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实验准备比之前要复杂的多,在温度调整以及检测上要求更高,就必须要对实验设计、流程,控制的更加精准。

  另外,实验使用的是一种铁基合金超导体,激发超导温度只有20K(开尔文)左右,就需要制造零下250℃以下的超低温,难度就高上了好几倍。

  “最好是有一台精准控制温度的大型设备。”

  向乾生道,“以我们目前的设备情况来做这个实验,实验设计会非常复杂,并且精度也不够。”

  王浩想了想问道,“精准度差一点也能接受,我只想看到现象,”

  何毅听着有点心疼,“这个实验要估计要花很多钱了。”

  “经费不用担心。”王浩并没考虑经费的问题,只要是在正常的花费范围内都可以接受,即便花费的多一些,一个实验几百万也够了。

  向乾生想了想,还是建议道,“王教授,我们以后都要做这样的实验吗?如果做的比较多,我还是建议购买一台精准控制温度的大型设备。”

  王浩问道,“买这样一台设备,大概要多少钱?”

  “钱,不是关键。”

  向乾生道,“这种设备都是进口的,而且是找固定厂家订购的,从订购到制造、运输、调试,需要花费的时间很长。这种设备一年能交付,速度就已经很快了。”

  他继续道,“如果以后用的多,我们可以从其他实验室购买,超导实验室就有一台闲置的温度控制设备,而且已经闲置两年以上,他们的项目暂时用不上。”

  “大概要多少钱?”何毅马上问道,顶尖的科研设备买二手的也挺好,主要是尖端设备价格太高,普通实验室根本支付不起。

  “要三千万以上吧。”

  向乾生想了一下说了个数字,随后解释道,“那台设备引入花了六千万,虽然已经用了好多年,但估计只花三千万,超导实验室也不愿意出售。”

  顶尖的科研设备,可不是普通的电子产品。

  这种尖端设备的市场很小,只有大型实验室会购买,但同样的,想买也是很难买到的。

  王浩点头道,“我们先准备这个实验,如果结果符合预期,再考虑购置新设备。”

  等会议结束以后,实验室上下都忙碌起来。

  这是一次大型实验。

  实验准备就花费了一个多星期,还是在不购置新设备、材料的情况下,实验装置每个部分都是手工搭建的,甚至里面的线路,都是一条条接上的。

  等一切都准备好以后,所有人就集合到操作间,准备正式开始实验了。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紧张和期待。

  这是一次超大型的实验,倒不是说规模有多么大,而是因为实验需求太高,相应的花费也非常高,实验总计花费在五百万以上。

  之前他们进行的实验,最高花费也只有六十万、七十万。

  另外,实验的目标也很有意思,是希望在没有激发超导状态前,就检测到交流重力场现象。

  “没有激发超导状态,会产生交流重力场吗?”

  “这是王教授说的,应该没问题吧?我不相信谁,也相信王教授。”

  “可是听起来还是不靠谱啊。”

  “如果能在未激发超导状态的情况下检测交流重力场,岂不是说有可能实现在常温状态,正常导电就能够激发交流重力场?”

  “现在我们是制造超低温,你想的也太远了吧?”

  好多人都在小声讨论着。

  他们确实对实验非常好奇,刘云利三人也是一样,他们感觉像是要见证奇迹一样。

  物理实验室的人对王浩都无比信任,甚至都可以说是一种狂热,他们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还是觉得不太可能实现非超导状态的反重力。

  王浩站在实验设备前,抿着嘴看了好半天,随后挥挥手,“开始吧。”

  然后他走到了一边观看。

  虽然实验的花费很大,要求的检测精度更高,实验过程和原来没什么区别。

  实验就是通电以后,不断的降低温度,在降低到零下150℃以后,速度已经开始变慢了。

  当降低到零下200℃以下,降低的速度就更慢,数值也在一点点的下降,实验所用的铁基超导体,超导温度是零下259℃。

  当温度达到零下250℃时,所有人都认真看起了标志——超薄气球。

  几个超薄气球悬浮在设备的正上方,气球的平均密度和空气几乎一致,因为上方和两侧是被玻璃罩隔绝的,内部没有空气流动,气球并不会向上升。

  温度还在慢慢下降。

  -

  251℃。

  -

  252℃……

  当达到了‘-253℃’时,玻璃罩中的气球,突然慢慢向上升了起来。

  虽然只是上升了一点点,但操作还是不由得传了一阵惊呼,因为温度还没有达到超导的临界线。

  温度继续下降。

  -

  253℃。

  几个气球都已经贴在了玻璃罩的最上方,其他检测设备也有了数值变动,检测交流重力场数值的指针,也产生了微微的偏转。

  每个人都非常的激动,但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实验继续。

  最终温度还是达到了零下259℃,当激活超导状态时,检测指针顿时有了大幅度的偏转。

  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可以了!”

  王浩的话音也稍稍有些激动,他所研究的理论再次得到验证,就说明他的研究方向和结论是正确的。

  参与实验的人还在认真记录着数据。

  其他人则忍不住兴奋的讨论起来,“这是全新的发现吧?”

  “原来激发交流重力场,不一定要在超导状态下,普通导电状态也是可以的……”

  “也可能是,普通导电状态,交流重力场微小到检查不出来?完全被电磁场掩盖了?”

  “交流重力场,也可能和电磁场有关联?”

  “不管怎么说,这绝对是个大发现!超级大发现!”

  刘云利、阮伟平以及薛常也感到非常的震惊,他们也知道眼前绝对是个大发现。

  他们只是在技术上研究交流重力场,但技术上即便再怎么研究,也不可能有这种发现。

  三人一起沉默。

  薛常道,“所以我一直都觉得,我们研究没什么意义。”

  “还是快点搬过来吧!”

  “借助王教授的理论研究,我们才能在技术上找到提升方向……”

  阮伟平抿了抿嘴,道,“搬过来的事情,可以先打申请看看,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去研究王浩的湮灭、拓扑理论了。”

  “如果不理解这个,我们就永远赶不上。”

  刘云利和薛常一起点了点头,他们之前没在意‘湮灭拓扑理论’,而现在终于发现,王浩说的这种‘很难理解’的理论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不能弄明白基础的理论,他们就只能跟在后面看着,根本不可能真正参与到研究中。

  ……

  在有了新的发现以后,实验室还是做数据汇总、实验总结。

  王浩则开始做近一步的研究,他对于导体内微观形态的拓扑研究遇到了瓶颈。

  但很快,好消息来了。

  林伯涵正式离职来到了西海大学,签订协议成为了梅森数实验室的副研究员,也加入了物理实验室的交流重力研究项目。

  林伯涵的离职并不容易,主要还是数学科学中心对他非常重视。

  数学科学中心有很多在职博士后,林伯涵不是其中最优秀的,却是非常被看好的。

  一则是因为他是水木大学的留校博士。

  二则因为他的领域是几何拓扑,并且还发表过一篇顶刊论文。

  这很了不起。

  一篇顶刊论文似乎算不了什么,实际上,也要分发表的内容是什么,拓扑学是数学的小学科,从事几何拓扑研究的学者很少,研究的门槛也非常高。

  在三十左右的年纪,就发表过一篇相关领域的顶刊论文,都可以归在‘稀有人才’的行列中。

  邱成文都很重视林伯涵,他知道林伯涵准备去西海大学,一声针对王浩的怒骂差点喷出来。

  本来他的脾气就有些执拗,知道消息气的呼呼直喘。

  最后还找来林伯涵当面谈了谈。

  林伯涵说想和王浩一起做研究,而且西海大学的待遇很好,直接能参与到大项目,并且不用经费发愁,他连拒绝的理由都找不到。

  他想让邱成文帮自己想个理由,结果邱成文也想不到。

  水木大学的条件确实不错,但因为人才实在太多了,能给林伯涵的待遇肯定赶不上西海大学,甚至连直接聘任副研究员都做不到,经费上就更不用多说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好的高校经费确实多,但高经费也和底层无关,普通学者还是要靠自己申请,最多能拿到一点补贴。

  即便是数学科学中心的学者,也要自己去申请优青、杰青项目。

  这些项目的经费非常激烈,补助率长期在十个点以下,纯数学的研究想要申请通过很难。

  如果是数学大类,比如偏微分方程领域,申请经费还相对容易一些,拓扑学研究则是经费申请最难的领域之一,甚至很多人都认为,代数几何、拓扑学的研究,和现实没有任何关系,研究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邱成文也只能带着郁闷说道,“去王浩那里也好。王浩是最优秀的数学家,很有想法、很有能力,已经超过我了。”

  “他指名道姓的让你去,待遇肯定不用担心。”

  “西海大学缺少人才,你到那里也会更受重视……”

  然后林伯涵来了。

  王浩对林伯涵确实非常重视。

  林伯涵正式入职以后,他马上拉着对方一起做研究,“林博士,伱来的正好!”

  “我正在为研究头疼。”

  他拉着林伯涵说了起来,“我正在研究一种,类似于微观形态的几何问题,这种微观形态,经过拓扑相变以后,就会形成二维无限延展的形状……”

  王浩仔细说了起来。

  他对于导体内微观形态的想象,就像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球体的两侧是打通的。

  在想象中,微观形态是个特殊球体,但它的真正结构并非如此,必须要满足几点要求。

  一个是经过挤压以后,会逸散出内部包裹的‘特殊力场’,或者是影响到中心通道内的微观运用,近而形成交流重力作用。

  二是它的拓扑形态,是无限延伸的二维圆筒式平面,二维圆筒也不是完善的,中间会出现一些孔洞,圆筒本身不会影响到微观运动。

  三是特殊球体表面任意两条直线都会相交,同时它的拓扑形态,任何两条直线都是平行不想交的。

  最后一点才是最难满足的,研究也牵扯到复杂几何分析。

  这种特殊的几何要求,和导体内微观形态的性质直接相关。

  王浩认为导体内的微观形态和电磁力直接相关,或者说的,微观形态决定了电磁受力。

  在超导的特殊状态下,微观形态拓扑化,就导致了超导状态的导体,不会再受到电磁力的影响(这是已经证实的)。

  另外,微观形态和交流重力场存在直接关系,有些微观形态更完善,拓扑化的难度更高,也就表示激活超导状态的要求(温度)更高。

  反之,则是高温超导材料。

  林伯涵听了王浩的说法,顿时感觉有些不能理解,“拓扑的概念里,不存在大小的概念,无限延伸的二维筒状平面,应该以几何方向去讨论。”

  “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定向拓扑’?”

  “如果是研究拓扑的原形态,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几何空间……”

  林伯涵说了起来,他的主方向是几何拓扑,但对于欧氏几何、黎曼几何都有一定的涉猎,“如果是创造一个全新的几何空间,定义上就要更严谨一些。”

  王浩问道,“一个特定的三维几何空间,任何两条直线都相交,要怎么去理解?”

  “这个简单!”

  林伯涵写下定义做了个图形,随后两人就一起讨论起来。

  ……

  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去定义一个新的几何空间,确实是非常有意思的工作。

  几何,并不是固定的。

  中小学教材上的几何定理,也只是基础中的基础而已,真正进入到几何学的领域,一切常规定义和公理,就都成了一项普通的基础定义。

  比如,著名的黎曼几何。

  黎曼几何的一个基础定义是,在同一平面内任何两条直线都有公共点(交点)。

  在黎曼几何学中不承认平行线的存在,它的另一条公设说的是,直线可以无限延长,但总的长度是有限的。

  这些定义显然违背常理。

  但黎曼几何却是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基础,同时,黎曼几何也是数学中很重要的工具,它不仅是微分几何的基础,也应用在微分方程、变分法和复变函数论等方面。

  现在林伯涵和王浩所做的工作,则是试着去定义一个新的几何空间,以便让它满足研究需求。

  为此王浩还建了一个‘导体内部微观形态研究’的任务——

  【任务一】

  【研究项目名称:导体内部微观形态研究(难度:S)。】

  【灵感值:17。】

  ……

  当真正投入到一项非常感兴趣的研究中时,时间似乎变成了最不重要的东西。

  很快又是两个星期过去了。

  这个时间节点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奥国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马上要开始了。

  国内学术圈都很关注这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

  很多人关注的是颁奖。

  虽然都说王浩肯定会获得菲尔兹奖,但具体是否会给颁发给王浩,也没有百分百确定的说法,而王浩的获奖显然意义重大。

  一则他会成为第一个获得菲尔兹奖的国内学者。

  二则他会成为菲尔兹历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以上两点都非常重要。

  西海大学方面并不担心获奖问题,尤其是了解详情的几个人,包括栾海平、陈庆华,以及学校的其他高层领导,他们都很清楚王浩一定会获奖。

  因为……

  奖牌和证书已经提前送到了西海大学。

  菲尔兹评奖委员会非常重视王浩的颁奖。

  他们似乎生怕王浩不接受奖项,就提前派出工作人员来到了西海大学,一方面是把奖章和证书送到,另一方面,则是想通过视频通讯的手段,来一次简单的颁奖仪式。

  前来的工作人员有两个。

  一个叫金熙年,另一个叫布朗-布罗德贝克。

  他们来了以后,就受到了西海大学的热情接待,哪怕只是普通的工作人员,但特别来一趟送菲尔兹奖牌,受到的待遇肯定是不一样的。

  布朗-布罗德贝克更专注于工作,他来了以后就想找王浩谈一下领奖的问题。

  “请问王博士在哪里?”

  “我们要谈一谈领奖流程,或者说通讯流程。”

  金熙年解释道,“我们的工作不只是送奖牌,也是要保障通讯顺畅,一直等王博士做完报告再离开。”

  学校派人去找了王浩。

  王浩在和林伯涵一起做研究,足不出户都可以说是谦虚,他们的研究疯狂到无视了时间。

  当听到数学会派人来送奖牌,他只是挥了下手道,“我注意了时间,不是要明天吗?”

  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开幕式确实是明天进行。

  布朗-布罗德贝克和金熙年见不到王浩,就只能郁闷的去酒店住了一晚,可等到第二天早上,他们依旧没有能见到王浩。

  不止是他们着急了,连学校的人都跟着着急了。

  这可是菲尔兹颁奖仪式。

  即便已经肯定拿到奖项,颁奖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王浩很可能获奖,现场可是有媒体做直播的,也会有很多人观看直播。

  上午八点的时候,栾海平打通了王浩的电话,和陈庆华、周清源等人一起,迅速的冲向了餐厅里,几乎是把他拽到了政务楼。

  政务楼的一间办公室,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

  王浩有点郁闷的站在中间,扭过头看到‘一大堆数学符号’的背景,看起来确实是很不错的。

  但是也太刻意了吧!

  “其实你们不用担心,我有注意时间,九点多才开始,我还打算去一趟办公室……”

  “现在已经八点半了!”周清源赶紧用力强调一句。

  其他人和王浩说话还是要注意口气的,周清源却没有这个顾忌,“还有半个小时就开始了,我们都替你担心,要是错过了怎么办?”

  “不会的……”

  王浩弱弱的说了句,他的脑子里还想着几何问题,确实没有太在意颁奖,反正也肯定获奖了,到时候过来一趟,镜头上露个脸就可以了。

  接下来就是焦躁的等待。

  其他人看起来比王浩还要激动,而王浩则感觉像是要结婚的新郎,就站在台上静静的等着‘典礼’。

  好在等待时间并不长。

  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开幕式就是颁奖仪式,而第一个颁发的奖项就是菲尔兹奖,可以说,一下子就到了高-潮。

  办公室旁边的屏幕上,显示了现场的及时情况,,只听主持人喊道,“接下来公布菲尔兹获奖名单。”

  “首先是洛尔西斯科……”

  “他在发展随机共形映射、布朗运动二维空间的几何学……”

  “埃尔德-巴尔加瓦……”

  “阿里克斯……”

  主持人连续说了三个名字,喊到名字的数学家分别走上了台,并领走了属于自己的奖牌和证书,也顺带说了简短的感叹。

  接下来主持人公布了最后一个名字,“我想大家都已经提前知道了。”

  “最后一个获奖者,王浩!”

  “王浩博士在数论以及偏微分方程领域有着非常卓越的贡献。”

  “他证明了世纪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他解决了和应用直接相关的NS方程问题。”

  “同时,他还完成了包括角谷猜想、无穷列式划归、蒙日安培方程等方面的研究……”

  “这一届的菲尔兹奖,理所当然要颁发给他。”

  现场传来了剧烈的掌声。

  主持人继续道,“王浩博士并没有来到现场,但我们可以视频通话的手段和他联系。”

  大屏幕画面切换到了西海大学政务楼的办公室。

  王浩穿着一身休闲装,身后是一片符号背景,站在镜头前,他挥手打了个招呼,“大家好。”

  布朗-布罗德贝克和金熙年一起出现,分别递上了奖牌和证书,也帮着王浩把奖牌挂在脖子上。

  王浩再面对镜头的时候,也知道自己应该说点什么,他想了一下,表情平淡的说道,“现在,我感觉非常激动。”

  “菲尔兹奖,是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项,非常有意义。”

  “之前每个人都知道我会获奖,但其实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今天早上我去吃早餐,结果就被拉到这里来领奖,这还真是个意外的惊喜!”

  “感谢国际数学会,感谢西海大学,同时也感谢你们所有人……”

  他说完转头看向了其他人,眼神里透露出的意思是,“这样可以了吧?”

  一群人集体沉默。

  他们看过来的眼神和表情,似乎都在描述几个大字,“你还能再假一点吗?”

  (求月票)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