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年,四月五日。
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董庄。
一个普通的拥有五百多户三千多人口的中等村落。
脸上满是岁月刻下的皱纹,常年劳作导致背部微驼的五十二岁农民董有寿,最近几天都是心事重重的,每天都会跑到村外的灌溉堤坝上,一边抽着劣质旱烟,一边面带担忧的望着南边方向,不时在心中暗暗乞求先祖保佑,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董云林与董云风,能够平安归来。
十天了。
他的两个儿子,加入庄里组织的五十人的「乞恩队」,离开家乡,前往海港城已经有十天了。
而董庄组织的「乞恩队」规模还算小的,东边的李庄,西边的鲁家镇,都组织了两三百人的「乞恩队」,也前往海港城讨恩去了,规模更大的还有。
目的,就是去海港城下跪恳求开恩,希望许家庄快点扩庄,将他们合并进去,渴望成为许家庄的一员。
其实说句实话,作为活了半个多世纪的属于老人范畴的董有寿,他这还算漫长的人生里,苦日子过过,好日子也过过,但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占九成,好日子只占一成。
而最近这三年,董有寿认为是他这辈子过的最好的几年,前面任何年月都比不上。
因为可以吃饱饭了,粮食不再缺乏了。
偶尔能吃到肉了。
新衣服也多了好几套,上面的补丁越来越少。
甚至能看到某种越来越好的盼头了。
他个人非常满意,觉得盛世可能也不过如此。
但……
他的家庭中,除他自己之外,幸福指数却是越来越低了,两个儿子的抱怨越来越多,两个儿媳妇也天天愁眉苦脸,几个孙子孙女,原本应该天真快乐的他们,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变的胆小敏感,还经常遭到父母的家暴。
话说这是怎么回事?
家庭条件都明显改善了,为什么幸福感不升反降?
主要原因,是董有寿的大女儿董月娘,在十多年前,嫁到隔壁宝应县的一户条件尚可的人家,却非常倒霉的是,大女儿嫁过去没多久,公公婆婆相继生病,为了治病家中的十亩良田被卖掉了一半,但还是不幸去世。
而董月娘肚皮争气,在六年内,生下五个孩子,可家中却只有五亩地,虽然她跟丈夫拼命干活,过的依然十分拮据,勉强能够糊口,除非到了实在没办法的地步,才会回娘家一趟,借点粮食度日。
董有寿自然不可能见死不救,三十斤谷或五十斤谷,反正每年都会帮衬一到两次,让两个儿媳妇颇有微词。
但崇祯五年,许家庄进行第二轮扩庄,宝应县被囊括了进去,大女儿所在的村子,恰好在集体庄园的规划范围内。
于是变了。
大女儿董月娘的生活,很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用一个流行的词汇形容,那就是翻身了。
崇祯五年的年底,大女儿不再上门借谷子不说,反而大包小包的送来了东西,有整个的猪头,有罐头,有两百斤精米,有两匹好布以及其他年货,用一辆独轮车才推得动,价值不少于十银元,够把过去借的人情全部还了不说,还能多出不少,让两个儿媳妇无话可说,只能堆满笑容以对。
崇祯六年年底,大女儿送来的年货更多,单猪肉就有二十斤、奶粉五罐、奶糖三斤,另外她变胖了,她丈夫气色更好了,还有五个孩子,全都至少长高了一个头。
崇祯七年回娘家过年,自行车,大女儿董月娘是骑自行车过来的,价格五百银元的自行车,她竟然能买得起?
崇祯八年底,自行车增加到两辆,大女儿董月娘的五个孩子,个个跟吃
了化肥般,个子都特别高,据说也都进了学堂,学习成绩都非常不错。
崇祯九年底,也就是刚过去不久的那个年,大女儿董月娘,这次除送来大量年货,还私下塞了150银元,到董有寿的手中,说这是她私下攒的工资,送给父亲,让他把家里的房子修一修,最好盖个新房,如果不修一下的话,她五个孩子都不想过来过年了,条件太过简陋,他们实在住不习惯。
这让董有寿感到不太高兴,心情有点难受和复杂,嫌弃,大女儿这是开始嫌弃娘家了?但他还是把这个事,跟儿子儿媳们说了一下,问他们要不要修下房子的时候,没想到反对声一片不说,还有一肚子火气和不满。
「大姐才好过上几天好日子,就开始嫌弃我们了。」
「这就是个白眼狼,当年要不是有我们帮衬,大姐一家早饿死好几回了。」
「我们住的土坯房有几十年了,修补一下有什么用?最好是全部推倒,建一个水泥钢筋红砖房,可造这样的房子,至少得花500银元,大姐给150银元有什么用?我们这么穷,哪里凑的够另外350银元?」
「没错,大姐太小气了,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她宁愿买两辆的自行车,也不愿给我们换个好房子。」
「大姐变了,她不是以前那个她了,她变的更自私了。」
听到儿子儿媳们的这些批判,董有寿是想反驳几句的,大女儿董月娘年年送来吃的用的花的,出手阔绰大方,相比于当年的救命粮,她回报了十倍百倍,怎么就成白眼狼了?这些话若被大女儿听到,岂不得心寒透骨?
他们为何心态这么畸形,董有寿是心知肚明的,更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嫉妒。
说到底还是源于嫉妒,他们在嫉妒大姐家,现在过的远远比他们好得多。
对这类心态,《东方时报》就专门发过文章批评,说某些人心态过于阴暗,见不得别人过的好,哪怕是身边的亲友,也常常抱有一种「我怕亲人过得苦,更怕亲人骑金龙(自行车)」「看到别人赚钱,比自己亏钱还难受」的心态,实在是格局太小,极不健康,应当赶紧调整纠正过来。
但人性往往就是这样,就是经不起比较,尤其经不起在先天条件差不多但突然被拉开巨大差距的比较,很容易导致心态失衡,乃至走向极端。
那有什么办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加入许家庄!
他们也得加入许家庄,站在类似的起跑线,拥有同样的发展机会才行。
发现问题症结之所在的人们,自发组织了起来,发起了「乞恩队」的行动,要组团搭伙的去许家庄海港城,要下跪哀求,要寻求改变命运的机会,再也不愿在痛苦的比较,在难以忍受的嫉妒中,渡过哪怕一天。
于是董有寿的两个儿子,果断加入了董庄「乞恩队」,前往了海港城。
但许家庄不是好惹的,更不是可胁迫为难的老实人、善人,而是不能招惹的强者,万一把许家庄搞厌烦了,采取暴力驱散不是没有可能。
风险。
这其实存在不小的风险。
但董有寿没有阻拦,也没法制止,两个儿子都是视死如归的态度,如果不能达到目的,死在许家庄也心甘!
两个儿媳妇表示支持。
孙子孙女们更没有一个反对。
除此之外。
更让董有寿吃惊的是,董庄最大的地主,拥有近两千亩良田的举人老爷董居正,这次也站出来,表示支持「乞恩队」的***行动,还拿出三千银元作为路费,赞助他们的***——要知道在三五年前,这位董老爷,可是天天对许家庄各种痛骂,这次竟成了最大的路费赞
助商,董老爷这是何意?
不论如何!
董庄「乞恩队」就这么出发了,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会不会带着好消息回来?
哎~
想到这里,董有寿长长叹了口气。
他以自己的人生经验看,觉得人还是要学会知足为好,须知贪心不足蛇吞象啊。
虽然在大明朝廷治下,税赋负担,确实是有些大,但因为他大女儿在许家庄,实际夏粮崔科过程中,只会被收走一成的产量,人头税再象征性的交几百文就行,近九成收获还是归自己,这已经非常不错了,搁以前哪能想到这种好事,最少得被胥吏拿走三成。
徭役也极少被要求去了,或交点小钱就能免了。
且在许家庄的威慑下,官府也不敢过于贪婪苛刻了……董有寿觉得,如今的官府还是可以的,当然,那些离许家庄越远的官府,则越可用「吃人猛兽」来形容了,跟过去没有两样,乃至变本加厉的盘剥。
即就算加入不了许家庄,生活在许家庄旁边,也是非常幸运与光明的,可以过的充满奔头和希望——前提是克制住自己攀比的心态。
这时。
一队青壮从远处奔跑而来,且速度越来越快,还发出各种大叫欢呼。
「许家庄开恩了,圣人菩萨同意庄园扩张了!」
「我们有好日子过了,我们马上就能上过人过的日子了!」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许家庄要在江南地区扩庄1100座,我们不仅有机会加入,而且机会很大!」
「哈哈哈哈哈哈,苦尽甘来,我们终于要苦尽甘来了!」
听到这些激动的欢呼。
又看到自己两个儿子的身形逐渐清晰。
董有寿也忍不住激动起来,朝他们迎了过去。
……
很快。
董庄上下炸开了锅,如同沸腾般,人们个个面露狂喜,手舞足蹈的狂欢。
隔壁的李庄如此。
西边的鲁家镇也是如此。
整个正阳县,淮安府,乃至整个南直隶,在今晚都陷入狂欢庆贺的海洋中,市面上的鞭炮烟花被抢购一空,尽数燃放,好酒好菜拿了出来,鸡鸭鹅猪等平时舍不得宰杀的禽畜,今天不少无辜丧命,总之整个江南地区,都进入到比过年还热闹喜庆的氛围中。
董有寿家中,坐在摆满丰盛菜肴的桌子边,一家人在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等并入了许家庄,我一定要拼命工作,尽快追上大姐一家。」大儿子道。
「没错,我也得甩开膀子的干,必须要比大姐家过得更好。」二儿子道。
「圣人菩萨仁慈,把公平送给了我们,所以等到征地的时候,咱们家的十五亩地,就不要土地补偿了,做人得学会感恩。」大儿媳道。
「当然一分都不能要,我们要是敢要补偿,别人不仅不要,反而送钱给许家庄,碰到这样的,我们的入庄资格都会被抢走了。」二儿媳道。
「是是,求稳,一定要求稳,只要加入了许家庄,后面一切都好说。」老妻宋氏道。
董有寿暗暗摇头,加入许家庄园确实是件好事,但土地何等宝贵?十五亩良田,这是一个家族能繁衍下去的根基,以前的人,是宁愿病死饿死都不会卖掉或送出去的。
不过他听说庄里的董举人董老爷,好像也打算把自家的两千亩地,全送给许家庄,也是一分补偿不要,这手笔太大了,再败家的败家子都不敢这么干!这让董有寿心里平衡了许多,不会再觉得田地没了,就天塌了般,感到非常心疼惋惜了。
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董庄。
一个普通的拥有五百多户三千多人口的中等村落。
脸上满是岁月刻下的皱纹,常年劳作导致背部微驼的五十二岁农民董有寿,最近几天都是心事重重的,每天都会跑到村外的灌溉堤坝上,一边抽着劣质旱烟,一边面带担忧的望着南边方向,不时在心中暗暗乞求先祖保佑,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董云林与董云风,能够平安归来。
十天了。
他的两个儿子,加入庄里组织的五十人的「乞恩队」,离开家乡,前往海港城已经有十天了。
而董庄组织的「乞恩队」规模还算小的,东边的李庄,西边的鲁家镇,都组织了两三百人的「乞恩队」,也前往海港城讨恩去了,规模更大的还有。
目的,就是去海港城下跪恳求开恩,希望许家庄快点扩庄,将他们合并进去,渴望成为许家庄的一员。
其实说句实话,作为活了半个多世纪的属于老人范畴的董有寿,他这还算漫长的人生里,苦日子过过,好日子也过过,但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占九成,好日子只占一成。
而最近这三年,董有寿认为是他这辈子过的最好的几年,前面任何年月都比不上。
因为可以吃饱饭了,粮食不再缺乏了。
偶尔能吃到肉了。
新衣服也多了好几套,上面的补丁越来越少。
甚至能看到某种越来越好的盼头了。
他个人非常满意,觉得盛世可能也不过如此。
但……
他的家庭中,除他自己之外,幸福指数却是越来越低了,两个儿子的抱怨越来越多,两个儿媳妇也天天愁眉苦脸,几个孙子孙女,原本应该天真快乐的他们,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变的胆小敏感,还经常遭到父母的家暴。
话说这是怎么回事?
家庭条件都明显改善了,为什么幸福感不升反降?
主要原因,是董有寿的大女儿董月娘,在十多年前,嫁到隔壁宝应县的一户条件尚可的人家,却非常倒霉的是,大女儿嫁过去没多久,公公婆婆相继生病,为了治病家中的十亩良田被卖掉了一半,但还是不幸去世。
而董月娘肚皮争气,在六年内,生下五个孩子,可家中却只有五亩地,虽然她跟丈夫拼命干活,过的依然十分拮据,勉强能够糊口,除非到了实在没办法的地步,才会回娘家一趟,借点粮食度日。
董有寿自然不可能见死不救,三十斤谷或五十斤谷,反正每年都会帮衬一到两次,让两个儿媳妇颇有微词。
但崇祯五年,许家庄进行第二轮扩庄,宝应县被囊括了进去,大女儿所在的村子,恰好在集体庄园的规划范围内。
于是变了。
大女儿董月娘的生活,很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用一个流行的词汇形容,那就是翻身了。
崇祯五年的年底,大女儿不再上门借谷子不说,反而大包小包的送来了东西,有整个的猪头,有罐头,有两百斤精米,有两匹好布以及其他年货,用一辆独轮车才推得动,价值不少于十银元,够把过去借的人情全部还了不说,还能多出不少,让两个儿媳妇无话可说,只能堆满笑容以对。
崇祯六年年底,大女儿送来的年货更多,单猪肉就有二十斤、奶粉五罐、奶糖三斤,另外她变胖了,她丈夫气色更好了,还有五个孩子,全都至少长高了一个头。
崇祯七年回娘家过年,自行车,大女儿董月娘是骑自行车过来的,价格五百银元的自行车,她竟然能买得起?
崇祯八年底,自行车增加到两辆,大女儿董月娘的五个孩子,个个跟吃
了化肥般,个子都特别高,据说也都进了学堂,学习成绩都非常不错。
崇祯九年底,也就是刚过去不久的那个年,大女儿董月娘,这次除送来大量年货,还私下塞了150银元,到董有寿的手中,说这是她私下攒的工资,送给父亲,让他把家里的房子修一修,最好盖个新房,如果不修一下的话,她五个孩子都不想过来过年了,条件太过简陋,他们实在住不习惯。
这让董有寿感到不太高兴,心情有点难受和复杂,嫌弃,大女儿这是开始嫌弃娘家了?但他还是把这个事,跟儿子儿媳们说了一下,问他们要不要修下房子的时候,没想到反对声一片不说,还有一肚子火气和不满。
「大姐才好过上几天好日子,就开始嫌弃我们了。」
「这就是个白眼狼,当年要不是有我们帮衬,大姐一家早饿死好几回了。」
「我们住的土坯房有几十年了,修补一下有什么用?最好是全部推倒,建一个水泥钢筋红砖房,可造这样的房子,至少得花500银元,大姐给150银元有什么用?我们这么穷,哪里凑的够另外350银元?」
「没错,大姐太小气了,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她宁愿买两辆的自行车,也不愿给我们换个好房子。」
「大姐变了,她不是以前那个她了,她变的更自私了。」
听到儿子儿媳们的这些批判,董有寿是想反驳几句的,大女儿董月娘年年送来吃的用的花的,出手阔绰大方,相比于当年的救命粮,她回报了十倍百倍,怎么就成白眼狼了?这些话若被大女儿听到,岂不得心寒透骨?
他们为何心态这么畸形,董有寿是心知肚明的,更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嫉妒。
说到底还是源于嫉妒,他们在嫉妒大姐家,现在过的远远比他们好得多。
对这类心态,《东方时报》就专门发过文章批评,说某些人心态过于阴暗,见不得别人过的好,哪怕是身边的亲友,也常常抱有一种「我怕亲人过得苦,更怕亲人骑金龙(自行车)」「看到别人赚钱,比自己亏钱还难受」的心态,实在是格局太小,极不健康,应当赶紧调整纠正过来。
但人性往往就是这样,就是经不起比较,尤其经不起在先天条件差不多但突然被拉开巨大差距的比较,很容易导致心态失衡,乃至走向极端。
那有什么办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加入许家庄!
他们也得加入许家庄,站在类似的起跑线,拥有同样的发展机会才行。
发现问题症结之所在的人们,自发组织了起来,发起了「乞恩队」的行动,要组团搭伙的去许家庄海港城,要下跪哀求,要寻求改变命运的机会,再也不愿在痛苦的比较,在难以忍受的嫉妒中,渡过哪怕一天。
于是董有寿的两个儿子,果断加入了董庄「乞恩队」,前往了海港城。
但许家庄不是好惹的,更不是可胁迫为难的老实人、善人,而是不能招惹的强者,万一把许家庄搞厌烦了,采取暴力驱散不是没有可能。
风险。
这其实存在不小的风险。
但董有寿没有阻拦,也没法制止,两个儿子都是视死如归的态度,如果不能达到目的,死在许家庄也心甘!
两个儿媳妇表示支持。
孙子孙女们更没有一个反对。
除此之外。
更让董有寿吃惊的是,董庄最大的地主,拥有近两千亩良田的举人老爷董居正,这次也站出来,表示支持「乞恩队」的***行动,还拿出三千银元作为路费,赞助他们的***——要知道在三五年前,这位董老爷,可是天天对许家庄各种痛骂,这次竟成了最大的路费赞
助商,董老爷这是何意?
不论如何!
董庄「乞恩队」就这么出发了,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会不会带着好消息回来?
哎~
想到这里,董有寿长长叹了口气。
他以自己的人生经验看,觉得人还是要学会知足为好,须知贪心不足蛇吞象啊。
虽然在大明朝廷治下,税赋负担,确实是有些大,但因为他大女儿在许家庄,实际夏粮崔科过程中,只会被收走一成的产量,人头税再象征性的交几百文就行,近九成收获还是归自己,这已经非常不错了,搁以前哪能想到这种好事,最少得被胥吏拿走三成。
徭役也极少被要求去了,或交点小钱就能免了。
且在许家庄的威慑下,官府也不敢过于贪婪苛刻了……董有寿觉得,如今的官府还是可以的,当然,那些离许家庄越远的官府,则越可用「吃人猛兽」来形容了,跟过去没有两样,乃至变本加厉的盘剥。
即就算加入不了许家庄,生活在许家庄旁边,也是非常幸运与光明的,可以过的充满奔头和希望——前提是克制住自己攀比的心态。
这时。
一队青壮从远处奔跑而来,且速度越来越快,还发出各种大叫欢呼。
「许家庄开恩了,圣人菩萨同意庄园扩张了!」
「我们有好日子过了,我们马上就能上过人过的日子了!」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许家庄要在江南地区扩庄1100座,我们不仅有机会加入,而且机会很大!」
「哈哈哈哈哈哈,苦尽甘来,我们终于要苦尽甘来了!」
听到这些激动的欢呼。
又看到自己两个儿子的身形逐渐清晰。
董有寿也忍不住激动起来,朝他们迎了过去。
……
很快。
董庄上下炸开了锅,如同沸腾般,人们个个面露狂喜,手舞足蹈的狂欢。
隔壁的李庄如此。
西边的鲁家镇也是如此。
整个正阳县,淮安府,乃至整个南直隶,在今晚都陷入狂欢庆贺的海洋中,市面上的鞭炮烟花被抢购一空,尽数燃放,好酒好菜拿了出来,鸡鸭鹅猪等平时舍不得宰杀的禽畜,今天不少无辜丧命,总之整个江南地区,都进入到比过年还热闹喜庆的氛围中。
董有寿家中,坐在摆满丰盛菜肴的桌子边,一家人在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等并入了许家庄,我一定要拼命工作,尽快追上大姐一家。」大儿子道。
「没错,我也得甩开膀子的干,必须要比大姐家过得更好。」二儿子道。
「圣人菩萨仁慈,把公平送给了我们,所以等到征地的时候,咱们家的十五亩地,就不要土地补偿了,做人得学会感恩。」大儿媳道。
「当然一分都不能要,我们要是敢要补偿,别人不仅不要,反而送钱给许家庄,碰到这样的,我们的入庄资格都会被抢走了。」二儿媳道。
「是是,求稳,一定要求稳,只要加入了许家庄,后面一切都好说。」老妻宋氏道。
董有寿暗暗摇头,加入许家庄园确实是件好事,但土地何等宝贵?十五亩良田,这是一个家族能繁衍下去的根基,以前的人,是宁愿病死饿死都不会卖掉或送出去的。
不过他听说庄里的董举人董老爷,好像也打算把自家的两千亩地,全送给许家庄,也是一分补偿不要,这手笔太大了,再败家的败家子都不敢这么干!这让董有寿心里平衡了许多,不会再觉得田地没了,就天塌了般,感到非常心疼惋惜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崇祯欠了我十亿两,崇祯欠了我十亿两最新章节,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崇祯欠了我十亿两,崇祯欠了我十亿两最新章节,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