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三、舌战群儒
朱棣下令杀了主事萧仪。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要知道读书人可不是好惹的,自幼聆听圣人训,以天子门生自居,皇帝又怎么样?怕你不成。
于是大臣纷纷上书要求公布证据,查明真相,一时间言论如潮,还在午门外集会公开辩论。这好笑的是辩论的并不是萧仪的贪墨,而是陛下迁都的正确性。
辩论会上的意见一边倒,全都是针对朱棣的辩论。
朱棣召见刘涛,朱棣不相信刘涛没有别招。
今日的朱棣不是昨夜的朱棣,今日的朱棣陛下比昨夜的陛下放松多了,似乎一点也不在乎外面的辩论。悠然自得的批改外地来的奏折,了解灾情。
朱棣为什么这样气定神闲?
因为他是皇帝,还是一个从战场下来的铁腕皇帝,一个敢背骂名我行我素的皇帝,所以他根本不怕外面的“玩闹”。只是有人将“玩闹”加快结束也不错。
“这件事办好了,就去内阁做辅员。”
辅员!辅员是帮阁老们做事的人。虽然不得多大实权但是个好差事,先一步知道外地报来的情况,先一步知道陛下的决策。
就这“先一步”就胜大多数官员了!
“谢陛下。”
“这也算是给你恩师一个人情,做不好照样砍头。”
“臣先行告退。”
刘涛从宫门回家,午门辩论已经进行到最后。
“这大中午的出什么告示?”
“快去看看,是大黄色的。”
“有这等好事!”
“快说说,上面说了什么?”
“上面说,前天死的萧仪罪大恶极,今日将罪臣萧仪贪墨的金银换成牛肉,凡是北京户籍的都能领到一刀牛肉。”
“不会吧!这么好,在哪领?”
“明天早上。”
“三子,你快回去跟家里人说一声,去问里长是不是真的。”
“我去问街长。”
“我家侄子在府衙做事,应该能知道。我去问问。”
“我同你一起。”
下午十分就有一队庞大而长远的牛队进入北京城,畜牲市场。整个北京城的里长街长集聚畜牲坊,他们已经看好哪些牛属于他们的里坊。好些屠户已经商量好宰牛的地点。
围观的百姓们喜笑颜开,准备好盘子接牛肉。一刀牛肉可值五两银子。
牛肉有价无市,牛肉价格堪比布匹、茶,不是谁都能吃得起的,一刀子牛肉真让人心动。
与百姓相比,那些士子们激愤,开始在午门静坐,要求陛下收回成命。
朱棣在一个时辰里收到一箱子参奏刘涛的奏折,说刘涛不尊重读书人,欲盖拟彰欲要消灭证据。甚至有人将刘涛祖宗上下骂得体无完肤。
朱棣笑颜大展,“这刘涛有几分本事,转移了视线本事有几分。”
“陛下这下去就是文臣和武将的派别争论,刘大人是将自己弄到险地!”
朱棣撑着下巴淡定的说:“真想知道他们是关心迁都多一些还是关心自己多一些。”
第二天,京师的百姓并没有等来分牛肉的好事。畜市上的牛全被官兵围了起来。
这时官府又来张榜,因那些士大夫极力反对,这些牛将会送到耕地去,成为耕牛。而且榜上只说将耕牛送到乡下去,并不提补偿北京市民的事。
到嘴的牛肉没了,像是夺走了百姓的既得的利益,经有心人提点熊火开始在民间燃烧。
“都怪那些不懂事的小子,抢走了我们的牛肉,我们该去问他们要。”
“他们都是被人欺骗的,年纪轻轻不懂事,背后的人利用年轻书生夺去我们的好处,他们要独吞了我们的钱。”
“本该属于我们的,现在又被抢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们是不会让出来的。”
“不好了,不好了,坊市里的牛开始被牵走了。”
“牛走了,牛走了。”
午门边的一条街道,一老妇人带着篮子急匆匆走来,越走越近,越过后面的士子直走最前面到一老者面前。二话不说将手里的鸡蛋直打其面。
老者原先以为这也是来送吃食的支持者,没想到扑面而来的是臭鸡蛋。
“住手。”有两人站起来拉走老妇人。
“你们放手,你们这些畜牲,猪狗不如,吃饱喝住还要抢我一口吃食。枉读圣贤书,活着就是浪费银粮……”后面还带一大串辱骂人性的话。被骂人羞愧难当。
上年纪的老人都会得到官府优待,七十岁老人杀人可以被视为无罪。所以老妇人有恃无恐。
一个老妇人后面带有一群容易激动的百姓,参与午门激辩、静坐的士子,在百姓的臭鸡蛋、潲水、粪水的攻击中各自逃散。
又过一日被特许上朝的刘涛公然站出来忿对百官。
“陛下,臣抗议。”刘涛铿锵有力的声音压下上面唾沫纷飞的大臣的声音,并让大殿里所有大臣都听到有人公然站出来抗议。
众位大臣一见是刘涛,一个个愤然盯着刘涛恨不得吃了他的肉喝他的血。
陛下杀萧仪的行为是对天子门生的不敬,刘涛设计让百姓丢臭鸡蛋就是天子门生的侮辱,是天下士子的公敌。刘涛昨天的一弄完全将大部分人的名声弄臭,文官集团是官官相连,刘涛得罪大部分人就相当于得罪了朝堂上所有文臣。
刘涛一出现就有三人出列,用各种语言、文字伺候刘涛,刘涛不得不用帕子擦脸。要是刘涛拧一拧帕子相信会拧出水来,还是带有粘稠的水。
刘涛一步一步往前走,见前面的人就是不让路,一手伸出去,所有大臣哑然而止。
刘涛手里拿着的可是尚方宝剑,尚方宝剑在此,辱骂刘涛就是辱骂陛下。
好几个大臣偷偷又明显的在刘涛脚上吐口水,挥袖鄙视刘涛。
“陛下,臣有本启奏。”刘涛从怀里拿出本子,呈上。
朱棣心情很好,以前大臣炮轰的都是坐在上面的他,现在所有矛头都对准了刘涛。比骂皇帝的言语还要严峻十倍不止!朱棣乐得看戏。
“说。”
朱棣下令杀了主事萧仪。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要知道读书人可不是好惹的,自幼聆听圣人训,以天子门生自居,皇帝又怎么样?怕你不成。
于是大臣纷纷上书要求公布证据,查明真相,一时间言论如潮,还在午门外集会公开辩论。这好笑的是辩论的并不是萧仪的贪墨,而是陛下迁都的正确性。
辩论会上的意见一边倒,全都是针对朱棣的辩论。
朱棣召见刘涛,朱棣不相信刘涛没有别招。
今日的朱棣不是昨夜的朱棣,今日的朱棣陛下比昨夜的陛下放松多了,似乎一点也不在乎外面的辩论。悠然自得的批改外地来的奏折,了解灾情。
朱棣为什么这样气定神闲?
因为他是皇帝,还是一个从战场下来的铁腕皇帝,一个敢背骂名我行我素的皇帝,所以他根本不怕外面的“玩闹”。只是有人将“玩闹”加快结束也不错。
“这件事办好了,就去内阁做辅员。”
辅员!辅员是帮阁老们做事的人。虽然不得多大实权但是个好差事,先一步知道外地报来的情况,先一步知道陛下的决策。
就这“先一步”就胜大多数官员了!
“谢陛下。”
“这也算是给你恩师一个人情,做不好照样砍头。”
“臣先行告退。”
刘涛从宫门回家,午门辩论已经进行到最后。
“这大中午的出什么告示?”
“快去看看,是大黄色的。”
“有这等好事!”
“快说说,上面说了什么?”
“上面说,前天死的萧仪罪大恶极,今日将罪臣萧仪贪墨的金银换成牛肉,凡是北京户籍的都能领到一刀牛肉。”
“不会吧!这么好,在哪领?”
“明天早上。”
“三子,你快回去跟家里人说一声,去问里长是不是真的。”
“我去问街长。”
“我家侄子在府衙做事,应该能知道。我去问问。”
“我同你一起。”
下午十分就有一队庞大而长远的牛队进入北京城,畜牲市场。整个北京城的里长街长集聚畜牲坊,他们已经看好哪些牛属于他们的里坊。好些屠户已经商量好宰牛的地点。
围观的百姓们喜笑颜开,准备好盘子接牛肉。一刀牛肉可值五两银子。
牛肉有价无市,牛肉价格堪比布匹、茶,不是谁都能吃得起的,一刀子牛肉真让人心动。
与百姓相比,那些士子们激愤,开始在午门静坐,要求陛下收回成命。
朱棣在一个时辰里收到一箱子参奏刘涛的奏折,说刘涛不尊重读书人,欲盖拟彰欲要消灭证据。甚至有人将刘涛祖宗上下骂得体无完肤。
朱棣笑颜大展,“这刘涛有几分本事,转移了视线本事有几分。”
“陛下这下去就是文臣和武将的派别争论,刘大人是将自己弄到险地!”
朱棣撑着下巴淡定的说:“真想知道他们是关心迁都多一些还是关心自己多一些。”
第二天,京师的百姓并没有等来分牛肉的好事。畜市上的牛全被官兵围了起来。
这时官府又来张榜,因那些士大夫极力反对,这些牛将会送到耕地去,成为耕牛。而且榜上只说将耕牛送到乡下去,并不提补偿北京市民的事。
到嘴的牛肉没了,像是夺走了百姓的既得的利益,经有心人提点熊火开始在民间燃烧。
“都怪那些不懂事的小子,抢走了我们的牛肉,我们该去问他们要。”
“他们都是被人欺骗的,年纪轻轻不懂事,背后的人利用年轻书生夺去我们的好处,他们要独吞了我们的钱。”
“本该属于我们的,现在又被抢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们是不会让出来的。”
“不好了,不好了,坊市里的牛开始被牵走了。”
“牛走了,牛走了。”
午门边的一条街道,一老妇人带着篮子急匆匆走来,越走越近,越过后面的士子直走最前面到一老者面前。二话不说将手里的鸡蛋直打其面。
老者原先以为这也是来送吃食的支持者,没想到扑面而来的是臭鸡蛋。
“住手。”有两人站起来拉走老妇人。
“你们放手,你们这些畜牲,猪狗不如,吃饱喝住还要抢我一口吃食。枉读圣贤书,活着就是浪费银粮……”后面还带一大串辱骂人性的话。被骂人羞愧难当。
上年纪的老人都会得到官府优待,七十岁老人杀人可以被视为无罪。所以老妇人有恃无恐。
一个老妇人后面带有一群容易激动的百姓,参与午门激辩、静坐的士子,在百姓的臭鸡蛋、潲水、粪水的攻击中各自逃散。
又过一日被特许上朝的刘涛公然站出来忿对百官。
“陛下,臣抗议。”刘涛铿锵有力的声音压下上面唾沫纷飞的大臣的声音,并让大殿里所有大臣都听到有人公然站出来抗议。
众位大臣一见是刘涛,一个个愤然盯着刘涛恨不得吃了他的肉喝他的血。
陛下杀萧仪的行为是对天子门生的不敬,刘涛设计让百姓丢臭鸡蛋就是天子门生的侮辱,是天下士子的公敌。刘涛昨天的一弄完全将大部分人的名声弄臭,文官集团是官官相连,刘涛得罪大部分人就相当于得罪了朝堂上所有文臣。
刘涛一出现就有三人出列,用各种语言、文字伺候刘涛,刘涛不得不用帕子擦脸。要是刘涛拧一拧帕子相信会拧出水来,还是带有粘稠的水。
刘涛一步一步往前走,见前面的人就是不让路,一手伸出去,所有大臣哑然而止。
刘涛手里拿着的可是尚方宝剑,尚方宝剑在此,辱骂刘涛就是辱骂陛下。
好几个大臣偷偷又明显的在刘涛脚上吐口水,挥袖鄙视刘涛。
“陛下,臣有本启奏。”刘涛从怀里拿出本子,呈上。
朱棣心情很好,以前大臣炮轰的都是坐在上面的他,现在所有矛头都对准了刘涛。比骂皇帝的言语还要严峻十倍不止!朱棣乐得看戏。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