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您……您醒了?”
守在谢雁归身旁的予书惊喜地站起身来,凑到她身旁,细细打量。
谢雁归眯着眼,只觉得浑身哪里都疼,没什么力气,她张了张嘴,并未发出声音。
似这样的情形,之前也曾有过,那次是在辽北。
看样子,她这次伤得也不轻,应该昏睡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才会如此。
“姑娘,先喝些水润润嗓子。”只瞧谢雁归的反应,予书就知道她明白自己当下的情况。
她倒了一杯温水,小心翼翼地将她扶起,凑到唇边。
就着予书的手,谢雁归慢慢喝下一杯水,因为有过经验,她知道需要时间恢复。
等予书将杯子放好,重新回到她身边,她轻轻眨了眨眼。
“姑娘是想问边关的情况?还是京都的情况?”予书了然,开口问道。
见谢雁归眨了一下眼,予书知晓是问边关的情况,于是继续说道,“您都把敌军给击退了,援军倒是来了,不过被拦在另一侧城外,到现在都没让他们进城。”
“不过姑娘请放心,沈将军醒了,如今已然能够下床缓慢走动,所以打发城外的那些人不是问题。”
“如今姑娘既也醒来,这两日咱们就回到城中去,到时候就算放那些人入城,也没问题了。”
只要人醒了,就可以稍稍挪动,但也仅限于从边关城外挪回边关,再远一些肯定是不成的。
谢雁归点了点头,得知沈怀亦醒来,她脸上露出笑意,接着眨了两下眼睛。
这是问京都的情况,予书稍微有些迟疑。
如今,边关城内已经接连两次收到京都诏令,让谢雁归回到京都。
黔南接连几次送奏疏回去,提及了“武器”之事,却并未说谢雁归重伤昏迷之事。
毕竟没了性命之忧,只是昏迷,将士们都觉得她很快就能醒来。
既如此,这件事还是不回禀京都比较好。
对此,魏岩没什么意见。
在他看来,此事不同于“武器”的事,回不回禀都不影响明德帝对谢雁归的防备。
与其告诉他,再让其他人钻空子,倒不如不说,反正她立下如此大功,受伤是难免。
以明德帝顾忌着自己贤名的性子,必定不会因此追究。
见予书没说话,谢雁归稍稍思量片刻,皱起眉来,她试着动了动手指,催促她赶紧说。
“京都发来了两次招您回去的旨意。”又迟疑一会,予书也清楚谢雁归的性子,只好实话实说。
除了这件事情外,她还把近来京都内发生的事情,也都说了一遍。
比如大皇子跟五皇子掐得越来越厉害,周谨在私下里没少“助攻”。
再比如明德帝为九皇子选定了教导的先生,其中有两位尚书,一位正是景岫。
这个决定让人有些出乎意料,毕竟景岫那张嘴,就没有他不得罪的人。
但他的性子却是那种宁折不弯,或许这也是明德帝选择他的原因。
也更加证明他的确属意九皇子为东宫,所以哪怕厌恶景岫的一些事,还是选择了他。
后宫之内也有一些消息,九皇子跟五公主的生母林氏,前些日子病故。
“您睡着的这段时间,娘娘跟姑爷也有消息。”
虽然谢雁归是因重伤而昏迷,可予书更愿意说成她是在睡着。
只要睡着就会醒来,可重伤昏迷,却不一定。
“娘娘派人送过信,跟之前一样,问您最近的情况,嘱咐许多事情。”
“姑爷那边……有荀老在,所以身体愈发好转,等您能回京都的时候,或许他已经彻底恢复。”
因为刚才的迟疑被谢雁归看出一些端倪,所以说起谢姮跟周谨时,予书尽量跟从前回禀事情时一样。
她这边收到了消息,知道周谨被招入宫中,也知道明德帝让谢姮搬去凌云殿的事。
关于这两件事,周谨在给予书的信上曾提到过,让她暂且隐瞒。
他从常修的书信当中,知道了谢雁归重伤昏迷之事。
若非现在不能离开京都,他一准亲自来照顾。
如今他必须留在京都,既保证谢姮的安全,也保证他自己的,这也算是为谢雁归分忧。
除却书信外,予书跟常修也是商量过的,都觉得这件事先不告诉谢雁归比较好。
万一她不顾身体,非要赶回京都……
谢雁归躺在那儿,目光一直在予书脸上,听她说完,露出些许笑意,可心中却隐隐担忧。
直觉告诉她,昏迷的这段时间,绝不像予书说的这样简单,一定还发生了什么,只是他们不告诉她。
她也知道,依着现在的身体状况,她什么都做不了,所以最主要的,还是先养好身子,否则一切都是白费。
也因此,她什么都没有表现出来,看着十分正常,让予书能够安心。
“姑娘,先吃点东西,然后喝药,您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好好休息。”予书笑着说道。
谢雁归点头,等吃完了东西喝了药,她便放空思绪,让自己很快睡着。
予书从搭建好的营帐内出来,轻轻叹了口气。
“予书姑娘。”常修招呼一声,“主母如何了?”
谢雁归问话的时候,常修就到了,只是想着现在也不能对话,他若出现也怕她多思虑,所以给一直等在外面。
毕竟她刚醒过来,各项反应还比较迟钝,不会察觉到他。
“睡着了,只要醒来,恢复的速度就会快很多,可以松一口气了。”
到此时,予书才真的放松下来。
她之前派人回边关,说谢雁归脱离生命危险,让众人宽心,可实际上,那时候她仍然提心吊胆。
正如她所想,就算脱离危险,可只要还在昏迷,就有许多可能。
像沈怀亦之前的昏迷也是如此,极有可能他一直到死都不会醒来。
好在,他醒了,也让予书更多一分信心。
当初谢雁归在辽北的伤不比现在轻,她守了许久,也是等到她醒过来才彻底安心。
“有什么事的话,你尽管吩咐,这些日子也辛苦你了。”常修也跟着松了口气。
“还有一事,常予来到边关的事,也先不要告诉主母,以免她思虑过多。”
守在谢雁归身旁的予书惊喜地站起身来,凑到她身旁,细细打量。
谢雁归眯着眼,只觉得浑身哪里都疼,没什么力气,她张了张嘴,并未发出声音。
似这样的情形,之前也曾有过,那次是在辽北。
看样子,她这次伤得也不轻,应该昏睡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才会如此。
“姑娘,先喝些水润润嗓子。”只瞧谢雁归的反应,予书就知道她明白自己当下的情况。
她倒了一杯温水,小心翼翼地将她扶起,凑到唇边。
就着予书的手,谢雁归慢慢喝下一杯水,因为有过经验,她知道需要时间恢复。
等予书将杯子放好,重新回到她身边,她轻轻眨了眨眼。
“姑娘是想问边关的情况?还是京都的情况?”予书了然,开口问道。
见谢雁归眨了一下眼,予书知晓是问边关的情况,于是继续说道,“您都把敌军给击退了,援军倒是来了,不过被拦在另一侧城外,到现在都没让他们进城。”
“不过姑娘请放心,沈将军醒了,如今已然能够下床缓慢走动,所以打发城外的那些人不是问题。”
“如今姑娘既也醒来,这两日咱们就回到城中去,到时候就算放那些人入城,也没问题了。”
只要人醒了,就可以稍稍挪动,但也仅限于从边关城外挪回边关,再远一些肯定是不成的。
谢雁归点了点头,得知沈怀亦醒来,她脸上露出笑意,接着眨了两下眼睛。
这是问京都的情况,予书稍微有些迟疑。
如今,边关城内已经接连两次收到京都诏令,让谢雁归回到京都。
黔南接连几次送奏疏回去,提及了“武器”之事,却并未说谢雁归重伤昏迷之事。
毕竟没了性命之忧,只是昏迷,将士们都觉得她很快就能醒来。
既如此,这件事还是不回禀京都比较好。
对此,魏岩没什么意见。
在他看来,此事不同于“武器”的事,回不回禀都不影响明德帝对谢雁归的防备。
与其告诉他,再让其他人钻空子,倒不如不说,反正她立下如此大功,受伤是难免。
以明德帝顾忌着自己贤名的性子,必定不会因此追究。
见予书没说话,谢雁归稍稍思量片刻,皱起眉来,她试着动了动手指,催促她赶紧说。
“京都发来了两次招您回去的旨意。”又迟疑一会,予书也清楚谢雁归的性子,只好实话实说。
除了这件事情外,她还把近来京都内发生的事情,也都说了一遍。
比如大皇子跟五皇子掐得越来越厉害,周谨在私下里没少“助攻”。
再比如明德帝为九皇子选定了教导的先生,其中有两位尚书,一位正是景岫。
这个决定让人有些出乎意料,毕竟景岫那张嘴,就没有他不得罪的人。
但他的性子却是那种宁折不弯,或许这也是明德帝选择他的原因。
也更加证明他的确属意九皇子为东宫,所以哪怕厌恶景岫的一些事,还是选择了他。
后宫之内也有一些消息,九皇子跟五公主的生母林氏,前些日子病故。
“您睡着的这段时间,娘娘跟姑爷也有消息。”
虽然谢雁归是因重伤而昏迷,可予书更愿意说成她是在睡着。
只要睡着就会醒来,可重伤昏迷,却不一定。
“娘娘派人送过信,跟之前一样,问您最近的情况,嘱咐许多事情。”
“姑爷那边……有荀老在,所以身体愈发好转,等您能回京都的时候,或许他已经彻底恢复。”
因为刚才的迟疑被谢雁归看出一些端倪,所以说起谢姮跟周谨时,予书尽量跟从前回禀事情时一样。
她这边收到了消息,知道周谨被招入宫中,也知道明德帝让谢姮搬去凌云殿的事。
关于这两件事,周谨在给予书的信上曾提到过,让她暂且隐瞒。
他从常修的书信当中,知道了谢雁归重伤昏迷之事。
若非现在不能离开京都,他一准亲自来照顾。
如今他必须留在京都,既保证谢姮的安全,也保证他自己的,这也算是为谢雁归分忧。
除却书信外,予书跟常修也是商量过的,都觉得这件事先不告诉谢雁归比较好。
万一她不顾身体,非要赶回京都……
谢雁归躺在那儿,目光一直在予书脸上,听她说完,露出些许笑意,可心中却隐隐担忧。
直觉告诉她,昏迷的这段时间,绝不像予书说的这样简单,一定还发生了什么,只是他们不告诉她。
她也知道,依着现在的身体状况,她什么都做不了,所以最主要的,还是先养好身子,否则一切都是白费。
也因此,她什么都没有表现出来,看着十分正常,让予书能够安心。
“姑娘,先吃点东西,然后喝药,您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好好休息。”予书笑着说道。
谢雁归点头,等吃完了东西喝了药,她便放空思绪,让自己很快睡着。
予书从搭建好的营帐内出来,轻轻叹了口气。
“予书姑娘。”常修招呼一声,“主母如何了?”
谢雁归问话的时候,常修就到了,只是想着现在也不能对话,他若出现也怕她多思虑,所以给一直等在外面。
毕竟她刚醒过来,各项反应还比较迟钝,不会察觉到他。
“睡着了,只要醒来,恢复的速度就会快很多,可以松一口气了。”
到此时,予书才真的放松下来。
她之前派人回边关,说谢雁归脱离生命危险,让众人宽心,可实际上,那时候她仍然提心吊胆。
正如她所想,就算脱离危险,可只要还在昏迷,就有许多可能。
像沈怀亦之前的昏迷也是如此,极有可能他一直到死都不会醒来。
好在,他醒了,也让予书更多一分信心。
当初谢雁归在辽北的伤不比现在轻,她守了许久,也是等到她醒过来才彻底安心。
“有什么事的话,你尽管吩咐,这些日子也辛苦你了。”常修也跟着松了口气。
“还有一事,常予来到边关的事,也先不要告诉主母,以免她思虑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