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约有两千多人,主要是修建炮台和港口,在徐石头身后数里外,还有近五千人在扩建新城。

  明军占领了当地的老城,改名为大罗府,这是明军在旧港府后,设立的第二个府。

  等大罗府建成后,加上这边的大罗港,明军距离马六甲王国就非常之近,如果水师出动,真的就是朝发而朝至。

  现场劳作的人里也分几批,有交趾过来的越人,有吴哥王朝的百姓,也有当地土人。

  明军用越人,管理吴哥人和当地土人。

  其中越人和吴哥人是可以沟通的,说的话差不多。

  当土人中选择部分旧港的土人为小头目,也可以沟通。

  因为旧港地区,被华人占领很久,当地人多多少少能说些华语。

  而徐石头知道,朝廷已经在旧港和大罗建立书院,当地所有小孩子都要去上学,学习汉语,并规定了,二十年之后,整个半岛在官面和正式场合,不能说当地话和其他语言。

  “这里,以后就永远属于咱们大明了。”徐石头默默的想着。

  “百户,百户。”就在这时,身后远处有人叫了起来。

  徐石头转身,看到是部下一个姓马的总旗。

  这家伙是当年远征交趾的明军,当时没婆娘,后来娶了个越人小娘,然后就不打算回去了,现在跟婆娘一起,驻守大罗,家里分了三十亩田,交税一成,日子相当不错。

  但现在军中训练颇多,有时还要出海,所以在农忙时,徐石头也会去帮忙,两人关系很铁。

  “小马。”徐石头转身走过去。

  马总旗小跑过来,吱牙咧嘴:“我婆娘又生了,百户能不能陪我去找朱先生,取个好名呀。”

  马总旗没啥文化,大字不识几个,徐石头稍微好点,但也认识不多,不过徐石头和朱先生比较熟,所以马总旗来问他。

  “走,带你去。”徐石头带着马总旗回大罗府城。

  大罗府城大概在后世下罗干县以北,原先的城墙都是土城,明军占领后开始扩建,添以成块的青石,周长更是扩充到十里左右,也算不小的城市了。

  但当地人口实在太少,建造比较缓慢。

  两人一路过去,还能看到不少卫所家属和当地人在种田,和种甘蔗。

  当地粮食除了能自给自足,还能向西贡布政使司上税,种出来的甘蔗制黑糖(红糖),卖向四周。

  没多久,他们来到大罗城东的一个角落,这边的城墙还没修好,看起来比较荒凉,但有几排屋子都是新造没多久,还比较大气,外面的围墙都是新刷没多久。

  门外就是连片的农田,有家属在干农活,看到他们来了,远远看了眼,又继续干活。

  田间有几个小孩子在奔跑玩耍,都是明人。

  其中有两小孩子一边笑着一边跑,跑到他们面前。

  年纪比较小的大概才三四岁,可能不小心,扑通,摔了一跤。

  “啊呀,当心。”徐石头赶紧过去,扶起他。

  那小孩起身后,先整了整衣物,然后恭恭敬敬的学着大人抱拳:“多谢将军。”

  “哈哈,不客气,不客气,你父亲和叔叔他们在吗?”

  “在的呢。”说罢还转身,指了指身后的围墙院门。

  徐石头笑着向他点头,大步而去。

  马总旗应该是第一次来,一边走一边看,稀奇道:“还有读书人肯到这里来,对我大明国内来说,这算不算蛮慌之地?嘻嘻。”

  徐石头本来不想说的,但想想,军中知道的人也挺多的:“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是谁?”马总旗奇怪道。

  “姓朱呢。”徐石头小声道。

  马总旗愣了下,突然恍然大悟,脸色大变:“他们-——就住这-——就这样-——连守卫都没有——”

  他说话都结结巴巴,显然不敢相信。

  “四周都是咱们卫的军户,要啥守卫?”

  “陛下仁厚,听说大罗府建成后,可能要让其后代,出来为文官。”

  “陛下不怕?”马总旗惊问。

  “这有啥好怕的,换成我也不怕。这还能起掀风浪不成?”

  不一会,他们来到门外,先敲了敲门。

  “朱先生在吗?”徐石头大声问。

  院门很快打开,伸出个头,是个长的很漂亮的女人。

  徐石头听说她就是以前的皇后马恩慧。

  “先生在的呢,徐百户又来啦。”马恩慧笑道。

  “见过朱家嫂子。”徐石头年纪比朱允炆大,但还是称呼对方为嫂子。

  进去后就看到朱允炆和弟弟朱允熥正在院子里下围棋。

  两人面带微笑,虽然在搏弈,看起来还是和气一团。

  看到徐石头进来,朱允炆向他笑着点了点头。

  徐总旗先拜见大朱先生,再拜见二朱先生,然后道:

  “大朱先生,这是我部下总旗小马,他婆娘生了三胎,想请朱先生,起个名字呢。”

  “恭喜小马总旗哈。”朱允炆哈哈一笑,先停下子。

  转过身,他在院子里走了几个来回,然后缓缓便道:“现在这里也算我大明领土,汉人颇多,马总旗是驻守军户,当保家为国,守卫汉人,就叫马卫汉吧。”

  “多谢朱先生,多谢大朱先生。”马总旗大喜道。

  “今天咱们杀了只鸡,徐百户不如在这吃了饭再走?”马恩慧笑道。

  “不了不了,打扰了。”徐百户当然不敢,带马总旗又拜谢了下,这才转身离开。

  徐百户走了没多久,他们的四弟朱允熞回来了。

  “张辅找你何事?”朱允熥奇怪的问。

  朱允熞先坐下喝了口水,然后苦笑:“张辅带来朝廷旨意,在这里建大罗府,分六县。”

  “高——陛下问我们三人,谁愿意出来当县令,三人中,可以出来两个。”

  “啥?”朱允熥目瞪口呆,一脸不敢相信之色。

  朱允炆也一脸茫然,但很快摇头:“你们若是愿意,你们出来干吧。”

  说罢他长叹:“我连一个国家都治理不好,如何治理一个县。”

  两个弟弟面面相觑。

  朱允熥又问:“张辅还说了什么?”

  “咱们老朱家在这里世代可以为官,也可以从军,但文官最高不能超过四品,武将不能超过千户。”

  “能回大明吗?”朱允熥突然问。

  “不能,要么调往其他南洋各岛,永远不能回大明。”

  朱允熥表情沮丧。

  朱允炆却道:“现在这里也是大明。”

  三兄弟不置可否。

  徐石头刚回到自己的营地,有心腹过来汇报,指挥使方延平找他,明天上午辰时一刻到卫指挥使衙门开会。

  徐石头应了声,估计是要说回家的事。

  他们一个百户有个临时的墩堡,四周有粮田也有甘蔗地。

  徐石头往堡东去,那边有他的房子。

  回到家看到一个皮肤黑黑的婆娘正在家门口的农田忙活着。

  这是他在当地找的婆娘,一个苏门答腊土人。

  徐石头常年在海外,也需要解决相关问题。

  朝廷也经常送来越人、吴哥人单身的小娘,有愿意的可以带回家。

  他没看中越人吴哥人,看中了一个苏门答腊土人,当时也是吓坏大伙了。

  这土人和他语言沟通不了,两人都是用手势。

  时间长了,还有了默契,通常他拍拍对方后背,土娘就知道转身趴下。

  徐石头开始也是当工具人,时间长了后,居然还有点感情。

  对方很温柔,也懂照顾他。

  有次他生病,对方也是忙前忙后。

  但徐石头不想把她带回大明,主要是怕乡里乡亲的取笑自己。

  “阿茉,我要走了。”徐石头走到她身前,向她比划着,指向海外。

  女人笑着点头,以为他又要出海巡逻,海上训练。

  “不再回来了。”徐石头又比划了下,女人还是对着他笑,还指了指田,意思今年收成不错。

  徐石头烦燥的扰了扰头,当天也是无语。

  第二天一大早,他如约来到指挥衙门,发现里面来了很多人,几乎都是和他一样准备退役的军官和军士。

  其中军士们,都是四十岁以上的老军户,有的在当年就带着儿子出来,所以父子同在的也很多。

  方延平热情招呼大家就地坐下,现场哗啦啦坐了有一百多人,然后都在交头接耳。

  这些军户来自全国数省,但在海外和旧港这么久,也都成了好兄弟。

  徐石头身边也坐着几个苏州老乡,都是镇海卫的老兄弟。

  有个老徐头,和他同村,已经四十二岁,肯定要退役了,年纪太大,跑不动了。

  “兄弟,安静下啊,方指挥使有事有说了。”一个千户这时叫了起来。

  现场慢慢安静下来。

  方延平走到前面,看了看众人,大声道:“本将接到圣旨,先代表当今陛下,谢谢诸位兄弟在外海驻守多年,为大明帝国镇守八方,扬威海外,立下汗马功劳。”

  “陛下说,非常感谢诸位兄弟,祝诸位兄弟,一路顺风。”

  说罢,方延平双手抱拳,向众人简单施了个礼。

  人群顿时很多人动容,有人立马叫道:“多谢陛下,陛下万岁。”

  “万岁。”很多人热泪盈眶的同时高呼,因为将要离开多年的军营。

  接着方延平道,按最新的大明律,军户,可世袭也可不世袭(主要看官阶和是否讨逆亲军),由军户们自主选择。

  众人凝神细听。

  讨逆战前,参与陛下的兵马,与讨逆战后,跟随陛下的兵马,退役待遇又不相同。

  旧港前卫中有原征安南的明军,划归为,讨逆战前跟随陛下。

  原郑和的水师,划归为讨逆战后跟随陛下。

  徐石头和老徐头两人扭头对视一眼,心中都在骂陶得贵,特娘的,你不会早点投降了陛下?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最新章节,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