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政"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游化别群,则萦腾驹,班马政"、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戒,班马政。"注曰:"马政,谓养马之政教也。"
秦汉以降制定了以太仆卿掌舆马,从此亦逐渐树立完备的马政机构及设施。由于掌控皇室、官署用马,以及国家军队的运输用马、骑兵之战马需求,马政负责的官员或集团往往有很强大的政治势力。
李继业有感于天策府缺少战马,于是便召集李魏和吴从汉,准备建立马政制度,为天策府大规模组建骑兵创造条件。
议事堂内,吴从汉正向李继业讲解着历代马政的得失。
“秦王曾说过:"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马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因此秦朝在边郡地区大力发展官营马场,同时也在内地大建官马厩(秦代养马场一般被称为"厩苑",)。其祖既在渭水之地为周王室养马,精心牧养,繁殖甚多。秦朝颁布《厩苑律》"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枷)", 意思是 盗马的人处死,盗牛的人判枷刑,可见对马的重视,秦骑兵天下闻名离不开他的养马业。”
“到了汉朝,皇室仅有"厩马百余匹"。由于缺乏马匹,难以编置一支强有力的骑兵,无法抵抗匈奴的入侵。为此,汉王朝从一开始便致力于马政建设,大力发展养马事业。
汉在建国之初,便着手建立一整套马匹牧养和管理的严格制度。汉高祖时,丞相萧何作汉律九章,创加厩律,制定了有关养马的法律。吕后时,又明令禁止母马外流,以防止军资遗敌。汉文帝即位后,曾因养马费粮,一度限制马匹的发展,晁错发现后,马上建议"令民有车骑马者,复卒三人",鼓励民间养马。汉文帝接受他的建议,下令用免役的办法促使民间养马,史称"马复令",民间养马之风再兴。”
“汉初的马政,基本上包括官马管理制度和民间养马政策两大内容。就官营养马而言,汉初已建立完整的养马机构,形成分布较广的养马管理体系。中央的太仆是国家掌管车马的最高机关。太仆位列九卿,其助手初太仆丞外,还有下属养马厩的令、丞或长、丞。汉景帝时,西北边郡养马范围扩大,又在边郡地区增设了六牧师苑令,每令之下,设三丞为辅助。此外,中央的一些部门如廷尉,也辖有一定数量的牧场。在郡县也设有主持马政的官吏,称马丞,诸侯国则设"仆"官,下领"厩长"及"厩丞",负责马政。中央到地方主持马政的机构和官吏,平时与传驿系统相结合,战时则向军队提供战马。官马场的分布一在京师及近郊,一在边郡地区,尤以后者规模最大。京师的天子六厩,专供皇室专用;边郡六牧师苑令所领三十六所马场,集中在天水、陇西、安定、北地、西河、上郡等地,供军马之用。从而为西汉王朝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集团、反击匈奴的进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在隋代,胡马质量依然优于内地马匹。隋文帝时期,大宛国献上一匹千里马,鬃毛垂地,捷足先登,"朝发西京,暮至东洛",人称"狮子骢"。但隋朝的马匹主要靠国内繁衍豢养,陇右地区是养马区。”
“唐朝建立后,发展马匹生产成为当务之急。全国府兵共有六十八万人,十人为一火,备六匹驮马,共计四十二万八千匹,加上皇室、文武官僚和各地驿传所需,估计六十万匹国马才能满足供应。于是,政府把赤岸泽的三千匹隋马作为种~马,迁到陇右地区从事繁殖……”
吴从汉不愧是民政部的部长,几年以来博览群书,对于历代马政很有见解,对于一些历代的马政得失也非常熟悉。听完之后,李继业对于马政也有了基本的了解。
最初的马政确实专为了统治阶级所占享有,究因马匹是国防上的利器,所以历代也特别重视它,列它为经国要政之一。在周官里描写着杖人及太濮等职,原是封建主的马弁头目,这也就是中国亦是世界上马政职官制度的嚆矢,那个时候自封建主以下,已有法定的养马制度,而且把马匹别为种、戎、齐(仪仗用)、道(驿马用)、田(佃猎用)、驽(杂役)六种。秦汉以降制定了以太仆卿掌舆马,从此亦逐渐树立完备的马政机构及设施,特别在唐朝,马政建设的规模更是空前的,太仆寺统全国厮牧车马之政,由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组成,辖各地国有牧马场(当时称牧监)多至六十余所,还有驾部掌全国驿马,及官私马的簿籍。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这可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据说当年开元盛世之时,大唐帝国的军马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四十八万匹!
此时李继业与吴从汉、李魏商议了许久,认为天策府虽然只有数镇之地,但是面临军马的短缺,必须要实施马政制度,以缓解眼下的困局。
当然,此时的马政不一定要如同朝廷一般,不过一定的机构还是要设立的。
李继业思索了许久,最后决定在军政部增设马政司,负责军马的搜集、购买、培育等等事务。
“马政司下设三个处,分别是采购处、马场处、兽医处。采购处负责从商贾手中购买种~马和现成的军马,马场处则负责是天策府辖区合适的地方设立马场,饲养军马。兽医处招募各州县的兽医,保证军马的健康。”
李魏叉手领命,而后说道:“主上此举非常好,青州等地也有一些适合养马的地方。只不过采购马匹、设立养马场,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粮,军政部的财力有限,还需民政部支援一下。”
李继业看向吴从汉,只见吴从汉笑着说道:“这是自然。主上,属下以为可以先划拨三十万贯给马政司,后续每月拨付五十万贯,可否?”
李魏微微皱眉,三十万贯看似很多,但是市面上一匹像样的马匹也要上千贯,三十万贯也只能购买三十来匹马匹而已,根本干不了什么事情。
李继业自然也是知道的,便说道:“三十万贯?是不是太少了!”
吴从汉笑着说道:“主上和李部长可不要误会。开办养马场、采购大量的马匹,三十万贯肯定是不够的,眼下民政部的开销非常大,我也是有困难啊。”
“不过我倒是有一个注意,可以用最小的花费,买到最多的马匹。”
李继业来了兴趣,说道:“说说看。”
李魏也看了过来,静等下文。
吴从汉说道:“主上可以发布命令,各地商贾、世家出资开办养马场,天策府会出钱向他们收购马匹。不过价格上要略低一些,并且还要接受军政部马政司的管理。”
“当然,这些商贾和世家也是有好处的,他们每饲养一匹军马,可以抵扣一定的商税,并且养马场是免税的,如此各地商贾和世家定会趋之若鹜,军政部也可以节省大批的钱粮。”
“限期三十万贯,加上以后每个月的五十万贯资金,也应该够用了。如果还不够用,民政部也会想尽办法追加资金的。”
李继业思索了起来。
吴从汉的这个办法其实就是以牺牲部分商税为代价,来鼓励民间养马,不过与节省下来的大量投入资金,以及较低的马匹收购价格来比较,牺牲的这部分商税还是合算的。
而且鼓励商贾、世家养马,也可以避免百姓养马造成的破家、赤贫现象。一旦马匹出现死亡,寻常百姓是承受不起这样损失的,而世家和商贾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于是李继业点了点头,说道:“此法可行!这样,关于抵扣商税的事情,民政部拿出一套方案来,另外采购军马的价格,军政部也要拿出一个意见来。以三日为期,三日后咱们再合计一下,定下一个合适的数额来,再推行下去。”
吴从汉和李魏叉手领命。
接着,李继业叹了一口气,说道:“话又说回来,推行马政扩大养马数量,这是长远之计,解决不了眼下我军马匹缺少的现状。对此,你们二位有什么好办法吗?”
吴从汉说道:“以属下之见,只有不惜重金广泛购买这一个办法了。”
李魏也是赞同,不过还是提出了一点担心:“只是不管是哪里,战马都是非常稀缺和重要的物资,咱们买的少还好,一旦大批量购买,一定会引起各方注意的,那些藩镇绝不会容忍大批战马流入我天策府的。”
李继业点了点头,说道:“所以此事就要民政部实业司出手了。”
吴从汉闻言稍稍思索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哦,属下明白了,属下今日就回民政部府衙,与实业司司丞李偲升仔细商议一下,一定办好此事!”
秦汉以降制定了以太仆卿掌舆马,从此亦逐渐树立完备的马政机构及设施。由于掌控皇室、官署用马,以及国家军队的运输用马、骑兵之战马需求,马政负责的官员或集团往往有很强大的政治势力。
李继业有感于天策府缺少战马,于是便召集李魏和吴从汉,准备建立马政制度,为天策府大规模组建骑兵创造条件。
议事堂内,吴从汉正向李继业讲解着历代马政的得失。
“秦王曾说过:"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马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因此秦朝在边郡地区大力发展官营马场,同时也在内地大建官马厩(秦代养马场一般被称为"厩苑",)。其祖既在渭水之地为周王室养马,精心牧养,繁殖甚多。秦朝颁布《厩苑律》"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枷)", 意思是 盗马的人处死,盗牛的人判枷刑,可见对马的重视,秦骑兵天下闻名离不开他的养马业。”
“到了汉朝,皇室仅有"厩马百余匹"。由于缺乏马匹,难以编置一支强有力的骑兵,无法抵抗匈奴的入侵。为此,汉王朝从一开始便致力于马政建设,大力发展养马事业。
汉在建国之初,便着手建立一整套马匹牧养和管理的严格制度。汉高祖时,丞相萧何作汉律九章,创加厩律,制定了有关养马的法律。吕后时,又明令禁止母马外流,以防止军资遗敌。汉文帝即位后,曾因养马费粮,一度限制马匹的发展,晁错发现后,马上建议"令民有车骑马者,复卒三人",鼓励民间养马。汉文帝接受他的建议,下令用免役的办法促使民间养马,史称"马复令",民间养马之风再兴。”
“汉初的马政,基本上包括官马管理制度和民间养马政策两大内容。就官营养马而言,汉初已建立完整的养马机构,形成分布较广的养马管理体系。中央的太仆是国家掌管车马的最高机关。太仆位列九卿,其助手初太仆丞外,还有下属养马厩的令、丞或长、丞。汉景帝时,西北边郡养马范围扩大,又在边郡地区增设了六牧师苑令,每令之下,设三丞为辅助。此外,中央的一些部门如廷尉,也辖有一定数量的牧场。在郡县也设有主持马政的官吏,称马丞,诸侯国则设"仆"官,下领"厩长"及"厩丞",负责马政。中央到地方主持马政的机构和官吏,平时与传驿系统相结合,战时则向军队提供战马。官马场的分布一在京师及近郊,一在边郡地区,尤以后者规模最大。京师的天子六厩,专供皇室专用;边郡六牧师苑令所领三十六所马场,集中在天水、陇西、安定、北地、西河、上郡等地,供军马之用。从而为西汉王朝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集团、反击匈奴的进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在隋代,胡马质量依然优于内地马匹。隋文帝时期,大宛国献上一匹千里马,鬃毛垂地,捷足先登,"朝发西京,暮至东洛",人称"狮子骢"。但隋朝的马匹主要靠国内繁衍豢养,陇右地区是养马区。”
“唐朝建立后,发展马匹生产成为当务之急。全国府兵共有六十八万人,十人为一火,备六匹驮马,共计四十二万八千匹,加上皇室、文武官僚和各地驿传所需,估计六十万匹国马才能满足供应。于是,政府把赤岸泽的三千匹隋马作为种~马,迁到陇右地区从事繁殖……”
吴从汉不愧是民政部的部长,几年以来博览群书,对于历代马政很有见解,对于一些历代的马政得失也非常熟悉。听完之后,李继业对于马政也有了基本的了解。
最初的马政确实专为了统治阶级所占享有,究因马匹是国防上的利器,所以历代也特别重视它,列它为经国要政之一。在周官里描写着杖人及太濮等职,原是封建主的马弁头目,这也就是中国亦是世界上马政职官制度的嚆矢,那个时候自封建主以下,已有法定的养马制度,而且把马匹别为种、戎、齐(仪仗用)、道(驿马用)、田(佃猎用)、驽(杂役)六种。秦汉以降制定了以太仆卿掌舆马,从此亦逐渐树立完备的马政机构及设施,特别在唐朝,马政建设的规模更是空前的,太仆寺统全国厮牧车马之政,由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组成,辖各地国有牧马场(当时称牧监)多至六十余所,还有驾部掌全国驿马,及官私马的簿籍。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这可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据说当年开元盛世之时,大唐帝国的军马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四十八万匹!
此时李继业与吴从汉、李魏商议了许久,认为天策府虽然只有数镇之地,但是面临军马的短缺,必须要实施马政制度,以缓解眼下的困局。
当然,此时的马政不一定要如同朝廷一般,不过一定的机构还是要设立的。
李继业思索了许久,最后决定在军政部增设马政司,负责军马的搜集、购买、培育等等事务。
“马政司下设三个处,分别是采购处、马场处、兽医处。采购处负责从商贾手中购买种~马和现成的军马,马场处则负责是天策府辖区合适的地方设立马场,饲养军马。兽医处招募各州县的兽医,保证军马的健康。”
李魏叉手领命,而后说道:“主上此举非常好,青州等地也有一些适合养马的地方。只不过采购马匹、设立养马场,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粮,军政部的财力有限,还需民政部支援一下。”
李继业看向吴从汉,只见吴从汉笑着说道:“这是自然。主上,属下以为可以先划拨三十万贯给马政司,后续每月拨付五十万贯,可否?”
李魏微微皱眉,三十万贯看似很多,但是市面上一匹像样的马匹也要上千贯,三十万贯也只能购买三十来匹马匹而已,根本干不了什么事情。
李继业自然也是知道的,便说道:“三十万贯?是不是太少了!”
吴从汉笑着说道:“主上和李部长可不要误会。开办养马场、采购大量的马匹,三十万贯肯定是不够的,眼下民政部的开销非常大,我也是有困难啊。”
“不过我倒是有一个注意,可以用最小的花费,买到最多的马匹。”
李继业来了兴趣,说道:“说说看。”
李魏也看了过来,静等下文。
吴从汉说道:“主上可以发布命令,各地商贾、世家出资开办养马场,天策府会出钱向他们收购马匹。不过价格上要略低一些,并且还要接受军政部马政司的管理。”
“当然,这些商贾和世家也是有好处的,他们每饲养一匹军马,可以抵扣一定的商税,并且养马场是免税的,如此各地商贾和世家定会趋之若鹜,军政部也可以节省大批的钱粮。”
“限期三十万贯,加上以后每个月的五十万贯资金,也应该够用了。如果还不够用,民政部也会想尽办法追加资金的。”
李继业思索了起来。
吴从汉的这个办法其实就是以牺牲部分商税为代价,来鼓励民间养马,不过与节省下来的大量投入资金,以及较低的马匹收购价格来比较,牺牲的这部分商税还是合算的。
而且鼓励商贾、世家养马,也可以避免百姓养马造成的破家、赤贫现象。一旦马匹出现死亡,寻常百姓是承受不起这样损失的,而世家和商贾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于是李继业点了点头,说道:“此法可行!这样,关于抵扣商税的事情,民政部拿出一套方案来,另外采购军马的价格,军政部也要拿出一个意见来。以三日为期,三日后咱们再合计一下,定下一个合适的数额来,再推行下去。”
吴从汉和李魏叉手领命。
接着,李继业叹了一口气,说道:“话又说回来,推行马政扩大养马数量,这是长远之计,解决不了眼下我军马匹缺少的现状。对此,你们二位有什么好办法吗?”
吴从汉说道:“以属下之见,只有不惜重金广泛购买这一个办法了。”
李魏也是赞同,不过还是提出了一点担心:“只是不管是哪里,战马都是非常稀缺和重要的物资,咱们买的少还好,一旦大批量购买,一定会引起各方注意的,那些藩镇绝不会容忍大批战马流入我天策府的。”
李继业点了点头,说道:“所以此事就要民政部实业司出手了。”
吴从汉闻言稍稍思索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哦,属下明白了,属下今日就回民政部府衙,与实业司司丞李偲升仔细商议一下,一定办好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