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郎中过来给高宠换了药。高宠的二叔高世禄也来过,但坐不了一会又匆匆忙忙地走了。二叔三十六、七岁,高高大大的也将近一米八,现职任铜陵的县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县里的三把手,主管地方治安。这个官是高宠爷爷荫补的,宋代这种荫补是好政策,知道禁不了,就明着来还好培养后备人才,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考校,不像现代明文禁止,但背后猖行。在家里二叔也是高家的总教官,负责家人的武艺教练兼武术督导,对高家子弟管得很严,高宠的武技大多也是他教的,算是个师傅。但这段时间伪齐的军队攻打江北的庐州(今合肥),巢湖,所以忙着建烽火台,收留北方难民,治安巡逻,事情很多。
高宠到南宋已过了半个月,高宠的烧伤已好了许多。
自从靖康之难,大宋整个行政军事几近崩溃,新帝赵构一直受到金军的追杀,从海上逃到温州,又从温州逃到越州(绍兴),江南各地,起义军也风起云涌,福建的范汝为,江西的张用、杨幺,湖北的曹成等,对宋朝来说是雪上加霜。这是一个战乱的年代。绍兴元年,也就是1131年,楚州城破时秦桧也被金国抓了去,不知是怎么逃出来的,从金国逃回来后秦桧向高宗建议与金国议和,提出划淮而治策略,以整备再战,经过初步与金国的和议,金人从两浙退回淮北,绍兴二年(1132年)过了春节,高宗赵构也从绍兴移都到临安(杭州)结束了流亡政府的生活,秦桧也因此一升再升做了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也就是宰相,一时权柄滔天。虽然,和议的过程,大宋充满了屈辱,但总算有了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应该说在这种环境下,高宗的和议策略是正确的。内部政治需要整顿,内乱需要剿灭,经济需要恢复、军备需要整备,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虽然前几年的乱战,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总体败多胜少,特别是大势上十分的被动,宋国上下一盘散砂。经过一年多的整顿,这赵构的统治逐渐稳定了下来。
高家现在所处的铜陵虽然忙乱,总算安全,高宠知道,今后相当长的时间也将是一个平稳并逐步繁华的时期。既然上天安排古天到这个世界,逃离了夭亡的宿命,现在有一个具有一定基础的家,自己又有着超越近千年的技术和文化,总算有一个相对扎实的基础,如果不为这个世界、这个民族做点什么,高宠都觉得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高宠不甘的灵魂。
但是,高宠知道,在这个世界,尽管自己拥有比这世界先进近千年的知识,但自己只有一双手,那怕是三头六臂又能做什么?这南宋初期虽然有一些资本主义萌芽,但仍然处在自然经济社会,且在战乱之中,没有任何的工业基础,有文化的人只是一些士族阶层和世家,即使这些人,也着重于科考改命的诗赋经史,严重缺乏科技进步所需的学识,那怕象数学这种基础学科也停留在相当低级的阶段,就是“识数”的人也不足一两成。今后的路决不平坦。要强国首先观念要进步,科技要要发展,这就要教育为先,为自己为这高家为整个汉民族的崛起打下基础,高宠感觉自己的责任重大。但是自己从廿一世纪到这宋朝,虽然有一些原先那个高宠的印记,但还得好好认识这个世界。
高宠站在窗前,天马行空地想着,一个多时辰一动不动,脸上的稚气与眼中的成熟与智慧,让人感到很诡异。大柱和小翠站在高宠的身后,看到高宠脸上一脸的严肃,大气都不敢出。
“大柱,小翠,我们去看一下母亲,然后到外面走走。”高宠转过身来,看到发呆的两人,不觉好笑。
“大柱,没有听到吗?”
“大少爷,这就走。”
听到高宠要出去走走,大柱和小翠都很意外,这个武痴少爷,平常除了练武就是看书上课,难到这一雷打得转性了?这样不声不响一站几个时辰有多少次了,大柱不清楚,小翠也不记得了,只记得自从大少爷雷击后三天起来每天都这样。刚才一动不动又在窗前站了近两个时辰,以前记得有大问题时老爷也是这样,大少爷还是很有老爷子的风范的。
大柱前面领着,穿过几个廊间,花厅,到了主母的房间。门口的春桃叫道 :“大少爷来了,大少爷安好。”
高宠的母亲正在跟张姨说话,手上还拿着一个账本,管家福伯站在旁边。听到春桃的报信,母亲站了起来,放下账本,转过脸来,说:“宠儿来了。”
“请母亲安,张姨好,福伯好。”
“好些了吗?今天看上去精神多了。”母亲说。
“我们大少爷是个后生了,小姐正给你张罗婚事呢,也不知那家小姐有福气,能嫁给我们这样的大少爷。”张姨调笑着说道。
“母亲,我想到外面去走走。”
“房里闷了几天,出去散散心也好,不过宠儿也长大了,该慢慢把这个家担当起来,现在也不早了,等会一起吃饭,饭后再让福伯,陪你上街走走,也顺便去看看家里的事业。”
“我们宠儿急什么呢,现在都晌午了,马上吃饭了。”也许是疼爱吧,张姨时常不失时机地打趣高宠。记得古人很少吃三顿饭的,宋代因为相对富裕,连生活习惯也改变了,象高家这样的世家更是了。只有北方的一些贫民还是保持一天二顿的习惯。
“大少爷,你先在这坐一会,吃完饭我来陪你出去,我先去准备准备。”福伯请了安退了出去。
“宠儿,过来让我看看你的手。”右手经过十多天的调理已经基本上好了,只有几个严重的地方还结着痂,新长的皮肤的红嫩与边上古铜色成了很明显的反差。
吃完饭,福伯已在门外等着,带着两个好手,腰上挂着朴刀。
福伯祖上并不姓高,叶姓,早年跟着开平王南征北战,是高家的家将,开平王认了义子,随了高姓,百年来一直帮着管理这个高家,做高家的管家很多代了,福伯全名高世福,与父亲是一个辈份。要说对高家的忠诚,没有二话。
一行六人出了高家大院。
铜陵是“古铜都”。自有史以来一直是铜产地,并且从没有中断过,到了后世更是矿冶都市,地阜物华,山中地下都是宝,所属江南东路的贵池府治。地处长江水道,江边有码头,运输方便。自唐宋一直来,这里的矿业就十分兴旺,成为一座重要的城市。这一切都是因为铜。
唐、宋都缺银,铜是两宋的流通货币,到后来的明清才实行银本位体系。金银作为重要的贵金属,在时下并不流通。1000铜钱为一贯,一个铜钱为一文。一两白银约值一贯,但现南宋初铜钱兑白银上贬值了很多,有时都快二贯兑一两白银,一两黄金约合十两白银。虽然各期相互间有些出入但基本遵循这个兑换规律。
铜陵有两条街,一条正街,一条后街,县城里约有两三万人,铜陵的南面是山,也可以说,这铜陵就建在山上,北面是长江,往东距繁昌芜湖约一百二十里,是一块小平原,往西距贵池约八十里。北城门到码头也都是住家商铺,很是热闹。卖硝、矾、铁、盐、茶的大多是官铺,也有一小部分由商家经营,专营制度是宋时的一大特色。因为盐铁硝矾茶酒是国家利税的主要来源,盐是生活必须品,铁、粮、矾是战略物资,实行统购统销和配给登记制度,直属中央管理,都是中央企业。宋朝后来盐茶酒和一小部分的铁器农具开放给商户经营,但商户也只有销售权,盐茶实行盐茶引制度(购买许可证和配额)。商家往来销售动向官家十分清楚,管理也十分严格。高宠的爷爷高百荗就是三司(盐铁﹑户部﹑度支)副使,兼盐铁使,管理盐铁的最高长官。
高宠慢慢走着,有时进一些店铺看看,问一问价格。这与自己原时空的超市、专卖店还有太大的差别,街上往来的车辆、行人,都与前世有着太大的不同,但与高宠小时候所经历到是有些相象。
“我们高家城里城外有十多家商铺、作坊,高家的收入来源主要靠这里的产出。码头上有一个车马行,也做一些行脚生意,城西有一个造船的作坊,城南有一个炭厂,一个酒厂,一个墨坊。官家铜厂里大多数也是我们高家的人,高家的人主要住在城南的高村,。。。”
一路上福伯介绍家里的经营情况。高宠一路看着,慢慢心里有了底。到了船厂,高宠看得很仔细。船厂里有两条在制的货船,也就三四十吨的样子,属单桅有舵内河帆船,纵帆,吃水较浅。没有看到船坞。江边还停着几艘相似的帆船。
“福伯,你把这里的主事和最好的船老大叫来,有几个情况我想问一下。”
高宠到南宋已过了半个月,高宠的烧伤已好了许多。
自从靖康之难,大宋整个行政军事几近崩溃,新帝赵构一直受到金军的追杀,从海上逃到温州,又从温州逃到越州(绍兴),江南各地,起义军也风起云涌,福建的范汝为,江西的张用、杨幺,湖北的曹成等,对宋朝来说是雪上加霜。这是一个战乱的年代。绍兴元年,也就是1131年,楚州城破时秦桧也被金国抓了去,不知是怎么逃出来的,从金国逃回来后秦桧向高宗建议与金国议和,提出划淮而治策略,以整备再战,经过初步与金国的和议,金人从两浙退回淮北,绍兴二年(1132年)过了春节,高宗赵构也从绍兴移都到临安(杭州)结束了流亡政府的生活,秦桧也因此一升再升做了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也就是宰相,一时权柄滔天。虽然,和议的过程,大宋充满了屈辱,但总算有了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应该说在这种环境下,高宗的和议策略是正确的。内部政治需要整顿,内乱需要剿灭,经济需要恢复、军备需要整备,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虽然前几年的乱战,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总体败多胜少,特别是大势上十分的被动,宋国上下一盘散砂。经过一年多的整顿,这赵构的统治逐渐稳定了下来。
高家现在所处的铜陵虽然忙乱,总算安全,高宠知道,今后相当长的时间也将是一个平稳并逐步繁华的时期。既然上天安排古天到这个世界,逃离了夭亡的宿命,现在有一个具有一定基础的家,自己又有着超越近千年的技术和文化,总算有一个相对扎实的基础,如果不为这个世界、这个民族做点什么,高宠都觉得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高宠不甘的灵魂。
但是,高宠知道,在这个世界,尽管自己拥有比这世界先进近千年的知识,但自己只有一双手,那怕是三头六臂又能做什么?这南宋初期虽然有一些资本主义萌芽,但仍然处在自然经济社会,且在战乱之中,没有任何的工业基础,有文化的人只是一些士族阶层和世家,即使这些人,也着重于科考改命的诗赋经史,严重缺乏科技进步所需的学识,那怕象数学这种基础学科也停留在相当低级的阶段,就是“识数”的人也不足一两成。今后的路决不平坦。要强国首先观念要进步,科技要要发展,这就要教育为先,为自己为这高家为整个汉民族的崛起打下基础,高宠感觉自己的责任重大。但是自己从廿一世纪到这宋朝,虽然有一些原先那个高宠的印记,但还得好好认识这个世界。
高宠站在窗前,天马行空地想着,一个多时辰一动不动,脸上的稚气与眼中的成熟与智慧,让人感到很诡异。大柱和小翠站在高宠的身后,看到高宠脸上一脸的严肃,大气都不敢出。
“大柱,小翠,我们去看一下母亲,然后到外面走走。”高宠转过身来,看到发呆的两人,不觉好笑。
“大柱,没有听到吗?”
“大少爷,这就走。”
听到高宠要出去走走,大柱和小翠都很意外,这个武痴少爷,平常除了练武就是看书上课,难到这一雷打得转性了?这样不声不响一站几个时辰有多少次了,大柱不清楚,小翠也不记得了,只记得自从大少爷雷击后三天起来每天都这样。刚才一动不动又在窗前站了近两个时辰,以前记得有大问题时老爷也是这样,大少爷还是很有老爷子的风范的。
大柱前面领着,穿过几个廊间,花厅,到了主母的房间。门口的春桃叫道 :“大少爷来了,大少爷安好。”
高宠的母亲正在跟张姨说话,手上还拿着一个账本,管家福伯站在旁边。听到春桃的报信,母亲站了起来,放下账本,转过脸来,说:“宠儿来了。”
“请母亲安,张姨好,福伯好。”
“好些了吗?今天看上去精神多了。”母亲说。
“我们大少爷是个后生了,小姐正给你张罗婚事呢,也不知那家小姐有福气,能嫁给我们这样的大少爷。”张姨调笑着说道。
“母亲,我想到外面去走走。”
“房里闷了几天,出去散散心也好,不过宠儿也长大了,该慢慢把这个家担当起来,现在也不早了,等会一起吃饭,饭后再让福伯,陪你上街走走,也顺便去看看家里的事业。”
“我们宠儿急什么呢,现在都晌午了,马上吃饭了。”也许是疼爱吧,张姨时常不失时机地打趣高宠。记得古人很少吃三顿饭的,宋代因为相对富裕,连生活习惯也改变了,象高家这样的世家更是了。只有北方的一些贫民还是保持一天二顿的习惯。
“大少爷,你先在这坐一会,吃完饭我来陪你出去,我先去准备准备。”福伯请了安退了出去。
“宠儿,过来让我看看你的手。”右手经过十多天的调理已经基本上好了,只有几个严重的地方还结着痂,新长的皮肤的红嫩与边上古铜色成了很明显的反差。
吃完饭,福伯已在门外等着,带着两个好手,腰上挂着朴刀。
福伯祖上并不姓高,叶姓,早年跟着开平王南征北战,是高家的家将,开平王认了义子,随了高姓,百年来一直帮着管理这个高家,做高家的管家很多代了,福伯全名高世福,与父亲是一个辈份。要说对高家的忠诚,没有二话。
一行六人出了高家大院。
铜陵是“古铜都”。自有史以来一直是铜产地,并且从没有中断过,到了后世更是矿冶都市,地阜物华,山中地下都是宝,所属江南东路的贵池府治。地处长江水道,江边有码头,运输方便。自唐宋一直来,这里的矿业就十分兴旺,成为一座重要的城市。这一切都是因为铜。
唐、宋都缺银,铜是两宋的流通货币,到后来的明清才实行银本位体系。金银作为重要的贵金属,在时下并不流通。1000铜钱为一贯,一个铜钱为一文。一两白银约值一贯,但现南宋初铜钱兑白银上贬值了很多,有时都快二贯兑一两白银,一两黄金约合十两白银。虽然各期相互间有些出入但基本遵循这个兑换规律。
铜陵有两条街,一条正街,一条后街,县城里约有两三万人,铜陵的南面是山,也可以说,这铜陵就建在山上,北面是长江,往东距繁昌芜湖约一百二十里,是一块小平原,往西距贵池约八十里。北城门到码头也都是住家商铺,很是热闹。卖硝、矾、铁、盐、茶的大多是官铺,也有一小部分由商家经营,专营制度是宋时的一大特色。因为盐铁硝矾茶酒是国家利税的主要来源,盐是生活必须品,铁、粮、矾是战略物资,实行统购统销和配给登记制度,直属中央管理,都是中央企业。宋朝后来盐茶酒和一小部分的铁器农具开放给商户经营,但商户也只有销售权,盐茶实行盐茶引制度(购买许可证和配额)。商家往来销售动向官家十分清楚,管理也十分严格。高宠的爷爷高百荗就是三司(盐铁﹑户部﹑度支)副使,兼盐铁使,管理盐铁的最高长官。
高宠慢慢走着,有时进一些店铺看看,问一问价格。这与自己原时空的超市、专卖店还有太大的差别,街上往来的车辆、行人,都与前世有着太大的不同,但与高宠小时候所经历到是有些相象。
“我们高家城里城外有十多家商铺、作坊,高家的收入来源主要靠这里的产出。码头上有一个车马行,也做一些行脚生意,城西有一个造船的作坊,城南有一个炭厂,一个酒厂,一个墨坊。官家铜厂里大多数也是我们高家的人,高家的人主要住在城南的高村,。。。”
一路上福伯介绍家里的经营情况。高宠一路看着,慢慢心里有了底。到了船厂,高宠看得很仔细。船厂里有两条在制的货船,也就三四十吨的样子,属单桅有舵内河帆船,纵帆,吃水较浅。没有看到船坞。江边还停着几艘相似的帆船。
“福伯,你把这里的主事和最好的船老大叫来,有几个情况我想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