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走出大营的顾怀一番暗示,众多前来劝进的官员顿时心领神会,纷纷起身回去了,等到次日一早,在京文武百官、勋戚公卿乃至皇室诸王声势浩大地再次赶来龙江驿,严肃的军营仿佛成了上朝时的金銮殿,他们声音整齐划一,恳请燕王继承大位,而燕王也没有像之前几次一样出声拒绝,而是走出了大营。
按照古礼,已经是三辞其位了,不要说在京的官员勋戚已经有些急了,那些跟着燕王一路南下打过来的将领们更是眼巴巴地看着朱棣,生怕他又说出什么推辞的话来,好在朱棣也想早点安稳局面,便不再推辞:“俺才轻德薄,本不当继承大统,可这万里江山基业,总不能舍弃不管,既然百官几度奏请,那俺也就不再推辞了。”
百官勋戚几乎同时松了一口气,片刻之后,四周围观的燕军将士们俱都欢呼起来,这欢呼声迅速传遍整个大营,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声浪,整个城外军营都响起了整齐划一的声音:
“万岁!万岁!”
在之前,他们是跟随藩王起兵造反的反贼,而这一刻,他们是追随皇帝的忠勇!四年靖难,终于在这一刻画上了句号。
连朱棣都忍不住在这欢呼声里眼眶湿润起来,终于...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苦难已经成为了过去,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朝不保夕时刻担心人头落地的反贼,而是这万里江山的主人!
百官在他身前臣服,无数将士为他欢呼,他即将接过这个庞大的帝国,然后在历史上留下属于他的痕迹,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欢呼声持续不停,几个礼部官员对视一眼,俱都看到了对方的黑眼圈,要知道这可是登基大事,是万万不能马虎的,大典祭祀之类的事情一向由礼部承办,为了防止让朱棣产生不满,整个礼部衙门昨日忙了一天,才算是勉强搭出了登基大殿的架子,但因为仓促,还是有些简陋,万一到时候惹怒了这位踩着尸山血海登基的新帝...
心头七上八下的礼部侍郎董伦硬着头皮上前拱手:“那就请殿下即刻入宫,举办登基大典吧!”
按理说这事儿应该礼部尚书来办,可之前的尚书陈迪既是削藩派,又上了奸佞榜,如今已经进了刑部天牢,他现在是礼部最高官员,这走钢丝的事情,也就只能他来了。
朱棣点了点头,百官立刻闹哄哄地簇拥着朱棣进城,顾怀等几个将领带着亲卫环绕四周,越到此时,越是要小心谨慎,天下还未大定,谁知道会不会有刺客...
“且慢!”官员队列里陡然传来一阵大喝,顾怀悚然一惊单手并掌,亲卫队里立刻一片明晃晃的刀光亮起,众人看向那声音传来的地方,想要看看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敢在这时候阻挠朱棣登基?
一个品秩较低的官员从那些高官身后挤了出来,只见他三旬左右,气质干练,他都没整理有些凌乱的衣冠,就一把上前抓住了朱棣座下战马的马缰:“殿下是先登基,还是先祭陵?”
“嗯?啊!”朱棣猛地回过神来,不由出了一身的冷汗,他此刻若是直接入宫城登基,就意味着他是从自己的侄子手上继承皇位,到时候史书会怎么写?相反他此刻若是先去祭祀孝陵,然后再回来登基,就意味着这皇位是从太祖皇帝朱元璋手里直接继承,这可是登基的名分,是天大的事情!
顾怀此时也想通了这个关节,不由一阵后怕,这几天做了这么多事情,无非就是讲究个名分,古人是把名分看得比命还重要的,朱棣若真从侄子手里继承抢夺了皇位,以后该怎么施政?他不禁多打量了两眼那洞悉其中关节的官员,放下了手,一片收刀声整齐划一。
朱棣也充满感激地看向这文官:“这位大人官居何职?”
“臣是翰林编修杨荣。”
朱棣把这个名字深深地记下,转头看向那些礼部官员,脸色就没那么好看了:“登基大典之前,俺要先去祭祖谒陵!此事均应由礼部操办,明日一早,俺祭祖之后,再赴登基大典!”
礼部官员唯唯应下,得了准信的其他官员也就欢天喜地地进城准备,朱棣看了一眼近在咫尺的金陵城,咬了咬牙转身回营,在这一刻,等待显得无比地煎熬。
顾怀拨马到了他身边:“王爷,道衍大师有信送过来。”
朱棣回过神:“说了什么?”
“是还没过长江的时候就送出北平了,只有一句话,”顾怀顿了顿,“‘殿下若是攻下京城,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但殿下一定不能杀了他!黄子澄齐泰可死以正视听,但若是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会绝了!’”
这话听起来未免有些危言耸听,方孝孺死了天下文人就不读书了?但朱棣和顾怀却都明白道衍的意思,因为方孝孺除了是个毫无用处的天子近臣,还是一个大儒。
篡位登基,最难对付的是谁?不是百姓和百官,而是文人。
百姓只要日子过得好,自然不在乎谁当皇帝;新帝上任,百官是既得利益者,因为新帝的政策往往需要人去执行,但文人就不一样了,这帮读书人是只认两个字的,那就是正统。
起兵谋逆,逼死亲侄,就不是正统,不是正统,天下文人就要口诛笔伐,读过书识过字的总是要比平民百姓难对付,因为他们能挥笔杆子,鬼知道他们会把朱棣写成什么样?
而且这帮人是出了名的认死理,说不认你是皇帝就不认,敢打压你就是心虚,掉脑袋那就是光荣,而且这种人还不是一个两个,是成群结队地要起来伸张正义,比地痞流氓还难缠。
而方孝孺做官施政都不咋地,却是享誉天下的大儒,这个教书匠不知道有多少门人弟子,要是把他宰了,跟捅马蜂窝没什么两样。
有道衍这位军师的警告,朱棣自然是不敢怠慢的,这几天事情太多,完全没想到这方面的影响,但他之前打仗口号喊得那般响,要是放过方孝孺,岂不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他满心的烦躁,看向顾怀:“你怎么想?”
顾怀揉了揉眉心:“既然没有以身殉国,证明方孝孺还是怕死的,只是身为帝师,不好投降罢了,道衍大师说得有道理,王爷...不如让方孝孺来起草登基诏书如何?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台阶,等诏书传遍天下,自然比一般文官写的能更起到安抚天下文人人心的作用,而到时候方孝孺就算没有说出投降两个字,也和投降没区别了,王爷也可以不用杀他。”
朱棣皱了皱眉,自己被方孝孺恶心这么几年,还要让他来给自己写登基诏书?但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办法,为了讨好文人...
他咬了咬牙:“来人,带方孝孺来见俺!”
……
被关押在大牢的方孝孺再一次重见天日,却并不是被提出来明正典刑,而是要为朱棣起草登基诏书。
龙江驿大营,听说了朱棣的这个要求,饶是方孝孺这两天在牢里做了无数思想准备,也不由有些愣神,但片刻之后,他就冷笑起来,笑完了之后就是哭,哭得撕心裂肺喘不上气,而大营里的朱棣和一众将领就看着他哭,场面十分尴尬。
因为方孝孺嘴里一直念叨着建文帝,而罪魁祸首朱棣就坐在对面,大概是嫌缅怀太过于没气势,方孝孺就边哭边骂,直把朱棣听得脸色铁青。
但看见顾怀投过来的眼神,朱棣还是忍下了这口恶气,尽量和颜悦色地开口:“先生何必如此?俺不过是效仿周公辅政罢了,怎料...”
方孝孺哭声顿止,这句话激起了他的愤怒,他尖声道:“如今成王何在?”
朱棣吐了口气:“已自焚殡天。”
“成王的儿子呢?”
“同样自焚了。”
“庶子仍在!”
“大明需要年长的君主。”
“成王之弟仍在,兄终弟及,好过叔夺侄位!”
朱棣终于有些忍不住了:“这是俺的家事。”
他知道论辩论,自己不可能是方孝孺的对手,而眼下事情很多,他也没有耐心与方孝孺在这里磨叽,他摆了摆手,亲卫拿来纸笔,朱棣冷冷地看着方孝孺:“先生若是帮俺起草了登基诏书,那些往事俺可以既往不咎,大典之后,先生尽可归山教书育人,若是不写...”
方孝孺猛地将笔扔到一边。
朱棣额头浮现青筋,两个亲卫上前按住方孝孺的肩膀,将笔塞进他手里逼他写,方孝孺死死咬着牙,在纸上留下歪歪扭扭的“燕贼篡位”四个字。
朱棣愤怒得已经失去了理智:“你是不是觉得俺不敢灭你九族?”
方孝孺冷笑一声,尽量挺直了腰杆:“诛我十族又如何?叛逆就是叛逆!不仅我会记得,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会记得!史书也会记得明明白白,你朱棣,是篡位登基!”
大帐里响起了倒吸冷气的声音,几个将领已经低下了眼神,不敢去看处在暴怒之中的朱棣。
实事求是地讲,方孝孺说这话,并不一定真的是想说让朱棣诛他的十族,而是表现自己坚定不屈的心理而已,在他看来,朱棣顶多也就砍了他的头,正好遂了他的心愿,毕竟他之前没能自己动手,如今也可以让他去九泉之下追随建文帝。
但他不了解朱棣,朱棣不是那种口口声声威胁说不让他看到明天的太阳之类的话的人,但朱棣却可以保证明天的太阳一定会照在他的坟头上。
朱棣摆摆手,让人把方孝孺拉了出去。
按照古礼,已经是三辞其位了,不要说在京的官员勋戚已经有些急了,那些跟着燕王一路南下打过来的将领们更是眼巴巴地看着朱棣,生怕他又说出什么推辞的话来,好在朱棣也想早点安稳局面,便不再推辞:“俺才轻德薄,本不当继承大统,可这万里江山基业,总不能舍弃不管,既然百官几度奏请,那俺也就不再推辞了。”
百官勋戚几乎同时松了一口气,片刻之后,四周围观的燕军将士们俱都欢呼起来,这欢呼声迅速传遍整个大营,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声浪,整个城外军营都响起了整齐划一的声音:
“万岁!万岁!”
在之前,他们是跟随藩王起兵造反的反贼,而这一刻,他们是追随皇帝的忠勇!四年靖难,终于在这一刻画上了句号。
连朱棣都忍不住在这欢呼声里眼眶湿润起来,终于...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苦难已经成为了过去,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朝不保夕时刻担心人头落地的反贼,而是这万里江山的主人!
百官在他身前臣服,无数将士为他欢呼,他即将接过这个庞大的帝国,然后在历史上留下属于他的痕迹,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欢呼声持续不停,几个礼部官员对视一眼,俱都看到了对方的黑眼圈,要知道这可是登基大事,是万万不能马虎的,大典祭祀之类的事情一向由礼部承办,为了防止让朱棣产生不满,整个礼部衙门昨日忙了一天,才算是勉强搭出了登基大殿的架子,但因为仓促,还是有些简陋,万一到时候惹怒了这位踩着尸山血海登基的新帝...
心头七上八下的礼部侍郎董伦硬着头皮上前拱手:“那就请殿下即刻入宫,举办登基大典吧!”
按理说这事儿应该礼部尚书来办,可之前的尚书陈迪既是削藩派,又上了奸佞榜,如今已经进了刑部天牢,他现在是礼部最高官员,这走钢丝的事情,也就只能他来了。
朱棣点了点头,百官立刻闹哄哄地簇拥着朱棣进城,顾怀等几个将领带着亲卫环绕四周,越到此时,越是要小心谨慎,天下还未大定,谁知道会不会有刺客...
“且慢!”官员队列里陡然传来一阵大喝,顾怀悚然一惊单手并掌,亲卫队里立刻一片明晃晃的刀光亮起,众人看向那声音传来的地方,想要看看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敢在这时候阻挠朱棣登基?
一个品秩较低的官员从那些高官身后挤了出来,只见他三旬左右,气质干练,他都没整理有些凌乱的衣冠,就一把上前抓住了朱棣座下战马的马缰:“殿下是先登基,还是先祭陵?”
“嗯?啊!”朱棣猛地回过神来,不由出了一身的冷汗,他此刻若是直接入宫城登基,就意味着他是从自己的侄子手上继承皇位,到时候史书会怎么写?相反他此刻若是先去祭祀孝陵,然后再回来登基,就意味着这皇位是从太祖皇帝朱元璋手里直接继承,这可是登基的名分,是天大的事情!
顾怀此时也想通了这个关节,不由一阵后怕,这几天做了这么多事情,无非就是讲究个名分,古人是把名分看得比命还重要的,朱棣若真从侄子手里继承抢夺了皇位,以后该怎么施政?他不禁多打量了两眼那洞悉其中关节的官员,放下了手,一片收刀声整齐划一。
朱棣也充满感激地看向这文官:“这位大人官居何职?”
“臣是翰林编修杨荣。”
朱棣把这个名字深深地记下,转头看向那些礼部官员,脸色就没那么好看了:“登基大典之前,俺要先去祭祖谒陵!此事均应由礼部操办,明日一早,俺祭祖之后,再赴登基大典!”
礼部官员唯唯应下,得了准信的其他官员也就欢天喜地地进城准备,朱棣看了一眼近在咫尺的金陵城,咬了咬牙转身回营,在这一刻,等待显得无比地煎熬。
顾怀拨马到了他身边:“王爷,道衍大师有信送过来。”
朱棣回过神:“说了什么?”
“是还没过长江的时候就送出北平了,只有一句话,”顾怀顿了顿,“‘殿下若是攻下京城,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但殿下一定不能杀了他!黄子澄齐泰可死以正视听,但若是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会绝了!’”
这话听起来未免有些危言耸听,方孝孺死了天下文人就不读书了?但朱棣和顾怀却都明白道衍的意思,因为方孝孺除了是个毫无用处的天子近臣,还是一个大儒。
篡位登基,最难对付的是谁?不是百姓和百官,而是文人。
百姓只要日子过得好,自然不在乎谁当皇帝;新帝上任,百官是既得利益者,因为新帝的政策往往需要人去执行,但文人就不一样了,这帮读书人是只认两个字的,那就是正统。
起兵谋逆,逼死亲侄,就不是正统,不是正统,天下文人就要口诛笔伐,读过书识过字的总是要比平民百姓难对付,因为他们能挥笔杆子,鬼知道他们会把朱棣写成什么样?
而且这帮人是出了名的认死理,说不认你是皇帝就不认,敢打压你就是心虚,掉脑袋那就是光荣,而且这种人还不是一个两个,是成群结队地要起来伸张正义,比地痞流氓还难缠。
而方孝孺做官施政都不咋地,却是享誉天下的大儒,这个教书匠不知道有多少门人弟子,要是把他宰了,跟捅马蜂窝没什么两样。
有道衍这位军师的警告,朱棣自然是不敢怠慢的,这几天事情太多,完全没想到这方面的影响,但他之前打仗口号喊得那般响,要是放过方孝孺,岂不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他满心的烦躁,看向顾怀:“你怎么想?”
顾怀揉了揉眉心:“既然没有以身殉国,证明方孝孺还是怕死的,只是身为帝师,不好投降罢了,道衍大师说得有道理,王爷...不如让方孝孺来起草登基诏书如何?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台阶,等诏书传遍天下,自然比一般文官写的能更起到安抚天下文人人心的作用,而到时候方孝孺就算没有说出投降两个字,也和投降没区别了,王爷也可以不用杀他。”
朱棣皱了皱眉,自己被方孝孺恶心这么几年,还要让他来给自己写登基诏书?但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办法,为了讨好文人...
他咬了咬牙:“来人,带方孝孺来见俺!”
……
被关押在大牢的方孝孺再一次重见天日,却并不是被提出来明正典刑,而是要为朱棣起草登基诏书。
龙江驿大营,听说了朱棣的这个要求,饶是方孝孺这两天在牢里做了无数思想准备,也不由有些愣神,但片刻之后,他就冷笑起来,笑完了之后就是哭,哭得撕心裂肺喘不上气,而大营里的朱棣和一众将领就看着他哭,场面十分尴尬。
因为方孝孺嘴里一直念叨着建文帝,而罪魁祸首朱棣就坐在对面,大概是嫌缅怀太过于没气势,方孝孺就边哭边骂,直把朱棣听得脸色铁青。
但看见顾怀投过来的眼神,朱棣还是忍下了这口恶气,尽量和颜悦色地开口:“先生何必如此?俺不过是效仿周公辅政罢了,怎料...”
方孝孺哭声顿止,这句话激起了他的愤怒,他尖声道:“如今成王何在?”
朱棣吐了口气:“已自焚殡天。”
“成王的儿子呢?”
“同样自焚了。”
“庶子仍在!”
“大明需要年长的君主。”
“成王之弟仍在,兄终弟及,好过叔夺侄位!”
朱棣终于有些忍不住了:“这是俺的家事。”
他知道论辩论,自己不可能是方孝孺的对手,而眼下事情很多,他也没有耐心与方孝孺在这里磨叽,他摆了摆手,亲卫拿来纸笔,朱棣冷冷地看着方孝孺:“先生若是帮俺起草了登基诏书,那些往事俺可以既往不咎,大典之后,先生尽可归山教书育人,若是不写...”
方孝孺猛地将笔扔到一边。
朱棣额头浮现青筋,两个亲卫上前按住方孝孺的肩膀,将笔塞进他手里逼他写,方孝孺死死咬着牙,在纸上留下歪歪扭扭的“燕贼篡位”四个字。
朱棣愤怒得已经失去了理智:“你是不是觉得俺不敢灭你九族?”
方孝孺冷笑一声,尽量挺直了腰杆:“诛我十族又如何?叛逆就是叛逆!不仅我会记得,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会记得!史书也会记得明明白白,你朱棣,是篡位登基!”
大帐里响起了倒吸冷气的声音,几个将领已经低下了眼神,不敢去看处在暴怒之中的朱棣。
实事求是地讲,方孝孺说这话,并不一定真的是想说让朱棣诛他的十族,而是表现自己坚定不屈的心理而已,在他看来,朱棣顶多也就砍了他的头,正好遂了他的心愿,毕竟他之前没能自己动手,如今也可以让他去九泉之下追随建文帝。
但他不了解朱棣,朱棣不是那种口口声声威胁说不让他看到明天的太阳之类的话的人,但朱棣却可以保证明天的太阳一定会照在他的坟头上。
朱棣摆摆手,让人把方孝孺拉了出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本大明一赘婿,我本大明一赘婿最新章节,我本大明一赘婿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本大明一赘婿,我本大明一赘婿最新章节,我本大明一赘婿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