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这次时间没有给机会,就在洪涛刚刚过完五十三岁生日时,一封来自内蒙古的奏本让他脸上的笑容趋于凝固。该来的还是来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奏本是内蒙古土默特侯鄂木布上的,但内容是转述外喀尔喀土谢图汗部衮布的信息。
三年前卜失兔病重不起,但拖了二个月也不闭眼,直到亲耳听见朝廷赐封儿子鄂木布接替土默特侯的圣旨,不到两个小时就永远睡了过去。
衮布的情况也和鄂木布差不多,他爹额列克与大明帝国眉来眼去了十多年,最终也没等到内附成真,怀着不甘撒手人寰。
死之前把衮布叫到大帐里,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跟着札萨克图汗部与大明为敌。如果受到侵扰,就派人去大明都城找日月汗告状。
衮布倒是听从了老爹的临终遗言,继位三年以来多次派人到北京给日月汗上贡,并告知札萨克图汗部、车臣汗部和瓦剌蒙古各部的动向,充分表达了其态度。
洪涛也没亏待他,每次也都回赠了不少稀罕器具,包括一对儿镶金镀银的双管燧发后装线膛短枪。只是由于双方没有正式交往,旁边还有一向对大明有敌意的札萨克图汗部盯着,无法展开更深层面的合作。
但不能明着来,还有暗的。土谢图汗部的驻地就在土默特部北边,双方隔着一片大漠是邻居。洪涛私下里允许鄂木布派族人带着大明商品去土谢图汗部串门,一来二去的不就建立了某种经济联系嘛。
这不,没白联系,衮布此次给皇帝来信是求援的。他说土谢图汗部正在遭受到瓦剌杜尔伯特部的袭扰,情况比较危急。如果大明不施以援手,土谢图汗部就只剩下归顺或者南迁两条路可选了。
“杜尔伯特部的主要活动区域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几年前入侵哈萨克汗国取得了胜利,拿到不少草场。听说他们与俄罗斯人有接触,能到塔拉城交换货物。
这次向东袭扰不像是部落之间因为草场发生摩擦,说不定背后有俄罗斯人的指使。从景阳二十四年(1628)开始,土谢图汗部差不多每年都会在北边遇到俄罗斯探险队,有时候十几个人,有时候几十人。
按照发现的地点推算,俄罗斯人的目的地应该贝加尔湖方向。如果真的要大规模东进,肯定会借助瓦剌蒙古势力。杜尔伯特部离他们最近、接触最多,顺理成章。”
接替袁可立担任总参谋长的是谭不明,情报头子的经历让他格外重视情报收集。但顾问处从总参谋部归属了皇帝,他也指挥不动王大头,于是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军事情报部门上。
在他任职之后,陆军和海军的情报部门得到了大力发展,双双改为陆军统计司和海军统计司,把触手伸向了大明帝国之外能到达的每个角落。俄罗斯也是工作重点之一,此番推测就是建立在多年收集情报的基础之上。
“陛下,外喀尔喀三部与瓦剌四部向来不和,互相之间攻伐不断。既然土谢图汗部情况危急,不如趁机劝其内附,南迁到哈密和吐鲁番一带,天山南麓也有不少草场可供游牧。”听了谭不明的发言,坐在对面的绯袍老者缓缓起身,先抱拳施礼再侃侃而谈,声音不疾不徐,腔调不高不低,很有点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看他袍服前面的仙鹤图案,应该是位一品大员。
自打叶向高、方从哲、阮香江相继过世、致仕,内阁就成了空架子。洪涛并没有趁机将这個本不让他喜欢的部门裁撤掉,而是把袁应泰从吏部调过来担任内阁首辅。
除了他之外,陆军都督李如樟和税务部左侍郎席尔瓦也成了内阁大学士。这三位虽然都年近七十,精力不再旺盛,却在本职工作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人脉。大事决断不了,一般日常性琐事还是能处理的,可以分担很多工作量。
“袁阁老此言差矣,土谢图汗部是朝廷在外喀尔喀三部中安插的钉子,以隔断札萨克图和车臣两部与瓦剌蒙古之间的联系。若是南迁,外喀尔喀将与瓦剌蒙古连成一片,实力大增,对内蒙古和西域威胁大增。”
这时坐在谭不明身边的又一位老者也起身施礼,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和谭不明一样穿着蓝色军服,绯色肩章和十二角金星表明了这是位正一品都督。
虽然离开了军队,成了做梦都想不到的内阁大学士,李如樟依旧保持着军人作风,看问题也习惯从军事角度入手,对袁应泰的保守意见不赞同。
“出兵援助土谢图汗部需要跨越大漠,目前轨道马车最远只能抵达土默特城,从此出发也有上千里。大军一旦开拔耗费颇多,土谢图汗部又能以何补偿?”
有了前面三位不太统一的意见,养心殿里马上出现了低声议论,会议桌左侧又站起一名绯袍官员。
户部尚书孙元化比袁应泰小十多岁,刚五十出头。不过随着年岁增加,思想本能的更趋于保守。虽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进攻还是防守,却用成本和收益变相提醒皇帝不可轻举妄动。
“御敌于国门之外就是收益!如果土谢图汗部被杜尔伯特部吞并,原本保持中立的车臣部也只能屈从。这样一来瓦剌蒙古将实力大增,不利于我朝北方安定。
另外若真如谭参谋长所言,杜尔伯特部后面还有俄罗斯人的推手,未来的局面会更加复杂。为了应对,朝廷只能向哈密、吐鲁番、土默特、归化、喀喇沁一线增兵,耗费依旧不少。
万岁爷有言,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此时如果能帮土谢图汗部一把,击败杜尔伯特部的东侵,趁机逼迫车臣汗部表态,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朝廷完全可以通过对土谢图和车臣汗部的有限物资支援,从东边威胁到瓦剌蒙古各部,顺势阻止俄罗斯人东进的脚步。就算花费颇多,但平摊在每一年中应该比被动防御更划算。”
(本章完)
奏本是内蒙古土默特侯鄂木布上的,但内容是转述外喀尔喀土谢图汗部衮布的信息。
三年前卜失兔病重不起,但拖了二个月也不闭眼,直到亲耳听见朝廷赐封儿子鄂木布接替土默特侯的圣旨,不到两个小时就永远睡了过去。
衮布的情况也和鄂木布差不多,他爹额列克与大明帝国眉来眼去了十多年,最终也没等到内附成真,怀着不甘撒手人寰。
死之前把衮布叫到大帐里,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跟着札萨克图汗部与大明为敌。如果受到侵扰,就派人去大明都城找日月汗告状。
衮布倒是听从了老爹的临终遗言,继位三年以来多次派人到北京给日月汗上贡,并告知札萨克图汗部、车臣汗部和瓦剌蒙古各部的动向,充分表达了其态度。
洪涛也没亏待他,每次也都回赠了不少稀罕器具,包括一对儿镶金镀银的双管燧发后装线膛短枪。只是由于双方没有正式交往,旁边还有一向对大明有敌意的札萨克图汗部盯着,无法展开更深层面的合作。
但不能明着来,还有暗的。土谢图汗部的驻地就在土默特部北边,双方隔着一片大漠是邻居。洪涛私下里允许鄂木布派族人带着大明商品去土谢图汗部串门,一来二去的不就建立了某种经济联系嘛。
这不,没白联系,衮布此次给皇帝来信是求援的。他说土谢图汗部正在遭受到瓦剌杜尔伯特部的袭扰,情况比较危急。如果大明不施以援手,土谢图汗部就只剩下归顺或者南迁两条路可选了。
“杜尔伯特部的主要活动区域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几年前入侵哈萨克汗国取得了胜利,拿到不少草场。听说他们与俄罗斯人有接触,能到塔拉城交换货物。
这次向东袭扰不像是部落之间因为草场发生摩擦,说不定背后有俄罗斯人的指使。从景阳二十四年(1628)开始,土谢图汗部差不多每年都会在北边遇到俄罗斯探险队,有时候十几个人,有时候几十人。
按照发现的地点推算,俄罗斯人的目的地应该贝加尔湖方向。如果真的要大规模东进,肯定会借助瓦剌蒙古势力。杜尔伯特部离他们最近、接触最多,顺理成章。”
接替袁可立担任总参谋长的是谭不明,情报头子的经历让他格外重视情报收集。但顾问处从总参谋部归属了皇帝,他也指挥不动王大头,于是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军事情报部门上。
在他任职之后,陆军和海军的情报部门得到了大力发展,双双改为陆军统计司和海军统计司,把触手伸向了大明帝国之外能到达的每个角落。俄罗斯也是工作重点之一,此番推测就是建立在多年收集情报的基础之上。
“陛下,外喀尔喀三部与瓦剌四部向来不和,互相之间攻伐不断。既然土谢图汗部情况危急,不如趁机劝其内附,南迁到哈密和吐鲁番一带,天山南麓也有不少草场可供游牧。”听了谭不明的发言,坐在对面的绯袍老者缓缓起身,先抱拳施礼再侃侃而谈,声音不疾不徐,腔调不高不低,很有点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看他袍服前面的仙鹤图案,应该是位一品大员。
自打叶向高、方从哲、阮香江相继过世、致仕,内阁就成了空架子。洪涛并没有趁机将这個本不让他喜欢的部门裁撤掉,而是把袁应泰从吏部调过来担任内阁首辅。
除了他之外,陆军都督李如樟和税务部左侍郎席尔瓦也成了内阁大学士。这三位虽然都年近七十,精力不再旺盛,却在本职工作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人脉。大事决断不了,一般日常性琐事还是能处理的,可以分担很多工作量。
“袁阁老此言差矣,土谢图汗部是朝廷在外喀尔喀三部中安插的钉子,以隔断札萨克图和车臣两部与瓦剌蒙古之间的联系。若是南迁,外喀尔喀将与瓦剌蒙古连成一片,实力大增,对内蒙古和西域威胁大增。”
这时坐在谭不明身边的又一位老者也起身施礼,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和谭不明一样穿着蓝色军服,绯色肩章和十二角金星表明了这是位正一品都督。
虽然离开了军队,成了做梦都想不到的内阁大学士,李如樟依旧保持着军人作风,看问题也习惯从军事角度入手,对袁应泰的保守意见不赞同。
“出兵援助土谢图汗部需要跨越大漠,目前轨道马车最远只能抵达土默特城,从此出发也有上千里。大军一旦开拔耗费颇多,土谢图汗部又能以何补偿?”
有了前面三位不太统一的意见,养心殿里马上出现了低声议论,会议桌左侧又站起一名绯袍官员。
户部尚书孙元化比袁应泰小十多岁,刚五十出头。不过随着年岁增加,思想本能的更趋于保守。虽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进攻还是防守,却用成本和收益变相提醒皇帝不可轻举妄动。
“御敌于国门之外就是收益!如果土谢图汗部被杜尔伯特部吞并,原本保持中立的车臣部也只能屈从。这样一来瓦剌蒙古将实力大增,不利于我朝北方安定。
另外若真如谭参谋长所言,杜尔伯特部后面还有俄罗斯人的推手,未来的局面会更加复杂。为了应对,朝廷只能向哈密、吐鲁番、土默特、归化、喀喇沁一线增兵,耗费依旧不少。
万岁爷有言,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此时如果能帮土谢图汗部一把,击败杜尔伯特部的东侵,趁机逼迫车臣汗部表态,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朝廷完全可以通过对土谢图和车臣汗部的有限物资支援,从东边威胁到瓦剌蒙古各部,顺势阻止俄罗斯人东进的脚步。就算花费颇多,但平摊在每一年中应该比被动防御更划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