前置。
第二种是低端一些的,采用的是往复式插板,根据往复行程计算好位置,然后在插板上钻好孔,插板厚度根据种子大小设计好。
前面的自行车轮直接改成铸铁轮,主梁直接采用一根角铁,一根小钢筋一端插在铸铁轮边上留好的孔里,一端连接往复插板,随着轮子的转动,插板往复运动,将种子带到耧腿里,从而播种到地里。
这种用料简单,只需要单独铸造铸铁轮,当然轮子还可以用螺纹钢一类的焊接,料斗用铁皮卷成,往复式插板可以直接锻压成型,然后打孔切割,其余部分只需要钢管、角铁打磨焊接就可以,甚至只采用各种废铁就能制作,这样的情况下,材料成本只需要不到3块钱就能生产出来。可以说只要是有一个焊机,再配上几件工具就可以生产这种播种机。
第三种设计就更简单了,在第二种的基础上,主梁、料斗直接改为木制。前轮更是可以直接锯一段圆木,耧腿也直接用过去耧车的,只有往复插板和连接用的钢筋是铁制的。
李昭上大二的时候就在村里把这种给捣鼓了出来。找铁匠打了一些耧铧、往复插板、大钉,大概6毫米的铁条,几个木匠合作,三五天的时间,就做出了二三十个播种机。
这种做出来,人工算上材料,一个播种机的成本才不到一块钱,而且基本上木工手艺不错的都能做。当然这种也容易损坏,特别是木轮,基本用个半天一天的就会因为过度磨损报废。
当然这也无所谓,反正只要选好木料,两个人拉下锯,然后用烧红的钢筋戳两下,轮子要多少有多少,事先准备好轮子,很快就可以修好。当然如果以后有铸铁的轮子卖了,直接采用铸铁轮就可以,成本也就再加个几毛钱。
由于这个时代消息比较闭塞,这种播种机也就在附近几个生产队在用,没有传播太远。
而李昭把这几种设计作为毕业设计拿出来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当样品制作出来后,直接在学校引起了轰动,在样品试用的时候,相同人工的情况下,播种机的播种效率是人工刨土播种效率的三倍以上,而且人员更省力。
特别是知道了几种播种机和钻井设备在李家村推广使用的效果之后,李昭就在学校出名了。李家村有四百来口人,除去帮不上忙的小孩,每年操持三四百亩地就已经是极限了。
犁地也只是用牛拉犁,除草更是只能用锄头,人工一点一点刨,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小麦产量不足三百斤,玉米产量不足五百斤,大豆产量两百來斤,如果不是红薯产量还可以,村里每年都得饿死人。
村里旁边还有不少荒地可以开垦,只是生产效率低下,忙不过来而已。这两年,李家村因为李昭搞得播种机,玉米种植直接翻了几番,只玉米一项就有五百多亩。
再加上往年面积的大豆等作物,李家村粮食种植面积直接翻了一番,而播种所用的时间,却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二。如果不是考虑再多,除草、收割跟不上,李家村粮食种植面积能再翻一倍上来。
再配合上这两年扩大规模养殖蚯蚓的情况,蚓土作为肥料使用的加成,现在李家村小麦的产量基本可以稳定在四百多斤,玉米在七百來斤,所以交了公粮,李家村还能吃饱饭。
同时李昭还制作了人力钻井机,这个更简单,一个中空的合金钻头,然后加上几段套上丝的钢管,顶上是一个方向盘大小的转盘,转盘上有一个可以万象转的出水口。
钻井时一边给钻孔处浇水,一边用押水井从转盘上方抽水,将钻出来的泥沙洗出来。一台钻井机,两三个小时就可以打一眼三十到四十米深的井。井中放上硬质水管,就可以用押水井抽水了。
这几样下来,李家村的粮食耕种面积和长势都非常不错,今年丰收算是十有八九了。对于这个时代的农村来说,李昭的几款机械真是妥妥的黑科技了,成本不多,但直接将效率提升了几倍,如果推广得当,粮食总产量增长个两三层绝对是有保障的。
因为学校的重视,随着李昭在学校名气的增大,李昭被新闻系在报社的实习生给专访了。说来这个实习记者也是够用心的,她不仅采访了李昭,还走访了李家村,实地调查了李家村的变化。
在于其他村庄对比之后,李家村的耕种面积基本达到了其他村庄的1.5倍,而且庄稼长势更好,李昭直接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也因此被相关部门重视了起来,最后被分配到了红星轧钢厂。
与其余同学相比,李昭的工资至少多了十几块,同时还直接分了房,级别也直接定为了科员。现在虽然只是技术员,但只要李昭将几种机械的生产线建好,完成量产,那么升为工程师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最新章节,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最新章节,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