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让李思谏直接起兵攻打晋国,他还没那个胆子,他的战略是,先表面臣服晋国,等吞并与他地盘差不多的朔方节度使,实力壮大后,再和李克用一决雌雄。
自从十二年前李思谏接位以来,他便一直执行这个战略,只不过在李克用的干预下,一直没有成功,直到今年开春,朱温派人送了一封密信给他,他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实事求是地讲,定难军比朔方军的实力要强上不少,党项人的骑兵相比沙陀人也不差,冲锋的时候挥舞着大弯刀,悍不畏死。
开战之前,李思谏先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亲自去了一趟太原府觐见晋国皇帝李克用,进献一名身材惹火、貌美如花的胡女,名叫木媞,然后以朔方军韩逊犯他边境为由,苦苦哀求李克用答应让他发兵攻打朔方。
李克用斟酌片刻后答应了,叮嘱道:“点到即止,不能太过份。”
第二件事,留宿太远府当晚,暗中去见了李克用的养子李存颢,具体谈了什么无人知晓。
得到了李克用的准许,李思谏一会去,便开始秣马厉兵,没多久便亲率三万党项骑兵向朔方军攻去。
再来说李克用的老冤家刘仁恭。
若说谁是晋王李克用最痛恨之人,刘仁恭绝对榜上有名,甚至,仅次于朱温。
两人的恩怨,还要从景福二年(893年)说起,那一年,刘仁恭起兵反叛卢龙节度使李匡筹,兵败后投靠当时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
李克用待之甚厚,不但赏赐田地豪宅,还拜为寿阳镇将。乾宁元年(894年),李克用在刘仁恭的不断游说怂恿之下,率军攻打卢龙,成功之后,还上表保举刘仁恭为校检司空、卢龙节度使。
按理说,有这样的经历,李克用算是待刘仁恭恩重如山,但刘仁恭本身就是枭雄,为了摆脱对李克用的控制,却与李克用反目成仇,干了不少让李克用伤心的事情。
乾宁三年(896年),李克用攻打魏州,想要征召刘仁恭的兵马,被刘仁恭以防备契丹为由拒绝;乾宁四年,李克用由兴兵救援朱瑄,向刘仁恭征兵,刘仁恭直接不回应,李克用先后派出十余次使者,刘仁恭均不以理会。
李克用亲自致信刘仁恭,结果刘仁恭得到了朱温的暗中支持,不但谩骂李克用,还将使者扣押,还将幽州城全部的太原人包括商人和官员全部扣押。
李克用勃然大怒,率领五万河东军亲征幽州,结果被刘仁恭和朱温联手算计,大败而归,大军伤亡过半。
不但如此,刘仁恭还将李克用的降将、降卒尽数斩杀,首级献给朱温。朱温大喜,上表刘仁恭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乾宁五年,刘仁恭击败义昌节度使卢彦威,并吞并义昌辖区,几乎霸占了燕幽十六州,成了北方一霸。
天佑三年也就是前年,刘仁恭与朱温交恶,被朱温派大军征讨,刘仁恭危难之际,居然又厚着脸皮向李克用求救,表示愿意俯首称臣。李克用奔着唇亡齿寒的道理不计前嫌前往相救,结果击退朱温后,刘仁恭反手又联手朱温将李克用的两万骑兵击败,气得李克用当场吐血。
陈秋铭上辈子读过的史书记载,李克用死前曾交给李存勖三支箭,立下三个遗嘱,其中一条就是让李存勖将来击败刘仁恭,为他报仇,可见李克用对刘仁恭的恨意之深。
今年春,刘仁恭见两晋两国的大军在潞州对峙,这一次,他的目标放在了夹在他和李克用之间的成得节度使王镕和义武节度使王处直。
王镕和王处直这些年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两人结为兄弟,相互依存,一向共同进退。刘仁恭发兵攻打两人之后,两人先是向朱温求救,但朱温听取了敬翔的建议,不予理会。
两人又向李克用求救,但李克用暗恨两人之前投靠朱温,也不予理会,于是王镕和王处直只能艰难地抵挡着刘仁恭的大军,苦苦挣扎。
北方乱成一锅粥,南方也没闲着,一开春,楚王马殷便让手下大将李-琼率军五万攻打荆南节度使高季兴。高季兴一面向梁国和蜀国求援,一面积极抵抗。
高季兴为人圆滑,被世人称之为高赖子,与朱温和王建都交好,另外马殷风头正盛,无论是朱温还是王建,都不愿意见到马殷吞并荆南后继续做大,于是各自派人率军前往支援。
于是乎,荆州、归州、峡州这小小的三州之地,居然先后聚集了荆南军、梁军、蜀军、楚军来自四方面十数万兵马。
李-琼是马殷手下最得力的大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且不乏谋略,面对荆南军、梁军、蜀军近八万联军,居然表现出咄咄逼人之势,先后大破荆南军和梁军,在形势上俨然占据上风。
东面,吴王徐温和吴越王钱镠的战火在开春没多久也继续燃烧起来,这两方,在去年就已经开打了小半年。
要说这两方,历来就不和,仇恨甚至可以追溯到杨行密时期,当年为了争夺苏南地区,杨行密和钱镠争了好多年,狗脑子差点都打出来了。
徐温在端木汐汐的支持下软禁了杨渥,继承了吴王,又在端木汐汐的鼓动下野心膨胀。当然,这个时期的南吴,在整个南方的实力甚至超越了蜀国,首屈一指。
有实力,自然是要扩张,南吴跟很多势力其实都接壤,向南可以进攻南汉,向东可以进攻吴越和闽国,向西可以进攻楚国和荆南,向北可以进攻梁国。
这么多势力可以选,徐温为何单单选择钱镠?
很简单,梁国占据中原,疆域最广、势力最强,没把握;南汉有宋一刀罩着,楚国有道门陈抟罩着,不好动手;闽王王审知与徐温交好,又是儿女亲家,排除。
最后只剩一个荆南和吴越可以动手,另外钱镠仗着有朱温撑腰,一向不怎么把南吴放在眼里,加上双方还有宿怨,打起来再正常不过了。
按理说,南吴实力要强于吴越,应该很快就能取得优势,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打了大半年,双方居然势均力敌、不分胜负。
再往南,南汉居然在进攻交趾。
自从去年陈秋铭、龙四、宋无缺联手干掉曲承裕以后,整个交趾就陷入了内乱,刘隐趁机攻打交趾也是应有之义。值得一提的是,宋无缺居然在刘隐帐下当供奉,跟随刘隐南征交趾。
远在潞州的李存勖和陈秋铭这对cp似乎对各处的战火漠不关心,一心一意搞建设,整个潞州城内外仿佛变成了巨大的工地。
用陈秋铭的话说:“让那帮人打生打死,我等则抓紧时机发展,等那帮人打累了,我们再出来收拾残局。”
李存勖深以为然。
五月初,潞州的气温已经有些炎热,在外城铸造的工地上,上万人正热火朝天地在干活,李存勖、贾欢、无垢、周德威等潞州高层则背着手在一旁巡视,陈秋铭在给皇家师范学院上课,没在。
李存勖在工地上发现不少新鲜玩意,除了水泥,还有脚手架、人工升降机、人工抽水机等等,李存勖东看看、西瞅瞅,对着工程院的副院长李-富-春说道:“你们工程院最近研究出不少稀罕物啊,难怪师兄给你们调拨那么多的科研经费。”
李-富-春却是趁机叫苦道:“世子有所不知,军师给我工程院布置的科研任务非常繁重,我工程院全体上下日夜加班,都难以追赶军师布置的进度。眼下我们工程院最缺的不是金银,而是科研人手。”
“我向军师诉苦,您道军师怎么说?他说,你身为副院长,不会自己想办法?否则我要你有何用?科研人员我也没有,但想干副院长的大有人在,不换思想就换人,你自己看着办!”
李存勖闻言哈哈大笑,一旁的众人也纷纷苦笑,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向李存勖诉苦并埋怨陈秋铭,总结起来陈秋铭有三大罪状:
首先,蛮不讲理;
其次,独断专横;
最后,惩戒众人不择手段。
李存勖指着这群人说道:“尔等不要抱怨自己辛苦,其实军师更辛苦,尔等也不要抱怨军师过于严苛,若无军师的鞭策,尔等能力岂能快速提升?”
又指了指贾欢道:“人员方面,除了你们工程院自己培养、招募,还可找贾师兄的商队帮忙招募,每次从各地招募一些,积少成多之下,时日一长,数量也颇为可观。”
李-富-春点点头道:“世子言之有理!院长之才旷古绝今,哪怕鲁班再世也不能匹敌,我等虽有抱怨,内心却佩服至极,他的名字,终究会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李存勖豪气地大笑一声,说:“只要肯努力,不止军师,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载入史册,甚至包括这座正在建筑的潞州城,都会载入史册!”
在场的人深有同感,他们都切身感受着,潞州城,正以一种闻所未闻的方式发生者各种匪夷所思、日新月异的变化。
自从十二年前李思谏接位以来,他便一直执行这个战略,只不过在李克用的干预下,一直没有成功,直到今年开春,朱温派人送了一封密信给他,他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实事求是地讲,定难军比朔方军的实力要强上不少,党项人的骑兵相比沙陀人也不差,冲锋的时候挥舞着大弯刀,悍不畏死。
开战之前,李思谏先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亲自去了一趟太原府觐见晋国皇帝李克用,进献一名身材惹火、貌美如花的胡女,名叫木媞,然后以朔方军韩逊犯他边境为由,苦苦哀求李克用答应让他发兵攻打朔方。
李克用斟酌片刻后答应了,叮嘱道:“点到即止,不能太过份。”
第二件事,留宿太远府当晚,暗中去见了李克用的养子李存颢,具体谈了什么无人知晓。
得到了李克用的准许,李思谏一会去,便开始秣马厉兵,没多久便亲率三万党项骑兵向朔方军攻去。
再来说李克用的老冤家刘仁恭。
若说谁是晋王李克用最痛恨之人,刘仁恭绝对榜上有名,甚至,仅次于朱温。
两人的恩怨,还要从景福二年(893年)说起,那一年,刘仁恭起兵反叛卢龙节度使李匡筹,兵败后投靠当时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
李克用待之甚厚,不但赏赐田地豪宅,还拜为寿阳镇将。乾宁元年(894年),李克用在刘仁恭的不断游说怂恿之下,率军攻打卢龙,成功之后,还上表保举刘仁恭为校检司空、卢龙节度使。
按理说,有这样的经历,李克用算是待刘仁恭恩重如山,但刘仁恭本身就是枭雄,为了摆脱对李克用的控制,却与李克用反目成仇,干了不少让李克用伤心的事情。
乾宁三年(896年),李克用攻打魏州,想要征召刘仁恭的兵马,被刘仁恭以防备契丹为由拒绝;乾宁四年,李克用由兴兵救援朱瑄,向刘仁恭征兵,刘仁恭直接不回应,李克用先后派出十余次使者,刘仁恭均不以理会。
李克用亲自致信刘仁恭,结果刘仁恭得到了朱温的暗中支持,不但谩骂李克用,还将使者扣押,还将幽州城全部的太原人包括商人和官员全部扣押。
李克用勃然大怒,率领五万河东军亲征幽州,结果被刘仁恭和朱温联手算计,大败而归,大军伤亡过半。
不但如此,刘仁恭还将李克用的降将、降卒尽数斩杀,首级献给朱温。朱温大喜,上表刘仁恭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乾宁五年,刘仁恭击败义昌节度使卢彦威,并吞并义昌辖区,几乎霸占了燕幽十六州,成了北方一霸。
天佑三年也就是前年,刘仁恭与朱温交恶,被朱温派大军征讨,刘仁恭危难之际,居然又厚着脸皮向李克用求救,表示愿意俯首称臣。李克用奔着唇亡齿寒的道理不计前嫌前往相救,结果击退朱温后,刘仁恭反手又联手朱温将李克用的两万骑兵击败,气得李克用当场吐血。
陈秋铭上辈子读过的史书记载,李克用死前曾交给李存勖三支箭,立下三个遗嘱,其中一条就是让李存勖将来击败刘仁恭,为他报仇,可见李克用对刘仁恭的恨意之深。
今年春,刘仁恭见两晋两国的大军在潞州对峙,这一次,他的目标放在了夹在他和李克用之间的成得节度使王镕和义武节度使王处直。
王镕和王处直这些年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两人结为兄弟,相互依存,一向共同进退。刘仁恭发兵攻打两人之后,两人先是向朱温求救,但朱温听取了敬翔的建议,不予理会。
两人又向李克用求救,但李克用暗恨两人之前投靠朱温,也不予理会,于是王镕和王处直只能艰难地抵挡着刘仁恭的大军,苦苦挣扎。
北方乱成一锅粥,南方也没闲着,一开春,楚王马殷便让手下大将李-琼率军五万攻打荆南节度使高季兴。高季兴一面向梁国和蜀国求援,一面积极抵抗。
高季兴为人圆滑,被世人称之为高赖子,与朱温和王建都交好,另外马殷风头正盛,无论是朱温还是王建,都不愿意见到马殷吞并荆南后继续做大,于是各自派人率军前往支援。
于是乎,荆州、归州、峡州这小小的三州之地,居然先后聚集了荆南军、梁军、蜀军、楚军来自四方面十数万兵马。
李-琼是马殷手下最得力的大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且不乏谋略,面对荆南军、梁军、蜀军近八万联军,居然表现出咄咄逼人之势,先后大破荆南军和梁军,在形势上俨然占据上风。
东面,吴王徐温和吴越王钱镠的战火在开春没多久也继续燃烧起来,这两方,在去年就已经开打了小半年。
要说这两方,历来就不和,仇恨甚至可以追溯到杨行密时期,当年为了争夺苏南地区,杨行密和钱镠争了好多年,狗脑子差点都打出来了。
徐温在端木汐汐的支持下软禁了杨渥,继承了吴王,又在端木汐汐的鼓动下野心膨胀。当然,这个时期的南吴,在整个南方的实力甚至超越了蜀国,首屈一指。
有实力,自然是要扩张,南吴跟很多势力其实都接壤,向南可以进攻南汉,向东可以进攻吴越和闽国,向西可以进攻楚国和荆南,向北可以进攻梁国。
这么多势力可以选,徐温为何单单选择钱镠?
很简单,梁国占据中原,疆域最广、势力最强,没把握;南汉有宋一刀罩着,楚国有道门陈抟罩着,不好动手;闽王王审知与徐温交好,又是儿女亲家,排除。
最后只剩一个荆南和吴越可以动手,另外钱镠仗着有朱温撑腰,一向不怎么把南吴放在眼里,加上双方还有宿怨,打起来再正常不过了。
按理说,南吴实力要强于吴越,应该很快就能取得优势,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打了大半年,双方居然势均力敌、不分胜负。
再往南,南汉居然在进攻交趾。
自从去年陈秋铭、龙四、宋无缺联手干掉曲承裕以后,整个交趾就陷入了内乱,刘隐趁机攻打交趾也是应有之义。值得一提的是,宋无缺居然在刘隐帐下当供奉,跟随刘隐南征交趾。
远在潞州的李存勖和陈秋铭这对cp似乎对各处的战火漠不关心,一心一意搞建设,整个潞州城内外仿佛变成了巨大的工地。
用陈秋铭的话说:“让那帮人打生打死,我等则抓紧时机发展,等那帮人打累了,我们再出来收拾残局。”
李存勖深以为然。
五月初,潞州的气温已经有些炎热,在外城铸造的工地上,上万人正热火朝天地在干活,李存勖、贾欢、无垢、周德威等潞州高层则背着手在一旁巡视,陈秋铭在给皇家师范学院上课,没在。
李存勖在工地上发现不少新鲜玩意,除了水泥,还有脚手架、人工升降机、人工抽水机等等,李存勖东看看、西瞅瞅,对着工程院的副院长李-富-春说道:“你们工程院最近研究出不少稀罕物啊,难怪师兄给你们调拨那么多的科研经费。”
李-富-春却是趁机叫苦道:“世子有所不知,军师给我工程院布置的科研任务非常繁重,我工程院全体上下日夜加班,都难以追赶军师布置的进度。眼下我们工程院最缺的不是金银,而是科研人手。”
“我向军师诉苦,您道军师怎么说?他说,你身为副院长,不会自己想办法?否则我要你有何用?科研人员我也没有,但想干副院长的大有人在,不换思想就换人,你自己看着办!”
李存勖闻言哈哈大笑,一旁的众人也纷纷苦笑,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向李存勖诉苦并埋怨陈秋铭,总结起来陈秋铭有三大罪状:
首先,蛮不讲理;
其次,独断专横;
最后,惩戒众人不择手段。
李存勖指着这群人说道:“尔等不要抱怨自己辛苦,其实军师更辛苦,尔等也不要抱怨军师过于严苛,若无军师的鞭策,尔等能力岂能快速提升?”
又指了指贾欢道:“人员方面,除了你们工程院自己培养、招募,还可找贾师兄的商队帮忙招募,每次从各地招募一些,积少成多之下,时日一长,数量也颇为可观。”
李-富-春点点头道:“世子言之有理!院长之才旷古绝今,哪怕鲁班再世也不能匹敌,我等虽有抱怨,内心却佩服至极,他的名字,终究会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李存勖豪气地大笑一声,说:“只要肯努力,不止军师,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载入史册,甚至包括这座正在建筑的潞州城,都会载入史册!”
在场的人深有同感,他们都切身感受着,潞州城,正以一种闻所未闻的方式发生者各种匪夷所思、日新月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