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十四年,冬月初六,大明对外宣布了诸藩可持有步枪的数量限制。
对于诸藩,大明几乎是一视同仁,不管国家人口多寡、强弱,一律只发放足够一营兵马使用的三千零三十一支步枪。
除此之外,大明也将郡国的兵额提高到了一营。
尽管此时许多郡国早就偷偷扩兵,但不管如何,大明总归给了他们正规编制。
一营兵马对应一营步枪,谁都能看出,永昌此举是为了让藩国之中的亲王国和郡王国实力相差不要太大,以免日后有大藩造反,迅速就能吞并一系列小藩国。
不过即便如此,庙堂之上还是有不少文臣武将对皇帝此举颇具微词。
内藩一国一营枪,这实际算起来,大小二百多藩国就是二百多营枪,实际算下来,少则六十几万支,多则七八十万支。
要知道,这些年五军都督府的兵制一直遭到压制,五军都督府数次想要扩军都被拒绝。
至眼下,明军数量也不过六十三万罢了。
如果诸藩联合讨伐大明,那哪怕它们之后会弹尽粮绝,可大明也会遭受巨大损失。
因此,庙堂之上的诸多文臣武将想的并不是没有道理。
不过,对此的皇室、内阁却根本没有担心的表现。
他们比谁都清楚,大明的底牌还有很多,多到让群臣都不敢想象。
除了齐国能给大明带来巨大损失,其它各国加在一起都不可能做到。
因此,这件事情也只是一些不能接触到核心政治的官员在担心罢了。
真正坐在核心圈层的官员,此刻都将心思放到了本国科技创新上。
对于世界来说,接下来的日子,注定是科技大爆发的一年。
从去年的“明、齐”两国科技交流会开始,两国各自的许多研究就在不断地碰撞,而后引发了无数种猜想和发明。
永昌十四年初,齐国医学院的叶天士学士发现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及炭疽杆菌,并改进了培养细菌的方法和细菌染色方法,还提出“天士三定律”。
他及他的团队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世界上大多数主要致病菌都被其与团队成员先后发现。
这些学说不仅奠定了微生物学和细菌学,同时也促进了药理学的一些研究,一些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先后被提取出来。
例如,永昌十四年大明医学士薛生白从阿片中提取出吗啡,次年从金鸡纳皮提出奎宁等药品,这些无一例外都是进步。
除此之外,由于病理学和细胞学、细菌学的不断进步,因此当时的临床医学教材和实操中特别注意对内脏器官病理变化的研究和诊断,想尽各种方法寻找“病灶”,使诊断方法不断充实。
这样的态度,让永昌年间的诊断手段和辅助诊断工具不断增多,许多临床诊断辅助手段如血压测量、体温测量、体腔镜检查都是在永昌年间开始应用的。
除了这些学说上的成就,大明和齐国在物理电力上的探索显得更为有效。
永昌十四年,大明军备院出版《电的实验与观察》一书。
这本书不仅为进一步的电力实验提供基础,还引入了许多齐王时期留下的“电力术语”,包括正极、负极、充电、电池和电击等。
比较大明,齐国则是更注重实践所得,因此在九月的时候,科学院将三十个蓄电池安装在了一辆三轮车上,但车辆并没能安全启动便发生了爆炸。
可是,这样的结果不仅没有阻止科学院的学者们研究电能,反而极大的促进了他们的兴趣。
不过,相比较这些科学上的事情,民生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这其中,天灾人祸又是永远逃不脱的话题。
永昌十四年四月,瀛洲南岛府海域附近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最大波高达二十丈,这次海啸造成两万余人死亡,十四万人受灾。
灾害爆发的消息传回北京后,监国朱和埨当即下旨蠲免地方三年赋税,其次下令工部准备灾后重建。
这个小插曲过后,大明和齐国继续对科技研究加大关注和投入。
永昌十四年六月,皇帝宣布将来年军备院的科学投入提高到一千三百万两白银,等同于国家全年收入的8/1。
相比较大明,齐国由于没有太大的国防压力,因此对于科学投入的资金数额则是更多,永昌十四年的投入就已经达到了一千五百万两。
两国这么倾尽全力的投入,第一是没有外部压力,第二是有人口就业压力。
人口是两国的红利,但红利之余,想让国家长治久安,就得需要解决百姓的需求。
早在永昌十年,顺天大学的社会学家刘南山就已经提出“世界资源论”。
这个论点讲述了,以眼下的生产力来说,如果将“维持齐国百姓的生活”来作为标准,那齐国的疆域只能养活两亿人,大明则是只能养活六亿人,世界各国加一起,顶多养活四亿人。
也就是以现有生产力,只能有十二亿人能过上齐国百姓的生活。
如果以大明百姓的标准,则是能养活二十亿人口。
据齐国与大明学者、官员的估计,如今的世界人口为恐怕已经接近十亿人了,而其中大明和齐国人口合计就已经达到了五亿人口,占据世界人口的五成有余,算上诸藩那能达到七亿左右。
以过去的人口增长情况来看,大明宗藩体系将会在大概二十年后达到九亿五千万左右,预计三十五年后突破十二亿。
也就是说,如果科技不进步,那留给大明宗藩体系的时间其实也差不多。
从大明、齐国维持盛世到此时,实际已经接近八十年了,正常王朝不管再怎么辈出明君,八十年都将会达到土地兼并的巅峰,之后就会开始出现矛盾。
大明宗藩体系能走到现在,已经是大明和齐国用不断创造出来的新科技一点点续命过来的最好结果。
如果这个过程被打断,哪怕只有几年,那也足够致命。
因此,两国才不断投入资金对朱由检留下来的种种课题进行研究。
好在内燃机的研究只差临门一脚了,再怎么慢也不至于拖到三十几年以后。
只要内燃机研究出来,加上农业机械创新,那两国的生产力就能进一步提高,还能将盛世再往后延长。
所以相比现在外部的乱局,两国更注重国家内部的问题。
欧洲诸国不是大明没有能力打,而是它们得留到大明内部问题无法掩盖的时候再打。
现在大明还有能力解决内部问题,那就可以暂时留着。
至于它们什么时候灭亡,那得看大明和齐国的想法。
也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大明和齐国的科技也在不断地进步。
永昌十五年五月,齐国建造了第一座水电站,不过它每天仅仅只能生产出三百度电,仅够点亮三百盏碳丝电灯,专供附近的科学院进行夜间研究。
但即便如此,研究院内部能被点亮的也仅仅只有八十多间实验室。
相比较齐国选择水力发电,大明军备院则是鉴于附近便是房山煤矿,因此选择了火力发电。
它们在北京与门头沟军备院的中间修建了一座以煤为原料,通过锅炉产生蒸汽后驱动汽轮机发电的火力发电站。
这座电站每天能生产四百多度电,并且比齐国的水力发电要更有保障,不会有枯水期发电机不能全马力生产电力的缺点。
因此,军备院的学士们将火力发电作为专攻课题,完全忽略了朱由检希望后世人选择清洁能源的建议。
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在技术不成熟的前期,火力发电无疑是最稳妥保障的选择。
七月,齐国电力之父耿卿发明了一系列供电系统,保障了电力能从发电站稳定、安全输送到供电处。
八月,大明第五版内燃机应用到了四轮车上,在这次的实验中,四轮车以每个时辰七十里的速度运动,成功刷新了世界纪录。
十月,王位继承战争之中,英军海军攻占了西班牙的直布罗陀海峡。
正面战场上,法西联军与反法联军开始争夺意大利半岛。
腊月初五,瀛洲南岛府矿工再度爆发起义,但很快被镇压。
永昌十六年(1705)正月,齐国长史夏完淳卒于任上,享年七十五岁,皇帝下旨追封为楚国公,谥号“忠宣”,其子夏祖义不降袭楚国公。
四月,英军在拉米伊再次击败法军,夺取了弗兰伦德地区。
六月,大明医学家罗亭成功研制天花疫苗,皇帝得知后封其为丹郡伯,并将天花疫苗加入大明惠民药局免费药物清单。
七月,太原天花疫苗工厂投建,同年十月投产,每年量产五十万支。
八月十五,南京医学院发布《卫生指南》手册,并被官学司采纳,由官学司采购后发放给学生及其家长。
八月二十七,官学司上奏皇帝,言“今岁国朝大、中、小三级学子数量已然突破了六千万,官学司经费需要增加大概一千万两,以此才能应对逐渐增长的学子数量。”
八月二十八日,皇帝朱批同意。
九月,户部尚书王宕上疏,言“国朝今岁赋税预估为一亿两千万两上下”。
十月,工部尚书于震上疏,请内阁拨发五百万两修葺各条铁路,同时再发三百万两加固黄河两岸堤坝,皇帝朱批同意。
冬月,齐国货船在这个月在圣马洛运抵了七百二十三艘船的货物,这些货物足够支撑三十万法军再战三年。
腊月,法军在意大利将反法联军击退,反法联军全面失利。
永昌十七年,大明与齐国先后发明了口琴、高架取书器、静电发生器、马车里程表、路灯等各种民生科技。
这一年,法西联军也在正面战场上连战连捷,占领了都灵、米兰、威尼斯等地。
同年六月,麓川爆发土民叛乱,皇帝命西军都督秦继明镇压。
九月,土民叛乱被镇压,皇帝下令蠲免麓川赋税一年。
永昌十八年正月,被誉为“南戚北李”的秦国公李定国卒于府上,享年八十七岁。
事后,皇帝下旨辍朝三日,并追封其为燕山王,谥号“忠武”,其子李嗣检袭秦国公。
三月,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法军在西班牙的阿尔曼萨击败反法联军。
四月,奥斯曼帝国出兵二十万,进攻神圣罗马帝国。
五月,中东运河(苏伊士运河)竣工,同时永昌皇帝下旨,将小西洋、大明海、南大西洋设为内海,禁止欧洲船只通行。
如果欧洲船只要做生意,那只能前往掌控运河的中东监察使司进行贸易。
运河的开通,让昆仑监察使司及昆仑诸藩的地位下降,除了瑞国(埃塞俄比亚)和永国(阿拉伯半岛)、陈国(埃及)不受影响,其余七国的财政收入都有不同下降。
不过对此,永昌皇帝也做出了相应的补偿,首先就是将七国的迁移银降低到一两一人,并且不再设置移民限制。
这样的消息并不能完全让诸藩释怀,但它们也无可奈何。
为了国家经济,唐吉淮三国加重了对齐国的贸易交流。
六月,南直隶、浙江等地爆发旱灾,皇帝下旨蠲免当地一年赋税,同时开放两省常平仓中四千万石存粮来赈灾。
七月,奥诺德召开了匈牙利议会,宣布废除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牙利的统治,拉科齐被选为独立的匈牙利国家元首。
十月,蒙古国顺宁王洪阔尔率军六万入侵匈牙利,迫使神圣罗马帝国不得不放弃收复匈牙利的想法。
冬月,奥斯曼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签订《维也纳和约》,奥斯曼帝国调转兵锋进攻匈牙利。
腊月二十七日,匈牙利被蒙古国和奥斯曼帝国共同瓜分。
时间进入永昌十九年,三月都察院左都御史田文镜上疏弹劾浙江布政使柳顺,南京户部尚书王庆戌。
他在奏疏中声称南直隶、浙江去年旱灾,蒙皇上蠲农业税,发常平仓粮,截漕米,又全蠲赋税,本应该是好事。
但是因为地方官员贪腐成性,导致官法废弛,常平仓粮亏空严重,致使部分地方无粮可发,遂有市井饥民吵闹官府,打抢富家,一呼而集遂致数百人,官府不敢上报,还令衙役、兵马司镇压。
若不是田文镜的一位弟子回家省亲发现了这件事,不知道江南官员还要瞒多久!
田文镜在奏疏中还建议立即从其它省份调粮赈灾,同时再惩治各府州县官员,以安民心。
只有这样做,才能消灭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变乱。
奏疏上奏后,很快就得到了永昌皇帝的重视。
三月十六日,朱和垠下旨命田文镜总督江南赈灾事宜,将南直隶、浙江犯事官员一律归拿查办。
三月二十日,田文镜率宛平营及都察院两千余名官员抵达南京,南京六部、六科官员被缉拿。
四月,田文镜将南直隶、江南大部分官员缉拿,直接被拿下的官员有六万七千余名。
五月,田文镜调查后汇总成册,上疏告诉了永昌皇帝结果。
据田文镜调查,江南官员多年以来,一共贪墨常平仓粮六千四百二十七万余石,折银两千零七十余万两。
除此之外,地方道路、房屋、河道建设也存在贪腐风气,南直隶境内长江、黄河的部分堤坝甚至超过三年没有检查,五年没有修葺。
要知道,早在天启年间齐文王执政时就定下了所有河道每年都需要每年检查,三年修葺。
齐文王如此重视,原因就是天启年间黄河不断决堤所致,结果在这群江南官员手中,长江黄河却被治理的一塌糊涂。
这么多年来,仅河道上,江南官员就贪污了不下百万两,而其它地方更是多达千万。
在田文镜的上疏中,仅是这些官员手中掌握的田亩就多达一千四百余万亩,占据浙江、南直隶田亩的十分之一。
除此之外,宅院府邸和各种古董字画、金银玉器价值就高达三千四百余万两。
六月初五,永昌皇帝下旨,命田文镜将所有犯事官员于长江河畔斩首示众,同时将所有官员三族尽数迁移中东监察使司。
初六,一向好脾气的永昌皇帝朱和垠细思极恐,下旨令田文镜再度巡查诸省,同时调保定营跟随护卫。
八月初十,历经三个多月的查抓缉拿,田文镜将六万七千余官员斩首长江畔,同时将牵连的八十二万家眷分批送上船只,发配中东监察使司。
由于中东监察使司拥有四分之一的尼罗河三角洲平原,因此并不用担心如何养活他们。
八月十五,在这中秋佳节的日子,田文镜率领都察院两千名官员,在宛平营、保定营的护卫下开始巡查各省。
九月,鲁国公颜胤绍、内阁次辅周培公,阁臣张英相继卒于府上。
皇帝为九十四岁的鲁国公颜胤绍追谥为“文正”,其子颜岙明不降爵系鲁国公。
周培公被追谥为“文宣”,阁臣张英被追谥为“文定”。
之后,皇帝着田文镜、于震入阁。
十月二十四日,齐国世子朱和埨的奏疏送抵京城,言:
“家父得知秦国公去世消息后病情加重,于九月初五薨逝齐王宫存心殿,享年七十五岁……”
和我估计的差不多,明明已经粗略了,但还是写的不是很快,预计四五章,结果写到现在了……
(本章完)
对于诸藩,大明几乎是一视同仁,不管国家人口多寡、强弱,一律只发放足够一营兵马使用的三千零三十一支步枪。
除此之外,大明也将郡国的兵额提高到了一营。
尽管此时许多郡国早就偷偷扩兵,但不管如何,大明总归给了他们正规编制。
一营兵马对应一营步枪,谁都能看出,永昌此举是为了让藩国之中的亲王国和郡王国实力相差不要太大,以免日后有大藩造反,迅速就能吞并一系列小藩国。
不过即便如此,庙堂之上还是有不少文臣武将对皇帝此举颇具微词。
内藩一国一营枪,这实际算起来,大小二百多藩国就是二百多营枪,实际算下来,少则六十几万支,多则七八十万支。
要知道,这些年五军都督府的兵制一直遭到压制,五军都督府数次想要扩军都被拒绝。
至眼下,明军数量也不过六十三万罢了。
如果诸藩联合讨伐大明,那哪怕它们之后会弹尽粮绝,可大明也会遭受巨大损失。
因此,庙堂之上的诸多文臣武将想的并不是没有道理。
不过,对此的皇室、内阁却根本没有担心的表现。
他们比谁都清楚,大明的底牌还有很多,多到让群臣都不敢想象。
除了齐国能给大明带来巨大损失,其它各国加在一起都不可能做到。
因此,这件事情也只是一些不能接触到核心政治的官员在担心罢了。
真正坐在核心圈层的官员,此刻都将心思放到了本国科技创新上。
对于世界来说,接下来的日子,注定是科技大爆发的一年。
从去年的“明、齐”两国科技交流会开始,两国各自的许多研究就在不断地碰撞,而后引发了无数种猜想和发明。
永昌十四年初,齐国医学院的叶天士学士发现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及炭疽杆菌,并改进了培养细菌的方法和细菌染色方法,还提出“天士三定律”。
他及他的团队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世界上大多数主要致病菌都被其与团队成员先后发现。
这些学说不仅奠定了微生物学和细菌学,同时也促进了药理学的一些研究,一些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先后被提取出来。
例如,永昌十四年大明医学士薛生白从阿片中提取出吗啡,次年从金鸡纳皮提出奎宁等药品,这些无一例外都是进步。
除此之外,由于病理学和细胞学、细菌学的不断进步,因此当时的临床医学教材和实操中特别注意对内脏器官病理变化的研究和诊断,想尽各种方法寻找“病灶”,使诊断方法不断充实。
这样的态度,让永昌年间的诊断手段和辅助诊断工具不断增多,许多临床诊断辅助手段如血压测量、体温测量、体腔镜检查都是在永昌年间开始应用的。
除了这些学说上的成就,大明和齐国在物理电力上的探索显得更为有效。
永昌十四年,大明军备院出版《电的实验与观察》一书。
这本书不仅为进一步的电力实验提供基础,还引入了许多齐王时期留下的“电力术语”,包括正极、负极、充电、电池和电击等。
比较大明,齐国则是更注重实践所得,因此在九月的时候,科学院将三十个蓄电池安装在了一辆三轮车上,但车辆并没能安全启动便发生了爆炸。
可是,这样的结果不仅没有阻止科学院的学者们研究电能,反而极大的促进了他们的兴趣。
不过,相比较这些科学上的事情,民生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这其中,天灾人祸又是永远逃不脱的话题。
永昌十四年四月,瀛洲南岛府海域附近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最大波高达二十丈,这次海啸造成两万余人死亡,十四万人受灾。
灾害爆发的消息传回北京后,监国朱和埨当即下旨蠲免地方三年赋税,其次下令工部准备灾后重建。
这个小插曲过后,大明和齐国继续对科技研究加大关注和投入。
永昌十四年六月,皇帝宣布将来年军备院的科学投入提高到一千三百万两白银,等同于国家全年收入的8/1。
相比较大明,齐国由于没有太大的国防压力,因此对于科学投入的资金数额则是更多,永昌十四年的投入就已经达到了一千五百万两。
两国这么倾尽全力的投入,第一是没有外部压力,第二是有人口就业压力。
人口是两国的红利,但红利之余,想让国家长治久安,就得需要解决百姓的需求。
早在永昌十年,顺天大学的社会学家刘南山就已经提出“世界资源论”。
这个论点讲述了,以眼下的生产力来说,如果将“维持齐国百姓的生活”来作为标准,那齐国的疆域只能养活两亿人,大明则是只能养活六亿人,世界各国加一起,顶多养活四亿人。
也就是以现有生产力,只能有十二亿人能过上齐国百姓的生活。
如果以大明百姓的标准,则是能养活二十亿人口。
据齐国与大明学者、官员的估计,如今的世界人口为恐怕已经接近十亿人了,而其中大明和齐国人口合计就已经达到了五亿人口,占据世界人口的五成有余,算上诸藩那能达到七亿左右。
以过去的人口增长情况来看,大明宗藩体系将会在大概二十年后达到九亿五千万左右,预计三十五年后突破十二亿。
也就是说,如果科技不进步,那留给大明宗藩体系的时间其实也差不多。
从大明、齐国维持盛世到此时,实际已经接近八十年了,正常王朝不管再怎么辈出明君,八十年都将会达到土地兼并的巅峰,之后就会开始出现矛盾。
大明宗藩体系能走到现在,已经是大明和齐国用不断创造出来的新科技一点点续命过来的最好结果。
如果这个过程被打断,哪怕只有几年,那也足够致命。
因此,两国才不断投入资金对朱由检留下来的种种课题进行研究。
好在内燃机的研究只差临门一脚了,再怎么慢也不至于拖到三十几年以后。
只要内燃机研究出来,加上农业机械创新,那两国的生产力就能进一步提高,还能将盛世再往后延长。
所以相比现在外部的乱局,两国更注重国家内部的问题。
欧洲诸国不是大明没有能力打,而是它们得留到大明内部问题无法掩盖的时候再打。
现在大明还有能力解决内部问题,那就可以暂时留着。
至于它们什么时候灭亡,那得看大明和齐国的想法。
也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大明和齐国的科技也在不断地进步。
永昌十五年五月,齐国建造了第一座水电站,不过它每天仅仅只能生产出三百度电,仅够点亮三百盏碳丝电灯,专供附近的科学院进行夜间研究。
但即便如此,研究院内部能被点亮的也仅仅只有八十多间实验室。
相比较齐国选择水力发电,大明军备院则是鉴于附近便是房山煤矿,因此选择了火力发电。
它们在北京与门头沟军备院的中间修建了一座以煤为原料,通过锅炉产生蒸汽后驱动汽轮机发电的火力发电站。
这座电站每天能生产四百多度电,并且比齐国的水力发电要更有保障,不会有枯水期发电机不能全马力生产电力的缺点。
因此,军备院的学士们将火力发电作为专攻课题,完全忽略了朱由检希望后世人选择清洁能源的建议。
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在技术不成熟的前期,火力发电无疑是最稳妥保障的选择。
七月,齐国电力之父耿卿发明了一系列供电系统,保障了电力能从发电站稳定、安全输送到供电处。
八月,大明第五版内燃机应用到了四轮车上,在这次的实验中,四轮车以每个时辰七十里的速度运动,成功刷新了世界纪录。
十月,王位继承战争之中,英军海军攻占了西班牙的直布罗陀海峡。
正面战场上,法西联军与反法联军开始争夺意大利半岛。
腊月初五,瀛洲南岛府矿工再度爆发起义,但很快被镇压。
永昌十六年(1705)正月,齐国长史夏完淳卒于任上,享年七十五岁,皇帝下旨追封为楚国公,谥号“忠宣”,其子夏祖义不降袭楚国公。
四月,英军在拉米伊再次击败法军,夺取了弗兰伦德地区。
六月,大明医学家罗亭成功研制天花疫苗,皇帝得知后封其为丹郡伯,并将天花疫苗加入大明惠民药局免费药物清单。
七月,太原天花疫苗工厂投建,同年十月投产,每年量产五十万支。
八月十五,南京医学院发布《卫生指南》手册,并被官学司采纳,由官学司采购后发放给学生及其家长。
八月二十七,官学司上奏皇帝,言“今岁国朝大、中、小三级学子数量已然突破了六千万,官学司经费需要增加大概一千万两,以此才能应对逐渐增长的学子数量。”
八月二十八日,皇帝朱批同意。
九月,户部尚书王宕上疏,言“国朝今岁赋税预估为一亿两千万两上下”。
十月,工部尚书于震上疏,请内阁拨发五百万两修葺各条铁路,同时再发三百万两加固黄河两岸堤坝,皇帝朱批同意。
冬月,齐国货船在这个月在圣马洛运抵了七百二十三艘船的货物,这些货物足够支撑三十万法军再战三年。
腊月,法军在意大利将反法联军击退,反法联军全面失利。
永昌十七年,大明与齐国先后发明了口琴、高架取书器、静电发生器、马车里程表、路灯等各种民生科技。
这一年,法西联军也在正面战场上连战连捷,占领了都灵、米兰、威尼斯等地。
同年六月,麓川爆发土民叛乱,皇帝命西军都督秦继明镇压。
九月,土民叛乱被镇压,皇帝下令蠲免麓川赋税一年。
永昌十八年正月,被誉为“南戚北李”的秦国公李定国卒于府上,享年八十七岁。
事后,皇帝下旨辍朝三日,并追封其为燕山王,谥号“忠武”,其子李嗣检袭秦国公。
三月,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法军在西班牙的阿尔曼萨击败反法联军。
四月,奥斯曼帝国出兵二十万,进攻神圣罗马帝国。
五月,中东运河(苏伊士运河)竣工,同时永昌皇帝下旨,将小西洋、大明海、南大西洋设为内海,禁止欧洲船只通行。
如果欧洲船只要做生意,那只能前往掌控运河的中东监察使司进行贸易。
运河的开通,让昆仑监察使司及昆仑诸藩的地位下降,除了瑞国(埃塞俄比亚)和永国(阿拉伯半岛)、陈国(埃及)不受影响,其余七国的财政收入都有不同下降。
不过对此,永昌皇帝也做出了相应的补偿,首先就是将七国的迁移银降低到一两一人,并且不再设置移民限制。
这样的消息并不能完全让诸藩释怀,但它们也无可奈何。
为了国家经济,唐吉淮三国加重了对齐国的贸易交流。
六月,南直隶、浙江等地爆发旱灾,皇帝下旨蠲免当地一年赋税,同时开放两省常平仓中四千万石存粮来赈灾。
七月,奥诺德召开了匈牙利议会,宣布废除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牙利的统治,拉科齐被选为独立的匈牙利国家元首。
十月,蒙古国顺宁王洪阔尔率军六万入侵匈牙利,迫使神圣罗马帝国不得不放弃收复匈牙利的想法。
冬月,奥斯曼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签订《维也纳和约》,奥斯曼帝国调转兵锋进攻匈牙利。
腊月二十七日,匈牙利被蒙古国和奥斯曼帝国共同瓜分。
时间进入永昌十九年,三月都察院左都御史田文镜上疏弹劾浙江布政使柳顺,南京户部尚书王庆戌。
他在奏疏中声称南直隶、浙江去年旱灾,蒙皇上蠲农业税,发常平仓粮,截漕米,又全蠲赋税,本应该是好事。
但是因为地方官员贪腐成性,导致官法废弛,常平仓粮亏空严重,致使部分地方无粮可发,遂有市井饥民吵闹官府,打抢富家,一呼而集遂致数百人,官府不敢上报,还令衙役、兵马司镇压。
若不是田文镜的一位弟子回家省亲发现了这件事,不知道江南官员还要瞒多久!
田文镜在奏疏中还建议立即从其它省份调粮赈灾,同时再惩治各府州县官员,以安民心。
只有这样做,才能消灭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变乱。
奏疏上奏后,很快就得到了永昌皇帝的重视。
三月十六日,朱和垠下旨命田文镜总督江南赈灾事宜,将南直隶、浙江犯事官员一律归拿查办。
三月二十日,田文镜率宛平营及都察院两千余名官员抵达南京,南京六部、六科官员被缉拿。
四月,田文镜将南直隶、江南大部分官员缉拿,直接被拿下的官员有六万七千余名。
五月,田文镜调查后汇总成册,上疏告诉了永昌皇帝结果。
据田文镜调查,江南官员多年以来,一共贪墨常平仓粮六千四百二十七万余石,折银两千零七十余万两。
除此之外,地方道路、房屋、河道建设也存在贪腐风气,南直隶境内长江、黄河的部分堤坝甚至超过三年没有检查,五年没有修葺。
要知道,早在天启年间齐文王执政时就定下了所有河道每年都需要每年检查,三年修葺。
齐文王如此重视,原因就是天启年间黄河不断决堤所致,结果在这群江南官员手中,长江黄河却被治理的一塌糊涂。
这么多年来,仅河道上,江南官员就贪污了不下百万两,而其它地方更是多达千万。
在田文镜的上疏中,仅是这些官员手中掌握的田亩就多达一千四百余万亩,占据浙江、南直隶田亩的十分之一。
除此之外,宅院府邸和各种古董字画、金银玉器价值就高达三千四百余万两。
六月初五,永昌皇帝下旨,命田文镜将所有犯事官员于长江河畔斩首示众,同时将所有官员三族尽数迁移中东监察使司。
初六,一向好脾气的永昌皇帝朱和垠细思极恐,下旨令田文镜再度巡查诸省,同时调保定营跟随护卫。
八月初十,历经三个多月的查抓缉拿,田文镜将六万七千余官员斩首长江畔,同时将牵连的八十二万家眷分批送上船只,发配中东监察使司。
由于中东监察使司拥有四分之一的尼罗河三角洲平原,因此并不用担心如何养活他们。
八月十五,在这中秋佳节的日子,田文镜率领都察院两千名官员,在宛平营、保定营的护卫下开始巡查各省。
九月,鲁国公颜胤绍、内阁次辅周培公,阁臣张英相继卒于府上。
皇帝为九十四岁的鲁国公颜胤绍追谥为“文正”,其子颜岙明不降爵系鲁国公。
周培公被追谥为“文宣”,阁臣张英被追谥为“文定”。
之后,皇帝着田文镜、于震入阁。
十月二十四日,齐国世子朱和埨的奏疏送抵京城,言:
“家父得知秦国公去世消息后病情加重,于九月初五薨逝齐王宫存心殿,享年七十五岁……”
和我估计的差不多,明明已经粗略了,但还是写的不是很快,预计四五章,结果写到现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