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一直下着,陈应和糜芳二人对坐门楼下,相顾无言。
只是这一景象让人看见了,却觉得颇有几分矫情。
陈应的确是哀叹徐州之未来,但真的是哀叹徐州之生民吗?他可知就在他望雨惆怅的时候,却有一群人在这场大雨中忙碌着。
他们不是不知道淋雨就会生病,而是一家生计都担在肩膀上,他们不能停。
他们不是不想找个地方躲雨,而是官府的催逼一日甚于一日,他们不敢停。
他们也不是渴望这牛马一样的生活有个结束,但似乎那英雄和救世主永远是在远方,也许这总是
他们就是一群劳作在沐水边上的驮夫、践夫,作为水陆发达之要冲,开阳每日都需要有大量的物资要搬运到城内。
所以即便大雨磅礴,他们也依旧冒雨驮运,与时间争抢。
但他们并不知道,就是从这一夜,他们的人生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浓浓的雨雾中,前军万马蓑衣步行。
他们正是太史慈等六千突骑。
穿行在尼蒙谷道,两侧是浓墨化不开的峰峦叠嶂,脚下的是武水之畔。所有人都顶着蓑衣默默行军。
即便有一二在泥泞中摔倒,也很快被袍泽们扶了起来继续走。
在队伍的中间,游奕大将太史慈心中既是庆幸也是烦躁。
太史慈应该庆幸,因为这场大雨要是再下几天,尼蒙谷道内的武水肯定泛滥。
到时候道路淹没,他们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没办法突破尼蒙通道进入徐州的。
这样一来,王上的整个计划都要被耽搁,甚至整场战局也要受此影响。
所以在他们快要穿行出尼蒙通道后的现在,才逢这场大雨,未尝不是一件幸运事。
但太史慈还是糟心的,因为这场大雨大大迟滞了队伍的行军速度,而且长时间马匹淋雨,一旦生病那就是成片成片的倒下。
他们这六千骑兵就是要靠着战马才能完成转战江淮的任务的,如果这里病死一半,那任务照样完成不了。
所以,太史慈万分心焦,这一急就将嘴角烧出了几个大水泡,一碰就疼。
而且天越来越暗,前后左右路都看不见,他们只能下马步行,行军速度也就更慢了。
正在这个时候前面有哨骑冒险回奔,到了前面的常雕那里耳语了一番后,常雕就急匆匆的跑到了太史慈这边。
常雕对太史慈恭敬道:
“将军,游奕前面回报,说已经看到费县了。”
太史慈大喜但努力控制住情绪,点头道:
“那就行动。将士们不能再在野外淋雨了。人就算受得了,马也受不了。”
常雕颔首,然后又再一次奔回去,那名游奕还等在远处。
常雕对游奕挥手示意,后者又一次奔马回去。
这么大的雨,又伸手不见五指,还要一路奔行可见危险。
但不这样做不行的,因为这尼蒙通道作为入徐第一道,可不是什么通衢大道畅通无阻的。
它有一处重要城邑,费邑。
其实早在商周时期,在徐州这片江淮地区就崛起过一支东夷势力,徐夷。
最早他们曾被商人的贤王武丁攻克,但后面他们又从商人那里反叛出去,到了商的末期,帝乙和帝辛两代大兴兵戎向徐夷,终征服了这片地区。
但后面也正因为用兵东南,使得商人在中原不敌周人,最后被周人所灭。
但当时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依旧领导着居住在中原和徐方的族人、东夷一并反抗周王室。
直到后面周公、成王率兵东征,历时三年之久,终于将徐夷、淮夷等江淮本土族裔给镇压下去。
可双方的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从西周到东周初年,周人就不断与徐戎、淮夷、荆蛮各族发生战争。
直到周宣王时期,再一次大举南征,终于将徐方攻灭。
而为了防止这些东夷再一次复叛,周王在这片地区分封了大批有功之臣,其中作为中原进入徐州的通道,尼蒙通道,更是分封的重中之重。
原先这里是有封国的,就叫费国。
费国最早是夏的属国,但后面在商周易代的时候,审时度势加入到了商汤这一边,从此便成了商的属国。
甚至商纣王时期有名的奸臣费仲就是这个费国的国君。
后面周公东征,就将这个古费国给灭了,并将当时的国土划给了鲁国,而鲁国当时就是他儿子的封土。
但费国土地划到鲁国后,却也不是在国君手里,而是又将土地分封给了鲁国的大夫。
后面这个大夫绝嗣,土地又被鲁国君收了回来,再一次封给了季友。
这是鲁国当时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因为之后季氏就成了鲁国三桓中最强的一支,能够左右鲁国朝政。
由此可见,费邑之重要性,或者准确说是尼蒙通道之重要性。谁控制了这里,谁就控制住了鲁、徐两地方的咽喉。
也正是因为此,太史慈要想成功通过尼蒙通道,可不仅仅是大雨这个麻烦,还要拿下费邑这个咽喉要地。
但事就这样,损一面就有补一面。
大雨让泰山军行军延误的同时,也掩盖了他们行军的踪迹,此时那些费邑里的徐州军如何能想到会有一支泰山军冒雨袭击他们呢?
而就在刚刚,太史慈下令,早就潜伏在费邑城外的一队泰山军游奕们开始行动了。
……
费邑边上有个小码头,通过旁边的武水可以直接到后方的开阳。
其实这也不奇怪,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人类的居住和活动其实就是围绕在河谷周边的。
所以,但凡一个城邑,它边上就是有一条水道的,不如此城市的居住成本太高了。
因为大雨的缘故,武水漫过了这边的码头,将费邑的城墙根泡着了。
费邑的城墙还是夯土结构的,一旦被被水泡久了,肯定是有坍塌的风险的。
但似乎费邑的徐州兵并没有太在乎这些,也没人出城在码头构建防水堤坝。
于是大水从城门洞灌入,已经将街道灌满了,水深都得有半脚深了。
也正因为如此,城内的街道上连巡视的都没有了,似乎都躲在了家中避雨。
不过相比于街道上的空寥,费邑城头上倒是人满为患了。
无他,就是城内有大量的穷人都住在低洼处,这会家都已经被淹了,只能带着一些少的可怜的家当躲上城楼。
虽然这里也是湿湿漉漉的,但稍微搭几个棚子,倒也能忍受。
毕竟不这样,他们就得在水里泡着。
不过他们的运气不错,大雨是下午开始下的,到天黑的时候已经小了不少,至少他们不用担心晚上大雨把棚子也打翻了。
就这样,大雨中,费邑一片漆黑,死气沉沉。
城头上不时传着腮帮子颤抖的声音,只有门楼下的屋内露出几分光亮。
那里就是城头上徐州军的休息之所,不仅有蜡烛点起的光明,还有干柴烧出的温暖。
但即便城头上的难民们都已经在风雨中瑟瑟发抖了,但却还是没有一个人敢靠近那片地区。
又是一阵闪电,将城头上又照亮了一分,接着又陷入了黑暗。
黑暗中,似乎有一个稚童终于忍不住对他的亲人哭道:
“阿姆,我冷!”
他的母亲心疼的抱住了他,抚着他的背,安慰道:
“睡吧,睡了就不冷了。”
说着,他的母亲就将她们带出的唯一一件衣服盖在了儿子的身上,继续安慰明天天就晴了。
费邑的确是一座重要的城邑,但在行政上它确实属于泰山郡,是属于兖州的,而不是徐州的。
而现在徐州军之所以入主费邑,是在当时兖州群雄崩溃的时候,在臧霸的带领下乘乱拿下的。
有时候人这个心态就很怪。
虽然费邑是属于兖州的,但实际上无论是距离还是文化,它都与徐州更相似。
但偏偏徐州军入城后,却将这里当成了敌土,对待下面是相当之残暴。
而且很迷惑的是,你徐州军明明也知道费邑的重要,不然也不会主动出击来占领,但徐州军的操作却又不像是要好好守费邑的样子。
除了上面不把费邑人当自己人来看外,他们对费邑的城防相当不重视。
就拿城外那片码头吧,其实本地的县吏此前数次说过那里需要修缮,不然到了暴雨时候,一定是要淹的。
而费邑又是夯土,一旦被水泡了,这城池就危险了。
可这些中肯的建议却彷佛没有任何作用,城内的徐州军们依然我行我素。
现在因为徐州军的不作为,费邑淹了,闾左的贫民们都只能到城头上避难。
这些徐州军似乎还不错,还愿意将城墙留给百姓们。
但真实的情况却是,那些徐州军压根就没管,而是自大雨后就一直都在门楼里,对外面不管不顾。
也是有一些大胆的百姓率先上了城头了,才有后面这么多人效仿。
正是在这样的风雨夜中,十道绳索一下子就抛上了城头。
很快,十名黑衣人,嘴咬着匕首,背后插着环首刀就爬上了城头。
他们一上来,就吓了一跳。
原来城头上早就人满为患,他们上来的时候,黑夜中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看着他们。
这些黑衣人应激之下拔出了环首刀对准了那些人。
闪电又一次闪过,轰鸣的雷声盖住了雨声,也将城头上的刀光照得惊心夺目。
刚刚还喊冷的小孩被吓住了,然后在这是声雷响后,终于哭了出来。
他的母亲吓住了,死死捂住孩子的嘴巴,然后用乞求的眼神看向了那些黑衣人。
在刚刚的电光中,这些黑衣人已经看清城头的情况,这只是一群在风雨中瑟瑟发抖的普通人,并不是徐州军。
当那小孩哭喊的时候,一个领头的黑衣人将手指竖在了嘴边,努力挤出了一个微笑,好让自己不那么恐怖。
但他不知道,这黑灯瞎火的,他就算表现得和善了,人家也看不到呀?
只能说明这是他下意识做出的行为。
不过也不知道是他的笑容真的有传染力,还是孩子母亲安抚的作用个,反正小孩没有再哭了,相反还用黑亮的眼神好奇地盯着这些黑衣人。
他即便不大,但也能猜到这些黑衣人一定是冲着那些坏坏的徐州人去的。
小孩子都明白这个道理,城头上的费邑人如何不知道呢?这也是他们一直保持沉默的原因。
但他们也没有主动开口,因为他们虽然不识数,但还是看得出来这些黑衣人和城楼里的徐州军到底哪个多的。
他们不敢掺和到这件事里来,即便他们在情感上都乐意看到那些徐州人被杀死。
但小孩子并不懂得,他对着那个领头的黑衣人指了指城楼的方向,示意徐州军都在那里。
得到提醒的黑衣人和善地一笑,对这个小孩有了好感。
随后他冲后面几个同伴一点头,众人就踩着水洼就悄无声息的靠向了城门楼。
也是到现在,小孩才发现这些黑衣人都穿着一双双精细的防水牛皮靴,他下意识看了一眼自己赤裸的双脚,人生中第一次有了渴望。
如果我也能有一日能穿上这样的鞋该多好啊。
这伙黑衣人自然就是太史慈派出的游奕,其中为首的黑衣人叫孙礼,是幽州人,年纪也不大,但已在军中小有声名。
这一次他就被上司选中,作为摸城的先登。
孙礼此刻神气高度紧张,他知道自己的状态其实并不好。
太史慈麾下的这些突骑就是来自幽平和代北两个地方的,这些地方何时见过这样大的雨,简直要将天都捅出窟窿了。
被雨淋得湿漉漉的,就连脑子也有点昏沉,但孙礼在上面要他们报名参加摸城时,他还是第一个上了。
无他,这个时候不立军功什么时候立?
孙礼不是什么盲丁,他出自北地军吏之家,虽然没有什么大背景,但对于军队的规则是不陌生的。
军队重军功没错,但也重资历。
而什么资历是最能成为分水岭?还不就是统一前后嘛。
现在孙礼已经要摸到吏的水准了,一旦他能在统一前正式成为军吏,日后的前途自然是一片光明。
而反过来,要是他在统一后都没能升到军吏,那他后面不知道要蹉跎多少机会。这对于一个有志向的少年郎是万万不能忍受的。
所以,再难受,今日这城他孙礼也要摸掉。
此刻,他就这样带着九名相同背景的游奕悄然的走向门楼。
此时的他们并不会知道就是刚刚给他们指导方向的小孩,日后在大太的历史上将会画出浓烈的一笔。
此刻,他们只想取得自己的功勋,换得日后的人前显贵。
只是这一景象让人看见了,却觉得颇有几分矫情。
陈应的确是哀叹徐州之未来,但真的是哀叹徐州之生民吗?他可知就在他望雨惆怅的时候,却有一群人在这场大雨中忙碌着。
他们不是不知道淋雨就会生病,而是一家生计都担在肩膀上,他们不能停。
他们不是不想找个地方躲雨,而是官府的催逼一日甚于一日,他们不敢停。
他们也不是渴望这牛马一样的生活有个结束,但似乎那英雄和救世主永远是在远方,也许这总是
他们就是一群劳作在沐水边上的驮夫、践夫,作为水陆发达之要冲,开阳每日都需要有大量的物资要搬运到城内。
所以即便大雨磅礴,他们也依旧冒雨驮运,与时间争抢。
但他们并不知道,就是从这一夜,他们的人生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浓浓的雨雾中,前军万马蓑衣步行。
他们正是太史慈等六千突骑。
穿行在尼蒙谷道,两侧是浓墨化不开的峰峦叠嶂,脚下的是武水之畔。所有人都顶着蓑衣默默行军。
即便有一二在泥泞中摔倒,也很快被袍泽们扶了起来继续走。
在队伍的中间,游奕大将太史慈心中既是庆幸也是烦躁。
太史慈应该庆幸,因为这场大雨要是再下几天,尼蒙谷道内的武水肯定泛滥。
到时候道路淹没,他们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没办法突破尼蒙通道进入徐州的。
这样一来,王上的整个计划都要被耽搁,甚至整场战局也要受此影响。
所以在他们快要穿行出尼蒙通道后的现在,才逢这场大雨,未尝不是一件幸运事。
但太史慈还是糟心的,因为这场大雨大大迟滞了队伍的行军速度,而且长时间马匹淋雨,一旦生病那就是成片成片的倒下。
他们这六千骑兵就是要靠着战马才能完成转战江淮的任务的,如果这里病死一半,那任务照样完成不了。
所以,太史慈万分心焦,这一急就将嘴角烧出了几个大水泡,一碰就疼。
而且天越来越暗,前后左右路都看不见,他们只能下马步行,行军速度也就更慢了。
正在这个时候前面有哨骑冒险回奔,到了前面的常雕那里耳语了一番后,常雕就急匆匆的跑到了太史慈这边。
常雕对太史慈恭敬道:
“将军,游奕前面回报,说已经看到费县了。”
太史慈大喜但努力控制住情绪,点头道:
“那就行动。将士们不能再在野外淋雨了。人就算受得了,马也受不了。”
常雕颔首,然后又再一次奔回去,那名游奕还等在远处。
常雕对游奕挥手示意,后者又一次奔马回去。
这么大的雨,又伸手不见五指,还要一路奔行可见危险。
但不这样做不行的,因为这尼蒙通道作为入徐第一道,可不是什么通衢大道畅通无阻的。
它有一处重要城邑,费邑。
其实早在商周时期,在徐州这片江淮地区就崛起过一支东夷势力,徐夷。
最早他们曾被商人的贤王武丁攻克,但后面他们又从商人那里反叛出去,到了商的末期,帝乙和帝辛两代大兴兵戎向徐夷,终征服了这片地区。
但后面也正因为用兵东南,使得商人在中原不敌周人,最后被周人所灭。
但当时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依旧领导着居住在中原和徐方的族人、东夷一并反抗周王室。
直到后面周公、成王率兵东征,历时三年之久,终于将徐夷、淮夷等江淮本土族裔给镇压下去。
可双方的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从西周到东周初年,周人就不断与徐戎、淮夷、荆蛮各族发生战争。
直到周宣王时期,再一次大举南征,终于将徐方攻灭。
而为了防止这些东夷再一次复叛,周王在这片地区分封了大批有功之臣,其中作为中原进入徐州的通道,尼蒙通道,更是分封的重中之重。
原先这里是有封国的,就叫费国。
费国最早是夏的属国,但后面在商周易代的时候,审时度势加入到了商汤这一边,从此便成了商的属国。
甚至商纣王时期有名的奸臣费仲就是这个费国的国君。
后面周公东征,就将这个古费国给灭了,并将当时的国土划给了鲁国,而鲁国当时就是他儿子的封土。
但费国土地划到鲁国后,却也不是在国君手里,而是又将土地分封给了鲁国的大夫。
后面这个大夫绝嗣,土地又被鲁国君收了回来,再一次封给了季友。
这是鲁国当时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因为之后季氏就成了鲁国三桓中最强的一支,能够左右鲁国朝政。
由此可见,费邑之重要性,或者准确说是尼蒙通道之重要性。谁控制了这里,谁就控制住了鲁、徐两地方的咽喉。
也正是因为此,太史慈要想成功通过尼蒙通道,可不仅仅是大雨这个麻烦,还要拿下费邑这个咽喉要地。
但事就这样,损一面就有补一面。
大雨让泰山军行军延误的同时,也掩盖了他们行军的踪迹,此时那些费邑里的徐州军如何能想到会有一支泰山军冒雨袭击他们呢?
而就在刚刚,太史慈下令,早就潜伏在费邑城外的一队泰山军游奕们开始行动了。
……
费邑边上有个小码头,通过旁边的武水可以直接到后方的开阳。
其实这也不奇怪,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人类的居住和活动其实就是围绕在河谷周边的。
所以,但凡一个城邑,它边上就是有一条水道的,不如此城市的居住成本太高了。
因为大雨的缘故,武水漫过了这边的码头,将费邑的城墙根泡着了。
费邑的城墙还是夯土结构的,一旦被被水泡久了,肯定是有坍塌的风险的。
但似乎费邑的徐州兵并没有太在乎这些,也没人出城在码头构建防水堤坝。
于是大水从城门洞灌入,已经将街道灌满了,水深都得有半脚深了。
也正因为如此,城内的街道上连巡视的都没有了,似乎都躲在了家中避雨。
不过相比于街道上的空寥,费邑城头上倒是人满为患了。
无他,就是城内有大量的穷人都住在低洼处,这会家都已经被淹了,只能带着一些少的可怜的家当躲上城楼。
虽然这里也是湿湿漉漉的,但稍微搭几个棚子,倒也能忍受。
毕竟不这样,他们就得在水里泡着。
不过他们的运气不错,大雨是下午开始下的,到天黑的时候已经小了不少,至少他们不用担心晚上大雨把棚子也打翻了。
就这样,大雨中,费邑一片漆黑,死气沉沉。
城头上不时传着腮帮子颤抖的声音,只有门楼下的屋内露出几分光亮。
那里就是城头上徐州军的休息之所,不仅有蜡烛点起的光明,还有干柴烧出的温暖。
但即便城头上的难民们都已经在风雨中瑟瑟发抖了,但却还是没有一个人敢靠近那片地区。
又是一阵闪电,将城头上又照亮了一分,接着又陷入了黑暗。
黑暗中,似乎有一个稚童终于忍不住对他的亲人哭道:
“阿姆,我冷!”
他的母亲心疼的抱住了他,抚着他的背,安慰道:
“睡吧,睡了就不冷了。”
说着,他的母亲就将她们带出的唯一一件衣服盖在了儿子的身上,继续安慰明天天就晴了。
费邑的确是一座重要的城邑,但在行政上它确实属于泰山郡,是属于兖州的,而不是徐州的。
而现在徐州军之所以入主费邑,是在当时兖州群雄崩溃的时候,在臧霸的带领下乘乱拿下的。
有时候人这个心态就很怪。
虽然费邑是属于兖州的,但实际上无论是距离还是文化,它都与徐州更相似。
但偏偏徐州军入城后,却将这里当成了敌土,对待下面是相当之残暴。
而且很迷惑的是,你徐州军明明也知道费邑的重要,不然也不会主动出击来占领,但徐州军的操作却又不像是要好好守费邑的样子。
除了上面不把费邑人当自己人来看外,他们对费邑的城防相当不重视。
就拿城外那片码头吧,其实本地的县吏此前数次说过那里需要修缮,不然到了暴雨时候,一定是要淹的。
而费邑又是夯土,一旦被水泡了,这城池就危险了。
可这些中肯的建议却彷佛没有任何作用,城内的徐州军们依然我行我素。
现在因为徐州军的不作为,费邑淹了,闾左的贫民们都只能到城头上避难。
这些徐州军似乎还不错,还愿意将城墙留给百姓们。
但真实的情况却是,那些徐州军压根就没管,而是自大雨后就一直都在门楼里,对外面不管不顾。
也是有一些大胆的百姓率先上了城头了,才有后面这么多人效仿。
正是在这样的风雨夜中,十道绳索一下子就抛上了城头。
很快,十名黑衣人,嘴咬着匕首,背后插着环首刀就爬上了城头。
他们一上来,就吓了一跳。
原来城头上早就人满为患,他们上来的时候,黑夜中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看着他们。
这些黑衣人应激之下拔出了环首刀对准了那些人。
闪电又一次闪过,轰鸣的雷声盖住了雨声,也将城头上的刀光照得惊心夺目。
刚刚还喊冷的小孩被吓住了,然后在这是声雷响后,终于哭了出来。
他的母亲吓住了,死死捂住孩子的嘴巴,然后用乞求的眼神看向了那些黑衣人。
在刚刚的电光中,这些黑衣人已经看清城头的情况,这只是一群在风雨中瑟瑟发抖的普通人,并不是徐州军。
当那小孩哭喊的时候,一个领头的黑衣人将手指竖在了嘴边,努力挤出了一个微笑,好让自己不那么恐怖。
但他不知道,这黑灯瞎火的,他就算表现得和善了,人家也看不到呀?
只能说明这是他下意识做出的行为。
不过也不知道是他的笑容真的有传染力,还是孩子母亲安抚的作用个,反正小孩没有再哭了,相反还用黑亮的眼神好奇地盯着这些黑衣人。
他即便不大,但也能猜到这些黑衣人一定是冲着那些坏坏的徐州人去的。
小孩子都明白这个道理,城头上的费邑人如何不知道呢?这也是他们一直保持沉默的原因。
但他们也没有主动开口,因为他们虽然不识数,但还是看得出来这些黑衣人和城楼里的徐州军到底哪个多的。
他们不敢掺和到这件事里来,即便他们在情感上都乐意看到那些徐州人被杀死。
但小孩子并不懂得,他对着那个领头的黑衣人指了指城楼的方向,示意徐州军都在那里。
得到提醒的黑衣人和善地一笑,对这个小孩有了好感。
随后他冲后面几个同伴一点头,众人就踩着水洼就悄无声息的靠向了城门楼。
也是到现在,小孩才发现这些黑衣人都穿着一双双精细的防水牛皮靴,他下意识看了一眼自己赤裸的双脚,人生中第一次有了渴望。
如果我也能有一日能穿上这样的鞋该多好啊。
这伙黑衣人自然就是太史慈派出的游奕,其中为首的黑衣人叫孙礼,是幽州人,年纪也不大,但已在军中小有声名。
这一次他就被上司选中,作为摸城的先登。
孙礼此刻神气高度紧张,他知道自己的状态其实并不好。
太史慈麾下的这些突骑就是来自幽平和代北两个地方的,这些地方何时见过这样大的雨,简直要将天都捅出窟窿了。
被雨淋得湿漉漉的,就连脑子也有点昏沉,但孙礼在上面要他们报名参加摸城时,他还是第一个上了。
无他,这个时候不立军功什么时候立?
孙礼不是什么盲丁,他出自北地军吏之家,虽然没有什么大背景,但对于军队的规则是不陌生的。
军队重军功没错,但也重资历。
而什么资历是最能成为分水岭?还不就是统一前后嘛。
现在孙礼已经要摸到吏的水准了,一旦他能在统一前正式成为军吏,日后的前途自然是一片光明。
而反过来,要是他在统一后都没能升到军吏,那他后面不知道要蹉跎多少机会。这对于一个有志向的少年郎是万万不能忍受的。
所以,再难受,今日这城他孙礼也要摸掉。
此刻,他就这样带着九名相同背景的游奕悄然的走向门楼。
此时的他们并不会知道就是刚刚给他们指导方向的小孩,日后在大太的历史上将会画出浓烈的一笔。
此刻,他们只想取得自己的功勋,换得日后的人前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