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王一事告一段落。
毕竟有人愿意做这个出头鸟,群臣也是乐得见此。
金纯一向清正廉洁,执法严明,他此去桂林府,只怕作恶多端的靖江王,连同他那一脉的宗室成员,此次有难了。
不过这反倒是一件好事,朝廷为民除害,反而可以给衮衮诸公增长贤名,提高朝廷的公信力。
既不用自己做这个出头鸟,又可以增加贤名,这种好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朱高煦见群臣不吭声,直接宣布了一项人事任命。
解缙解公豹官复原职,继续出任学部尚书。
此外,汉王超擢应天府府丞王骥为学部侍郎。
群臣听到这话,惊得瞠目结舌。
你汉王重新任用解公豹也就罢了,毕竟那是你的党羽,而且解公豹自身才干也摆在那里,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可是你他娘地超擢一个府丞,为正三品的朝堂侍郎,这是什么行为?
咋滴你是真飘了啊,开始卖官鬻爵了啊?
那王骥给了你多少好处,让你如此不顾面皮?
虽然说应天府是大明帝都,应天府衙门是帝都的最高地方行政机关,所以府尹乃是正三品大员,府丞乃是正四品高官,权力地位等同于别地知府。
但是,直接从府丞到一部侍郎,进入中央朝廷的权力中枢,这一步是不是迈得有些太大了?
而且王骥此人是永乐四年的进士,授职兵科给事中,不久后出使山西,当时应天府缺府丞,事务紧急而且繁杂,王骥受命署理,于是成了应天府丞。
纵观此人的履历,可以说是毫无亮点,也没有半分政绩!
怎么狗贼汉王爷会注意到此人身上?
难道说……还有他们不了解的内情?
一时间,王骥之名,迅速进入了满朝文武眼中。
不管监国汉王爷是因为将王骥擢升为学部侍郎,此事已经成为定局,注定王骥会因此青云直上,一朝得以显贵!
朱高煦可不管这些家伙怎么想,直接就此散了朝会,而后留下了六部尚书等朝堂九卿。
碍眼的人走了,剩下的都是朝堂巨头,朱高煦说起话来也没什么顾忌了。
待他们依次坐下后,朱高煦直接让聂兴分发了考成新法,人手一份。
“诸位都是我大明的肱骨重臣,想必对朝廷推行的各项新政,也都或多或少的有了了解。”
“这些新政,其实都是利国利民的国之大计,然而却因为小人从中作梗,以致于无法推行下去!”
听到这话,金忠蹇义夏元吉等巨头顿时面面相觑。
小人作梗?
汉王口中的“小人”,指得是……缙绅?
“当然,也不能全怪你们,还是本王操之过急,丝毫没有做好前期准备。”
“这新政想要成功推行下去,先得整顿一下吏治,肃清一下官场!”
“如今这大明朝堂与地方官场,吏治腐败,法令不行,什么祖制律令或者流于形式化,或者直接成了官员们争权谋利的手段与工具!”
“这样的前提之下,哪怕有诸位鼎力支持,政令出了中央朝堂,却到不了府台,执行不下去,那也是无用!”
听到这话,蹇义顿时心中一惊,试探性地问道:“汉王殿下的意思是……整顿吏治?”
“没错!”朱高煦点了点头,“新政推行之前,必先整顿吏治,不然所谓新政只会成为一个个笑话!”
“建文皇帝将文人士大夫的地位,拔高到了如同前宋一般的变态待遇,再将勋贵武官打击到无权无势,只能去给文人士大夫当狗,硬生生打造出了一个文人的盛世,以致于这些文官缙绅到了永乐朝还不知收敛!”
“如刘观等朝堂重臣在中央朝堂贪污腐化,地方官员则上行下效粉饰太平,朝野上下的文人士大夫一个个吃饱喝足,享乐淫逸后,便开始共同鼓吹四海承欢,天下太平,侈人视听!”
“这吏治早就该整顿一下了,可惜咱们那位太子爷是位宽厚仁慈的主儿,又狠不下这个心,对文官缙绅举起屠刀,好好清洗一下这些蛀虫米虫!”
“太子不敢,本王敢,继续这样放纵下去,我大明朝迟早会引发前宋的三冗之患,最终导致积贫积弱,无力回天!”
汉王一席话,听得一众巨头心惊肉跳。
诚然,相比于政治酷寒的洪武朝,建文朝尊右文教,礼遇文士,给予了文官缙绅优渥的待遇。
建文朝不过短短四年时间,却是呈现出一幅百姓安于生业、家给人足、外户不阖、路不拾遗的盛世场景,至少在江南京畿等地如此,以致于朝野上下均言“四载宽政解严霜”。
但是,这也给天下官员们一种错觉,似乎这个朝堂真正的主人,不只是大明天子,而是帝与士大夫共天下!
前宋之所以灭亡,正是文官集团权柄太重,武将武官甚至到了给文官缙绅行礼当狗的可笑地步。
结果文官集团内部分裂,行成多次党争,加上三冗之患,最终导致积贫积弱,无力回天。
不过现在的永乐朝,与前宋比起来,还是没有严重到那等可怕的地步。
蹇义张了张口,想要说些什么,但他终究还是没有说出话来。
汉王决意整顿吏治,打压不听话的文官缙绅,他这位天官大人能够阻止吗?
阻止不了。
也没必要阻止。
为了推行新政,吏治必须整顿!
毕竟汉王推行的那些新政,或许对文官缙绅而言,会极大地损伤他们的利益,但是对于天下百姓而言,却是真真正正的仁政善政!
所以,一众巨头沉默了,纷纷看向了手中的考成新法。
“考成法,核心两点,立限考事、以事责人!”
“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每完成一件登记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
“六科也可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也可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朱高煦淡淡解释了一遍考成法的流程,心中仍旧有些隐忧,源自于内阁。
毕竟这考成法一旦推行下去,内阁的权柄将会大大增加!
当年救时宰相张居正推行这套考成法,就是为了形成以内阁统领监察机构、再以监察机构监督中央六部,并以六部统率文武百官及地方官员,这套完善的官员考评机制。
换句话说,身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同样有着自己的私心。
可是如今永乐朝的内阁,还只是一个顾问机构,并没有什么权力。
然而如果将内阁从这个环节中剔除掉,那么都察院的权柄将会暴涨到一个无人制衡的恐怖地步!
虽然朱高煦相信顾佐顾喷子,但是都察院不止只有一个顾喷子。
一方独大,对朝廷而言不是好事情。
既然如此,那不如适当增加内阁权柄,毕竟有着内阁存在,皇权受到一定限制,将来老朱家的子孙后人如果不成器,也不至于难以制衡!
现在的内阁学士,只有礼部尚书胡濙一人。
此刻胡濙看着这考成法,神情很是复杂。
我就想躺平,你至于这么折腾人吗?
毕竟有人愿意做这个出头鸟,群臣也是乐得见此。
金纯一向清正廉洁,执法严明,他此去桂林府,只怕作恶多端的靖江王,连同他那一脉的宗室成员,此次有难了。
不过这反倒是一件好事,朝廷为民除害,反而可以给衮衮诸公增长贤名,提高朝廷的公信力。
既不用自己做这个出头鸟,又可以增加贤名,这种好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朱高煦见群臣不吭声,直接宣布了一项人事任命。
解缙解公豹官复原职,继续出任学部尚书。
此外,汉王超擢应天府府丞王骥为学部侍郎。
群臣听到这话,惊得瞠目结舌。
你汉王重新任用解公豹也就罢了,毕竟那是你的党羽,而且解公豹自身才干也摆在那里,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可是你他娘地超擢一个府丞,为正三品的朝堂侍郎,这是什么行为?
咋滴你是真飘了啊,开始卖官鬻爵了啊?
那王骥给了你多少好处,让你如此不顾面皮?
虽然说应天府是大明帝都,应天府衙门是帝都的最高地方行政机关,所以府尹乃是正三品大员,府丞乃是正四品高官,权力地位等同于别地知府。
但是,直接从府丞到一部侍郎,进入中央朝廷的权力中枢,这一步是不是迈得有些太大了?
而且王骥此人是永乐四年的进士,授职兵科给事中,不久后出使山西,当时应天府缺府丞,事务紧急而且繁杂,王骥受命署理,于是成了应天府丞。
纵观此人的履历,可以说是毫无亮点,也没有半分政绩!
怎么狗贼汉王爷会注意到此人身上?
难道说……还有他们不了解的内情?
一时间,王骥之名,迅速进入了满朝文武眼中。
不管监国汉王爷是因为将王骥擢升为学部侍郎,此事已经成为定局,注定王骥会因此青云直上,一朝得以显贵!
朱高煦可不管这些家伙怎么想,直接就此散了朝会,而后留下了六部尚书等朝堂九卿。
碍眼的人走了,剩下的都是朝堂巨头,朱高煦说起话来也没什么顾忌了。
待他们依次坐下后,朱高煦直接让聂兴分发了考成新法,人手一份。
“诸位都是我大明的肱骨重臣,想必对朝廷推行的各项新政,也都或多或少的有了了解。”
“这些新政,其实都是利国利民的国之大计,然而却因为小人从中作梗,以致于无法推行下去!”
听到这话,金忠蹇义夏元吉等巨头顿时面面相觑。
小人作梗?
汉王口中的“小人”,指得是……缙绅?
“当然,也不能全怪你们,还是本王操之过急,丝毫没有做好前期准备。”
“这新政想要成功推行下去,先得整顿一下吏治,肃清一下官场!”
“如今这大明朝堂与地方官场,吏治腐败,法令不行,什么祖制律令或者流于形式化,或者直接成了官员们争权谋利的手段与工具!”
“这样的前提之下,哪怕有诸位鼎力支持,政令出了中央朝堂,却到不了府台,执行不下去,那也是无用!”
听到这话,蹇义顿时心中一惊,试探性地问道:“汉王殿下的意思是……整顿吏治?”
“没错!”朱高煦点了点头,“新政推行之前,必先整顿吏治,不然所谓新政只会成为一个个笑话!”
“建文皇帝将文人士大夫的地位,拔高到了如同前宋一般的变态待遇,再将勋贵武官打击到无权无势,只能去给文人士大夫当狗,硬生生打造出了一个文人的盛世,以致于这些文官缙绅到了永乐朝还不知收敛!”
“如刘观等朝堂重臣在中央朝堂贪污腐化,地方官员则上行下效粉饰太平,朝野上下的文人士大夫一个个吃饱喝足,享乐淫逸后,便开始共同鼓吹四海承欢,天下太平,侈人视听!”
“这吏治早就该整顿一下了,可惜咱们那位太子爷是位宽厚仁慈的主儿,又狠不下这个心,对文官缙绅举起屠刀,好好清洗一下这些蛀虫米虫!”
“太子不敢,本王敢,继续这样放纵下去,我大明朝迟早会引发前宋的三冗之患,最终导致积贫积弱,无力回天!”
汉王一席话,听得一众巨头心惊肉跳。
诚然,相比于政治酷寒的洪武朝,建文朝尊右文教,礼遇文士,给予了文官缙绅优渥的待遇。
建文朝不过短短四年时间,却是呈现出一幅百姓安于生业、家给人足、外户不阖、路不拾遗的盛世场景,至少在江南京畿等地如此,以致于朝野上下均言“四载宽政解严霜”。
但是,这也给天下官员们一种错觉,似乎这个朝堂真正的主人,不只是大明天子,而是帝与士大夫共天下!
前宋之所以灭亡,正是文官集团权柄太重,武将武官甚至到了给文官缙绅行礼当狗的可笑地步。
结果文官集团内部分裂,行成多次党争,加上三冗之患,最终导致积贫积弱,无力回天。
不过现在的永乐朝,与前宋比起来,还是没有严重到那等可怕的地步。
蹇义张了张口,想要说些什么,但他终究还是没有说出话来。
汉王决意整顿吏治,打压不听话的文官缙绅,他这位天官大人能够阻止吗?
阻止不了。
也没必要阻止。
为了推行新政,吏治必须整顿!
毕竟汉王推行的那些新政,或许对文官缙绅而言,会极大地损伤他们的利益,但是对于天下百姓而言,却是真真正正的仁政善政!
所以,一众巨头沉默了,纷纷看向了手中的考成新法。
“考成法,核心两点,立限考事、以事责人!”
“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每完成一件登记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
“六科也可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也可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朱高煦淡淡解释了一遍考成法的流程,心中仍旧有些隐忧,源自于内阁。
毕竟这考成法一旦推行下去,内阁的权柄将会大大增加!
当年救时宰相张居正推行这套考成法,就是为了形成以内阁统领监察机构、再以监察机构监督中央六部,并以六部统率文武百官及地方官员,这套完善的官员考评机制。
换句话说,身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同样有着自己的私心。
可是如今永乐朝的内阁,还只是一个顾问机构,并没有什么权力。
然而如果将内阁从这个环节中剔除掉,那么都察院的权柄将会暴涨到一个无人制衡的恐怖地步!
虽然朱高煦相信顾佐顾喷子,但是都察院不止只有一个顾喷子。
一方独大,对朝廷而言不是好事情。
既然如此,那不如适当增加内阁权柄,毕竟有着内阁存在,皇权受到一定限制,将来老朱家的子孙后人如果不成器,也不至于难以制衡!
现在的内阁学士,只有礼部尚书胡濙一人。
此刻胡濙看着这考成法,神情很是复杂。
我就想躺平,你至于这么折腾人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最新章节,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最新章节,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