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始皇帝陵所在的陵山,骊山对于嬴秦社稷的存在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早在八十多年前,始皇帝下令凿空骊山内部,以铸秦始皇陵时起,骊山对于秦人,就已经具备了极为特殊的意义。
所在,即便再怎么不承认秦的功绩乃至于合法性,甚至是一口一个‘暴秦’,但在国祚鼎立之后,刘汉王朝也并没有太刺激老秦人。
当然,这里的‘没太刺激’,也就仅限于不去刻意毁坏骊山始皇帝陵,不去刻意在骊山周围,设置不适合出现在‘王陵’附近的设施。
——没错,是王陵,而不是皇陵。
至少在理论上,嬴政在如今汉室的地位,是‘秦王政’,而非‘始皇嬴政’;
自然,嬴政的陵寝,便也就是‘骊山秦王陵’,而非‘骊山秦始皇陵’。
若是皇陵,自然是整座陵山之上,都不可以有除祭坛、庙宇之外的其他任何建筑,周遭五到十里更是只能有为其守灵的人家。
但既然是王陵,那在礼法上自然就矮了一头。
再加上这还是不被承认的前朝王陵,就更使得刘汉王朝对这座‘王陵’的态度,也只能局限于‘我不刻意去毁坏,但你也别奢望我去刻意维护’的程度。
对此,已经改以‘关中人’自居的老秦人,也已经是习以为常。
至于骊山厩,说是‘骊山厩’,其实距离骊山也有相当远的一段距离。
毕竟是偶像的陵寝,太祖刘邦就算是出于政治考虑而不承认嬴政、不承认嬴秦,却也丝毫不影响他下达一条非正式命令:任何人不得对骊山秦王陵不恭。
于是,本就远距骊山十几里的骊山厩,自此又往外挪了七八里······
“陛下······”
“到了······”
当刘胜乘坐御辇,来到那处明显已经年久失修,且隐约散发出粪便气息的马苑外时,百官公卿早已是恭侯于此。
见圣驾抵近,这些人也无不面露羞愧的低着头,又不时间复杂的目光,撒向站在人群最靠前位置,身形正微微发颤的太仆袁盎。
——已经不用进去看了。
单就是飘散在空气中的牲畜粪便味,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不同于牛、羊等用来产奶或产肉的牲畜,马匹作为交通运输工具,对于居住条件和饲料,都是有着可谓‘严苛’的超高要求的。
包括但不限于:休息用的马厩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食用的饲料要精细、干净、营养均衡等等。
更何况这骊山厩,是专为禁中骑郎提供战马的。
何谓禁中骑郎?
用相对简单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跟随皇帝出行的花架子护卫中,骑着马的那一波人。
再说直白点,就是天子仪仗队的骑兵仪仗队。
为这样的部队提供马匹,虽然不需要骊山厩输出多么高大、强壮,甚至具备实际战斗力的战马,却也至少要保证马匹健康,以及至少看上去高大、强壮。
但此刻,在口鼻间回荡的粪便气味,告诉在场的每一个人:整个骊山厩,怕都是找不出几匹没病的马······
“罪臣······”
“——太仆且不急认罪。”
刘胜皱眉上前,袁盎忙不迭便要跪倒在地,道罪之声都还没来得及说出口,便被刘胜清冷的一声轻呵所打断。
既然已经来了这里——来了这距离长安好几十里地的骊山厩,刘胜就肯定是有把握的。
若不然,万一大张旗鼓的来一趟,结果啥事儿没有,刘胜这个天子的脸面往哪儿放?
实际上,以骊山厩为首的关中诸外苑的问题,早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被周仁源源不断的送进未央宫,送到刘胜的面前。
当得知这些状况的时候,刘胜可谓是又气,又觉得好笑。
——气的是文景二弟省吃俭用,恨不能拿麻布缝天子冠玄穿、拿树皮煮汤喝,一枚铜钱掰成八百瓣来花;
结果父祖艰苦省下来,用于马政建设的专项经费,却让整个太仆马政系统吃的肥头大耳,满嘴流油。
至于好笑,则是笑袁盎这个太仆,堂堂九卿之身,居然连自己的底盘都守不住,任由自己的权力范围被各方势力——被各方阿猫阿狗小虾米肆意吞噬。
尤其做这些事的——做这些事来坑袁盎的,恰恰就是袁盎过去引以为傲的‘遍天下之好友故交’。
现在,袁盎落马在即,生死亦不过在刘胜一念之间。
而那些借着袁盎中饱私囊的人,此刻却早已不知去了何处,过上了悠闲地富家翁生活······
“即刻清查骊山厩的档案户渎,查验马匹数量。”
“再调未央厩的官员,来查看骊山厩每一匹马的状况,悉数记录成册。”
“——敢有妄语欺君者,族!”
隐含阴戾的一个‘族’字从刘胜口中道出,惹得在场公卿百官无不战战兢兢,只本能的深低下头,祈祷着这场风波不将自己也卷进去。
而在人群最靠前的位置,袁盎早已是面如死灰,只呆愕的跪在地上,静静等候着命运的制裁。
这,也正是刘胜最感到愤怒、最怒不可遏的点。
——袁盎知道!
——袁盎知道骊山厩发生了什么,如今又是个什么状况!
在刘胜表示要来骊山厩看看时,袁盎就已经面露虚色;
而在刘胜出现在骊山厩外时,袁盎,就已经基本不再抱有‘生’的希望了。
正所谓:知其不能为而为之,或为大毅力,或为大罪孽。
显而易见,袁盎明知故犯,绝不是为了什么远大而恪守原则,而是明知这么做会造成的结果,却依旧纵容,甚至是助纣为虐。
“禀奏陛下。”
不多时,刘胜交代下去的事,就已经算是有了着落。
——刘胜说是‘让未央厩的官员来’,但实际上,又怎么可能是专门再派人回长安?
早在刘胜乘坐御辇,从未央宫出发前往这骊山厩时,未央厩的审查官员,就已经在北军禁卒的护送下来到未央厩,查看骊山厩的状况了。
等刘胜姗姗来迟,早就被大致汇报给刘胜的骊山厩现状,更是已经被未央厩的官员细细罗列,并准备成册。
待刘胜开口道出那句‘去查查什么情况’,未央厩的官员们也只是象征性的再在厩内转了一圈,而后便将已经准备好的奏疏,送到了刘胜身旁的谒者仆射:汲黯手中。
“念。”
“让百官公卿都好好听听,太仆这些年干下的好事。”
听不出丝毫感情的清冷语调,惹得在场众人心下又是一沉。
便见汲黯面色严峻的拱手领命,旋即摊开手中奏疏;
只稍扫了一眼,便略有些惊诧的深吸一口气,还不忘下意识瞥一眼跪在不远处的袁盎。
调整好因惊骇而紊乱的鼻息,才昂首挺胸,再清了清嗓。
“根据相府所收录的档案,骊山厩,设立于太祖高皇帝九年,最开始有良种马驹一百匹,母马四十匹,种马二匹。”
“吕太后掌政,吕氏子侄吕他为厩令,上下其手、中饱私囊,骊山厩存马有过半被售卖到长安东市。”
“太宗孝文皇帝四年,以内侍张驹为厩令,增马百匹。”
“太宗皇帝七年、九年、十四年、十九年,各有关东宗亲诸侯所赠良马,大半皆入骊山厩。”
“太宗孝文皇帝二十四年,监国太子奉太宗皇帝、薄太后之令颁诏:开少府内帑,以兴马政。”
“自太宗孝文皇帝二十四年开始,一直到当今新元元年,除去发生吴楚七国之乱的先孝景皇帝四年,骊山厩所得马政款累年递加。”
“太宗孝文皇帝二十四年,为少府内帑所拨马政专项款,共计一千二百万钱;”
“先孝景皇帝元年,为少府内帑所拨购马款、养马钱,共计二千一百五十万钱。”
“到当今新元元年······”
念到一半,汲黯便再一次本能的撇了袁盎一眼,才再深吸一口气,语调满是沉重道:“当今新元元年,太皇太后懿旨:大开少府内帑,以告天下凡汉之厩养马、育马,以从速、从多、从良为要。”
“是年,太仆共得少府内帑所出购买款、养马钱等,共计九万万七千六百万钱。”
“其中,单只骊山厩,便得钱四千万余······”
···
···
······
在汲黯话音落下之后,骊山厩外的空旷地,陷入了足足数十息的沉寂。
所有人的低着头,沉着眉,似乎是无颜对上刘胜那好似要杀人的阴冷双眸。
九万万七千六百万钱。
刘舍记得很清楚:去年相府国库的农税总收入,是粮米四千一百万石左右,折钱不过二十万万出头;
由于当时少府无主,所以少府内帑的口赋收入,也同样送到了相府由刘舍过目,总计七万万钱。
虽然这是因为当今天子胜,在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将口赋从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降低为四十钱’的基础上再次减半,减为每人每年二十钱,但这也是普天之下凡汉之民,每人拿出二十钱所凑出来的。
而在去年,太仆从少府直接得到的马政款项,便接近了国库全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并大幅超过了少府内帑的口赋总收入。
如果只算国库的农税收入,以及少府内帑的口赋收入,太仆去年得到的马政拨款,便超过了整个汉室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而在得到如此大力度的资金支持后,袁盎这个太仆在马政这一项上所取得的‘成绩’,实在是令人为之感到惊叹······
“经查,骊山厩在册马匹三千一百九十四匹,其中种马七十九,母马八百六十四,驽马一千六百七十一,未出栏马驹五百八十。”
“现存马匹:种马四匹,母马三百一十四匹,驽马无,马驹五百八十。”
“经过未央厩核查,骊山厩本该存有,却并不存在于骊山厩的种马七十五匹,皆为骊山厩令窦完以‘资费不足’的名义卖出,共得卖马钱一百七十万”
“——此事,由骊山厩令亲拟书档,为太仆所批准,文书盖有太仆印。”
“骊山厩本该存有,却暂时并不存在于骊山厩的驽马一千六百七十一,都以‘租借’的名义借了出去,日租一钱,且由骊山厩承担饲料。”
“此事,同样得到了太仆的准许,并有太仆印为证······”
说到这里,汲黯才终于合上了手中白纸,恭敬的将其双手捧到刘胜身前。
待刘胜身旁的宦者令夏雀替刘胜接过,汲黯才轻叹着退到了一旁。
只是看向袁盎的目光中,多出了过去从不曾有过的一抹鄙夷。
——袁盎,在挖国家墙角。
至少是在默许某些人、某些势力,在自己的地盘,凭自己的权力肆无忌惮的挖国家墙角。
而且挖墙脚的力度,堪称推土机······
“年得马政款九万万余,却还是以‘资费’不足为由,将七十九匹种马卖出了七十五匹······”
良久,刘胜终还是冷着脸,看向跪在身前不远处的袁盎,手握那已经被卷成‘纸棍’的报告,恨不能将其捏碎。
“七十五匹种马,总共就卖了一百七十万钱,折金不过一百七十金?”
以堪称诡异的平静语调,发出这一声诛心的反问,刘胜目光仍紧紧锁定在袁盎身上,只嘴上问起袁盎身后,藏在人群中的母舅贾贵。
“去岁,太皇太后诞辰,朕记得少府专门去了趟箫关,去接一匹北地送来的良驹,作为送给太皇太后的礼物。”
“那匹良马,少府是花多少钱买来的?”
被刘胜毫无征兆的点名,贾贵只没由来的心下一慌;
待反应过来刘胜所提的问题,又满是迟疑的看了看袁盎。
最终,也只得无奈的低下头去,再上前两步。
“禀奏陛下。”
“那匹良驹,是臣托雁门守,自云中城互市寻得的胡马。”
“其高九尺,其健如蛟,气势非凡。”
“购此马,单只是那胡商,便要了臣千金。”
“再算上自雁门送来长安的一应资费,此良驹共耗臣家赀,一千五百金不止······”
“——那比起骊山厩的种马,那匹良驹优之?劣之?”
“稍······稍劣·········”
(本章完)
早在八十多年前,始皇帝下令凿空骊山内部,以铸秦始皇陵时起,骊山对于秦人,就已经具备了极为特殊的意义。
所在,即便再怎么不承认秦的功绩乃至于合法性,甚至是一口一个‘暴秦’,但在国祚鼎立之后,刘汉王朝也并没有太刺激老秦人。
当然,这里的‘没太刺激’,也就仅限于不去刻意毁坏骊山始皇帝陵,不去刻意在骊山周围,设置不适合出现在‘王陵’附近的设施。
——没错,是王陵,而不是皇陵。
至少在理论上,嬴政在如今汉室的地位,是‘秦王政’,而非‘始皇嬴政’;
自然,嬴政的陵寝,便也就是‘骊山秦王陵’,而非‘骊山秦始皇陵’。
若是皇陵,自然是整座陵山之上,都不可以有除祭坛、庙宇之外的其他任何建筑,周遭五到十里更是只能有为其守灵的人家。
但既然是王陵,那在礼法上自然就矮了一头。
再加上这还是不被承认的前朝王陵,就更使得刘汉王朝对这座‘王陵’的态度,也只能局限于‘我不刻意去毁坏,但你也别奢望我去刻意维护’的程度。
对此,已经改以‘关中人’自居的老秦人,也已经是习以为常。
至于骊山厩,说是‘骊山厩’,其实距离骊山也有相当远的一段距离。
毕竟是偶像的陵寝,太祖刘邦就算是出于政治考虑而不承认嬴政、不承认嬴秦,却也丝毫不影响他下达一条非正式命令:任何人不得对骊山秦王陵不恭。
于是,本就远距骊山十几里的骊山厩,自此又往外挪了七八里······
“陛下······”
“到了······”
当刘胜乘坐御辇,来到那处明显已经年久失修,且隐约散发出粪便气息的马苑外时,百官公卿早已是恭侯于此。
见圣驾抵近,这些人也无不面露羞愧的低着头,又不时间复杂的目光,撒向站在人群最靠前位置,身形正微微发颤的太仆袁盎。
——已经不用进去看了。
单就是飘散在空气中的牲畜粪便味,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不同于牛、羊等用来产奶或产肉的牲畜,马匹作为交通运输工具,对于居住条件和饲料,都是有着可谓‘严苛’的超高要求的。
包括但不限于:休息用的马厩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食用的饲料要精细、干净、营养均衡等等。
更何况这骊山厩,是专为禁中骑郎提供战马的。
何谓禁中骑郎?
用相对简单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跟随皇帝出行的花架子护卫中,骑着马的那一波人。
再说直白点,就是天子仪仗队的骑兵仪仗队。
为这样的部队提供马匹,虽然不需要骊山厩输出多么高大、强壮,甚至具备实际战斗力的战马,却也至少要保证马匹健康,以及至少看上去高大、强壮。
但此刻,在口鼻间回荡的粪便气味,告诉在场的每一个人:整个骊山厩,怕都是找不出几匹没病的马······
“罪臣······”
“——太仆且不急认罪。”
刘胜皱眉上前,袁盎忙不迭便要跪倒在地,道罪之声都还没来得及说出口,便被刘胜清冷的一声轻呵所打断。
既然已经来了这里——来了这距离长安好几十里地的骊山厩,刘胜就肯定是有把握的。
若不然,万一大张旗鼓的来一趟,结果啥事儿没有,刘胜这个天子的脸面往哪儿放?
实际上,以骊山厩为首的关中诸外苑的问题,早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被周仁源源不断的送进未央宫,送到刘胜的面前。
当得知这些状况的时候,刘胜可谓是又气,又觉得好笑。
——气的是文景二弟省吃俭用,恨不能拿麻布缝天子冠玄穿、拿树皮煮汤喝,一枚铜钱掰成八百瓣来花;
结果父祖艰苦省下来,用于马政建设的专项经费,却让整个太仆马政系统吃的肥头大耳,满嘴流油。
至于好笑,则是笑袁盎这个太仆,堂堂九卿之身,居然连自己的底盘都守不住,任由自己的权力范围被各方势力——被各方阿猫阿狗小虾米肆意吞噬。
尤其做这些事的——做这些事来坑袁盎的,恰恰就是袁盎过去引以为傲的‘遍天下之好友故交’。
现在,袁盎落马在即,生死亦不过在刘胜一念之间。
而那些借着袁盎中饱私囊的人,此刻却早已不知去了何处,过上了悠闲地富家翁生活······
“即刻清查骊山厩的档案户渎,查验马匹数量。”
“再调未央厩的官员,来查看骊山厩每一匹马的状况,悉数记录成册。”
“——敢有妄语欺君者,族!”
隐含阴戾的一个‘族’字从刘胜口中道出,惹得在场公卿百官无不战战兢兢,只本能的深低下头,祈祷着这场风波不将自己也卷进去。
而在人群最靠前的位置,袁盎早已是面如死灰,只呆愕的跪在地上,静静等候着命运的制裁。
这,也正是刘胜最感到愤怒、最怒不可遏的点。
——袁盎知道!
——袁盎知道骊山厩发生了什么,如今又是个什么状况!
在刘胜表示要来骊山厩看看时,袁盎就已经面露虚色;
而在刘胜出现在骊山厩外时,袁盎,就已经基本不再抱有‘生’的希望了。
正所谓:知其不能为而为之,或为大毅力,或为大罪孽。
显而易见,袁盎明知故犯,绝不是为了什么远大而恪守原则,而是明知这么做会造成的结果,却依旧纵容,甚至是助纣为虐。
“禀奏陛下。”
不多时,刘胜交代下去的事,就已经算是有了着落。
——刘胜说是‘让未央厩的官员来’,但实际上,又怎么可能是专门再派人回长安?
早在刘胜乘坐御辇,从未央宫出发前往这骊山厩时,未央厩的审查官员,就已经在北军禁卒的护送下来到未央厩,查看骊山厩的状况了。
等刘胜姗姗来迟,早就被大致汇报给刘胜的骊山厩现状,更是已经被未央厩的官员细细罗列,并准备成册。
待刘胜开口道出那句‘去查查什么情况’,未央厩的官员们也只是象征性的再在厩内转了一圈,而后便将已经准备好的奏疏,送到了刘胜身旁的谒者仆射:汲黯手中。
“念。”
“让百官公卿都好好听听,太仆这些年干下的好事。”
听不出丝毫感情的清冷语调,惹得在场众人心下又是一沉。
便见汲黯面色严峻的拱手领命,旋即摊开手中奏疏;
只稍扫了一眼,便略有些惊诧的深吸一口气,还不忘下意识瞥一眼跪在不远处的袁盎。
调整好因惊骇而紊乱的鼻息,才昂首挺胸,再清了清嗓。
“根据相府所收录的档案,骊山厩,设立于太祖高皇帝九年,最开始有良种马驹一百匹,母马四十匹,种马二匹。”
“吕太后掌政,吕氏子侄吕他为厩令,上下其手、中饱私囊,骊山厩存马有过半被售卖到长安东市。”
“太宗孝文皇帝四年,以内侍张驹为厩令,增马百匹。”
“太宗皇帝七年、九年、十四年、十九年,各有关东宗亲诸侯所赠良马,大半皆入骊山厩。”
“太宗孝文皇帝二十四年,监国太子奉太宗皇帝、薄太后之令颁诏:开少府内帑,以兴马政。”
“自太宗孝文皇帝二十四年开始,一直到当今新元元年,除去发生吴楚七国之乱的先孝景皇帝四年,骊山厩所得马政款累年递加。”
“太宗孝文皇帝二十四年,为少府内帑所拨马政专项款,共计一千二百万钱;”
“先孝景皇帝元年,为少府内帑所拨购马款、养马钱,共计二千一百五十万钱。”
“到当今新元元年······”
念到一半,汲黯便再一次本能的撇了袁盎一眼,才再深吸一口气,语调满是沉重道:“当今新元元年,太皇太后懿旨:大开少府内帑,以告天下凡汉之厩养马、育马,以从速、从多、从良为要。”
“是年,太仆共得少府内帑所出购买款、养马钱等,共计九万万七千六百万钱。”
“其中,单只骊山厩,便得钱四千万余······”
···
···
······
在汲黯话音落下之后,骊山厩外的空旷地,陷入了足足数十息的沉寂。
所有人的低着头,沉着眉,似乎是无颜对上刘胜那好似要杀人的阴冷双眸。
九万万七千六百万钱。
刘舍记得很清楚:去年相府国库的农税总收入,是粮米四千一百万石左右,折钱不过二十万万出头;
由于当时少府无主,所以少府内帑的口赋收入,也同样送到了相府由刘舍过目,总计七万万钱。
虽然这是因为当今天子胜,在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将口赋从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降低为四十钱’的基础上再次减半,减为每人每年二十钱,但这也是普天之下凡汉之民,每人拿出二十钱所凑出来的。
而在去年,太仆从少府直接得到的马政款项,便接近了国库全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并大幅超过了少府内帑的口赋总收入。
如果只算国库的农税收入,以及少府内帑的口赋收入,太仆去年得到的马政拨款,便超过了整个汉室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而在得到如此大力度的资金支持后,袁盎这个太仆在马政这一项上所取得的‘成绩’,实在是令人为之感到惊叹······
“经查,骊山厩在册马匹三千一百九十四匹,其中种马七十九,母马八百六十四,驽马一千六百七十一,未出栏马驹五百八十。”
“现存马匹:种马四匹,母马三百一十四匹,驽马无,马驹五百八十。”
“经过未央厩核查,骊山厩本该存有,却并不存在于骊山厩的种马七十五匹,皆为骊山厩令窦完以‘资费不足’的名义卖出,共得卖马钱一百七十万”
“——此事,由骊山厩令亲拟书档,为太仆所批准,文书盖有太仆印。”
“骊山厩本该存有,却暂时并不存在于骊山厩的驽马一千六百七十一,都以‘租借’的名义借了出去,日租一钱,且由骊山厩承担饲料。”
“此事,同样得到了太仆的准许,并有太仆印为证······”
说到这里,汲黯才终于合上了手中白纸,恭敬的将其双手捧到刘胜身前。
待刘胜身旁的宦者令夏雀替刘胜接过,汲黯才轻叹着退到了一旁。
只是看向袁盎的目光中,多出了过去从不曾有过的一抹鄙夷。
——袁盎,在挖国家墙角。
至少是在默许某些人、某些势力,在自己的地盘,凭自己的权力肆无忌惮的挖国家墙角。
而且挖墙脚的力度,堪称推土机······
“年得马政款九万万余,却还是以‘资费’不足为由,将七十九匹种马卖出了七十五匹······”
良久,刘胜终还是冷着脸,看向跪在身前不远处的袁盎,手握那已经被卷成‘纸棍’的报告,恨不能将其捏碎。
“七十五匹种马,总共就卖了一百七十万钱,折金不过一百七十金?”
以堪称诡异的平静语调,发出这一声诛心的反问,刘胜目光仍紧紧锁定在袁盎身上,只嘴上问起袁盎身后,藏在人群中的母舅贾贵。
“去岁,太皇太后诞辰,朕记得少府专门去了趟箫关,去接一匹北地送来的良驹,作为送给太皇太后的礼物。”
“那匹良马,少府是花多少钱买来的?”
被刘胜毫无征兆的点名,贾贵只没由来的心下一慌;
待反应过来刘胜所提的问题,又满是迟疑的看了看袁盎。
最终,也只得无奈的低下头去,再上前两步。
“禀奏陛下。”
“那匹良驹,是臣托雁门守,自云中城互市寻得的胡马。”
“其高九尺,其健如蛟,气势非凡。”
“购此马,单只是那胡商,便要了臣千金。”
“再算上自雁门送来长安的一应资费,此良驹共耗臣家赀,一千五百金不止······”
“——那比起骊山厩的种马,那匹良驹优之?劣之?”
“稍······稍劣·········”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最新章节,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最新章节,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