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院子里,此刻也异常起来。
紫帐汗国中央,实际上有两套系统。一套是兵部,下面管着各个行省的军区,负责登记兵员、安排奖赏抚恤、进行军械订购和后勤物资筹集等等。一套是南北都元帅府,下面管着各个战团和军需仓库,负责集结军队,编制集训计划,和运输线安排之类。
如果发生大战,还会另行组织一套指挥机关,一般习惯称为幕府。划拨过来作战的军队,就接受幕府的指挥。战场内外的调度,军需物资的发放和索取,都是这些人在进行管理。
在刚建帐那会儿,实际上只有一套指挥机构。疆域扩大之后,也只是各家都有各自一套机关,相当于好几个中央军事机构,大家分别负责不同方向。后来,海伦娜太后阴谋废黜了最大的世侯李家,为了抵消他们的职能,把前线和后方两部分分开,各家的幕府也就只管前线,不再干预地方人事安排和招兵、生产了。
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因为,现在的战争越来越复杂。单靠摆赛汗本人,或者派出指挥的大将,带着一些亲信幕僚,已经越来越不够指挥大军所需了。而且,像当年那样,什么都靠临时动员公民,也不太现实。常备军队和特殊兵种的维持,也只能靠整个国家一起,才能承担得起。
所以,幕府实际上也越来越脱离主将本身。到巴西尔三世的时候,因为征讨东欧和南意大利的需要,他把几支常备军队的编制正式确定下来。像之前凯旋式上出现的“巴西尔之锤”,就是这种军队。
他们打完仗也不会解散,而是一直维持着训练,随时可能出去作战。指挥官可以单独任命,但军队中的各种机构,自然也必须常设才行。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有幕僚、无主官的状态,形成可以独自运转的机构了。
而元帅府和兵部,也是那时分出来的。南北战争之后,南衙世侯名义上的首领,称为南衙元帅,有很大的权力,已经几乎可以包揽所有军事事务。但时间长了,哪怕各个世侯自己,都觉得这个职务权力太大,很容易出问题,因此也拆分了不少。
后来,同样是因为国土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复杂,索性把整个军队的人事、行政部分,都拆了出来,让原本一直是虚职的兵部,有了实际的职能。剩余的那些,则设立南北都元帅府负责。希腊语里,沿用罗马的习惯,把兵部首领称为军务尚书,也是由此而来。至于元帅府,因为南衙势力大,大部分时候还是南衙元帅负责,有时也会派其他没上一线的高级将领指挥。这几个月,因为南衙元帅张公亮随着大汗出征了,就是战帅在临时负责。
现在,按理说是这几个部门最忙的时候。战争刚刚结束,一大堆后续事情都要处理:战争中积累的功劳,要进行最后的核查与登记,然后按照标准,进行奖赏。有人阵亡、伤残,要分发抚恤,还得通知地方官府,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家庭安排额外的照顾。
而且因为军制问题,战争结束之后,整支军队作为一个统一的单位,会在凯旋后被正式解散。作为军队指挥中枢的各个幕僚部门,会转回原来的机关。而大部分征调来的军队,也会回归自己的战团。
而对于具体的士兵来说,哪些人留下来,哪些人回家,兵部也要和幕府的文吏对接,按照战争中的表现,和士兵个人的意向,进行登记。有些人会返回原籍,加入地方战团;有些人会转入常备部队;还有些人则会直接退役。
加入地方战团的人,因为有了实际作战的经验,往往可能获得提升,这种人就需要进行记录,把他们的作战履历文件,调拨给当地军府,好安排合适的位置。当然,也有人可能就此解甲还乡,这时候还需要把履历文件划给当地县衙——因为紫帐汗国的退伍老兵,往往也是基层的吏员,甚至兼职教师,总之都是很珍贵的资源。
并且,汗廷往往在战争结束后,招募一部分老兵,前往新开拓地区,建立新的农庄。尤其是一些原本并非公民的人,盯上的就是这个机会。这次出征,阿勒曼尼地区就有很多当地人慕名前来投军。他们大多是那里的穷苦人,实在混不下去,只能找个新出路。他们没什么家底,也不在乎远徙,因此很多人被安排到了克里米亚以北广袤的罗斯地区,获得土地,开垦农庄。这些年,已经有不少人搬迁过去了。
可以说,每一个士兵,都有不止一份案牍公文要处理。兵部和元帅府衙门,本身倒不会管这么细,但整体的人员分拨、任务分配,肯定得他们来调度。
而其他东西,例如战争中收缴来的战利品,也要进行整理登记,再分门别类进行回收利用或者干脆废弃。这些,同样要由他们来进行管理。
更让工作雪上加霜的是,现在汗廷已经有了对埃及动兵的意向。虽然还没有正式下达命令,但大家都知道,地中海的冬季不适合航行,一开春,大调动就可能会开始。所以,也需要提前进行各种准备。这两项工作,算是撞到一起了。
现在的战争,已经比古典时代复杂多了。虽然很多军队,尤其是欧洲人那种,在专业程度上,可能还比不过当年的罗马人,但紫帐汗国自己,总不能去学他们。
调配每一件物资,都需要数不清的人齐心协力。
比如,运输粮食到前线,就不是一道命令能解决的。在开战之前,各个军团还没集结完成的时候,汗廷就会下令设立指挥机构,其中最重要的部门就是行军总管府。府里的幕僚们会连天加夜地算来算去,预计军队需要的各种物资。元帅府则会把下辖各个武库、粮仓的情况进行汇总核实,与他们协调。
绝大部分时候,这些储备物资是不太够的,而且总得多留余量。因此,元帅府会把缺额报给兵部,兵部则会根据自己掌握的各种信息,去找户部、水部、各个行省等各种机构,要求他们调拨。
一旦需求确认,户部就会把粮食集中到兵部规划、指定好的仓储中心。这一步,是地方衙门或者他们征调、雇佣的民间运输者完成的。进入仓库之后,元帅府会专门安排辎重队,向行军总管府指定的各个地点进行输送。因为后方仓库尚且能保证安全,但仓库到前线集结地之间,往往就开始有敌人活动,需要进行专门的护送和路线规划了。
前线军队有时候会指定一个集结地,但也有很多时候,各个军团会分头行动,多路作战。因此元帅府需要尽可能调动自己掌握的有限力量,或者借助前线守备战团以及地方部队的帮助,一方面也得尽量避免占用宝贵的一线兵力,一方面又必须保证安全,尽量减少损耗。每次调度,同样是非常伤脑筋的事情。等行军总管安排各支部队把东西都取走,他们才能松口气。后续的分配和前线输送,就有他们自己负责了。
一袋军粮,就得前后经过三四个中央部门,和不少于十几个地方衙门,经过四五种不同身份的运输者转交,才能最后送到前线军团士兵的干粮袋里。
更何况,很多时候,兵部和元帅府还得对这些物资进行进一步地处理。比如户部给过来的,一般都是便于保存的小麦粒,但这种东西,就算脱粒之后,也只是理论上可以直接吃。天天让前线吃煮麦饭,军团兵肯定要闹事的。
所以,兵部还得想办法安排磨坊,做出面粉,进而制造军粮。传统的硬面包实际上不太方便,而且也容易出问题,所以现在已经换成新方式了:紫帐汗国带来了东方的大铁锅,他们会把面粉倒进锅里,加油炒熟。如果条件允许,还会加入其他一些材料。这种被称为“炒面”的干粮,是元朝那边最先流行起来的,相比而言,更容易携带和保存,事态紧急的时候,吃起来也方便。
这种干粮的制作,就一直是兵部经营的作坊在处理。时间长了,甚至有了些名声。而这种东西,当然也是要费心思去管的。
如今,战场上与敌人的战争结束了,但一场与文山卷海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虽然这些工作都默默无闻,远没有战场上的拼杀更引人注目,更容易打出声名,但大家其实都知道,这些繁杂的公文和精细的网络,才是罗马军队效率超过蛮族的基础,也是对方最难以学会、抄走的部分。
作为这场战争的指挥者,兵部与元帅府自然十分繁忙。郭大侠加班,确实不是单纯找借口——虽然都是后方的文牍工作,但这种事务,反而很需要富有战场经验的人来统筹安排,不能让不了解军队的书吏就草率下决定。所以,他的工作量和责任,也确实是很大的。
不过今天,办公大院里的日常氛围,还是被打破了。
一众书吏抱着文卷,匆匆从办公的小楼里出来,把文档放进地下室,仔细摆好。一大群本来在伏案写作的人,也久违地穿上铠甲,在门口境界。还有人不断从办公地点进进出出,传递各种消息。
兵部尚书鲍里斯·库布拉特也在大门口,踱来踱去。
因为职能问题,兵部和元帅府的办公场所,一直以来都是在一起的。这样,处理很多日常事务,就方便了不少。最起码,文吏们搬运海量公文的时候,就能节约不少力气。
而今天,街上刚乱起来的时候,大家并没有过于在意。只要在大都住过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但凡遇到节日或者庆典,要是想街上没有人闹事,恐怕只有让天父亲自来管才行。尤其这回凯旋式规模很大,满街都是醉汉和游手好闲的市民,要是没乱起来,大家反而得怀疑,他们是不是在策划什么更惊人的狠活了。
对此,兵部和元帅府衙署,已经熟练地做出了应对:这几天,守卫的数量是平时的两倍,轮班的官吏和卫士也不准回家,都得在办公室打地铺,以便有事的时候,能及时应对。按理说,这种准备就足够了,毕竟哪怕是喝高了的市民,也没几个敢跑这边撒野的。
至于有组织的黑帮——能在大都有组织,往往不是他们自己厉害,而是有人需要他们。这些人,总不至于和汗廷最重要的部门过不去吧。
不过,事情的发展,还是很快超出了预期。竹林坊那边,大火烧了起来,而且迟迟没见有人反应。
紫帐汗国的管理方式和古罗马不同,早就把处置灾害的职责收归官府,而且首都里,各个势力眼线众多,一般来说也不会出现故意放火然后向当地人收钱这种古典方式。正常情况下,大都县的衙门,会调集人手去维持秩序,扑灭火灾。守夜人战团和其他几个营地的驻留士兵,也会很快出发,控制局面。因为很多时候,城里火灾最大的破坏,往往不是大火本身,而是火起之后,趁火打劫的人。
但这次,大火烧了将近半个时辰,还没有人去管。办公区里,一些敏锐的老军官,就感觉到不对了。
为此,他们立刻派人,去皇宫发出警告,还另外派了使者,去看守夜人那边的情况。不过摆赛汗一家都去城外宴饮了,皇宫现在没有能拍板的人值守。而守夜人那边的反应也不对劲——他们明显不太想去管这件事,言行间,都在试图搪塞。显然,估计已经知道了一些情况,但这里又有让他们投鼠忌器的事情。到最后,守夜人甚至试图把兵部的使者拖住,不过使者早有准备,自己还没出来,外面监视的手下就已经回去报信了。因此,这里留守的人,虽然还完全不清楚来龙去脉,但也立刻开始了准备。
库布拉特认为,外面的情况或许会很复杂,现在应当自守为主,防止衙署遭到破坏。不过自从大火烧起来,战帅就有些坐立不安,一直再说,自己应该去看一看。
大家当然反对这种情况。
他现在是这里的主心骨,也是整个院子里最能打的——不少人还笃定地认为,他是大都乃至全罗马最能打的。他要是跑过去了,且不论冒险深入不明地区的安危问题,这边又怎么办?竹林坊那就是个贫民区,再怎么重要,也远没有这边重要。而且万一贼人想要调虎离山呢?
因此,众人纷纷进行劝说。他几次想走,说要看看自己儿子女儿跑哪去了,都被大家七嘴八舌留了下来——要是只有郭破奴,或许大家还怀疑她会乱跑,瞎凑热闹。但郭康,多少年了,都是个老老实实的“宅男”,每天过着家里、教会两点一线的生活,很多人都了解他。他就算出外勤,也早该回去了。怎么可能突然跑去跟人放火啊……
(本章完)
紫帐汗国中央,实际上有两套系统。一套是兵部,下面管着各个行省的军区,负责登记兵员、安排奖赏抚恤、进行军械订购和后勤物资筹集等等。一套是南北都元帅府,下面管着各个战团和军需仓库,负责集结军队,编制集训计划,和运输线安排之类。
如果发生大战,还会另行组织一套指挥机关,一般习惯称为幕府。划拨过来作战的军队,就接受幕府的指挥。战场内外的调度,军需物资的发放和索取,都是这些人在进行管理。
在刚建帐那会儿,实际上只有一套指挥机构。疆域扩大之后,也只是各家都有各自一套机关,相当于好几个中央军事机构,大家分别负责不同方向。后来,海伦娜太后阴谋废黜了最大的世侯李家,为了抵消他们的职能,把前线和后方两部分分开,各家的幕府也就只管前线,不再干预地方人事安排和招兵、生产了。
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因为,现在的战争越来越复杂。单靠摆赛汗本人,或者派出指挥的大将,带着一些亲信幕僚,已经越来越不够指挥大军所需了。而且,像当年那样,什么都靠临时动员公民,也不太现实。常备军队和特殊兵种的维持,也只能靠整个国家一起,才能承担得起。
所以,幕府实际上也越来越脱离主将本身。到巴西尔三世的时候,因为征讨东欧和南意大利的需要,他把几支常备军队的编制正式确定下来。像之前凯旋式上出现的“巴西尔之锤”,就是这种军队。
他们打完仗也不会解散,而是一直维持着训练,随时可能出去作战。指挥官可以单独任命,但军队中的各种机构,自然也必须常设才行。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有幕僚、无主官的状态,形成可以独自运转的机构了。
而元帅府和兵部,也是那时分出来的。南北战争之后,南衙世侯名义上的首领,称为南衙元帅,有很大的权力,已经几乎可以包揽所有军事事务。但时间长了,哪怕各个世侯自己,都觉得这个职务权力太大,很容易出问题,因此也拆分了不少。
后来,同样是因为国土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复杂,索性把整个军队的人事、行政部分,都拆了出来,让原本一直是虚职的兵部,有了实际的职能。剩余的那些,则设立南北都元帅府负责。希腊语里,沿用罗马的习惯,把兵部首领称为军务尚书,也是由此而来。至于元帅府,因为南衙势力大,大部分时候还是南衙元帅负责,有时也会派其他没上一线的高级将领指挥。这几个月,因为南衙元帅张公亮随着大汗出征了,就是战帅在临时负责。
现在,按理说是这几个部门最忙的时候。战争刚刚结束,一大堆后续事情都要处理:战争中积累的功劳,要进行最后的核查与登记,然后按照标准,进行奖赏。有人阵亡、伤残,要分发抚恤,还得通知地方官府,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家庭安排额外的照顾。
而且因为军制问题,战争结束之后,整支军队作为一个统一的单位,会在凯旋后被正式解散。作为军队指挥中枢的各个幕僚部门,会转回原来的机关。而大部分征调来的军队,也会回归自己的战团。
而对于具体的士兵来说,哪些人留下来,哪些人回家,兵部也要和幕府的文吏对接,按照战争中的表现,和士兵个人的意向,进行登记。有些人会返回原籍,加入地方战团;有些人会转入常备部队;还有些人则会直接退役。
加入地方战团的人,因为有了实际作战的经验,往往可能获得提升,这种人就需要进行记录,把他们的作战履历文件,调拨给当地军府,好安排合适的位置。当然,也有人可能就此解甲还乡,这时候还需要把履历文件划给当地县衙——因为紫帐汗国的退伍老兵,往往也是基层的吏员,甚至兼职教师,总之都是很珍贵的资源。
并且,汗廷往往在战争结束后,招募一部分老兵,前往新开拓地区,建立新的农庄。尤其是一些原本并非公民的人,盯上的就是这个机会。这次出征,阿勒曼尼地区就有很多当地人慕名前来投军。他们大多是那里的穷苦人,实在混不下去,只能找个新出路。他们没什么家底,也不在乎远徙,因此很多人被安排到了克里米亚以北广袤的罗斯地区,获得土地,开垦农庄。这些年,已经有不少人搬迁过去了。
可以说,每一个士兵,都有不止一份案牍公文要处理。兵部和元帅府衙门,本身倒不会管这么细,但整体的人员分拨、任务分配,肯定得他们来调度。
而其他东西,例如战争中收缴来的战利品,也要进行整理登记,再分门别类进行回收利用或者干脆废弃。这些,同样要由他们来进行管理。
更让工作雪上加霜的是,现在汗廷已经有了对埃及动兵的意向。虽然还没有正式下达命令,但大家都知道,地中海的冬季不适合航行,一开春,大调动就可能会开始。所以,也需要提前进行各种准备。这两项工作,算是撞到一起了。
现在的战争,已经比古典时代复杂多了。虽然很多军队,尤其是欧洲人那种,在专业程度上,可能还比不过当年的罗马人,但紫帐汗国自己,总不能去学他们。
调配每一件物资,都需要数不清的人齐心协力。
比如,运输粮食到前线,就不是一道命令能解决的。在开战之前,各个军团还没集结完成的时候,汗廷就会下令设立指挥机构,其中最重要的部门就是行军总管府。府里的幕僚们会连天加夜地算来算去,预计军队需要的各种物资。元帅府则会把下辖各个武库、粮仓的情况进行汇总核实,与他们协调。
绝大部分时候,这些储备物资是不太够的,而且总得多留余量。因此,元帅府会把缺额报给兵部,兵部则会根据自己掌握的各种信息,去找户部、水部、各个行省等各种机构,要求他们调拨。
一旦需求确认,户部就会把粮食集中到兵部规划、指定好的仓储中心。这一步,是地方衙门或者他们征调、雇佣的民间运输者完成的。进入仓库之后,元帅府会专门安排辎重队,向行军总管府指定的各个地点进行输送。因为后方仓库尚且能保证安全,但仓库到前线集结地之间,往往就开始有敌人活动,需要进行专门的护送和路线规划了。
前线军队有时候会指定一个集结地,但也有很多时候,各个军团会分头行动,多路作战。因此元帅府需要尽可能调动自己掌握的有限力量,或者借助前线守备战团以及地方部队的帮助,一方面也得尽量避免占用宝贵的一线兵力,一方面又必须保证安全,尽量减少损耗。每次调度,同样是非常伤脑筋的事情。等行军总管安排各支部队把东西都取走,他们才能松口气。后续的分配和前线输送,就有他们自己负责了。
一袋军粮,就得前后经过三四个中央部门,和不少于十几个地方衙门,经过四五种不同身份的运输者转交,才能最后送到前线军团士兵的干粮袋里。
更何况,很多时候,兵部和元帅府还得对这些物资进行进一步地处理。比如户部给过来的,一般都是便于保存的小麦粒,但这种东西,就算脱粒之后,也只是理论上可以直接吃。天天让前线吃煮麦饭,军团兵肯定要闹事的。
所以,兵部还得想办法安排磨坊,做出面粉,进而制造军粮。传统的硬面包实际上不太方便,而且也容易出问题,所以现在已经换成新方式了:紫帐汗国带来了东方的大铁锅,他们会把面粉倒进锅里,加油炒熟。如果条件允许,还会加入其他一些材料。这种被称为“炒面”的干粮,是元朝那边最先流行起来的,相比而言,更容易携带和保存,事态紧急的时候,吃起来也方便。
这种干粮的制作,就一直是兵部经营的作坊在处理。时间长了,甚至有了些名声。而这种东西,当然也是要费心思去管的。
如今,战场上与敌人的战争结束了,但一场与文山卷海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虽然这些工作都默默无闻,远没有战场上的拼杀更引人注目,更容易打出声名,但大家其实都知道,这些繁杂的公文和精细的网络,才是罗马军队效率超过蛮族的基础,也是对方最难以学会、抄走的部分。
作为这场战争的指挥者,兵部与元帅府自然十分繁忙。郭大侠加班,确实不是单纯找借口——虽然都是后方的文牍工作,但这种事务,反而很需要富有战场经验的人来统筹安排,不能让不了解军队的书吏就草率下决定。所以,他的工作量和责任,也确实是很大的。
不过今天,办公大院里的日常氛围,还是被打破了。
一众书吏抱着文卷,匆匆从办公的小楼里出来,把文档放进地下室,仔细摆好。一大群本来在伏案写作的人,也久违地穿上铠甲,在门口境界。还有人不断从办公地点进进出出,传递各种消息。
兵部尚书鲍里斯·库布拉特也在大门口,踱来踱去。
因为职能问题,兵部和元帅府的办公场所,一直以来都是在一起的。这样,处理很多日常事务,就方便了不少。最起码,文吏们搬运海量公文的时候,就能节约不少力气。
而今天,街上刚乱起来的时候,大家并没有过于在意。只要在大都住过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但凡遇到节日或者庆典,要是想街上没有人闹事,恐怕只有让天父亲自来管才行。尤其这回凯旋式规模很大,满街都是醉汉和游手好闲的市民,要是没乱起来,大家反而得怀疑,他们是不是在策划什么更惊人的狠活了。
对此,兵部和元帅府衙署,已经熟练地做出了应对:这几天,守卫的数量是平时的两倍,轮班的官吏和卫士也不准回家,都得在办公室打地铺,以便有事的时候,能及时应对。按理说,这种准备就足够了,毕竟哪怕是喝高了的市民,也没几个敢跑这边撒野的。
至于有组织的黑帮——能在大都有组织,往往不是他们自己厉害,而是有人需要他们。这些人,总不至于和汗廷最重要的部门过不去吧。
不过,事情的发展,还是很快超出了预期。竹林坊那边,大火烧了起来,而且迟迟没见有人反应。
紫帐汗国的管理方式和古罗马不同,早就把处置灾害的职责收归官府,而且首都里,各个势力眼线众多,一般来说也不会出现故意放火然后向当地人收钱这种古典方式。正常情况下,大都县的衙门,会调集人手去维持秩序,扑灭火灾。守夜人战团和其他几个营地的驻留士兵,也会很快出发,控制局面。因为很多时候,城里火灾最大的破坏,往往不是大火本身,而是火起之后,趁火打劫的人。
但这次,大火烧了将近半个时辰,还没有人去管。办公区里,一些敏锐的老军官,就感觉到不对了。
为此,他们立刻派人,去皇宫发出警告,还另外派了使者,去看守夜人那边的情况。不过摆赛汗一家都去城外宴饮了,皇宫现在没有能拍板的人值守。而守夜人那边的反应也不对劲——他们明显不太想去管这件事,言行间,都在试图搪塞。显然,估计已经知道了一些情况,但这里又有让他们投鼠忌器的事情。到最后,守夜人甚至试图把兵部的使者拖住,不过使者早有准备,自己还没出来,外面监视的手下就已经回去报信了。因此,这里留守的人,虽然还完全不清楚来龙去脉,但也立刻开始了准备。
库布拉特认为,外面的情况或许会很复杂,现在应当自守为主,防止衙署遭到破坏。不过自从大火烧起来,战帅就有些坐立不安,一直再说,自己应该去看一看。
大家当然反对这种情况。
他现在是这里的主心骨,也是整个院子里最能打的——不少人还笃定地认为,他是大都乃至全罗马最能打的。他要是跑过去了,且不论冒险深入不明地区的安危问题,这边又怎么办?竹林坊那就是个贫民区,再怎么重要,也远没有这边重要。而且万一贼人想要调虎离山呢?
因此,众人纷纷进行劝说。他几次想走,说要看看自己儿子女儿跑哪去了,都被大家七嘴八舌留了下来——要是只有郭破奴,或许大家还怀疑她会乱跑,瞎凑热闹。但郭康,多少年了,都是个老老实实的“宅男”,每天过着家里、教会两点一线的生活,很多人都了解他。他就算出外勤,也早该回去了。怎么可能突然跑去跟人放火啊……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最新章节,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最新章节,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