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庄粮食获得大丰收,这样值得高兴的好消息,其实不止这一个。

  占用土地约120万亩的许家庄畜牧业,也取得巨大发展,也可以用大丰收来形容。

  其中生猪的存栏量达到28.6万头。

  牛的存栏量超过了12.9万头。

  绵羊、山羊存栏量达到8万多只。

  马的数量约为1万匹。

  驴和骡子的数量约3万多头。

  鸡鸭鹅兔的数量之和,超过了500万只。

  再加上海港城捕鱼船队,今年至少能实现30万吨海鱼海鲜的捕捞量。以及在澹水湖泊河流中,也能捕捞2万吨左右的澹水鱼虾——江南鱼米之乡不是白说的。

  以上全部统计在一起,都算作肉类范畴的话,今年大概能供应出37万吨的各种肉类。

  当然除去加工损耗(毛皮、内脏、头部、骨头大部分是不要的)、销售出去以及被许远带走的一部分,估计只有22万吨的实际食用量,再除以许家庄如今210万出头的人口。

  人均食肉量,将会历史性的达到104.76公斤,成功突破一百公斤大关!哪怕把鱼类排除在外(其实鱼虾一般不算作肉类),只把猪牛羊鸡鸭鹅兔等算作肉类,今年出栏约5万吨的量,除以许家庄总人口数,人均食肉量也达到了23.8公斤,距现代社会华夏人均45公斤的食肉量,并没有相差太远,达到了一半多。

  在畜牧业方面,再努力发展个几年,人均五十公斤每年的食肉量,一定能够达到!

  实际上。

  通过各种各样的鼓励措施,以及许家庄的高度重视下,不仅许家庄自身的畜牧业在飞速发展,也引起了不少地主士绅与周边村镇的重视,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些成果。

  ……

  崇祯五年,九月三日。

  兴化县,3号庄园旁边的丰乐村,村外的曾氏养牛场。

  经过六百多天的精心饲养,曾天顺养的45头安格斯公牛与5头安格斯母牛,在体重上全部达到了出栏的标准,都超过700公斤,接近最成熟的状态,而养了18~22个月的安格斯牛,其肉质是最嫩最好吃的,能卖出最好的价格。

  所以经过反复权衡之后。

  哪怕知道这些安格斯牛,还能再养几个月,让它们多长一两百斤的肉,但很快就要降温入冬了,地里的巨菌草产量大降,提供不了足够的饲料,他就只能掏钱去买玉米、红薯、黄豆等粗粮了,养殖成本会大大提高。

  另外他欠许家庄‘天下通银行’的无息贷款,已累积到500银元了,如果欠债期超出两年,银行就会开始计算利息了,毕竟银行已经仁至义尽,不可能一直优惠下去。

  就算还没有开始收利息,足足500银元的欠债,也快把曾天顺压的喘不过气了。

  《从斗罗开始的浪人》

  加之就是把牛再养大一些,因肉质下降,反而卖不出高价,有点得不偿失。

  最后,咬了咬牙,曾天顺做出了卖掉45头安格斯公牛的决定!(5头母牛全都怀孕了,明年就能产下小牛和牛奶,自然不可能卖掉)

  许家庄畜牧业合作会,则以90文/公斤,每头安格斯公牛算五百公斤肉(这折算率超过七成了,非常公道),再乘以45头的数量,合计支付了2025块银元的购买费用。

  银行工作人员也在现场,帮忙抵消了曾天顺的所有欠款。

  故实际到手的现金是1525块的银元,用一口布袋装着,非常沉重,发出哗哗哗的清脆声响。

  更引起周围一片羡慕嫉妒的目光。

  曾天顺手里拿着钱袋子,目光不舍的看着那些被牵走的公牛,他精心饲养了六百多天啊,每天都跟这些牛待在一起,像养育自己的孩子般,竭力保证了它们一头不死,早养出非常深厚的感情了。

  现在它们出栏了,被卖掉了,换成一大袋的银元,虽然高兴,但也有种空落落的很是不舍的感觉,因为他浑浑噩噩了一辈子,从没有如此认真的去做一件事,真的是孤注一掷,投入了自己的一切,此刻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但他居然怅然若失,没有兴奋狂喜的感觉。

  不过接下来几天,他出名了,曾天顺养牛翻身的事迹,不仅轰动了不少村民亲眼见证的丰乐村,也轰动周围的十里八乡,最后越传越远,方圆百里内都传遍了。

  而‘翻身’这个概念,古代封建社会的底层百姓是很难理解的,但经过许家庄这些年的刻意宣传,很多百姓也了解了什么才叫翻身,即:常年可以温饱,三天吃一顿肉,住砖瓦房,天灾仍可自救,活的有自由有尊严,官府权贵无法欺压。

  对这个翻身的标准,所有第一次听到的百姓,无不目瞪口呆,然后疯狂摇头,太高了,这标准太高了,他们永远不可能翻身!只有子孙们通过努力读书,考上举人进士,才可能达到这个翻身标准。

  普通人要想翻身,那是在做梦!

  不过自从许家庄出现后,只要加入许家庄,成为许家庄的庄民,在许家庄的庇护下,就能过上翻身的生活,这是一条不错的改变命运的道路。

  只是许家庄不是想加入就能加入的,在许家庄没有进行扩张,且不是恰好处于许家庄扩张范围内的百姓,是想加入都不被允许的,只能以外来打工者身份,在许家庄园内打打工,赚些工钱,勉强算个半翻身。

  但现在,一条实打实的翻身捷径就在眼前,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借鉴。

  那就是学习曾天顺,以养牛致富翻身!

  区区十五亩的巨菌草+一亩的土豆田,这点工作量谁家打理不过来?

  只需伺候五十头的安格斯牛,两年不到出栏,便净赚1500多的银元。

  有了这笔巨款,砖瓦房能盖起来了,温饱能实现了,一天吃三顿肉都没问题,媳妇也能娶到了,孩子生十个都能养活!

  若遇到官府胥吏欺压,就找许家庄告状,求许家庄帮忙做主,曾天顺去年就遇到过官府胥吏不要土豆,要牵走他牛的麻烦,但许家庄果断插手!官府欺压失败,不得不赔礼道歉。

  即只要离许家庄园较近,并与许家庄建立合作,便可得到许家庄庇护,可以活的有自由有尊严。

  而以上这些,如果还不叫翻身,那什么才叫翻身?

  所以曾天顺翻身成功的事迹传播开来后,过来找他交流探讨养牛经验的人络绎不绝,少则几十,多则上百,某次甚至一整个村几百号人都过来了,都表示想跟他学养牛,问愿不愿意教他们,眼中都闪烁着对翻身的渴望。

  曾天顺不堪其扰,极不耐烦,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养牛技术传授给他们,若是这么多人都学会了养牛,以后牛肉还能卖上价么?他岂不是再翻身一百八十度,又重新回到过去了?

  好在许家庄的格局比曾天顺大得多,当即散播出一个消息:许家庄畜牧业合作会将开办一个五百人的养牛培训班,只要凑的出150两的起步资金,谁都可来免费学习养牛,凡培训合格的,天下通银行会给予500银元的信用额度,并跟踪养牛户的养殖进度,一笔笔的发放贷款,且两年内免息,牛出栏后会全部收购,也可卖给他人。

  哗哗哗~

  虽然报名门槛有点高,但培训班还是瞬间就报满了,一波养牛致富的风潮,正在席卷开来。

  而曾天顺的生活还在发生变化,他身边多了个女人的身影,这个同为丰乐村的,大家称为王寡妇的女人,丈夫早死,今年三十三岁,比曾天顺小了足足十岁,且风韵成熟,颇有几分姿色,受到不少单身汉的惦记,若不是她性格泼辣刚烈,还有两个儿子拼命保护,在这个世道,只怕早就承受无数羞辱苦难。

  曾天顺也不是第一次认识这个王寡妇,他养牛场在最忙的时候,是连烧火做饭都没时间的,就不得不花钱请这个王寡妇帮他做饭,干一些农活杂活等,时间长了,村里的风言风语就多起来了,王寡妇的两个儿子也极力反对,强拉着她回了村里,断了跟曾天顺的来往。

  在那半年多的相处中,曾天顺承认,他看上了这个外表泼辣实则温柔体贴的王寡妇,一颗四十多岁的心,像二十岁年轻人般躁动起来,他想跟这个女人在一起生活,想建立一个小小的家庭,他也发现,王寡妇对自己也有那方面的意思,只是极力闪躲,不敢表达出来,有太多的难言之隐。

  当王寡妇两个儿子把她拉回去时,她脸上的不情愿,也是明显看得见的,只可惜两人有缘无份,曾天顺叹息难过许久。

  本以为这事就那么过去。

  但曾天顺养的牛卖掉后,跑到他住的草棚里,给他说媒的媒婆突然多起来了,连十七八岁的黄花闺女都给他介绍,还说对方一定同意,只要曾天顺点个头就行。

  曾天顺正在考虑,但王寡妇忽然进了屋,把那些媒婆全部赶跑,当晚就跟他睡在同一张床板上。

  王寡妇的两个儿子,这次居然没有阻拦,反而主动过来帮忙盖砖瓦房,提出不少的想法和建议。

  这天养牛场中,当王寡妇的两个儿子——14岁的吕文和12岁的吕武,提出想跟曾天顺学养牛,曾天顺点头答应后。

  “谢谢阿爹。”吕文吕武道。

  “你们喊我什么?!”曾天顺眼睛一瞪,立刻问道。

  “叫阿爹,娘说了,你出钱盖房子给我们住,还愿意拿钱给我们娶媳妇,现在还把养牛的手艺传给我们,我们再不喊你爹,就说不过去了。”吕文说道。

  “阿爹,你以后就是我亲爹,我跟哥哥都会好好的孝顺你。”吕武道。

  “好好好!我是你们爹,你们就是我的儿子!”

  曾天顺高兴要蹦起来,走过去将两个少年抱在手中,哈哈大笑,红光满面,彷佛一下年轻了十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崇祯欠了我十亿两,崇祯欠了我十亿两最新章节,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