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咱给你们说说,咱的第三条治国之策。”朱元章道,“国内的铜铁严重不足,铜矿不够铸币,导致咱的洪武通宝不能再用,不得不启用洪武宝钞。”
朱元章从怀中取出一张洪武宝钞来,长三十三厘米,宽22厘米,简直就是一张A4纸。
价值一贯,也就是一两银子。
心中一动,准备给沉万三一个表现的机会,道:“列位臣工,你们谁能说出国家到底是用铜本位好,还是银本位好还是用宝钞本位好?其各自的利弊又在哪里,要说出具体原因。”
停了停道,“咱只想听到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如果只是粗浅的言论或者老调重弹,就不要出来献丑了。”
李善长本欲上前禀奏,听到皇帝后面的话,又退了回去。
宝钞提举司隶属于中书省,钞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都是他在管。如果李善长对本位币有深刻见解的话,朝廷也不至于由原来的洪武通宝改成洪武宝钞。
而且用了洪武宝钞之后,一贯钱能购买到的粮食还每年都在变。
“禀皇上。”这时候沉万三站出来道,“铜本位和宝钞本位各有优劣,天下以百姓人口最多,普通百姓每年的收入大约在三四两银子左右,也就是三四贯钱。中等农户年收入二十两银子,也就是二十贯钱左右,因此使用铜本位方便百姓之间交易。”
沉万三对个阶层的购买能力那是了如指掌,道:“不过我大明的铜矿很少,皇上此前为了铸更多的洪武通宝,还收集各家各户的铜器,导致百姓……有一些怨言,因此改用洪武宝钞。此外铜可铸造洪武大炮是重要的军需物资,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用铜铸造钱币。”
“因此臣建议皇上使用宝钞做本位,举国上下都用宝钞。不过为了方便在百姓之间流通,要用更小面额的宝钞。此前的洪武宝钞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一贯等六种,面额太大对百姓不适用。如果能增印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的洪武宝钞,那么百姓就无需使用洪武通宝。”
“此外,为了方便商户和朝廷使用方便,可以增印十两,二十两,一百两,一万两的大额宝钞,彻底杜绝铜钱和银子的使用。如果没有大额宝钞,一贯钱就价值三斤铜币,家财万贯,得有三万多斤铜。就算是用银子也很重,不方便携带和进行交易。”
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太大,百姓用铜钱方便一年半载都见不到银子,而有钱人用银子方便基本不用铜钱。这样就没法做到全国统一,各个阶层之间就形成了断层。
“如果举国上下都使用宝钞,百姓阶层和有钱人阶层就会形成一体,这样无论是流通还是买卖都方便。至于那些铜和金银,应该全部放入国库,不得轻易动用。”
“此外皇上要鼓励大明和海外进行贸易,海外商人只认金银不认宝钞。如果想让海外贸易发展起来,没有足够的金银是不行的。”
“胡说八道!”礼部尚书道,“印一文钱的宝钞,全国上下得印多少?恐怕连印的成本都不够。”
“铸铜币还不是得铸吗?印一张一文钱的宝钞,总比铸一枚铜币划算得多。”沉万三道,“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交易和流通是其唯一用途。如果贵重的铜、金、银,只是用来交易和流通,是不是太浪费了?臣觉得这些贵重物资,应该作为稳固宝钞所用。”
“只有朝廷的铜和金银库存足够多,才能稳固住宝钞的地位,才能让百姓能放心的使用。那些海外商人也会更信任洪武宝钞,或许以后就能直接用宝钞和他们进行交易。”
“不错。”朱元章听了点了点头,“就按你说的办。”沉万三富可敌国,他对钱币的见解,肯东要比礼部尚书那些人高明得多。
“李善长。”
“臣在!”
“立刻印制一文,两文等面额宝钞,全国流通,所有的金银铜全部收归国库。”
“遵旨!”
……
“至于宝钞的购买力逐年降低问题,臣觉得是朝廷印的太多了。”沉万三又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宝钞无论是印多了还是印少了都是不对的。”
“哦,此话怎讲?”朱元章问道。
群臣闻言,也都认真的听了起来。宝钞贬值的现象时常出现,他们一直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道理很简单,我们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封闭的村子,不能和外界进行交易。村子每年生产的粮食是个定数,假设只有一百石。”沉万三说道,“如果村里印的宝钞只有一百两银子,那么一两银子就能买一石粮食。如果印了一万两,那么就需要一百两才能买到一石粮食。”
“原来如此!”朱元章和群臣听了,顿时都明白过来。
这个道理说出来很简单,但此前就是没人懂,窗户纸没被捅破,大家都被蒙在鼓里。一旦被捅破了,人群又会觉得连稚子孩童都能明白。
历史上朱厚照就是因为不懂金钱贬值的原因,全国收集铜器,然后融化大规模铸币,让百姓苦不堪言,而他还洋洋自得以为自己为朝廷赚了大钱。
“宝钞不能印多不能印少这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百姓对宝钞的信任程度。如果百姓对宝钞不信任,那么宝钞就名存实亡了。”沉万三道,
“而经常进行币改,也会给朝廷和百姓带来巨大影响。”
“此外,进行海外贸易,就相当于把村子对外开放,可以购买别村的粮食了。在这个时候,刚才那个村子,就可以通过改变印刷宝钞数量的方式,大发其财。”
居然还有这种操作?人群听得是傻了眼。
果然是奸商啊!群臣心中想道,此人的奸猾超出了我等想象!如果不是他说出来,估计在场的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知道。
通过改变汇率赚取逆差,虽然沉万三并不知道这个名词,但他已经实操过了。此前就有一个海外行商,在他的忽悠之下接受了洪武宝钞交易。
朱元章从怀中取出一张洪武宝钞来,长三十三厘米,宽22厘米,简直就是一张A4纸。
价值一贯,也就是一两银子。
心中一动,准备给沉万三一个表现的机会,道:“列位臣工,你们谁能说出国家到底是用铜本位好,还是银本位好还是用宝钞本位好?其各自的利弊又在哪里,要说出具体原因。”
停了停道,“咱只想听到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如果只是粗浅的言论或者老调重弹,就不要出来献丑了。”
李善长本欲上前禀奏,听到皇帝后面的话,又退了回去。
宝钞提举司隶属于中书省,钞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都是他在管。如果李善长对本位币有深刻见解的话,朝廷也不至于由原来的洪武通宝改成洪武宝钞。
而且用了洪武宝钞之后,一贯钱能购买到的粮食还每年都在变。
“禀皇上。”这时候沉万三站出来道,“铜本位和宝钞本位各有优劣,天下以百姓人口最多,普通百姓每年的收入大约在三四两银子左右,也就是三四贯钱。中等农户年收入二十两银子,也就是二十贯钱左右,因此使用铜本位方便百姓之间交易。”
沉万三对个阶层的购买能力那是了如指掌,道:“不过我大明的铜矿很少,皇上此前为了铸更多的洪武通宝,还收集各家各户的铜器,导致百姓……有一些怨言,因此改用洪武宝钞。此外铜可铸造洪武大炮是重要的军需物资,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用铜铸造钱币。”
“因此臣建议皇上使用宝钞做本位,举国上下都用宝钞。不过为了方便在百姓之间流通,要用更小面额的宝钞。此前的洪武宝钞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一贯等六种,面额太大对百姓不适用。如果能增印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的洪武宝钞,那么百姓就无需使用洪武通宝。”
“此外,为了方便商户和朝廷使用方便,可以增印十两,二十两,一百两,一万两的大额宝钞,彻底杜绝铜钱和银子的使用。如果没有大额宝钞,一贯钱就价值三斤铜币,家财万贯,得有三万多斤铜。就算是用银子也很重,不方便携带和进行交易。”
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太大,百姓用铜钱方便一年半载都见不到银子,而有钱人用银子方便基本不用铜钱。这样就没法做到全国统一,各个阶层之间就形成了断层。
“如果举国上下都使用宝钞,百姓阶层和有钱人阶层就会形成一体,这样无论是流通还是买卖都方便。至于那些铜和金银,应该全部放入国库,不得轻易动用。”
“此外皇上要鼓励大明和海外进行贸易,海外商人只认金银不认宝钞。如果想让海外贸易发展起来,没有足够的金银是不行的。”
“胡说八道!”礼部尚书道,“印一文钱的宝钞,全国上下得印多少?恐怕连印的成本都不够。”
“铸铜币还不是得铸吗?印一张一文钱的宝钞,总比铸一枚铜币划算得多。”沉万三道,“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交易和流通是其唯一用途。如果贵重的铜、金、银,只是用来交易和流通,是不是太浪费了?臣觉得这些贵重物资,应该作为稳固宝钞所用。”
“只有朝廷的铜和金银库存足够多,才能稳固住宝钞的地位,才能让百姓能放心的使用。那些海外商人也会更信任洪武宝钞,或许以后就能直接用宝钞和他们进行交易。”
“不错。”朱元章听了点了点头,“就按你说的办。”沉万三富可敌国,他对钱币的见解,肯东要比礼部尚书那些人高明得多。
“李善长。”
“臣在!”
“立刻印制一文,两文等面额宝钞,全国流通,所有的金银铜全部收归国库。”
“遵旨!”
……
“至于宝钞的购买力逐年降低问题,臣觉得是朝廷印的太多了。”沉万三又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宝钞无论是印多了还是印少了都是不对的。”
“哦,此话怎讲?”朱元章问道。
群臣闻言,也都认真的听了起来。宝钞贬值的现象时常出现,他们一直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道理很简单,我们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封闭的村子,不能和外界进行交易。村子每年生产的粮食是个定数,假设只有一百石。”沉万三说道,“如果村里印的宝钞只有一百两银子,那么一两银子就能买一石粮食。如果印了一万两,那么就需要一百两才能买到一石粮食。”
“原来如此!”朱元章和群臣听了,顿时都明白过来。
这个道理说出来很简单,但此前就是没人懂,窗户纸没被捅破,大家都被蒙在鼓里。一旦被捅破了,人群又会觉得连稚子孩童都能明白。
历史上朱厚照就是因为不懂金钱贬值的原因,全国收集铜器,然后融化大规模铸币,让百姓苦不堪言,而他还洋洋自得以为自己为朝廷赚了大钱。
“宝钞不能印多不能印少这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百姓对宝钞的信任程度。如果百姓对宝钞不信任,那么宝钞就名存实亡了。”沉万三道,
“而经常进行币改,也会给朝廷和百姓带来巨大影响。”
“此外,进行海外贸易,就相当于把村子对外开放,可以购买别村的粮食了。在这个时候,刚才那个村子,就可以通过改变印刷宝钞数量的方式,大发其财。”
居然还有这种操作?人群听得是傻了眼。
果然是奸商啊!群臣心中想道,此人的奸猾超出了我等想象!如果不是他说出来,估计在场的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知道。
通过改变汇率赚取逆差,虽然沉万三并不知道这个名词,但他已经实操过了。此前就有一个海外行商,在他的忽悠之下接受了洪武宝钞交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最新章节,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最新章节,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