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管是于守广,还是公社的领导,都明白一个道理。
这镐头的事情藏不住,就算他们不主动找人,估计过一阵子,人家也能彷制。
主要是这东西没多大技术含量,只要有个样子,铁匠炉就能做。
所以,他们打的主意就是,在旁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抢占先机。
能捞一把就挣点儿,不至于最后全都被旁人占了便宜。
其他公社的人呢,也确实存了自己回去彷制的心思。
就想着买个十把当样品,回去找铁匠炉自己打。
结果东岗公社这边也狠,每个公社订货必须五百把以上,预付七成订金。
想要仨瓜俩枣的就把好东西湖弄走,没门儿。
东岗公社敢这么硬气,自然也有他们的依仗。
不是哪个公社都有工业厂,能用机床制作镐头的,整个儿县里除了东岗工业,就是县五金厂。
东岗公社的领导已经去县里谈了,那边只接受大笔订单,少于一千把人家不干。
工业化量产就是这样,数量上来了成本就能降下去。
所以别看东岗公社加了价钱,实际上也比铁匠炉手工打出来的成本低。
双方心里都明白咋回事,但做买卖嘛,总得讨价还价,不然心里不舒坦。
双方一番商议,最终其他公社的人犟不过,没办法只能订五百把。
全县一共十四个公社四个镇,镇上有镇办参场,公社不光有公社参场,公社下属大队也多数都栽参。
光是这一轮,东岗公社就定出去几千把镐头,还有不少地枪。
东岗工业厂和县五金厂一起开工,加班加点,抓紧时间完成订单。
然后,许世彦就被调下来,负责镐头和地枪的生产事宜,尤其是监督质量。
“小许,工业这边再加五百把镐头、一百支地枪、三百个拉炮。
这是国营一参场定的货,弄好了,你还得负责过去,帮忙安装教技术。”
这天,许世彦还在工业盯着干活呢,公社的干部过来通知他。
抚松地方国营第一参场,就坐落在东岗境内。
四六年的时候叫“永茂参园”,五四年改为地方国营参场,后来又改成国营第一参场。
一参场有职工一千来人,经营参地五六万丈,年收入五六百万,上缴利润上百万。
一参场有自己的中小学一所、职工俱乐部、卫生所、托儿所。
生产用汽车、小汽车、拖拉机、各类农用机械都有,而且还有一处机械化加工厂。
都说二大队厉害,跟一参场比,啥都不是。
别说二大队了,就连公社参场,在一参场跟前儿,连小弟都算不上。
“小许啊,一参场这份儿活,一定要用心。咱公社现在正跟一参场商议,要联办中学和高中呢。”
公社干部拍了拍许世彦肩膀,嘱咐他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联合办校的事,许世彦上辈子听说过。
东岗高中,用的就是人家一参场的地盘。
一参场把原本的小学搬到了东边去,原本的小学教学楼改成了寝室楼,在寝室楼的西边,盖了四层的教学楼。
然后东岗中学把初中部和高中部分开,高中部迁移到新校,初中部还在原址。
联合办学的条件就是,一参场户口的学生,不管小升初考试成绩如何,全锅抬,都能上初中。
而且参场中学的学生念高中,也有优惠。
“领导放心,这事情我肯定办妥。”
对于许世彦来说,不管干啥都是本分,他是二大队的人,也是东岗公社的社员,领导安排啥,他就干啥。
说句不好听的,去教技术不过就是动动嘴,给算工分,还管着饭,不比他在山上抡着镐头刨大土强百倍?
于是,接下来工业全力先完成一参场的订单,等完成后,一参场那边派人来验收。
验收合格,直接用车把东西拉走。
顺道,跟许世彦约定好了,第二天派车来接他,上山教看参的人安装地枪。
一参场的参地,都在槽子河附近,离着东岗挺远,工人干活多数都是坐汽车。
八月十二号早晨,参场果然派了车来接许世彦,跟着干活的职工一起上山。
往槽子河参场的路并不好走,一路颠簸急弯。
好在许世彦坐的是吉普,好歹还强点儿,那些干活的职工都坐大汽车,更颠。
一路颠簸过了槽子河大桥,再往里走三十里地,总算到了一分场。
“韩叔,这是东岗公社二大队的技术员,之前场长不是提过那个什么地枪么?就是人家这位小伙子整出来的。
咱场长定了一百支地枪,让小伙子教教你们几个,这样以后看参也轻松点儿。”
众人下车进了参场,就见到一个不到五十岁,个子挺高身材魁梧的汉子。
领着许世彦来的那个人,赶紧给介绍。
“小许,这是咱一分场看参的韩大叔。
你可别小看了韩大叔啊,人家那可是咱参场出了名的炮手,打猎可厉害呢。
而且,人家祖上是开镖局的,韩大叔那可是一身的好功夫,要不然能在山上看参么?”
许世彦看着眼前的人,眼泪差点儿没掉出来。
眼前人他太熟悉了,上辈子,就是眼前人,教他打猎,教他拳脚,这是他的师父,韩文忠。
“韩大叔,久仰大名。晚辈许世彦,一点儿小聪明,不敢在韩大叔跟前儿卖弄。”
许世彦上前,规规矩矩行礼。
真是没想到,能在这儿遇上师父,许世彦高兴又激动。
上辈子是八七年,许世彦从大房子搬到东岗,想发展人参自家底子太薄,后来经人介绍,就上山去给一参场看参。
那时候一参场也都承包了,一分场的参地,就是韩家包下来,不过韩家人手不太够,所以外雇了几个。
许世彦跟韩文忠很投脾气,俩人在山上看参,老爷子就教许世彦一点儿拳脚,夏天带许世彦放山,冬天带着他打猎。
老爷子从小练武,体格特别好,别看那时候都快六十岁了,领着许世彦翻山越岭的一点儿落不下。
许世彦跟着韩文忠在山上看参三年,一边放山、打猎攒钱,一边买了参土参栽子往地里投。
结果三年后下山,就赶上了九一、九二年人参行情大跌,钱又赔进去了。
后来没办法,许世彦只能继续找地方看参挣钱。
这镐头的事情藏不住,就算他们不主动找人,估计过一阵子,人家也能彷制。
主要是这东西没多大技术含量,只要有个样子,铁匠炉就能做。
所以,他们打的主意就是,在旁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抢占先机。
能捞一把就挣点儿,不至于最后全都被旁人占了便宜。
其他公社的人呢,也确实存了自己回去彷制的心思。
就想着买个十把当样品,回去找铁匠炉自己打。
结果东岗公社这边也狠,每个公社订货必须五百把以上,预付七成订金。
想要仨瓜俩枣的就把好东西湖弄走,没门儿。
东岗公社敢这么硬气,自然也有他们的依仗。
不是哪个公社都有工业厂,能用机床制作镐头的,整个儿县里除了东岗工业,就是县五金厂。
东岗公社的领导已经去县里谈了,那边只接受大笔订单,少于一千把人家不干。
工业化量产就是这样,数量上来了成本就能降下去。
所以别看东岗公社加了价钱,实际上也比铁匠炉手工打出来的成本低。
双方心里都明白咋回事,但做买卖嘛,总得讨价还价,不然心里不舒坦。
双方一番商议,最终其他公社的人犟不过,没办法只能订五百把。
全县一共十四个公社四个镇,镇上有镇办参场,公社不光有公社参场,公社下属大队也多数都栽参。
光是这一轮,东岗公社就定出去几千把镐头,还有不少地枪。
东岗工业厂和县五金厂一起开工,加班加点,抓紧时间完成订单。
然后,许世彦就被调下来,负责镐头和地枪的生产事宜,尤其是监督质量。
“小许,工业这边再加五百把镐头、一百支地枪、三百个拉炮。
这是国营一参场定的货,弄好了,你还得负责过去,帮忙安装教技术。”
这天,许世彦还在工业盯着干活呢,公社的干部过来通知他。
抚松地方国营第一参场,就坐落在东岗境内。
四六年的时候叫“永茂参园”,五四年改为地方国营参场,后来又改成国营第一参场。
一参场有职工一千来人,经营参地五六万丈,年收入五六百万,上缴利润上百万。
一参场有自己的中小学一所、职工俱乐部、卫生所、托儿所。
生产用汽车、小汽车、拖拉机、各类农用机械都有,而且还有一处机械化加工厂。
都说二大队厉害,跟一参场比,啥都不是。
别说二大队了,就连公社参场,在一参场跟前儿,连小弟都算不上。
“小许啊,一参场这份儿活,一定要用心。咱公社现在正跟一参场商议,要联办中学和高中呢。”
公社干部拍了拍许世彦肩膀,嘱咐他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联合办校的事,许世彦上辈子听说过。
东岗高中,用的就是人家一参场的地盘。
一参场把原本的小学搬到了东边去,原本的小学教学楼改成了寝室楼,在寝室楼的西边,盖了四层的教学楼。
然后东岗中学把初中部和高中部分开,高中部迁移到新校,初中部还在原址。
联合办学的条件就是,一参场户口的学生,不管小升初考试成绩如何,全锅抬,都能上初中。
而且参场中学的学生念高中,也有优惠。
“领导放心,这事情我肯定办妥。”
对于许世彦来说,不管干啥都是本分,他是二大队的人,也是东岗公社的社员,领导安排啥,他就干啥。
说句不好听的,去教技术不过就是动动嘴,给算工分,还管着饭,不比他在山上抡着镐头刨大土强百倍?
于是,接下来工业全力先完成一参场的订单,等完成后,一参场那边派人来验收。
验收合格,直接用车把东西拉走。
顺道,跟许世彦约定好了,第二天派车来接他,上山教看参的人安装地枪。
一参场的参地,都在槽子河附近,离着东岗挺远,工人干活多数都是坐汽车。
八月十二号早晨,参场果然派了车来接许世彦,跟着干活的职工一起上山。
往槽子河参场的路并不好走,一路颠簸急弯。
好在许世彦坐的是吉普,好歹还强点儿,那些干活的职工都坐大汽车,更颠。
一路颠簸过了槽子河大桥,再往里走三十里地,总算到了一分场。
“韩叔,这是东岗公社二大队的技术员,之前场长不是提过那个什么地枪么?就是人家这位小伙子整出来的。
咱场长定了一百支地枪,让小伙子教教你们几个,这样以后看参也轻松点儿。”
众人下车进了参场,就见到一个不到五十岁,个子挺高身材魁梧的汉子。
领着许世彦来的那个人,赶紧给介绍。
“小许,这是咱一分场看参的韩大叔。
你可别小看了韩大叔啊,人家那可是咱参场出了名的炮手,打猎可厉害呢。
而且,人家祖上是开镖局的,韩大叔那可是一身的好功夫,要不然能在山上看参么?”
许世彦看着眼前的人,眼泪差点儿没掉出来。
眼前人他太熟悉了,上辈子,就是眼前人,教他打猎,教他拳脚,这是他的师父,韩文忠。
“韩大叔,久仰大名。晚辈许世彦,一点儿小聪明,不敢在韩大叔跟前儿卖弄。”
许世彦上前,规规矩矩行礼。
真是没想到,能在这儿遇上师父,许世彦高兴又激动。
上辈子是八七年,许世彦从大房子搬到东岗,想发展人参自家底子太薄,后来经人介绍,就上山去给一参场看参。
那时候一参场也都承包了,一分场的参地,就是韩家包下来,不过韩家人手不太够,所以外雇了几个。
许世彦跟韩文忠很投脾气,俩人在山上看参,老爷子就教许世彦一点儿拳脚,夏天带许世彦放山,冬天带着他打猎。
老爷子从小练武,体格特别好,别看那时候都快六十岁了,领着许世彦翻山越岭的一点儿落不下。
许世彦跟着韩文忠在山上看参三年,一边放山、打猎攒钱,一边买了参土参栽子往地里投。
结果三年后下山,就赶上了九一、九二年人参行情大跌,钱又赔进去了。
后来没办法,许世彦只能继续找地方看参挣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七七种田养娃,重回七七种田养娃最新章节,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七七种田养娃,重回七七种田养娃最新章节,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