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街边看着他的人站了起来,陈长生也意识到自己该走了。
慢慢的周围有五六个人都朝着他这里走了过来,陈长生的步子拐进了某个巷子里面。
当那些人走过来的时候,却发现巷子里面空无一人,早已不见了踪影。
而此时的陈长生已经出现在了水尽城城之外。
眼前是茫茫的沙漠,看不到半点的烟。
这也意味着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陈长生犹豫了一下。
其实他是漫无目的的,他的一路上其实都是漫无目的的,于是我就随便选了个方向,他也不在意到底会走向哪里。
但总归会到一个地方。
沙丘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脚印,但不过半个时辰那些脚印就会被风沙所掩盖。
所以很难留下人的痕迹,但却亦有生灵活在这里。
风沙倾泻而下,陈长生也不知道走了多久,但能够感受的是周围的风沙越发少了起来。
逐渐的他看到了绿洲,看到有人拉着马车在此地取水。
大抵是要拉到某个城池中去卖的。
陈长生本还想与他们一起,但当他看到那些人都是北漠人的时候,便也没有再上前去打扰。
人家不欢迎,也就没必要再上前去了。
当然陈长生也说不上讨厌,都是人,不同的只是品行而已。
他绕过了绿洲,往更远的地方走去。
直到远远的望见了土地,至此他才知道自己走对的方向,并没有往反方向走。
又不知走了多久,他看到了一座城池矗立在眼前。
那城头之上纂刻着【江古城】三字。
这里临近沙漠,但这座城却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陈长生对此感到好奇,于是便走进了城中。
还让陈长生感到意外的是,驻守在城外的一样是北漠人,但他们却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并没有阻拦。
这也意味着,这座江古城也是如今北漠的城池。
而进城的人中也不乏有许多从大襄而来的人。
从样貌之上很容易分辨出来。
这些人大部分都拖着货物风尘仆仆,赶了很远的路才来到这里的。
懂了这也意味着大襄与如今的北漠之间还在通商。
对占据了大襄的五座城池,商路竟然还在延续,不免让人觉得难解。
进城后,陈长生来到了一家卖吃食的铺子。
叫了一碗面后随即他让小二打听了起来。
小二跟陈长生说起了江古城。
这个名字有些特殊,但其实通过历史也可以了解到为什么会如此,早在很多年前的时候这里曾是通天江的尽头,但随着后来风沙侵袭、江水枯竭,眼前的江道也随之被风沙掩盖,便也就不再有尽头之说了。
但这个名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但让陈长生有些意外的是,小二竟是大襄人士。
陈长生问道:“你是大襄人士,为什么会跑到这里来?”
小二听后无奈道:“要不然没办法,谁乐意跑到这种地方来啊。”
“没办法?”
随即小二解释其他如今大襄境内的情况,不是战事不断,百姓没有田种,但却没粮食吃,最终种出来的粮食,都上交给了头顶的王爷。
赋税繁重,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不得已之下,小孩儿就与同乡的几个人跑到了北漠这边来开了一家铺子。
所以说也挣不了几个银子,但却能勉强维持生计,不至于饿死。
陈长生听后皱起了眉头。
在小二的慢慢讲述之中,他也了解到了当初的七王之乱还有如今的五方势力。
“一眨眼大襄竟然成了这幅模样……”
陈长生听后心中轻叹,莫名有些不是滋味。
更多的则是有些担心。
不知道秋月坊怎么样了,青山城呢,又会是何等样貌?
小二叹了口气说道:“起初来的时候害怕北漠人会找我们麻烦,来了之后才发现是想多了,他们跟传闻中说区别甚大,也不是豺狼虎豹,相反的其中大多数人都很讲道理。”
许多年前的时候,北漠入侵大景,那时候就做过屠城的事情,但如今却是大不相同了。
民族在历史之下逐渐有了礼仪与教育。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西萧年代的一些政策。
那时候的西萧王大兴教育,从而让北北漠人懂得了道理与礼数,在十数年的耳濡目染之下,改变了这个名族。
陈长生说道:“那时候的西萧王的确对教育一事尤为重视。”
小二笑道:“我先前还听几位北漠客官说起过,说那时候西萧王还让他们去读书,那时候他们都三十四岁了,本是领兵打仗的,但一样得跟娃娃一起去上学。”
陈长生不禁觉得有些讽刺。
许多年前的时候,天下间的人都痛恨北漠人骂他们弑杀残暴,如今天下恰逢乱世,人间饿殍遍地人人自危,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不要脸面也忘了礼义,他们丢下的东西却被他们当初骂着残暴的北漠人拾了起来。
陈长生问道:“那如果说,你后来有钱了,不会再被人欺负了,你还会回大襄吗?”
小二顿了一下,笑道:“当然会。”
可小二却说了假话。
他自然看的出来陈长生不是北漠人。
他是小二,是开门做生意的,更不会去讲那些让客官不乐意听的话。
陈长生见此便说道:“陈某不在意这些,实话实说就好,也不会因此迁怒于你。”
小二见这位客官这样说,他顿了顿说道:“客官想听实话?”
“嗯。”
小二叹了口气,说道:“让小的来说,其实小的也不知道回不回去。”
“说到底我也仅仅只是一个小二,每天想的事情就是,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穿得起衣服?像客官您这样的一定是有学问的人,有学问的人都知道家国大义,不像我们这般,为了活着而着急,人要活着,才有心去考虑这些东西,说起来有些乱,但小的知道的是:在这里小的能让一家老小吃的饱饭,不受人欺负,但回大襄,要么饿死,要么累死……”
“但如果真能回去的话,谁又不想呢?说到底那是自己的家呀,谁又希望自己身处异乡呢。”
“可是如今这般……”
“谁敢回去啊。”
慢慢的周围有五六个人都朝着他这里走了过来,陈长生的步子拐进了某个巷子里面。
当那些人走过来的时候,却发现巷子里面空无一人,早已不见了踪影。
而此时的陈长生已经出现在了水尽城城之外。
眼前是茫茫的沙漠,看不到半点的烟。
这也意味着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陈长生犹豫了一下。
其实他是漫无目的的,他的一路上其实都是漫无目的的,于是我就随便选了个方向,他也不在意到底会走向哪里。
但总归会到一个地方。
沙丘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脚印,但不过半个时辰那些脚印就会被风沙所掩盖。
所以很难留下人的痕迹,但却亦有生灵活在这里。
风沙倾泻而下,陈长生也不知道走了多久,但能够感受的是周围的风沙越发少了起来。
逐渐的他看到了绿洲,看到有人拉着马车在此地取水。
大抵是要拉到某个城池中去卖的。
陈长生本还想与他们一起,但当他看到那些人都是北漠人的时候,便也没有再上前去打扰。
人家不欢迎,也就没必要再上前去了。
当然陈长生也说不上讨厌,都是人,不同的只是品行而已。
他绕过了绿洲,往更远的地方走去。
直到远远的望见了土地,至此他才知道自己走对的方向,并没有往反方向走。
又不知走了多久,他看到了一座城池矗立在眼前。
那城头之上纂刻着【江古城】三字。
这里临近沙漠,但这座城却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陈长生对此感到好奇,于是便走进了城中。
还让陈长生感到意外的是,驻守在城外的一样是北漠人,但他们却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并没有阻拦。
这也意味着,这座江古城也是如今北漠的城池。
而进城的人中也不乏有许多从大襄而来的人。
从样貌之上很容易分辨出来。
这些人大部分都拖着货物风尘仆仆,赶了很远的路才来到这里的。
懂了这也意味着大襄与如今的北漠之间还在通商。
对占据了大襄的五座城池,商路竟然还在延续,不免让人觉得难解。
进城后,陈长生来到了一家卖吃食的铺子。
叫了一碗面后随即他让小二打听了起来。
小二跟陈长生说起了江古城。
这个名字有些特殊,但其实通过历史也可以了解到为什么会如此,早在很多年前的时候这里曾是通天江的尽头,但随着后来风沙侵袭、江水枯竭,眼前的江道也随之被风沙掩盖,便也就不再有尽头之说了。
但这个名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但让陈长生有些意外的是,小二竟是大襄人士。
陈长生问道:“你是大襄人士,为什么会跑到这里来?”
小二听后无奈道:“要不然没办法,谁乐意跑到这种地方来啊。”
“没办法?”
随即小二解释其他如今大襄境内的情况,不是战事不断,百姓没有田种,但却没粮食吃,最终种出来的粮食,都上交给了头顶的王爷。
赋税繁重,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不得已之下,小孩儿就与同乡的几个人跑到了北漠这边来开了一家铺子。
所以说也挣不了几个银子,但却能勉强维持生计,不至于饿死。
陈长生听后皱起了眉头。
在小二的慢慢讲述之中,他也了解到了当初的七王之乱还有如今的五方势力。
“一眨眼大襄竟然成了这幅模样……”
陈长生听后心中轻叹,莫名有些不是滋味。
更多的则是有些担心。
不知道秋月坊怎么样了,青山城呢,又会是何等样貌?
小二叹了口气说道:“起初来的时候害怕北漠人会找我们麻烦,来了之后才发现是想多了,他们跟传闻中说区别甚大,也不是豺狼虎豹,相反的其中大多数人都很讲道理。”
许多年前的时候,北漠入侵大景,那时候就做过屠城的事情,但如今却是大不相同了。
民族在历史之下逐渐有了礼仪与教育。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西萧年代的一些政策。
那时候的西萧王大兴教育,从而让北北漠人懂得了道理与礼数,在十数年的耳濡目染之下,改变了这个名族。
陈长生说道:“那时候的西萧王的确对教育一事尤为重视。”
小二笑道:“我先前还听几位北漠客官说起过,说那时候西萧王还让他们去读书,那时候他们都三十四岁了,本是领兵打仗的,但一样得跟娃娃一起去上学。”
陈长生不禁觉得有些讽刺。
许多年前的时候,天下间的人都痛恨北漠人骂他们弑杀残暴,如今天下恰逢乱世,人间饿殍遍地人人自危,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不要脸面也忘了礼义,他们丢下的东西却被他们当初骂着残暴的北漠人拾了起来。
陈长生问道:“那如果说,你后来有钱了,不会再被人欺负了,你还会回大襄吗?”
小二顿了一下,笑道:“当然会。”
可小二却说了假话。
他自然看的出来陈长生不是北漠人。
他是小二,是开门做生意的,更不会去讲那些让客官不乐意听的话。
陈长生见此便说道:“陈某不在意这些,实话实说就好,也不会因此迁怒于你。”
小二见这位客官这样说,他顿了顿说道:“客官想听实话?”
“嗯。”
小二叹了口气,说道:“让小的来说,其实小的也不知道回不回去。”
“说到底我也仅仅只是一个小二,每天想的事情就是,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穿得起衣服?像客官您这样的一定是有学问的人,有学问的人都知道家国大义,不像我们这般,为了活着而着急,人要活着,才有心去考虑这些东西,说起来有些乱,但小的知道的是:在这里小的能让一家老小吃的饱饭,不受人欺负,但回大襄,要么饿死,要么累死……”
“但如果真能回去的话,谁又不想呢?说到底那是自己的家呀,谁又希望自己身处异乡呢。”
“可是如今这般……”
“谁敢回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