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倾怀本来正在气头上,听到这里却不禁露出了疑惑之情。
这事她还是第一次听说。
永业田制是圣祖年间定下的规矩。那时天下初定,到处都是荒废了的耕地,圣祖于是规定,每家男子成年时可分到一百亩田地,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死了之后可以传给子孙,剩下的八十亩则要在死后归还朝廷。
按照这个规矩,这个永业田的总面积,理当逐年增长才对,到一百五十年后的兴瑞年间,翻个十倍都属正常。
林聿修没有多做解释,他继续道:“人口统计便更有趣了。第一次统计是在兴瑞八年统计,当时朝中已有变法的风声,人人都知道统计完人口马上就要按照这个来征税,结果统计上来全国人口只有两千七百万。到了兴瑞十年,兴瑞帝颁布新策,明令官员考核晋升主要看当地的人口和赋税。于是到了兴瑞十二年,大景人口一下子变成了七千五百万。短短四年间,翻了三番。”
这段历史叶倾怀倒是有所了解。陆宴尘曾经还让她就此事写过策论,以至于她一直觉得人口统计很难实现。
“但实际上,大景当时的人口应该在四千万到四千五百万之间。这凭空出现的三千多万人口,是许多官员平步青云的阶梯,却也是无数百姓难以承受的灾难。人口多出了三千多万,就要有相应的税收呈现在皇帝面前。兴瑞十年到兴瑞十五年,可以说是大景史上赋税最重的几年。各地官员想出了花样频出的税种,什么鞋税、练兵税、弱冠税层出不穷,用以补上这凭空出现的三千万人的人头税。”
“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就把这一切都归罪于兴瑞帝搞的变法,觉得一切都是变法的错。以至于兴瑞变法失败叫停后,老百姓都拍手称快。这显然并不是兴瑞变法的初衷。兴瑞变法的本意无疑是好的,可是变法推行下去的效果却与其本意南辕北辙。陛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林聿修提了个问题,却没有等叶倾怀的回答,而是自答道:“因为人。”
“因为无论是要挨家挨户地去登记人口,还是一层层向上呈报税收,甚至只是张贴新法告示这样的小事,这些都需要人去做。可是这些去执行的人,他们并不都是兴瑞帝。他们可能是家中有几十口人要养的县丞,可能是在全村老乡的资助下才好不容易考上学的进士,可能是绞尽脑汁也想要到京城出人头地的地方官员。他们有孝道要尽,有恩情要还,有名誉要挣,对于他们而言,这些事远比变法的成败重要多了。”
林聿修停了下来,他直视着叶倾怀,道:“陛下,一个好的政策光有好的想法远远不够,因为任何政策都需要人来推行。而只要是人来操作,”林聿修顿了顿,又道,“就会有操作。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和立场。而这世上绝大部分人的行为,都会忠于自己的身份和立场。”
林聿修这一连串的陈词如同他当年殿试上的奏对,像是冬日里的冷风,一直灌进叶倾怀的心底,吹熄了她心中急躁的火苗。
见叶倾怀神色动摇,林聿修绕回了主题:“陛下说的这些人,是朝廷的忠良和清流,也是大景的未来,但在微臣看来,他们现在只是一颗颗种子,还需要时间来生根发芽。”
“陛下若是需要人来执行政务,那朝中确实有大把的可用之人。但陛下若是要推行变法新政,那陛下需要的就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文人墨客,也不是一味怨天尤人的庸碌官吏,陛下需要的是既了解朝廷体系利弊又深谙民生社稷需求的人。更重要的是,这个人要有变法的决心,这决心必须要超出他对自身利益的关注。”
林聿修神色沉了沉,道:“只有切身地感受过现行制度的弊病所带来的痛苦,才可能产生这样大的决心。否则,不过是想要打着‘变法’的名号从中获利之人罢了。”
叶倾怀神色低沉地默了片刻,回到了最初的问题:“所以你认为,还要多久才能开始改建御史台?”
“当朝中开始大量出现质疑地方监管机制的声音时,就是改建御史台的时候。”林聿修又补充道,“陛下,变法和新政应当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是您回应臣民的声音而顺势而为的。它不该是为‘变’而变。”
叶倾怀恼道:“朕现在一点也没有顺势而为的感觉。相反,朕感觉像是在跟所有的朝臣对着干一样费劲。”
林聿修一直冷着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忍俊不禁的浅笑,似乎是被她朴实无华的措辞逗笑的。
但叶倾怀丝毫没有察觉,她仍蹙着眉头,沉浸在那些令人头疼的问题里。
“那是因为人们的嘴被封起来了,所以陛下听不到大家的心声。但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好转了。从春闱舞弊案到刑部换囚案,陛下在承天门外毅然拔剑,在东市刑场严惩权臣,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不再缄口不语。”
林聿修看了一眼堆在叶倾怀案头的两摞折子,道:“现在呈报到陛下案头的折子,想必比一年前多了许多吧。”
这倒是真的。
叶倾怀顺着林聿修的目光看向案头的折子,不禁叹了口气。
自从她开了密折这条路子,不仅是密折的数量越来越多,连内阁每天送来的折子也越来越多,直接导致她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
事实上,这些折子大多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要么是日常工作的例行汇报,要么是官员之间小题大做的互相攻讦,要么是跟她表忠心的拍马屁文章。
可怜只有十七岁的叶倾怀,却要像一个大家长一样依次安抚,从中调解。有时候对于她不熟悉的官员,还要动用鹰卫的力量去查清楚。最后回复折子的时候,还要斟字酌句,生怕一不小心伤害到了朝臣们某根纤细的神经,从此与她离心。
叶倾怀又叹了口气,道:“哎,你不知道这些折子,大多没什么用。看一个月还不如和你聊一个时辰有用。”
“那是因为陛下才亲政不久,很多朝臣对陛下尚不熟悉,所以不能像臣这样与陛下倾心交谈,陛下需要做的,是给他们点时间和信心。”
祝大家端午快乐!
这事她还是第一次听说。
永业田制是圣祖年间定下的规矩。那时天下初定,到处都是荒废了的耕地,圣祖于是规定,每家男子成年时可分到一百亩田地,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死了之后可以传给子孙,剩下的八十亩则要在死后归还朝廷。
按照这个规矩,这个永业田的总面积,理当逐年增长才对,到一百五十年后的兴瑞年间,翻个十倍都属正常。
林聿修没有多做解释,他继续道:“人口统计便更有趣了。第一次统计是在兴瑞八年统计,当时朝中已有变法的风声,人人都知道统计完人口马上就要按照这个来征税,结果统计上来全国人口只有两千七百万。到了兴瑞十年,兴瑞帝颁布新策,明令官员考核晋升主要看当地的人口和赋税。于是到了兴瑞十二年,大景人口一下子变成了七千五百万。短短四年间,翻了三番。”
这段历史叶倾怀倒是有所了解。陆宴尘曾经还让她就此事写过策论,以至于她一直觉得人口统计很难实现。
“但实际上,大景当时的人口应该在四千万到四千五百万之间。这凭空出现的三千多万人口,是许多官员平步青云的阶梯,却也是无数百姓难以承受的灾难。人口多出了三千多万,就要有相应的税收呈现在皇帝面前。兴瑞十年到兴瑞十五年,可以说是大景史上赋税最重的几年。各地官员想出了花样频出的税种,什么鞋税、练兵税、弱冠税层出不穷,用以补上这凭空出现的三千万人的人头税。”
“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就把这一切都归罪于兴瑞帝搞的变法,觉得一切都是变法的错。以至于兴瑞变法失败叫停后,老百姓都拍手称快。这显然并不是兴瑞变法的初衷。兴瑞变法的本意无疑是好的,可是变法推行下去的效果却与其本意南辕北辙。陛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林聿修提了个问题,却没有等叶倾怀的回答,而是自答道:“因为人。”
“因为无论是要挨家挨户地去登记人口,还是一层层向上呈报税收,甚至只是张贴新法告示这样的小事,这些都需要人去做。可是这些去执行的人,他们并不都是兴瑞帝。他们可能是家中有几十口人要养的县丞,可能是在全村老乡的资助下才好不容易考上学的进士,可能是绞尽脑汁也想要到京城出人头地的地方官员。他们有孝道要尽,有恩情要还,有名誉要挣,对于他们而言,这些事远比变法的成败重要多了。”
林聿修停了下来,他直视着叶倾怀,道:“陛下,一个好的政策光有好的想法远远不够,因为任何政策都需要人来推行。而只要是人来操作,”林聿修顿了顿,又道,“就会有操作。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和立场。而这世上绝大部分人的行为,都会忠于自己的身份和立场。”
林聿修这一连串的陈词如同他当年殿试上的奏对,像是冬日里的冷风,一直灌进叶倾怀的心底,吹熄了她心中急躁的火苗。
见叶倾怀神色动摇,林聿修绕回了主题:“陛下说的这些人,是朝廷的忠良和清流,也是大景的未来,但在微臣看来,他们现在只是一颗颗种子,还需要时间来生根发芽。”
“陛下若是需要人来执行政务,那朝中确实有大把的可用之人。但陛下若是要推行变法新政,那陛下需要的就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文人墨客,也不是一味怨天尤人的庸碌官吏,陛下需要的是既了解朝廷体系利弊又深谙民生社稷需求的人。更重要的是,这个人要有变法的决心,这决心必须要超出他对自身利益的关注。”
林聿修神色沉了沉,道:“只有切身地感受过现行制度的弊病所带来的痛苦,才可能产生这样大的决心。否则,不过是想要打着‘变法’的名号从中获利之人罢了。”
叶倾怀神色低沉地默了片刻,回到了最初的问题:“所以你认为,还要多久才能开始改建御史台?”
“当朝中开始大量出现质疑地方监管机制的声音时,就是改建御史台的时候。”林聿修又补充道,“陛下,变法和新政应当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是您回应臣民的声音而顺势而为的。它不该是为‘变’而变。”
叶倾怀恼道:“朕现在一点也没有顺势而为的感觉。相反,朕感觉像是在跟所有的朝臣对着干一样费劲。”
林聿修一直冷着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忍俊不禁的浅笑,似乎是被她朴实无华的措辞逗笑的。
但叶倾怀丝毫没有察觉,她仍蹙着眉头,沉浸在那些令人头疼的问题里。
“那是因为人们的嘴被封起来了,所以陛下听不到大家的心声。但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好转了。从春闱舞弊案到刑部换囚案,陛下在承天门外毅然拔剑,在东市刑场严惩权臣,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不再缄口不语。”
林聿修看了一眼堆在叶倾怀案头的两摞折子,道:“现在呈报到陛下案头的折子,想必比一年前多了许多吧。”
这倒是真的。
叶倾怀顺着林聿修的目光看向案头的折子,不禁叹了口气。
自从她开了密折这条路子,不仅是密折的数量越来越多,连内阁每天送来的折子也越来越多,直接导致她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
事实上,这些折子大多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要么是日常工作的例行汇报,要么是官员之间小题大做的互相攻讦,要么是跟她表忠心的拍马屁文章。
可怜只有十七岁的叶倾怀,却要像一个大家长一样依次安抚,从中调解。有时候对于她不熟悉的官员,还要动用鹰卫的力量去查清楚。最后回复折子的时候,还要斟字酌句,生怕一不小心伤害到了朝臣们某根纤细的神经,从此与她离心。
叶倾怀又叹了口气,道:“哎,你不知道这些折子,大多没什么用。看一个月还不如和你聊一个时辰有用。”
“那是因为陛下才亲政不久,很多朝臣对陛下尚不熟悉,所以不能像臣这样与陛下倾心交谈,陛下需要做的,是给他们点时间和信心。”
祝大家端午快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最新章节,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最新章节,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