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远静静地抽着烟,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同时又是在计委任职的干部,他当然懂得经济是什么,也明白宋援朝提出这个观点的目的。
宋援朝所举的例子不得不说很是贴切,封建时代由于生产力落后和人们对价值的认识不足,从而产生了这样的观点,而这种观点早就被确定是错误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价值的本质也作了详细的描述,这点是不可置疑的。
燃文
既然如此,那么从这点来讲也证明了宋援朝的判断,从而给出了一个答桉。
“伯父,您……。”见林道远一直没说话,只是静静地坐在那边,心中有些忐忑的宋援朝忍不住开口。
“这些你和同学或者老师讨论过没有?”林道远问道。
宋援朝摇摇头:“今天如果不是伯父您问起我是不会说这些的,毕竟目前对于经济方面的争论实在太多,其实不仅是学校,整个社会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我相信既然国家已经制定了开放的政策,那么对关于这些问题恐怕已经有定论了。”
“黎先生曾经说过真理越辩越明,他这个看法当年主席也是认可的,对于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事实也证明回避不了。在如今改革道路上我们需要摸索,更要辩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看清前进的方向!”林道远看着宋援朝如此说。
“对于目前的市场开放你又是怎么看的?”
“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宋援朝毫不迟疑地回答。
“哦,那你说说好在哪里?”
宋援朝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从理论上讲,推进改革开放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改革开放就是要调整生产关系,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
不等宋援朝说完,林道远摆摆手:“行了,你小子也别和我背书,这些东西报纸上都有,你直接就说说个人的看法。”
宋援朝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伯父,其实对于个人来说看法很简单,就是作为一个老百姓需要什么,需求什么,自己家的日子过的好不好而已。国家提出改革开放的主要目的就是这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我们国家强盛起来,所以这是一件好事!”
“说的好啊!”林道远感慨道:“最朴素的道理往往就是正确的,这就是我们这么做的目的,也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的目标!不过这是一个长远而艰巨的任务,要做好不是那么容易的。”
宋援朝点点头没有说话,静静听着林道远继续往下说:“这一次市场的开放许多同志看法不一,能做出这种决定是很不容易的,同样也是一种试探,虽然会引来诸多非议,但从现在的情况来说虽然有不足,但更多的却是好的一面。”
“接下来,这种开放会逐步增加、推广,以前如同泥泞一般的市场也会随着开放变得活跃起来,从而促进生产,解放生产力,让人民更富裕,让国家更强盛!”
宋援朝点头表示赞同,可神色中却有似乎有话要说。
“怎么?你有不同的看法?”林道远疑惑地问。
“这倒不是,只是我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
“哦,什么问题?”
“伯父,我问您,现在我们的国有企业做好市场开放的准备了么?”宋援朝如此问道,这问题让林道远一愣。
“仔细说说。”林道远的神色变得有些严峻,目光望向宋援朝。
宋援朝神色平静地问:“伯父,您在计委工作,很清楚目前我们许多企业的运转模式,无非就是计划性生产、计划性销售甚至计划性发展的方式。可以说企业的一切都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生存,这是一直以来政策导致的,从建国以来到如今已有三十年了,这种制度已经深入到了企业骨子里,在许多企业领导的心中,他们所谓的企业管理无非就是三点,听从上面的安排,根据上面的要求进行计划采购和生产,然后再按计划把产品销售出去。从来不需要考虑市场的变化,也不需要考虑原料和成本因素,更不需要考虑东西是不是能够卖得出去?您觉得我说的对不对?”
林道远的表情变的尤其严肃,他没想到宋援朝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在内部已有讨论,有些同志同样提出了和宋援朝今天所问的类似问题。
“除了管理外,职工的思想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他的不去说,仅仅是大锅饭的问题就很严重,做好做差一个样,反正每月开工资,这点想必伯父您也知道。”
“市场的开放,或者说改革目前开放是一个大趋势,这点不能否认。可是伯父,一旦我们许多国有企业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直接面临市场,他们是否能够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宋援朝神色非常认真:“您听的没错,我用了残酷这个词来形容市场,在计划经济的体系下,市场虽然可以说是一潭死水,缺乏竞争,导致生产力底下,这的确是大问题。”
“可当时代改变,市场开放后,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市场需求的勐增会使得目前许多企业过上一段不错的日子,可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需求方向的改变,那么必然会产生竞争。这种竞争可不是之前行业和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也不是靠着计划安排就能解决的。”
“这种竞争是各种不同资本对市场抢夺的竞争,比如说国有企业、集体性企业,个体,甚至以后可能出现的私营和外资资本,马克思对资本的定义想来您比我更清楚,在这样残酷的竞争情况下,这些企业如何渡过难关?是否能生存下去呢?”
看着紧皱眉头的林道远,宋援朝继续说道:“如果我判断没错的话,几年后这种情况就会不断出现,由于理念落后,经营手段简单,内耗严重,习惯于依存计划经济体系下的企业在这种冲击下必然会垮掉一大批。”
“但目前的政策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下进行有限的市场开放。”林道远反驳道。
“您说的没错,但您应该知道这种模式是会改变的,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不可能一直共存,必须有主有次。当随着市场的开放到了一定程度,那么计划的作用会逐渐被市场本身所取代。您刚才也说了,改革开放是大趋势,是长远政策,是打破之前僵硬化市场的手段,所以您难道不觉得我设想的这些不会出现么?”
“一家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它的背后不仅仅只是企业本身这么简单,依附它存在的是千百万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庭。一旦企业垮掉,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这些家庭。正是因为如此,伯父,我才会提醒您,我们必须在全面市场开放之做好迎接竞争的准备,这样才能把未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林道远许久都没说话,宋援朝的这番话实在让他出乎意料,他没想到宋援朝会提出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
“你是怎么想到这点的?”过了好一会儿,林道远开口问道。
“您还记得我之前在沪海一家校办工厂上班吧?”
见林道远点点头,宋援朝说起了校办工厂目前的情况,其实这种情况早在他考上大学前已经有了一些预兆,但那时候还未影响到整个校办工厂的运行。
当时,宋援朝婉转地提醒过马厂长,因为他那时候已经看到了市场改变的趋势和对企业的冲击,可对于马厂长来说,他却不认为这是什么问题,相反还觉得宋援朝有些杞人忧天。
事实证明了宋援朝是对的,随着市场的开放,尤其是国庆前后市场的变化,使得校办工厂的订单进一步锐减,如果不是宋援朝走之前留下的印刷车间,和现在转产假领子,恐怕现在校办工厂已经快支持不下去了。
校办工厂虽然只是一家小型的集体性质企业,但由小见大道理是一样的。那些国有的大型企业虽然背后有国家的支持,可当面临更大的冲击时,一旦应对失策所带来的损失却是无法挽回的。
林道远不是普通老百姓,对于老百姓来说也许老百姓的心里想的很是简单,许多人认为企业既然是国家的,自己就是为国家上班工作,企业出了问题国家自然会管,老百姓需要担心什么呢?
可恰恰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当市场开放到一定程度,对于这些企业,相关部门就算想管也是有心无力,长期地,甚至无限制的输入资金,为企业不断输血,却又看不到任何复苏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能做的无非就是壮士断腕而已。
企业垮了,厂子倒了,那些领导或许还有去处,换个地方一样当官。可在这些企业工作了大半辈子,甚至一家夫妻、父子、兄弟、姐妹两代乃至三代人都在这些企业的普通家庭怎么办?他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随着宋援朝的讲述,林道远突然觉得在这方面他们的考虑是有不周全的地方,正如宋援朝提出的问题那样,国有企业真的做好了准备么?万一真像宋援朝所说的最终发生这样的结果,那么所导致的影响和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林道远不由得沉思了起来……。
宋援朝所举的例子不得不说很是贴切,封建时代由于生产力落后和人们对价值的认识不足,从而产生了这样的观点,而这种观点早就被确定是错误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价值的本质也作了详细的描述,这点是不可置疑的。
燃文
既然如此,那么从这点来讲也证明了宋援朝的判断,从而给出了一个答桉。
“伯父,您……。”见林道远一直没说话,只是静静地坐在那边,心中有些忐忑的宋援朝忍不住开口。
“这些你和同学或者老师讨论过没有?”林道远问道。
宋援朝摇摇头:“今天如果不是伯父您问起我是不会说这些的,毕竟目前对于经济方面的争论实在太多,其实不仅是学校,整个社会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我相信既然国家已经制定了开放的政策,那么对关于这些问题恐怕已经有定论了。”
“黎先生曾经说过真理越辩越明,他这个看法当年主席也是认可的,对于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事实也证明回避不了。在如今改革道路上我们需要摸索,更要辩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看清前进的方向!”林道远看着宋援朝如此说。
“对于目前的市场开放你又是怎么看的?”
“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宋援朝毫不迟疑地回答。
“哦,那你说说好在哪里?”
宋援朝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从理论上讲,推进改革开放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改革开放就是要调整生产关系,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
不等宋援朝说完,林道远摆摆手:“行了,你小子也别和我背书,这些东西报纸上都有,你直接就说说个人的看法。”
宋援朝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伯父,其实对于个人来说看法很简单,就是作为一个老百姓需要什么,需求什么,自己家的日子过的好不好而已。国家提出改革开放的主要目的就是这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我们国家强盛起来,所以这是一件好事!”
“说的好啊!”林道远感慨道:“最朴素的道理往往就是正确的,这就是我们这么做的目的,也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的目标!不过这是一个长远而艰巨的任务,要做好不是那么容易的。”
宋援朝点点头没有说话,静静听着林道远继续往下说:“这一次市场的开放许多同志看法不一,能做出这种决定是很不容易的,同样也是一种试探,虽然会引来诸多非议,但从现在的情况来说虽然有不足,但更多的却是好的一面。”
“接下来,这种开放会逐步增加、推广,以前如同泥泞一般的市场也会随着开放变得活跃起来,从而促进生产,解放生产力,让人民更富裕,让国家更强盛!”
宋援朝点头表示赞同,可神色中却有似乎有话要说。
“怎么?你有不同的看法?”林道远疑惑地问。
“这倒不是,只是我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
“哦,什么问题?”
“伯父,我问您,现在我们的国有企业做好市场开放的准备了么?”宋援朝如此问道,这问题让林道远一愣。
“仔细说说。”林道远的神色变得有些严峻,目光望向宋援朝。
宋援朝神色平静地问:“伯父,您在计委工作,很清楚目前我们许多企业的运转模式,无非就是计划性生产、计划性销售甚至计划性发展的方式。可以说企业的一切都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生存,这是一直以来政策导致的,从建国以来到如今已有三十年了,这种制度已经深入到了企业骨子里,在许多企业领导的心中,他们所谓的企业管理无非就是三点,听从上面的安排,根据上面的要求进行计划采购和生产,然后再按计划把产品销售出去。从来不需要考虑市场的变化,也不需要考虑原料和成本因素,更不需要考虑东西是不是能够卖得出去?您觉得我说的对不对?”
林道远的表情变的尤其严肃,他没想到宋援朝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在内部已有讨论,有些同志同样提出了和宋援朝今天所问的类似问题。
“除了管理外,职工的思想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他的不去说,仅仅是大锅饭的问题就很严重,做好做差一个样,反正每月开工资,这点想必伯父您也知道。”
“市场的开放,或者说改革目前开放是一个大趋势,这点不能否认。可是伯父,一旦我们许多国有企业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直接面临市场,他们是否能够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宋援朝神色非常认真:“您听的没错,我用了残酷这个词来形容市场,在计划经济的体系下,市场虽然可以说是一潭死水,缺乏竞争,导致生产力底下,这的确是大问题。”
“可当时代改变,市场开放后,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市场需求的勐增会使得目前许多企业过上一段不错的日子,可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需求方向的改变,那么必然会产生竞争。这种竞争可不是之前行业和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也不是靠着计划安排就能解决的。”
“这种竞争是各种不同资本对市场抢夺的竞争,比如说国有企业、集体性企业,个体,甚至以后可能出现的私营和外资资本,马克思对资本的定义想来您比我更清楚,在这样残酷的竞争情况下,这些企业如何渡过难关?是否能生存下去呢?”
看着紧皱眉头的林道远,宋援朝继续说道:“如果我判断没错的话,几年后这种情况就会不断出现,由于理念落后,经营手段简单,内耗严重,习惯于依存计划经济体系下的企业在这种冲击下必然会垮掉一大批。”
“但目前的政策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下进行有限的市场开放。”林道远反驳道。
“您说的没错,但您应该知道这种模式是会改变的,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不可能一直共存,必须有主有次。当随着市场的开放到了一定程度,那么计划的作用会逐渐被市场本身所取代。您刚才也说了,改革开放是大趋势,是长远政策,是打破之前僵硬化市场的手段,所以您难道不觉得我设想的这些不会出现么?”
“一家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它的背后不仅仅只是企业本身这么简单,依附它存在的是千百万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庭。一旦企业垮掉,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这些家庭。正是因为如此,伯父,我才会提醒您,我们必须在全面市场开放之做好迎接竞争的准备,这样才能把未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林道远许久都没说话,宋援朝的这番话实在让他出乎意料,他没想到宋援朝会提出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
“你是怎么想到这点的?”过了好一会儿,林道远开口问道。
“您还记得我之前在沪海一家校办工厂上班吧?”
见林道远点点头,宋援朝说起了校办工厂目前的情况,其实这种情况早在他考上大学前已经有了一些预兆,但那时候还未影响到整个校办工厂的运行。
当时,宋援朝婉转地提醒过马厂长,因为他那时候已经看到了市场改变的趋势和对企业的冲击,可对于马厂长来说,他却不认为这是什么问题,相反还觉得宋援朝有些杞人忧天。
事实证明了宋援朝是对的,随着市场的开放,尤其是国庆前后市场的变化,使得校办工厂的订单进一步锐减,如果不是宋援朝走之前留下的印刷车间,和现在转产假领子,恐怕现在校办工厂已经快支持不下去了。
校办工厂虽然只是一家小型的集体性质企业,但由小见大道理是一样的。那些国有的大型企业虽然背后有国家的支持,可当面临更大的冲击时,一旦应对失策所带来的损失却是无法挽回的。
林道远不是普通老百姓,对于老百姓来说也许老百姓的心里想的很是简单,许多人认为企业既然是国家的,自己就是为国家上班工作,企业出了问题国家自然会管,老百姓需要担心什么呢?
可恰恰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当市场开放到一定程度,对于这些企业,相关部门就算想管也是有心无力,长期地,甚至无限制的输入资金,为企业不断输血,却又看不到任何复苏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能做的无非就是壮士断腕而已。
企业垮了,厂子倒了,那些领导或许还有去处,换个地方一样当官。可在这些企业工作了大半辈子,甚至一家夫妻、父子、兄弟、姐妹两代乃至三代人都在这些企业的普通家庭怎么办?他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随着宋援朝的讲述,林道远突然觉得在这方面他们的考虑是有不周全的地方,正如宋援朝提出的问题那样,国有企业真的做好了准备么?万一真像宋援朝所说的最终发生这样的结果,那么所导致的影响和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林道远不由得沉思了起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归黄金年代,重归黄金年代最新章节,重归黄金年代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归黄金年代,重归黄金年代最新章节,重归黄金年代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