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又验算了一遍发现两项的赋税少了,反而玉石的赋税更高了。
很快便明白了其中原因,如果按照这种算法,牛羊牲口的赋税可以保持不变,粮食的关税更低了。
可以从玉石玛瑙中来抽取高额赋税,按照货物的价格来判断赋税的多少。
不同的货物收取不同的税,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促进河西走廊的互市往来,还可以提高朝中在赋税上的收入。
比之前赵国公一棍子打死,好太多。
她连忙起身,拿出一册账本,这是河西走廊货税往来的账目,上面记录了去年秋季以来河西走廊各种货物往来。
“每年秋季与冬季是河西走廊最繁忙的时候,牧民要在春夏两季放牧,只有秋冬季节的交易最具价值。”
她一边说着又算了一遍货税。
夫妻俩盘算到夜里,总算是规划出了相对较好的税收比例。
张阳抬头看向窗外,窗外夜色朦胧,还有些雾气从黑夜中漫入屋内。
回头看向李玥,她皱眉开始算着税,数次换算之后,这才终于落笔。
夫妻俩一起拟定河西走廊的关税,许久才一起搁下笔。
张阳起身关上门窗,“起雾了”
“嗯,在这个季节倒是新奇。”
“长孙老贼将骊山视作洪水猛兽了。”
李玥笑道:“照理说我们家也该叫他一声舅舅。”
“你舅舅要害我们。”
“长孙无忌常说为社稷,为家国天下,可他是从旧时的动乱年间走出来的,他与高士廉,虞世南一样,都是守旧的人,所以赵国公便是我们家的对手。”
李玥很平静地说着,“如果大唐出现了新的风貌,他们这样的人会担忧,会忧虑,一直以来宁可守成而不图变化的人多,在赵国公眼里大唐能够这样已很好。”
夫妻俩相对而坐,张阳皱眉道:“若不求变如何上进。”
“嗯,夫君的话也不错,可站在赵国公的角度来想,若父皇也想要对付骊山,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在父皇的前方,为父皇将刀子捅向骊山。”
张阳颔首道:“你的进步很大,你对朝堂形势与人心的理解更深了。”
李玥笑道:“因为看得多了,如今家业大了,我身为家中主母,要学的还有很多。”
“那我们盘算接下来的事宜。”李玥笑道:“这两年每每秋冬时节就有不少吐蕃人西域人到河西走廊劳作,他们的劳作所得也要收税?”
张阳点头道:“我的意思是他们劳作一天二十钱,收一钱之税,以此往上类推。”
“那要好好规划一番。”
入关的西域人与突厥人越来越多,他们也是劳动力,是劳动力就能创造财富,雇佣更多的人就需要给更多的赋税。
在就业与银钱流动上要好好规划,不能让黑工泛滥,更不能让货税的压力分摊到劳工的头上。
长孙无忌的限制商户之策很粗暴,张阳希望这方面的事可以更精细一些。
夫妻俩也只能给个大概的方向与具体收益,细节展开还要交给朝中。
为了解决这一次危机,俩人又是谈话到了深夜,洗漱一番这才沉沉睡去。
清晨时分,天地间依旧很寂静,雾气铺在了田地上,在房屋间久久不散去。
整座骊山都被雾气笼罩,从远处看去好似骊山在雾中消失了一般。
雾气看着轻柔,一片笼罩之下,麦田里,淡淡的雾气缭绕。
温暖的屋内有些昏暗,卧房内的油灯还亮着。
张阳看了会儿媳妇的睡脸,便早早起来穿上衣服,将昨晚拟定的关税之策整理一番,让婶婶送去宫中。
雾气笼罩的长安城,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满城湿漉漉。
到了辰时之后,这大雾才彻底消散,今日早朝许敬宗汇报了吐蕃与西域的教化之策,并且朝中议定了支教关外的事宜,由岑文本与许敬宗配合,派出夫子支教关外诸国关中文字与语言。
早朝这才结束,李世民回到了甘露殿这才稍休息片刻,一份奏章就送到了眼前。
“陛下,这是骊山送来的奏章。”
李世民端着一碗羊肉汤点头。
这肉汤有些浑浊,不像骊山熬出来的汤那般清亮,喝起来也没有骊山那般浓郁。
嗯,葱花还放多了,喝起来葱味很重。
李世民低声问道:“骊山那个技术院修好了吗?”
闻言,王公公连忙上前一步,回道:“陛下,如今还在夯实地基,说是最快今年的秋天能够入学。”
想到这种肉汤还要喝到秋天,就让原本还算好的心情一落千丈。
当初,张阳劝说过早起一定要先吃了再去早朝,这个习惯坚持了一段时日,现在的生活又恢复了原样。
李世民觉得不可能人人都像那小子一样,可以保持一种生活习惯,并坚持不懈。
各部的奏章还未送来,眼前只有骊山的奏章。
打开奏章看着其中的内容,一道道赋税的算法就在眼前,皇帝的神色凝重。
候在一旁的宫女太监连呼吸都更小心翼翼了。
骊山给了一个更完整地税法,仔细一算比之之前长孙无忌给的税法来更多了,甚至还讲明了风险与劳作。
限制商人同时,保障劳工?
河西走廊已经出现了不少黑工?
这份奏章上有两种笔迹,张阳的笔迹很凌乱看起来写得很匆忙,玥儿的笔迹有欧阳询的楷体之风,她早年前一直在临摹这种字体。
李世民神色依旧凝重,换了个坐姿道:“召房玄龄来。”
“喏。”
半晌,房玄龄脚步匆匆而来,他躬身道:“陛下。”
“你且看看这份奏章。”
双手接过奏章,房玄龄打开仔细看着,好一会儿没有说话。
不多时各部的奏章也都送来了,李世民看着桌案上一册册的奏章堆积起来,神色多了几分不悦,喝着茶水问道:“玄龄以为如何?”
房玄龄收起奏章,双手作揖一脸犯难地道:“陛下,此税法很是复杂,而且只说了大概,若中书省来拟定,就能有更细的条法。”
一旁的太监已经磨好了墨,准备好了给陛下批阅奏章的笔。
李世民先拿起兵部的奏章仔细看了起来,提笔而起又道:“比之辅机的增税之法如何?”
“回陛下,臣以为骊山之法更好。”
“那好,将发往河西的旨意追回来。”
“喏。”
房玄龄脚步匆匆离开,到了中书省便派人去将发往河西的旨意追回来。
中书省开始商议今年的相关税法。
长孙无忌的脸色一直黑着脸。
既然是陛下的意思,这件事由房玄龄主持,中书省开始商谈。
以至于魏征也放下田亩之事,加入了这一次税法之论。
商谈从早晨一直到傍晚还未结束,期间参与讨论的官吏也越来越多,从户部开始到门下省的都来递交账目。
中书省内也堆满各类卷宗,一直到了夜里,点亮了灯火之后还在讨论。
又是因为骊山的一份奏章,中书省又一次加班,光是商讨货税到了夜里还没个定论。
最后大家索性都睡在中书省。
同样很忙的还有礼部,当支教之策与诸国交往联系起来之后,礼部众官员的脚步也是不停。
礼部的几位侍郎已经两天没有回家睡。
贞观十二年的春天,大唐朝堂忙碌不停歇。
当发往河西走廊的旨意被追回来的时候,张阳便知晓了这一次河西走廊的危机解除了。
李孝恭每天都会离开村子去自家的田地看看,他要看着刚刚种下的葡萄什么时候可以结果。
而这一次骊山与赵国公的交手,因为骊山的一道奏章,赵国公反倒有些下不来台。
朝野上下都对这件事拿出一种看戏的态度。
这件事交给了朝堂之后,骊山脱身而出,既然皇帝欠骊山的银钱还没有还清,河西走廊的赋税便有骊山一份。
张阳很高兴朝堂会因为这件事引发如此大的讨论,如今的朝堂还是年轻的,有生命力有新鲜血液的朝堂就不会太差。
今年还有一件事,蜀王李恪要成婚了,今天他特意跑了一趟骊山。
按照规矩,他要先来见过李渊。
李恪的年纪比李泰还要大一岁,平素里来往并不多。
张阳与他接着李恪进村,一起去见了李渊。
看着宅院内,李恪面向李渊行礼。
张阳与这胖子站在门前都等着,“说来也没见魏王与蜀王殿下走动。”
李泰小声道:“父皇的儿子这么多,如此多宗室兄弟,难道本王都要交好吗?”
张阳倚着门皱眉想着事。
“原本父皇打算让他去年就成婚,可去年的事太多,这门亲事定下来父皇是有意要拉拢华阴一地的士族,李恪要娶的那位王妃乃弘农杨氏中人,当年弘农杨氏的杨震有关西孔子之称。”
“父皇为了让门第相当,还打算在成婚之后将李恪的蜀王改成吴王。”
听李泰说了这么多,张阳揣着手没有听进去多少。
等李恪从宅院内出来,行礼道:“多谢姐夫接引。””
三人朝着村口走去,李泰跟在一旁问道:“这次成婚太子见过了你了?”
李恪闻言点头,回道:“昨日刚去了东宫,还送了甲胄。”
这皇帝的儿子中,也就李恪在军中,如今还在领军卫任职。
李恪笑起来有些憨,他接着道:“父皇说了,成婚之后需要走一趟华阴县,可能三五年后就要去封地了。”
李泰笑道:“父皇既然让你娶了弘农杨氏就不会让你去封地的,之所以让你去华阴是安抚当地的士族,之后你便会久居长安城。”
闻言,李恪有些错愕。
张阳解释道:“魏王殿下说得多半没错,你且听着,只要他说你不会离开长安城,你多半会被留下来。”
李恪的婚事多少带着点目的,也带着一些政局影响。
不然李世民也不会在虞世南过世之后,就让李恪成婚。
听着李恪和李泰的话语说到了长孙无忌。
现在的长孙无忌越发势大,因为李恪要娶弘农杨氏的女人,连赵国公都要向他示好。
长孙无忌太过弄权了,张阳觉得现在也就李世民可以限制他。
送李恪走到村口,张阳叮嘱道:“见了赵国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不该有的承诺也不要许。”
李恪疑惑道:“赵国公另有用意?”
张阳爽朗一笑,“我怎么知道。”
话不能说得太明白,张阳拍了拍他的肩膀,现在的李恪看着高大许多,因为长年在军中他被嗮得很黑,言行举止还是和当年一样一板一眼的。
“就先告辞了。”
李恪行礼道。
张阳揣着手点头,“你成婚那天我会让人送礼去长安,我就不过去了。”
李恪点头道:“如此也好,母妃特意有交代,姐夫的话语一定铭记。”
送别了李恪,李泰倒是一脸的好奇,“这李恪什么时候与姐夫交情这么好了?”
张阳神色无奈地解释道:“当初你父皇罚我看书,就见到了蜀王殿下,不是谁都像魏王是嫡出,生来就被众人追捧,蜀王想要寻个靠山。”
李泰点头道:“也没见姐夫与蜀王有走动。”
“其实蜀王是个很实在的孩子,就是不够灵醒。”
“想来也是。”
骊山的建设很忙碌,张阳和李泰走了一圈看看现在的建设进度。
长安城近日喜事不断,今天不仅仅是蜀王殿下成婚,当朝郑公的儿子也成婚了。
张阳让人准备了马车,一车是送到郑公家的,还有一车是送给蜀王殿下。
李玥看着自家要送过去的礼单,皱眉瞧了一眼夫君,纠结道:“送这些给两家人会不会不合适。”
“都是平时的生活用品挺好的。”
“夫君是担心若送些贵重的,别人会不收?”
马车内有细盐,肥皂和棉布,这些都是日常所需。
这两年,老一辈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开人世。
年轻人纷纷成家,成婚。
离开人世的老人家,多是前隋到武德一朝的。
长安城一处宅邸中,高士廉也让人送去了贺礼,年事已高就不去敷衍了。
“老家伙们一个接着一个走了,老夫许久没有听到张公瑾的消息了。”
很快便明白了其中原因,如果按照这种算法,牛羊牲口的赋税可以保持不变,粮食的关税更低了。
可以从玉石玛瑙中来抽取高额赋税,按照货物的价格来判断赋税的多少。
不同的货物收取不同的税,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促进河西走廊的互市往来,还可以提高朝中在赋税上的收入。
比之前赵国公一棍子打死,好太多。
她连忙起身,拿出一册账本,这是河西走廊货税往来的账目,上面记录了去年秋季以来河西走廊各种货物往来。
“每年秋季与冬季是河西走廊最繁忙的时候,牧民要在春夏两季放牧,只有秋冬季节的交易最具价值。”
她一边说着又算了一遍货税。
夫妻俩盘算到夜里,总算是规划出了相对较好的税收比例。
张阳抬头看向窗外,窗外夜色朦胧,还有些雾气从黑夜中漫入屋内。
回头看向李玥,她皱眉开始算着税,数次换算之后,这才终于落笔。
夫妻俩一起拟定河西走廊的关税,许久才一起搁下笔。
张阳起身关上门窗,“起雾了”
“嗯,在这个季节倒是新奇。”
“长孙老贼将骊山视作洪水猛兽了。”
李玥笑道:“照理说我们家也该叫他一声舅舅。”
“你舅舅要害我们。”
“长孙无忌常说为社稷,为家国天下,可他是从旧时的动乱年间走出来的,他与高士廉,虞世南一样,都是守旧的人,所以赵国公便是我们家的对手。”
李玥很平静地说着,“如果大唐出现了新的风貌,他们这样的人会担忧,会忧虑,一直以来宁可守成而不图变化的人多,在赵国公眼里大唐能够这样已很好。”
夫妻俩相对而坐,张阳皱眉道:“若不求变如何上进。”
“嗯,夫君的话也不错,可站在赵国公的角度来想,若父皇也想要对付骊山,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在父皇的前方,为父皇将刀子捅向骊山。”
张阳颔首道:“你的进步很大,你对朝堂形势与人心的理解更深了。”
李玥笑道:“因为看得多了,如今家业大了,我身为家中主母,要学的还有很多。”
“那我们盘算接下来的事宜。”李玥笑道:“这两年每每秋冬时节就有不少吐蕃人西域人到河西走廊劳作,他们的劳作所得也要收税?”
张阳点头道:“我的意思是他们劳作一天二十钱,收一钱之税,以此往上类推。”
“那要好好规划一番。”
入关的西域人与突厥人越来越多,他们也是劳动力,是劳动力就能创造财富,雇佣更多的人就需要给更多的赋税。
在就业与银钱流动上要好好规划,不能让黑工泛滥,更不能让货税的压力分摊到劳工的头上。
长孙无忌的限制商户之策很粗暴,张阳希望这方面的事可以更精细一些。
夫妻俩也只能给个大概的方向与具体收益,细节展开还要交给朝中。
为了解决这一次危机,俩人又是谈话到了深夜,洗漱一番这才沉沉睡去。
清晨时分,天地间依旧很寂静,雾气铺在了田地上,在房屋间久久不散去。
整座骊山都被雾气笼罩,从远处看去好似骊山在雾中消失了一般。
雾气看着轻柔,一片笼罩之下,麦田里,淡淡的雾气缭绕。
温暖的屋内有些昏暗,卧房内的油灯还亮着。
张阳看了会儿媳妇的睡脸,便早早起来穿上衣服,将昨晚拟定的关税之策整理一番,让婶婶送去宫中。
雾气笼罩的长安城,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满城湿漉漉。
到了辰时之后,这大雾才彻底消散,今日早朝许敬宗汇报了吐蕃与西域的教化之策,并且朝中议定了支教关外的事宜,由岑文本与许敬宗配合,派出夫子支教关外诸国关中文字与语言。
早朝这才结束,李世民回到了甘露殿这才稍休息片刻,一份奏章就送到了眼前。
“陛下,这是骊山送来的奏章。”
李世民端着一碗羊肉汤点头。
这肉汤有些浑浊,不像骊山熬出来的汤那般清亮,喝起来也没有骊山那般浓郁。
嗯,葱花还放多了,喝起来葱味很重。
李世民低声问道:“骊山那个技术院修好了吗?”
闻言,王公公连忙上前一步,回道:“陛下,如今还在夯实地基,说是最快今年的秋天能够入学。”
想到这种肉汤还要喝到秋天,就让原本还算好的心情一落千丈。
当初,张阳劝说过早起一定要先吃了再去早朝,这个习惯坚持了一段时日,现在的生活又恢复了原样。
李世民觉得不可能人人都像那小子一样,可以保持一种生活习惯,并坚持不懈。
各部的奏章还未送来,眼前只有骊山的奏章。
打开奏章看着其中的内容,一道道赋税的算法就在眼前,皇帝的神色凝重。
候在一旁的宫女太监连呼吸都更小心翼翼了。
骊山给了一个更完整地税法,仔细一算比之之前长孙无忌给的税法来更多了,甚至还讲明了风险与劳作。
限制商人同时,保障劳工?
河西走廊已经出现了不少黑工?
这份奏章上有两种笔迹,张阳的笔迹很凌乱看起来写得很匆忙,玥儿的笔迹有欧阳询的楷体之风,她早年前一直在临摹这种字体。
李世民神色依旧凝重,换了个坐姿道:“召房玄龄来。”
“喏。”
半晌,房玄龄脚步匆匆而来,他躬身道:“陛下。”
“你且看看这份奏章。”
双手接过奏章,房玄龄打开仔细看着,好一会儿没有说话。
不多时各部的奏章也都送来了,李世民看着桌案上一册册的奏章堆积起来,神色多了几分不悦,喝着茶水问道:“玄龄以为如何?”
房玄龄收起奏章,双手作揖一脸犯难地道:“陛下,此税法很是复杂,而且只说了大概,若中书省来拟定,就能有更细的条法。”
一旁的太监已经磨好了墨,准备好了给陛下批阅奏章的笔。
李世民先拿起兵部的奏章仔细看了起来,提笔而起又道:“比之辅机的增税之法如何?”
“回陛下,臣以为骊山之法更好。”
“那好,将发往河西的旨意追回来。”
“喏。”
房玄龄脚步匆匆离开,到了中书省便派人去将发往河西的旨意追回来。
中书省开始商议今年的相关税法。
长孙无忌的脸色一直黑着脸。
既然是陛下的意思,这件事由房玄龄主持,中书省开始商谈。
以至于魏征也放下田亩之事,加入了这一次税法之论。
商谈从早晨一直到傍晚还未结束,期间参与讨论的官吏也越来越多,从户部开始到门下省的都来递交账目。
中书省内也堆满各类卷宗,一直到了夜里,点亮了灯火之后还在讨论。
又是因为骊山的一份奏章,中书省又一次加班,光是商讨货税到了夜里还没个定论。
最后大家索性都睡在中书省。
同样很忙的还有礼部,当支教之策与诸国交往联系起来之后,礼部众官员的脚步也是不停。
礼部的几位侍郎已经两天没有回家睡。
贞观十二年的春天,大唐朝堂忙碌不停歇。
当发往河西走廊的旨意被追回来的时候,张阳便知晓了这一次河西走廊的危机解除了。
李孝恭每天都会离开村子去自家的田地看看,他要看着刚刚种下的葡萄什么时候可以结果。
而这一次骊山与赵国公的交手,因为骊山的一道奏章,赵国公反倒有些下不来台。
朝野上下都对这件事拿出一种看戏的态度。
这件事交给了朝堂之后,骊山脱身而出,既然皇帝欠骊山的银钱还没有还清,河西走廊的赋税便有骊山一份。
张阳很高兴朝堂会因为这件事引发如此大的讨论,如今的朝堂还是年轻的,有生命力有新鲜血液的朝堂就不会太差。
今年还有一件事,蜀王李恪要成婚了,今天他特意跑了一趟骊山。
按照规矩,他要先来见过李渊。
李恪的年纪比李泰还要大一岁,平素里来往并不多。
张阳与他接着李恪进村,一起去见了李渊。
看着宅院内,李恪面向李渊行礼。
张阳与这胖子站在门前都等着,“说来也没见魏王与蜀王殿下走动。”
李泰小声道:“父皇的儿子这么多,如此多宗室兄弟,难道本王都要交好吗?”
张阳倚着门皱眉想着事。
“原本父皇打算让他去年就成婚,可去年的事太多,这门亲事定下来父皇是有意要拉拢华阴一地的士族,李恪要娶的那位王妃乃弘农杨氏中人,当年弘农杨氏的杨震有关西孔子之称。”
“父皇为了让门第相当,还打算在成婚之后将李恪的蜀王改成吴王。”
听李泰说了这么多,张阳揣着手没有听进去多少。
等李恪从宅院内出来,行礼道:“多谢姐夫接引。””
三人朝着村口走去,李泰跟在一旁问道:“这次成婚太子见过了你了?”
李恪闻言点头,回道:“昨日刚去了东宫,还送了甲胄。”
这皇帝的儿子中,也就李恪在军中,如今还在领军卫任职。
李恪笑起来有些憨,他接着道:“父皇说了,成婚之后需要走一趟华阴县,可能三五年后就要去封地了。”
李泰笑道:“父皇既然让你娶了弘农杨氏就不会让你去封地的,之所以让你去华阴是安抚当地的士族,之后你便会久居长安城。”
闻言,李恪有些错愕。
张阳解释道:“魏王殿下说得多半没错,你且听着,只要他说你不会离开长安城,你多半会被留下来。”
李恪的婚事多少带着点目的,也带着一些政局影响。
不然李世民也不会在虞世南过世之后,就让李恪成婚。
听着李恪和李泰的话语说到了长孙无忌。
现在的长孙无忌越发势大,因为李恪要娶弘农杨氏的女人,连赵国公都要向他示好。
长孙无忌太过弄权了,张阳觉得现在也就李世民可以限制他。
送李恪走到村口,张阳叮嘱道:“见了赵国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不该有的承诺也不要许。”
李恪疑惑道:“赵国公另有用意?”
张阳爽朗一笑,“我怎么知道。”
话不能说得太明白,张阳拍了拍他的肩膀,现在的李恪看着高大许多,因为长年在军中他被嗮得很黑,言行举止还是和当年一样一板一眼的。
“就先告辞了。”
李恪行礼道。
张阳揣着手点头,“你成婚那天我会让人送礼去长安,我就不过去了。”
李恪点头道:“如此也好,母妃特意有交代,姐夫的话语一定铭记。”
送别了李恪,李泰倒是一脸的好奇,“这李恪什么时候与姐夫交情这么好了?”
张阳神色无奈地解释道:“当初你父皇罚我看书,就见到了蜀王殿下,不是谁都像魏王是嫡出,生来就被众人追捧,蜀王想要寻个靠山。”
李泰点头道:“也没见姐夫与蜀王有走动。”
“其实蜀王是个很实在的孩子,就是不够灵醒。”
“想来也是。”
骊山的建设很忙碌,张阳和李泰走了一圈看看现在的建设进度。
长安城近日喜事不断,今天不仅仅是蜀王殿下成婚,当朝郑公的儿子也成婚了。
张阳让人准备了马车,一车是送到郑公家的,还有一车是送给蜀王殿下。
李玥看着自家要送过去的礼单,皱眉瞧了一眼夫君,纠结道:“送这些给两家人会不会不合适。”
“都是平时的生活用品挺好的。”
“夫君是担心若送些贵重的,别人会不收?”
马车内有细盐,肥皂和棉布,这些都是日常所需。
这两年,老一辈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开人世。
年轻人纷纷成家,成婚。
离开人世的老人家,多是前隋到武德一朝的。
长安城一处宅邸中,高士廉也让人送去了贺礼,年事已高就不去敷衍了。
“老家伙们一个接着一个走了,老夫许久没有听到张公瑾的消息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岳父是李世民,我岳父是李世民最新章节,我岳父是李世民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岳父是李世民,我岳父是李世民最新章节,我岳父是李世民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