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了好一阵,笑声才渐渐停息,李大琪继续汇报工作。
他谈到了供销的采购一块,虽然目前市场逐渐开放,但是采购一块还是限制厂子发展的最大因素。
现在国家实施的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一切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从这点来说,占据主导地位的依旧是计划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这样的改变要直到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期才会彻底产生转变,从而市场经济逐步占据主导,计划经济慢慢退出。
但在现在,因为计划经济的缘故导致厂子采购配额的极大不足,由于厂子的飞快发展和市场的巨大空缺导致生产商品供不应求,使得对各种面料、辅料的需求比最初增长了许多,在这种情况下采购就成了难题。
目前厂子的采购除部分辅料是从香江发过来的外,其余的基本都是在沪海当地进行采购的,尤其是各种面料更是大头。
厂子里每天需要的各式面料数量极大,但配额中能满足的仅仅只是其中部分而已,其他大部分面料都要通过计划外的价格进行采购,这种计划内和计划外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价格双规制”。
别小看这个计划内外,在采购成本上却有着巨大的不同。按照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如果计划内是一元的采购价,那么在计划外的价格通常会达到三元甚至四元的高价,其中的成本差足足上升了三到四倍甚至更多。
就算这样,计划外的货源稳定性也无法百分之百确保,这还得看同纺织厂的关系好坏,甚至还需要一定的“公关”手段才能满足。
由于李大琪在纺织厂有些关系,所以直到现在还能勉强维持采购和生产的需求,可这样长久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在目前市场急剧扩大的情况下,原料需求已经成了制约工厂发展的关键了。
李大琪的这个问题抛出后,大家一时间沉默了下来,顾杰绞尽脑汁想了想建议道:“羊城这边也有不少纺织厂,要不我通过羊城的关系问问,看看有没有可能采购到同样的面料。”
西红柿
“价格多少?能确保多少量的供应?”李大琪追问道。
顾杰苦笑道:“这个我现在可说不准,你得先把需求面料具体数据给我,最好有样品,然后我找人去谈,可不管怎么说,货源是肯定有的,但究竟能解决多少我现在可没办法回答你。”
“这……行吧,有总比没有的好,我晚点就给厂里打电话,让他们先发样品过来,如果可以的话再让采购员亲自来一趟。”李大琪如此说道。
这时候,在一旁记录的林燕似乎欲言又止,最终却又没说话。
众人一时间都向林燕看来,大家带着微笑鼓励林燕。
宋援朝留意到了林燕的表情,不过她不说宋援朝也没问,随后把目光转到了秦正国那边开口问道:“正国,香江那边的出口贸易我上次让你打听的你打听了怎么样?”
“已经有眉目了,我前些天联系了几家贸易行,他们手上有不少出口订单,产品需求什么我已经让人传真给大琪了,大琪你那边样品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出来?”
李大琪想了想道:“来羊城前我已经安排下去了,因为样品制作需要重排样板再加上面料的需求和目前我们使用的有些差别,所以没这么快,算算时间还需要几天吧。”
听他们这么说,宋援朝把话接了过去:“沪海的厂子除了国内的生意外我和大琪讨论过出口的可行性,所以接下来出口环节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以沪海工厂的体制和规模,自行出口不切实际,就连羊城每年春秋两季的商品交易会大门都进不去,所以这件事还得正国那边多想想办法,正国在香江有着先天便利,香江是自由贸易港,进出口方便的很,除去香江本地的老贸易行外,正国你必须尽量寻找合适的海外客商,如果能直接从香江公司拿到订单再交给内地的话,那么从整个环节来看都在自己手中了。”
“明白了,这件事我回去就办,先让香江的贸易行吃点肉,等自己有了直接客商就能跳开他们了。”秦正国聪明的很,几句话就彻底明白了宋援朝的意思。
接着,宋援朝把目光回转到李大琪身上:“出口不仅是新的市场方向,更是未来的主要方向。此外,重要的还有两点。第一点当然是出口创汇,如果我们厂子有稳定的出口创汇能力,对于厂子自身发展和政府方面的扶持政策是极为有利的。”
“至于第二,这件事也和原料采购也有极大关联,如果能拿到出口订单,那么原料需求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困难了,毕竟出口创汇是国家的大事,国家在政策上是有倾斜的,有出口订单在手,地方上自然会保证厂子的原料供应,这点是关键!”
宋援朝的话让李大琪眼睛顿时一亮,他倒没想到这点,现在宋援朝这么一提醒他猛然记起似乎的确有这么一回事,如果厂子里有长期稳定的出口订单,不用厂子自己去申请,恐怕相关部门就主动帮他们搞定原料问题了,要知道眼下国家急缺的就是外汇,相比普通需求哪里有出口创汇来得重要?
说完了李大琪的事,接下来由顾杰和应彩霞进行汇报。
他们汇报的主要是羊城这边的情况,相比沪海的厂子,羊城这边连集体性质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一个个体户性质。
但这个个体户仅仅只是对外的,实际上羊城这边用准确的名词来形容,其实是盛华公司在羊城的分公司或者贸易公司的性质。
顾杰和应彩霞主要负责香江、沪海、燕京三地的联系,负责代理香江至内地的一些产品的渠道畅通,负责一些辅料和其他产品的采购和流通,此外还负责以羊城为中心向附近省市的产品批发和销售等等。
这些工作极其繁琐,并且起到中间链接的作用,从这点来说顾杰和应彩霞的工作并不轻松,甚至很是辛苦。
但他们在秦正国去了香江后很快就挑起了这个胆子,并把工作做的井井有条。可以说目前沪海工厂的顺利运转,沪海和燕京市场乃至全国其他市场的产品销售都和他们的努力分不开。
顾杰作为主要汇报人,应彩霞在一旁进行补充,两人汇报了足足近一个小时才把基本的情况说完,接着又说到了一些他们在工作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和想法。
对此,大家仔细听完后针对性地进行讨论,群策群力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同时也为羊城这边的工作给两人提出了表彰和赞赏。
“大致就是这些了,我们的汇报完了。”最后,顾杰以这句话结束了汇报,众人热情地鼓掌为他们赞叹。
“好了,最后轮到我了,香江大老板嘛,总是最后一个出场,压轴嘛。”见大家都说完了,秦正国嬉皮笑脸地站了起来,还故意给大伙作了个揖。
这家伙耍宝的样子让大家乐个不行,就连做记录的林燕也情不自禁捂嘴笑了出声。
开了一句玩笑,秦正国坐下后收敛起了笑容,一本正经汇报起香江公司的情况。
香江公司在注册后依托内地的变化这半年里发展的极快,从一家根本不起眼的小公司已经发展到了稍有规模的公司状态。最初秦正国租的办公室已经退租了,就和他当初和徐慧、张家明、周俊豪等人承诺的那样,在上个月他的办公室已经从那幢有些年头的破楼搬到了离原本位置不远的一幢正规办公楼里。
相比之前的办公条件,新的办公室要好了许多,秦正国的办公室也不再是最初那样又小又窄还得当宿舍睡人的那样,足足二十多个平米的办公室窗明几净,大班台后面就是落地的玻璃幕墙,站在幕墙前放眼望去就能把香江的繁华尽收眼底。
至于徐慧等人的办公条件也改善了许多,尤其是徐慧,作为秦正国招聘的第一个员工,工作认真能力极强,在公司身兼多职协助秦正国打理的井井有条。
现在,徐慧已经被秦正国正式任命为公司的副总,主要负责人事、财务和行政工作,这些岗位都是公司关键岗位,把徐慧放在这个位置上足以表现出对她的信任。
此外,张家明和周俊豪两人也因为工作突出被提拔成了主管,各自拥有了自己的小隔间,手下也有了两三个普通员工。
眼下整公司拥有员工(除去秦正国外)九人,业务部六人,财务部一人,行政和人事一人,再加上徐慧一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香江盛华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有了正规公司的模样,随着业务扩展生意也越来越好,这一次回来秦正国不仅是和大家见面开会那么简单,关于鹏城特区成立的事他也听说了,打算借此机会来看看有没有好的商机。
“香江公司目前专做的还是贸易方面,不过说句实话这个贸易是有水分的,如果没有大家在国内的支持,也没香江公司的今天。”秦正国谦虚地说着,但不可否认他说的是事实。
他谈到了供销的采购一块,虽然目前市场逐渐开放,但是采购一块还是限制厂子发展的最大因素。
现在国家实施的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一切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从这点来说,占据主导地位的依旧是计划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这样的改变要直到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期才会彻底产生转变,从而市场经济逐步占据主导,计划经济慢慢退出。
但在现在,因为计划经济的缘故导致厂子采购配额的极大不足,由于厂子的飞快发展和市场的巨大空缺导致生产商品供不应求,使得对各种面料、辅料的需求比最初增长了许多,在这种情况下采购就成了难题。
目前厂子的采购除部分辅料是从香江发过来的外,其余的基本都是在沪海当地进行采购的,尤其是各种面料更是大头。
厂子里每天需要的各式面料数量极大,但配额中能满足的仅仅只是其中部分而已,其他大部分面料都要通过计划外的价格进行采购,这种计划内和计划外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价格双规制”。
别小看这个计划内外,在采购成本上却有着巨大的不同。按照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如果计划内是一元的采购价,那么在计划外的价格通常会达到三元甚至四元的高价,其中的成本差足足上升了三到四倍甚至更多。
就算这样,计划外的货源稳定性也无法百分之百确保,这还得看同纺织厂的关系好坏,甚至还需要一定的“公关”手段才能满足。
由于李大琪在纺织厂有些关系,所以直到现在还能勉强维持采购和生产的需求,可这样长久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在目前市场急剧扩大的情况下,原料需求已经成了制约工厂发展的关键了。
李大琪的这个问题抛出后,大家一时间沉默了下来,顾杰绞尽脑汁想了想建议道:“羊城这边也有不少纺织厂,要不我通过羊城的关系问问,看看有没有可能采购到同样的面料。”
西红柿
“价格多少?能确保多少量的供应?”李大琪追问道。
顾杰苦笑道:“这个我现在可说不准,你得先把需求面料具体数据给我,最好有样品,然后我找人去谈,可不管怎么说,货源是肯定有的,但究竟能解决多少我现在可没办法回答你。”
“这……行吧,有总比没有的好,我晚点就给厂里打电话,让他们先发样品过来,如果可以的话再让采购员亲自来一趟。”李大琪如此说道。
这时候,在一旁记录的林燕似乎欲言又止,最终却又没说话。
众人一时间都向林燕看来,大家带着微笑鼓励林燕。
宋援朝留意到了林燕的表情,不过她不说宋援朝也没问,随后把目光转到了秦正国那边开口问道:“正国,香江那边的出口贸易我上次让你打听的你打听了怎么样?”
“已经有眉目了,我前些天联系了几家贸易行,他们手上有不少出口订单,产品需求什么我已经让人传真给大琪了,大琪你那边样品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出来?”
李大琪想了想道:“来羊城前我已经安排下去了,因为样品制作需要重排样板再加上面料的需求和目前我们使用的有些差别,所以没这么快,算算时间还需要几天吧。”
听他们这么说,宋援朝把话接了过去:“沪海的厂子除了国内的生意外我和大琪讨论过出口的可行性,所以接下来出口环节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以沪海工厂的体制和规模,自行出口不切实际,就连羊城每年春秋两季的商品交易会大门都进不去,所以这件事还得正国那边多想想办法,正国在香江有着先天便利,香江是自由贸易港,进出口方便的很,除去香江本地的老贸易行外,正国你必须尽量寻找合适的海外客商,如果能直接从香江公司拿到订单再交给内地的话,那么从整个环节来看都在自己手中了。”
“明白了,这件事我回去就办,先让香江的贸易行吃点肉,等自己有了直接客商就能跳开他们了。”秦正国聪明的很,几句话就彻底明白了宋援朝的意思。
接着,宋援朝把目光回转到李大琪身上:“出口不仅是新的市场方向,更是未来的主要方向。此外,重要的还有两点。第一点当然是出口创汇,如果我们厂子有稳定的出口创汇能力,对于厂子自身发展和政府方面的扶持政策是极为有利的。”
“至于第二,这件事也和原料采购也有极大关联,如果能拿到出口订单,那么原料需求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困难了,毕竟出口创汇是国家的大事,国家在政策上是有倾斜的,有出口订单在手,地方上自然会保证厂子的原料供应,这点是关键!”
宋援朝的话让李大琪眼睛顿时一亮,他倒没想到这点,现在宋援朝这么一提醒他猛然记起似乎的确有这么一回事,如果厂子里有长期稳定的出口订单,不用厂子自己去申请,恐怕相关部门就主动帮他们搞定原料问题了,要知道眼下国家急缺的就是外汇,相比普通需求哪里有出口创汇来得重要?
说完了李大琪的事,接下来由顾杰和应彩霞进行汇报。
他们汇报的主要是羊城这边的情况,相比沪海的厂子,羊城这边连集体性质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一个个体户性质。
但这个个体户仅仅只是对外的,实际上羊城这边用准确的名词来形容,其实是盛华公司在羊城的分公司或者贸易公司的性质。
顾杰和应彩霞主要负责香江、沪海、燕京三地的联系,负责代理香江至内地的一些产品的渠道畅通,负责一些辅料和其他产品的采购和流通,此外还负责以羊城为中心向附近省市的产品批发和销售等等。
这些工作极其繁琐,并且起到中间链接的作用,从这点来说顾杰和应彩霞的工作并不轻松,甚至很是辛苦。
但他们在秦正国去了香江后很快就挑起了这个胆子,并把工作做的井井有条。可以说目前沪海工厂的顺利运转,沪海和燕京市场乃至全国其他市场的产品销售都和他们的努力分不开。
顾杰作为主要汇报人,应彩霞在一旁进行补充,两人汇报了足足近一个小时才把基本的情况说完,接着又说到了一些他们在工作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和想法。
对此,大家仔细听完后针对性地进行讨论,群策群力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同时也为羊城这边的工作给两人提出了表彰和赞赏。
“大致就是这些了,我们的汇报完了。”最后,顾杰以这句话结束了汇报,众人热情地鼓掌为他们赞叹。
“好了,最后轮到我了,香江大老板嘛,总是最后一个出场,压轴嘛。”见大家都说完了,秦正国嬉皮笑脸地站了起来,还故意给大伙作了个揖。
这家伙耍宝的样子让大家乐个不行,就连做记录的林燕也情不自禁捂嘴笑了出声。
开了一句玩笑,秦正国坐下后收敛起了笑容,一本正经汇报起香江公司的情况。
香江公司在注册后依托内地的变化这半年里发展的极快,从一家根本不起眼的小公司已经发展到了稍有规模的公司状态。最初秦正国租的办公室已经退租了,就和他当初和徐慧、张家明、周俊豪等人承诺的那样,在上个月他的办公室已经从那幢有些年头的破楼搬到了离原本位置不远的一幢正规办公楼里。
相比之前的办公条件,新的办公室要好了许多,秦正国的办公室也不再是最初那样又小又窄还得当宿舍睡人的那样,足足二十多个平米的办公室窗明几净,大班台后面就是落地的玻璃幕墙,站在幕墙前放眼望去就能把香江的繁华尽收眼底。
至于徐慧等人的办公条件也改善了许多,尤其是徐慧,作为秦正国招聘的第一个员工,工作认真能力极强,在公司身兼多职协助秦正国打理的井井有条。
现在,徐慧已经被秦正国正式任命为公司的副总,主要负责人事、财务和行政工作,这些岗位都是公司关键岗位,把徐慧放在这个位置上足以表现出对她的信任。
此外,张家明和周俊豪两人也因为工作突出被提拔成了主管,各自拥有了自己的小隔间,手下也有了两三个普通员工。
眼下整公司拥有员工(除去秦正国外)九人,业务部六人,财务部一人,行政和人事一人,再加上徐慧一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香江盛华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有了正规公司的模样,随着业务扩展生意也越来越好,这一次回来秦正国不仅是和大家见面开会那么简单,关于鹏城特区成立的事他也听说了,打算借此机会来看看有没有好的商机。
“香江公司目前专做的还是贸易方面,不过说句实话这个贸易是有水分的,如果没有大家在国内的支持,也没香江公司的今天。”秦正国谦虚地说着,但不可否认他说的是事实。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归黄金年代,重归黄金年代最新章节,重归黄金年代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归黄金年代,重归黄金年代最新章节,重归黄金年代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