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公卿,替朕解答这个疑惑吧?
面色如常的一‘问’,让殿内的数百号人悄然低下头,面面相觑的看向左右,和身旁的同僚交换起眼神。
而在朝班西席靠里的位置,和兄长刘彭祖相邻而坐的刘胜,则是满带着好奇环视殿内,观察着殿内正在发生的一切。
——如果是在过去,对于这种欲盖弥彰,有事儿不说事儿的虚伪场合,刘胜肯定会嗤之以鼻。
但如今,好歹也是要做太子的人了,刘胜对于这些看似虚伪、做作的事,却是愈发感到兴致盎然。
因为刘胜知道,此刻,正发生在自己眼前的,是独属于这个时代,朝堂中央的政治流程和常态。
“所以,皇帝无论想说什么,都不能亲自说出口?”
“而是要用这样的方式,通过提问,来让臣子替自己,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刘胜不由将本就笔直的身子挺得更直,伸长了脖子,看向空旷的殿中央。
很快,接连自朝班之中走出,向天子启躬拜禀奏的一道道身影,可谓是让刘胜大开眼界。
“禀奏陛下。”
“刘濞、刘戊等贼起兵作乱,战火延绵大半个关东;”
“——确实如陛下所说:地方百姓被战火荼毒,是不可避免的事。”
“也正如陛下所言:对于遭受战火波及的百姓,各地方郡、国,都应该进行妥善安置。”
“但在叛乱结束之后,吴地,被封给了如今的江都王;其他诸位公子,也分别被封为临江王、河间王、常山王、鲁王、长沙王、胶东王、胶西王。”
“诸位公子在秋天才获封为王,除了临江、河间、常山三王,其余四者都才从长安出发不久。”
“——诸王都才封王就藩,诸国都还没有理顺国内的事,没能及时安置治下,被战火波及的百姓,也是情有可原的事。”
“但如果是那些已经封王多年,却仍旧没有对治下百姓,尤其是被战火波及的流民进行妥善安置的藩王,恐怕就需要陛下派去使者,进行责问了······”
在天子启的问题之后,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御史大夫陶青。
结合陶青‘晁错马仔’的身份,以及晁错‘天子恩师’的标签,在陶青这番话道出口,天子启又缓缓点下头之后,殿内众人便也轻松明白了天子启的意思。
——注意了!
——朕,要拿宗亲诸侯开刀了!
——但注意范围,别扯上朕刚封出去的几个儿子!
明白过来这一点,殿内众人便又各自低下头去,开始考虑起要不要出身,出身又该说些什么的问题。
趁着众人思虑、措辞的空挡,天子启也没忘亲自开口,隐晦的强调一番自己的意图。
“御史大夫说的,很有道理。”
“——临江、河间、常山,鲁、江都、长沙,胶东、胶西八王,都是太后秋天才颁诏敕封。”
“早些出发的临江、河间、常山三王,刚到封国一个多月,连王宫都还没修建好;”
“晚些出发的鲁王、江都王、胶西王,更是九月上旬才各自抵达封国;”
“长沙王,更是因为路途遥远,至今都还在路上;胶东王,则因为年纪太小,被朕留在了长安······”
面色如常的强调一声‘不要扯上朕的儿子们’,便见天子启稍呼一口气,面色神容也随之一正。
“那其他的王呢?”
“燕王、代王,齐王、楚王、梁王,还有齐系、淮南系诸王,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有没有妥善安置治下,那些被战乱所波及的百姓,而没有辜负太祖高皇帝、太宗孝文皇帝的嘱托呢???”
佯做疑惑的一问,终是让殿内众人齐齐抬起头,将目光不约而同的撒向朝班西席,正做‘低头沉思’状的内史晁错。
今日大朝仪,天子启开场便要拿宗亲诸侯开刀,殿内众人自是心下了然。
——这,是《削藩策》的后续部分!
是武力镇压之后,必将紧随其后出现的补充条款。
但在殿内数百道目光的注视下,晁错,却并没有如往常那般,毅然决然的起身。
起身‘回答’天子启的,依旧是御史大夫:开封侯陶青······
“晁错······”
“——学聪明了啊?”
“知道不能什么事,都亲自冲锋陷阵,而是应该让马仔出面,自己则稳居幕后,掌控大局了?”
“陶青这条狗的牵引绳,应该也重新回到晁错手里了吧?”
刘胜戏谑一语,自引得一旁的刘彭祖一阵轻笑摇头。
而在殿中央,再次起身的御史大夫陶青,只对天子启再一拜。
“禀奏陛下。”
“去年的叛乱,虽然延绵甚广,但也并没有波及整个关东。”
“——北方的燕国、代国,完全没有被战火所波及;”
“至于赵国,虽然因为赵王刘遂的狼子野心,经历了短暂的动荡,但在曲周侯的镇压下,也很快安定了下来。”
“所以,北方的燕、代、赵三国,并没有百姓流离失所、郡国安置失当的情况发生······”
铿锵有力的一番话,算是为百官再次缩小了范围:燕、代、赵三国,也不在这次打击范围之内!
如此一来,剩下的,也就只有齐王刘将闾为首的齐系、淮南王刘安为首的淮南系,以及才刚得封为楚王刘礼;
以及······
“长乐宫卫尉张羽,启奏陛下!”
短暂的沉寂之后,一声高亢的拜喏声响起,将东宫太后的‘声音’,传到了这场大朝仪之上。
“去年的叛乱,梁王,一直都在睢阳抵御叛军!”
“当时,臣是梁国的中尉;”
“在弓高侯奇袭淮泗口,叛军随即溃散之后,臣又花了很多时间,肃清梁国境内的溃兵。”
“一直到秋天,梁国的叛军溃兵,才总算是清理完成。”
“——早在叛乱结束时,梁王听说国内的百姓,因为遭受战火波及而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便已经下令:开梁国的府库,赈济、安置灾民。”
“到半个月之前,梁王在长安再次收到消息,得知梁国的灾民并没有得到妥善安置,更是已经仓促向太后、陛下辞别。”
“为的,也正是亲自回到梁国,责问那些办事不力的官吏,并亲自主持灾民、流民的安置事宜。”
坚定的一番话语,自惹得殿内众人纷纷侧目,各自将敬佩的目光,撒向张羽那魁梧、高大的背影。
——即便已经入朝为官,张羽对梁王刘武的忠诚,似乎也仍没有减弱分毫;
而在张羽之后,另外一道‘拔地而起’的身影,更是让殿内众人,陷入了一阵短暂的迷茫之中。
“太子太傅魏其侯臣窦婴,启奏陛下。”
“去年的叛乱,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二贼为首,齐系诸贼与从。”
“叛乱平定之后,刘濞的吴国,封给了如今的江都王;”
“齐系诸贼的胶东、胶西等国,也都各自由公子刘端、公子刘彘为王。”
“——而楚王刘戊的楚国,被分成了两部分,鲁地,封给了公子刘余,号鲁王;楚地,被封给了楚元王的儿子刘礼,仍号楚王。”
“如今的楚王刘礼,虽然不是陛下的子嗣,但和诸位公子一样,也同样是刚获封不久。”
“对于楚国境内的灾民、流民,楚王没能进行妥善安置,恐怕,也是因为获封不久的缘故······”
继张羽为梁王刘武之后,窦婴又站出身,将刚获封不久的楚王刘礼,也排除出了这次的打击名单当中。
而且毋庸置疑:张羽、窦婴二人为梁王刘武、楚王刘礼的开脱,都是窦太后所授意。
这,就让殿内众人,感到有些疑惑了······
“去掉刚获封的皇子、北方的燕代赵、南方的梁楚······”
“剩下的······”
“——父皇这是打算专盯着齐系、淮南系穷究到底?”
对于刘胜的疑惑,刘彭祖显然也深以为然;
甚至包括殿内的大多数人,都对天子启的这番举动,而感到有些迷茫。
如今的关东,自北向南,燕、代、赵,齐、楚、梁六个大国;
再加上,齐-赵一代的常山、河间、临江,齐地的胶东、胶西,济南、济北,城阳、菑川;
淮南的淮南国、衡山国、庐江国,南方的长沙国,以及吴地的江都国······
大大小小加在一起,不多不少,刚好二十个宗亲诸侯国。
而今天,天子启几乎是‘明示’百官,打算拿宗亲诸侯开刀,结果开口一句‘别动我儿子’,就排除了这二十个诸侯国其中八个;
剩下十二个里,窦太后又发话:梁王刘武不能动,楚王刘礼不能动;
百官公卿也默认:北方的燕、代两国,肩负卫戍边墙的责任,也不能动。
再除去空置王位,留给刘彭祖的赵国,以及因为参加叛乱,而各自‘羞愧自尽’的菑川王、济南王······
剩下最后六个,便是淮南系三王,和齐系幸存的三王······
“陛下,难道要对齐系、淮南系赶尽杀绝?”
“应该不会吧?”
“——齐王,不是没起兵吗?”
“——淮南系三王也没反,衡山王刘勃更是亲自来了长安,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啊?”
“这······”
一时间,殿内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彼此的面容之上,都无一例外的看到了一抹忧虑。
齐系、淮南系,确实是过去数十年,除吴王刘濞之外,汉家最主要的不稳定因素。
但这两脉之所以能成为不稳定因素,却也可以说是先帝年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齐系,是在先帝继位之初,以齐国为基础一分为七,各封与齐悼惠王刘肥的子孙而出现;
而先帝之所以会这么做,除了通过推恩肢解齐国之外,也有弥补齐悼惠王一脉的考虑。
因为齐悼惠王刘肥,是太祖高皇帝刘邦的长子,是孝惠皇帝刘盈的长兄。
另外,先帝从代国来到长安,顺利继承皇位,也多少有些‘抢了齐王刘襄皇位’的意味在其中。
至于淮南系,虽然情况不比齐系复杂,但也是因为一件十分敏感的事。
——淮南厉王刘长,作为先帝继皇帝位时,唯一健在的弟弟,最终却被先帝逼死······
所以在刘长死后,先帝以淮南国为基础一分为三,让刘长的三个儿子都做了王,虽然还是‘推恩诸子,肢解大国’的思路,但也同样带着弥补淮南厉王一脉的考虑。
换而言之:齐系的存在,是因为先帝‘抢’了齐系的皇位;
而淮南系的存在,是因为先帝‘杀’了淮南厉王刘长。
从正常人的角度来看,这两脉之所以成为汉家的‘心腹大患’,是因为先帝刘恒这一脉,对这两支宗亲抱有亏欠;
但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对这两脉怀有亏欠,先帝,才无法对这两脉下狠手,最终导致这两脉愈发骄纵,并最终,成为了汉家的心腹大患。
而现在,挟平定吴楚之威的天子启,似乎想要结束这个循环。
天子启,似乎想要彻底取缔齐系、淮南系,以永绝后患。
对于,朝臣百官心中,却只一阵不是滋味······
“所以,诸公的意思是,只有齐系、淮南系诸王,是明明有能力对灾民、流民妥善安置,却并没有这么做的吗?”
“朕,应该因为此事,而责备齐系、淮南系的六王吗?”
静默中,天子启低沉的声线响起,让殿内众人,无不五味陈杂的抬起头;
望向天子启的目光,分明是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因为种种顾虑,而不知如何开口。
看出众人的顾虑,天子启却是若有所思的皱起眉,又缓缓从御榻上起身。
将双手背负于身后,向一侧踱出两步,便‘为难’的自语道:“也不至于如此吧?”
“朕记得去年的叛乱,齐王虽然早先曾答应刘濞,会一同起兵作乱·····”
“——但最终,不也还是没反?”
“淮南王刘安,虽然原本想要起兵作乱,但最终,不也被国相张释之所阻止?”
“还有城阳王,就算起了兵,那也是被吴贼周丘裹挟而已;”
“济北王刘志,也和淮南王一样,想要起兵作乱,却被自己的郎中令阻止······”
···
“六王之中,曾想要起兵,又或是试图起兵的,才只有四人而已。”
“——剩下的两人中,衡山王刘勃更是坚守本心,亲自来到长安,向朕谢罪。”
“如今,这六王对国内灾民、流民的状况视若无睹,确实是不应该。”
“但朕难道要因此,就苛待这六王吗?”
“诸公,真的认为朕,应该这么做吗???”
似是痛心疾首,实则却步步紧逼,恨不能直接吼出一句‘赶紧说是!’的一番话,只让殿内数百道人影齐齐低下头。
尤其是回想起方才,天子启那句‘齐系、淮南系六王,曾试图作乱才《只有》四人’时,众人面上神容,更是一阵臊红······
旁的不说,就说齐系,原本有齐、济南济北、胶东胶西、菑川城阳七王,却有足足四人直接参与叛乱,如今已是身死国除!
幸存的齐王、济北王、城阳王,一个是临阵反悔没起兵,一个是被臣下软禁,没能起兵;
仅存的独苗——城阳王刘喜,本来没打算起兵,却被叛贼周丘击溃,无奈被裹挟······
淮南系都还好些,三王一个忠贞不二,一个本本分分;
唯一一个想要起兵的淮南王刘安,也被国相张释之连哄带骗的缴了兵权。
但在天子启这阴阳怪气的一番话之后,百官即便心里再别扭,也再也说不出任何一句为淮南系、齐系求情的话了······
——如果今天,天子启真的脑门一拍,将齐系、淮南系全部取缔,那也只能怪这两家子人,实在是太过离谱。
十个王,四个起兵,四个有意起兵;
有意起兵的四个里,还有两个被臣下缴了兵权······
“咎由自取啊······”
“唉······”
“就是可怜齐悼惠王、淮南厉王,要自此断了香火······”
如是感叹着,朝臣百官便各自摇头叹息间,暗自下定了决心。
——如果天子启真要渠底齐系、淮南系,大家伙稍微劝两句,就顺坡下驴吧······
这两家子极品,实在是神仙来了也难救······
在公卿百官下定决心的同时,刘胜却是紧皱着眉头,头脑飞速运转起来。
——今天发生的一切,都让刘胜有种难以言表的怪异感受!
——刘胜,似乎隐约触摸到了什么,却又没能将其抓住!
刘胜很确定,自己已经很接近‘真相’,很接近天子启的真实目的了!
只是······
“削藩策,推恩策······”
“齐系,淮南系······”
“诸侯叛乱,武装镇压·····”
“削藩······”
“夺权······”
“秋后算账·········”
一阵前言不搭后语的呢喃,只惹得刘彭祖满是困惑的侧过身;
片刻之后,终于明白个中要害的刘胜,却带着一副自信的笑容,在刘彭祖瞠目结舌的目光注视下,从座位上起身。
“公子胜?”
几乎是在起身的一瞬间,刘胜便将殿内数百道目光,齐齐汇聚在了自己的身上。
殿内的每一个人,似乎都不愿错过眼前,这即将发生的一切。
——公子胜,在宣室殿的朝仪之上,所发出的第一道‘声音’······
也就是在这万众瞩目之下,刘胜自信满满的走上前。
侧过身,昂起头,再对御榻上的天子启,沉沉一拱手······
“儿臣胜,禀奏父皇!”
第一更
(本章完)
面色如常的一‘问’,让殿内的数百号人悄然低下头,面面相觑的看向左右,和身旁的同僚交换起眼神。
而在朝班西席靠里的位置,和兄长刘彭祖相邻而坐的刘胜,则是满带着好奇环视殿内,观察着殿内正在发生的一切。
——如果是在过去,对于这种欲盖弥彰,有事儿不说事儿的虚伪场合,刘胜肯定会嗤之以鼻。
但如今,好歹也是要做太子的人了,刘胜对于这些看似虚伪、做作的事,却是愈发感到兴致盎然。
因为刘胜知道,此刻,正发生在自己眼前的,是独属于这个时代,朝堂中央的政治流程和常态。
“所以,皇帝无论想说什么,都不能亲自说出口?”
“而是要用这样的方式,通过提问,来让臣子替自己,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刘胜不由将本就笔直的身子挺得更直,伸长了脖子,看向空旷的殿中央。
很快,接连自朝班之中走出,向天子启躬拜禀奏的一道道身影,可谓是让刘胜大开眼界。
“禀奏陛下。”
“刘濞、刘戊等贼起兵作乱,战火延绵大半个关东;”
“——确实如陛下所说:地方百姓被战火荼毒,是不可避免的事。”
“也正如陛下所言:对于遭受战火波及的百姓,各地方郡、国,都应该进行妥善安置。”
“但在叛乱结束之后,吴地,被封给了如今的江都王;其他诸位公子,也分别被封为临江王、河间王、常山王、鲁王、长沙王、胶东王、胶西王。”
“诸位公子在秋天才获封为王,除了临江、河间、常山三王,其余四者都才从长安出发不久。”
“——诸王都才封王就藩,诸国都还没有理顺国内的事,没能及时安置治下,被战火波及的百姓,也是情有可原的事。”
“但如果是那些已经封王多年,却仍旧没有对治下百姓,尤其是被战火波及的流民进行妥善安置的藩王,恐怕就需要陛下派去使者,进行责问了······”
在天子启的问题之后,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御史大夫陶青。
结合陶青‘晁错马仔’的身份,以及晁错‘天子恩师’的标签,在陶青这番话道出口,天子启又缓缓点下头之后,殿内众人便也轻松明白了天子启的意思。
——注意了!
——朕,要拿宗亲诸侯开刀了!
——但注意范围,别扯上朕刚封出去的几个儿子!
明白过来这一点,殿内众人便又各自低下头去,开始考虑起要不要出身,出身又该说些什么的问题。
趁着众人思虑、措辞的空挡,天子启也没忘亲自开口,隐晦的强调一番自己的意图。
“御史大夫说的,很有道理。”
“——临江、河间、常山,鲁、江都、长沙,胶东、胶西八王,都是太后秋天才颁诏敕封。”
“早些出发的临江、河间、常山三王,刚到封国一个多月,连王宫都还没修建好;”
“晚些出发的鲁王、江都王、胶西王,更是九月上旬才各自抵达封国;”
“长沙王,更是因为路途遥远,至今都还在路上;胶东王,则因为年纪太小,被朕留在了长安······”
面色如常的强调一声‘不要扯上朕的儿子们’,便见天子启稍呼一口气,面色神容也随之一正。
“那其他的王呢?”
“燕王、代王,齐王、楚王、梁王,还有齐系、淮南系诸王,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有没有妥善安置治下,那些被战乱所波及的百姓,而没有辜负太祖高皇帝、太宗孝文皇帝的嘱托呢???”
佯做疑惑的一问,终是让殿内众人齐齐抬起头,将目光不约而同的撒向朝班西席,正做‘低头沉思’状的内史晁错。
今日大朝仪,天子启开场便要拿宗亲诸侯开刀,殿内众人自是心下了然。
——这,是《削藩策》的后续部分!
是武力镇压之后,必将紧随其后出现的补充条款。
但在殿内数百道目光的注视下,晁错,却并没有如往常那般,毅然决然的起身。
起身‘回答’天子启的,依旧是御史大夫:开封侯陶青······
“晁错······”
“——学聪明了啊?”
“知道不能什么事,都亲自冲锋陷阵,而是应该让马仔出面,自己则稳居幕后,掌控大局了?”
“陶青这条狗的牵引绳,应该也重新回到晁错手里了吧?”
刘胜戏谑一语,自引得一旁的刘彭祖一阵轻笑摇头。
而在殿中央,再次起身的御史大夫陶青,只对天子启再一拜。
“禀奏陛下。”
“去年的叛乱,虽然延绵甚广,但也并没有波及整个关东。”
“——北方的燕国、代国,完全没有被战火所波及;”
“至于赵国,虽然因为赵王刘遂的狼子野心,经历了短暂的动荡,但在曲周侯的镇压下,也很快安定了下来。”
“所以,北方的燕、代、赵三国,并没有百姓流离失所、郡国安置失当的情况发生······”
铿锵有力的一番话,算是为百官再次缩小了范围:燕、代、赵三国,也不在这次打击范围之内!
如此一来,剩下的,也就只有齐王刘将闾为首的齐系、淮南王刘安为首的淮南系,以及才刚得封为楚王刘礼;
以及······
“长乐宫卫尉张羽,启奏陛下!”
短暂的沉寂之后,一声高亢的拜喏声响起,将东宫太后的‘声音’,传到了这场大朝仪之上。
“去年的叛乱,梁王,一直都在睢阳抵御叛军!”
“当时,臣是梁国的中尉;”
“在弓高侯奇袭淮泗口,叛军随即溃散之后,臣又花了很多时间,肃清梁国境内的溃兵。”
“一直到秋天,梁国的叛军溃兵,才总算是清理完成。”
“——早在叛乱结束时,梁王听说国内的百姓,因为遭受战火波及而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便已经下令:开梁国的府库,赈济、安置灾民。”
“到半个月之前,梁王在长安再次收到消息,得知梁国的灾民并没有得到妥善安置,更是已经仓促向太后、陛下辞别。”
“为的,也正是亲自回到梁国,责问那些办事不力的官吏,并亲自主持灾民、流民的安置事宜。”
坚定的一番话语,自惹得殿内众人纷纷侧目,各自将敬佩的目光,撒向张羽那魁梧、高大的背影。
——即便已经入朝为官,张羽对梁王刘武的忠诚,似乎也仍没有减弱分毫;
而在张羽之后,另外一道‘拔地而起’的身影,更是让殿内众人,陷入了一阵短暂的迷茫之中。
“太子太傅魏其侯臣窦婴,启奏陛下。”
“去年的叛乱,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二贼为首,齐系诸贼与从。”
“叛乱平定之后,刘濞的吴国,封给了如今的江都王;”
“齐系诸贼的胶东、胶西等国,也都各自由公子刘端、公子刘彘为王。”
“——而楚王刘戊的楚国,被分成了两部分,鲁地,封给了公子刘余,号鲁王;楚地,被封给了楚元王的儿子刘礼,仍号楚王。”
“如今的楚王刘礼,虽然不是陛下的子嗣,但和诸位公子一样,也同样是刚获封不久。”
“对于楚国境内的灾民、流民,楚王没能进行妥善安置,恐怕,也是因为获封不久的缘故······”
继张羽为梁王刘武之后,窦婴又站出身,将刚获封不久的楚王刘礼,也排除出了这次的打击名单当中。
而且毋庸置疑:张羽、窦婴二人为梁王刘武、楚王刘礼的开脱,都是窦太后所授意。
这,就让殿内众人,感到有些疑惑了······
“去掉刚获封的皇子、北方的燕代赵、南方的梁楚······”
“剩下的······”
“——父皇这是打算专盯着齐系、淮南系穷究到底?”
对于刘胜的疑惑,刘彭祖显然也深以为然;
甚至包括殿内的大多数人,都对天子启的这番举动,而感到有些迷茫。
如今的关东,自北向南,燕、代、赵,齐、楚、梁六个大国;
再加上,齐-赵一代的常山、河间、临江,齐地的胶东、胶西,济南、济北,城阳、菑川;
淮南的淮南国、衡山国、庐江国,南方的长沙国,以及吴地的江都国······
大大小小加在一起,不多不少,刚好二十个宗亲诸侯国。
而今天,天子启几乎是‘明示’百官,打算拿宗亲诸侯开刀,结果开口一句‘别动我儿子’,就排除了这二十个诸侯国其中八个;
剩下十二个里,窦太后又发话:梁王刘武不能动,楚王刘礼不能动;
百官公卿也默认:北方的燕、代两国,肩负卫戍边墙的责任,也不能动。
再除去空置王位,留给刘彭祖的赵国,以及因为参加叛乱,而各自‘羞愧自尽’的菑川王、济南王······
剩下最后六个,便是淮南系三王,和齐系幸存的三王······
“陛下,难道要对齐系、淮南系赶尽杀绝?”
“应该不会吧?”
“——齐王,不是没起兵吗?”
“——淮南系三王也没反,衡山王刘勃更是亲自来了长安,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啊?”
“这······”
一时间,殿内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彼此的面容之上,都无一例外的看到了一抹忧虑。
齐系、淮南系,确实是过去数十年,除吴王刘濞之外,汉家最主要的不稳定因素。
但这两脉之所以能成为不稳定因素,却也可以说是先帝年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齐系,是在先帝继位之初,以齐国为基础一分为七,各封与齐悼惠王刘肥的子孙而出现;
而先帝之所以会这么做,除了通过推恩肢解齐国之外,也有弥补齐悼惠王一脉的考虑。
因为齐悼惠王刘肥,是太祖高皇帝刘邦的长子,是孝惠皇帝刘盈的长兄。
另外,先帝从代国来到长安,顺利继承皇位,也多少有些‘抢了齐王刘襄皇位’的意味在其中。
至于淮南系,虽然情况不比齐系复杂,但也是因为一件十分敏感的事。
——淮南厉王刘长,作为先帝继皇帝位时,唯一健在的弟弟,最终却被先帝逼死······
所以在刘长死后,先帝以淮南国为基础一分为三,让刘长的三个儿子都做了王,虽然还是‘推恩诸子,肢解大国’的思路,但也同样带着弥补淮南厉王一脉的考虑。
换而言之:齐系的存在,是因为先帝‘抢’了齐系的皇位;
而淮南系的存在,是因为先帝‘杀’了淮南厉王刘长。
从正常人的角度来看,这两脉之所以成为汉家的‘心腹大患’,是因为先帝刘恒这一脉,对这两支宗亲抱有亏欠;
但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对这两脉怀有亏欠,先帝,才无法对这两脉下狠手,最终导致这两脉愈发骄纵,并最终,成为了汉家的心腹大患。
而现在,挟平定吴楚之威的天子启,似乎想要结束这个循环。
天子启,似乎想要彻底取缔齐系、淮南系,以永绝后患。
对于,朝臣百官心中,却只一阵不是滋味······
“所以,诸公的意思是,只有齐系、淮南系诸王,是明明有能力对灾民、流民妥善安置,却并没有这么做的吗?”
“朕,应该因为此事,而责备齐系、淮南系的六王吗?”
静默中,天子启低沉的声线响起,让殿内众人,无不五味陈杂的抬起头;
望向天子启的目光,分明是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因为种种顾虑,而不知如何开口。
看出众人的顾虑,天子启却是若有所思的皱起眉,又缓缓从御榻上起身。
将双手背负于身后,向一侧踱出两步,便‘为难’的自语道:“也不至于如此吧?”
“朕记得去年的叛乱,齐王虽然早先曾答应刘濞,会一同起兵作乱·····”
“——但最终,不也还是没反?”
“淮南王刘安,虽然原本想要起兵作乱,但最终,不也被国相张释之所阻止?”
“还有城阳王,就算起了兵,那也是被吴贼周丘裹挟而已;”
“济北王刘志,也和淮南王一样,想要起兵作乱,却被自己的郎中令阻止······”
···
“六王之中,曾想要起兵,又或是试图起兵的,才只有四人而已。”
“——剩下的两人中,衡山王刘勃更是坚守本心,亲自来到长安,向朕谢罪。”
“如今,这六王对国内灾民、流民的状况视若无睹,确实是不应该。”
“但朕难道要因此,就苛待这六王吗?”
“诸公,真的认为朕,应该这么做吗???”
似是痛心疾首,实则却步步紧逼,恨不能直接吼出一句‘赶紧说是!’的一番话,只让殿内数百道人影齐齐低下头。
尤其是回想起方才,天子启那句‘齐系、淮南系六王,曾试图作乱才《只有》四人’时,众人面上神容,更是一阵臊红······
旁的不说,就说齐系,原本有齐、济南济北、胶东胶西、菑川城阳七王,却有足足四人直接参与叛乱,如今已是身死国除!
幸存的齐王、济北王、城阳王,一个是临阵反悔没起兵,一个是被臣下软禁,没能起兵;
仅存的独苗——城阳王刘喜,本来没打算起兵,却被叛贼周丘击溃,无奈被裹挟······
淮南系都还好些,三王一个忠贞不二,一个本本分分;
唯一一个想要起兵的淮南王刘安,也被国相张释之连哄带骗的缴了兵权。
但在天子启这阴阳怪气的一番话之后,百官即便心里再别扭,也再也说不出任何一句为淮南系、齐系求情的话了······
——如果今天,天子启真的脑门一拍,将齐系、淮南系全部取缔,那也只能怪这两家子人,实在是太过离谱。
十个王,四个起兵,四个有意起兵;
有意起兵的四个里,还有两个被臣下缴了兵权······
“咎由自取啊······”
“唉······”
“就是可怜齐悼惠王、淮南厉王,要自此断了香火······”
如是感叹着,朝臣百官便各自摇头叹息间,暗自下定了决心。
——如果天子启真要渠底齐系、淮南系,大家伙稍微劝两句,就顺坡下驴吧······
这两家子极品,实在是神仙来了也难救······
在公卿百官下定决心的同时,刘胜却是紧皱着眉头,头脑飞速运转起来。
——今天发生的一切,都让刘胜有种难以言表的怪异感受!
——刘胜,似乎隐约触摸到了什么,却又没能将其抓住!
刘胜很确定,自己已经很接近‘真相’,很接近天子启的真实目的了!
只是······
“削藩策,推恩策······”
“齐系,淮南系······”
“诸侯叛乱,武装镇压·····”
“削藩······”
“夺权······”
“秋后算账·········”
一阵前言不搭后语的呢喃,只惹得刘彭祖满是困惑的侧过身;
片刻之后,终于明白个中要害的刘胜,却带着一副自信的笑容,在刘彭祖瞠目结舌的目光注视下,从座位上起身。
“公子胜?”
几乎是在起身的一瞬间,刘胜便将殿内数百道目光,齐齐汇聚在了自己的身上。
殿内的每一个人,似乎都不愿错过眼前,这即将发生的一切。
——公子胜,在宣室殿的朝仪之上,所发出的第一道‘声音’······
也就是在这万众瞩目之下,刘胜自信满满的走上前。
侧过身,昂起头,再对御榻上的天子启,沉沉一拱手······
“儿臣胜,禀奏父皇!”
第一更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最新章节,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最新章节,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