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光复了大景。
将那被夺走的国号再度归于了‘景’字。
吸取了大襄帝王在位时的教训,其上位过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中央集权。
同时也做出了一个从未有过先例的决定。
废除丞相制!
在顺成帝也就是他那位皇叔燕如初驾崩过后,不到十余年的岁月里,皇帝便换了五位,在皇帝的更替之中,却始终都有着相权的影子。
燕南天吸取了教,当机立断,废除了丞相制度。
但废除丞相的这条路却不好走。
那一段时日里,上京城里掀起了一阵暗里争斗,不少人因此丢了性命,而燕南天的手上也沾染了不少鲜血。
不过好在目的达到了,纵使谁都知道这是官家所为,却也不敢再议论此事。
数百年来,皇帝的权利也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可说到底,人力终有穷尽时,废除了丞相与中书省,所有事都亲力亲为,顺治帝也感到了尤为乏累,甚至于一整日里,都在御书房中批阅奏章,让御膳房送来吃食,都一直要忙到凉了再热,持续往复。
顺治发现这样下去终究不是个办法,于是便出现了殿阁大学士。
大学士以殿阁衔为官名,内阁大学士就出现了。
内个大学士帮助他处理政事,但这些大学士, 官衔最高的也只有正五品,实际上是没有实权的。
终于这才权利的更替也来到了尾声。
丞相制也在这一刻成为了过去。
在大景复辟过后,景人的地位迎来了提升。
顺治帝看重景人,朝中大权官员,近八成都是以景人为主,这不免引人非议,但这样的事,却是无人去提的,圣心所向,再加上景人势大,今日上书,说不定明日就会死在家中。
像这样明争暗斗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顺治帝为此也颇为头疼,相比起帝王之术,远不如他带兵打仗厉害,为此,他也在这些明争暗斗之下吃了不少暗亏。
此一刻,他才知道,身为帝王,有着决定远远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那帝王心术。
“皇叔啊皇叔……”
顺治帝长叹了一声,抬头仰望明月,不禁喃喃道:“您到底是如何将那百官耍的团团转的,当年遣人来,何不一并让人教教侄儿啊……”
累,是那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累。
同时他也彻底明白了自己跟皇叔的差距。
皇叔能悄无声息的谋反上位,更是在这殿中游刃有余,就算死后,也能下这么一盘大棋,厚积薄发,明里暗里相助,将他推上帝位,复辟大景,可见其手段,更是千古未有之人。
这边的事未曾忙完,另一桩事情再度出现在了眼前。
那便是一直未曾落实的仙官册封之事。
在这场天下的争斗之中,许多能人异士连同着妖怪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
当初燕南天应允了他们仙官之位。
如今也到了信守承诺的时候。
这件事一直拖到了顺治二年开春的时候。
那一日人声鼎沸,顺治帝登临祭台,举酒示天。
昭告这天下。
在礼官的诵念之下,将那册封的仙官一一道出,并于人间开设庙宇,受香火祭拜。
不过那册封的旨意里,却多了几条。
这也是吸取了当初皇叔册封仙官时的教训。
“在其位谋其责,仙官亦有责,身为一方仙官,食君之禄,承百姓香火,当以民为本,以民为主,安护城邦,不得有误。”
“品行不端,不行仙官之责者,去之,败之……”
这一条条规矩,将仙官的位置彻底与人道绑死。
礼官先后册封了三十六位仙官,但最终应下的却只有二十七位,余下的九位,未领其位,他们甚至,接下这旨意,便代表着责任,所谓无责一身轻,隐约间他们觉得,这不是一条好出路,索性便拒绝了。
对此顺治帝也没有为难他们,而是另问了别的赏赐,在乎于情理之内的,他都应允了。
另外,还有一件尤为重要之事。
“自古以来,道法自然,灵气滋生,为天地之间至纯至美之法。朕乃畏之,而又爱之,故特此诏书,以宣告天下。”
“自今日起,以劝山道教为首,朕册封道教为国教。道法玄奥,内含天地造化之道,使天下百姓皆能受其恩惠,领悟其中奥义,修身养性,与天地同寿。”
在这天下争斗的过程之中,青仙观站在了对立面上,因此一事,他也失去了一直以来道教正统地位。
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道教,也将以权山为尊。
另,权山三元真人以及另外几位长老亦得册封。
三元真人被封以‘三元净虚九玄大真人’,得香火加持。
时隔多年,权山终于成就了正统。
……
无为道人在此一役后,退去了一身道袍,回到了那青山之中的道观。
时隔数年,他对于这座道观有了别样的感情。
这座道观所代表的曾是一个时代,如今也迎来了尾声。
顺治帝招揽了他,不过无为道人却拒绝了,于他而言,亦无脸面再留下来,也再无心思这世间之事,对此,顺治帝有些许生气,便剥去了他的名号,退去了他的道衣,让他回了青山城。
再归来时,他已两鬓斑白,神色平静。
好似那身上枷锁彻底放下,静下了心来。
“师兄,因果已了……”
他跪坐在那灵位之前,一坐便是一夜,除了三两句碎语,剩下的便只是诵经超度。
后玄真道人允他太上长老一位,亦被无为道人拒绝了。
经历了这么多事后,无为道人彻底放下了凡尘,祭拜过师兄过后,便将这观中的一切全都托付给了玄真道人,他自己则是下了山,云游天下去了。
这一次,他以一张布条蒙住了自己的眼睛,重新去看这天下。
他以为,这样或许能看的更加清楚。
而在青仙观失了道统过后,香火便大不如前,来往的香客也少了许多,远道而来的人也越来越少。
慢慢的。
青仙观之名也疏远了尘世,唯有这青山之中,多有知者。
新旧更替,潮起潮落。
历史的车轮正滚滚向前。
将那被夺走的国号再度归于了‘景’字。
吸取了大襄帝王在位时的教训,其上位过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中央集权。
同时也做出了一个从未有过先例的决定。
废除丞相制!
在顺成帝也就是他那位皇叔燕如初驾崩过后,不到十余年的岁月里,皇帝便换了五位,在皇帝的更替之中,却始终都有着相权的影子。
燕南天吸取了教,当机立断,废除了丞相制度。
但废除丞相的这条路却不好走。
那一段时日里,上京城里掀起了一阵暗里争斗,不少人因此丢了性命,而燕南天的手上也沾染了不少鲜血。
不过好在目的达到了,纵使谁都知道这是官家所为,却也不敢再议论此事。
数百年来,皇帝的权利也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可说到底,人力终有穷尽时,废除了丞相与中书省,所有事都亲力亲为,顺治帝也感到了尤为乏累,甚至于一整日里,都在御书房中批阅奏章,让御膳房送来吃食,都一直要忙到凉了再热,持续往复。
顺治发现这样下去终究不是个办法,于是便出现了殿阁大学士。
大学士以殿阁衔为官名,内阁大学士就出现了。
内个大学士帮助他处理政事,但这些大学士, 官衔最高的也只有正五品,实际上是没有实权的。
终于这才权利的更替也来到了尾声。
丞相制也在这一刻成为了过去。
在大景复辟过后,景人的地位迎来了提升。
顺治帝看重景人,朝中大权官员,近八成都是以景人为主,这不免引人非议,但这样的事,却是无人去提的,圣心所向,再加上景人势大,今日上书,说不定明日就会死在家中。
像这样明争暗斗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顺治帝为此也颇为头疼,相比起帝王之术,远不如他带兵打仗厉害,为此,他也在这些明争暗斗之下吃了不少暗亏。
此一刻,他才知道,身为帝王,有着决定远远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那帝王心术。
“皇叔啊皇叔……”
顺治帝长叹了一声,抬头仰望明月,不禁喃喃道:“您到底是如何将那百官耍的团团转的,当年遣人来,何不一并让人教教侄儿啊……”
累,是那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累。
同时他也彻底明白了自己跟皇叔的差距。
皇叔能悄无声息的谋反上位,更是在这殿中游刃有余,就算死后,也能下这么一盘大棋,厚积薄发,明里暗里相助,将他推上帝位,复辟大景,可见其手段,更是千古未有之人。
这边的事未曾忙完,另一桩事情再度出现在了眼前。
那便是一直未曾落实的仙官册封之事。
在这场天下的争斗之中,许多能人异士连同着妖怪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
当初燕南天应允了他们仙官之位。
如今也到了信守承诺的时候。
这件事一直拖到了顺治二年开春的时候。
那一日人声鼎沸,顺治帝登临祭台,举酒示天。
昭告这天下。
在礼官的诵念之下,将那册封的仙官一一道出,并于人间开设庙宇,受香火祭拜。
不过那册封的旨意里,却多了几条。
这也是吸取了当初皇叔册封仙官时的教训。
“在其位谋其责,仙官亦有责,身为一方仙官,食君之禄,承百姓香火,当以民为本,以民为主,安护城邦,不得有误。”
“品行不端,不行仙官之责者,去之,败之……”
这一条条规矩,将仙官的位置彻底与人道绑死。
礼官先后册封了三十六位仙官,但最终应下的却只有二十七位,余下的九位,未领其位,他们甚至,接下这旨意,便代表着责任,所谓无责一身轻,隐约间他们觉得,这不是一条好出路,索性便拒绝了。
对此顺治帝也没有为难他们,而是另问了别的赏赐,在乎于情理之内的,他都应允了。
另外,还有一件尤为重要之事。
“自古以来,道法自然,灵气滋生,为天地之间至纯至美之法。朕乃畏之,而又爱之,故特此诏书,以宣告天下。”
“自今日起,以劝山道教为首,朕册封道教为国教。道法玄奥,内含天地造化之道,使天下百姓皆能受其恩惠,领悟其中奥义,修身养性,与天地同寿。”
在这天下争斗的过程之中,青仙观站在了对立面上,因此一事,他也失去了一直以来道教正统地位。
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道教,也将以权山为尊。
另,权山三元真人以及另外几位长老亦得册封。
三元真人被封以‘三元净虚九玄大真人’,得香火加持。
时隔多年,权山终于成就了正统。
……
无为道人在此一役后,退去了一身道袍,回到了那青山之中的道观。
时隔数年,他对于这座道观有了别样的感情。
这座道观所代表的曾是一个时代,如今也迎来了尾声。
顺治帝招揽了他,不过无为道人却拒绝了,于他而言,亦无脸面再留下来,也再无心思这世间之事,对此,顺治帝有些许生气,便剥去了他的名号,退去了他的道衣,让他回了青山城。
再归来时,他已两鬓斑白,神色平静。
好似那身上枷锁彻底放下,静下了心来。
“师兄,因果已了……”
他跪坐在那灵位之前,一坐便是一夜,除了三两句碎语,剩下的便只是诵经超度。
后玄真道人允他太上长老一位,亦被无为道人拒绝了。
经历了这么多事后,无为道人彻底放下了凡尘,祭拜过师兄过后,便将这观中的一切全都托付给了玄真道人,他自己则是下了山,云游天下去了。
这一次,他以一张布条蒙住了自己的眼睛,重新去看这天下。
他以为,这样或许能看的更加清楚。
而在青仙观失了道统过后,香火便大不如前,来往的香客也少了许多,远道而来的人也越来越少。
慢慢的。
青仙观之名也疏远了尘世,唯有这青山之中,多有知者。
新旧更替,潮起潮落。
历史的车轮正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