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三,杨广动身西巡,至于走哪条路,其实只有一条路,沿着甘肃省地图划一条东西线,就是中原西出的唯一通道。
这次离开,杨广带走的官员不多,嫔妃也不多,最多的是和尚道士、百戏艺人以及一些商团。
没错,杨广去张掖,打算和西域诸国签订一些贸易协议,是国家层面的贸易。
打通河西走廊,为的就是对外贸易,贸易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的一大手段,不但赚钱,还能促使边境安稳,也可以解决国家内部矛盾。
商业带动经济上行,经济上行,国势必然是蒸蒸日上,如今大隋因运河而南北互通,外加河西走廊,经济正处在一个即将井喷的爆发期,已经有很多的南方人通过运河进入洛阳,再从洛阳经京师出玉门关,与西域做生意。
无论是谁坐在杨广那个位置上,都会飘飘然,因为眼下的大隋,谁都能看得出,正处在一个急速上升的过程。
但是杨铭清楚,大隋的很多政策都有弊端,如果不能掀起一场波及全国的改革,眼下的风光也只是昙花一现。
关键是,杨铭不敢改革,那是你死我活的问题。
这一次,作为大隋唯二的顶级外交家长孙晟,没有跟着杨广离开,因为就在四月份,长孙晟突然病倒了。
杨铭因为忙于东宫的政务,没有来得及探视,今天朝会结束之后,他带着杨茵绛,亲自去了长孙晟府上。
“别起来,好好躺着,”杨铭见到长孙晟眼下这副模样,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人嘛,毕竟是感情动物,杨铭总是眼睁睁看着一个个历史级重量人物离世,心里也是唏嘘不已。
不论你生前多么风光,终究会有入土的那一天。
长孙晟这个病来的快,整个人一下子就不行了,这才一个多月没见,已经暴瘦了一整圈。
人嘛,就怕无端端的突然暴瘦,那样必定是身体出了极大问题。
“臣残败之躯,有劳太子亲自探视,却不能下塌相迎,失礼之处,太子莫怪,”很明显,长孙晟说话都已经很勉强了。
经历过祖父杨素离世过程的杨茵绛,也看出对方时日无多了。
杨铭就坐在床边,握着长孙晟干枯的手掌:“你我不是外人,不要谈什么失礼,我已经带着太医来了,就让他们住在伱府上,好好为你治病。”
长孙晟勉强一笑:“臣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以前从来没有这么病过,今遭恐怕是熬不过去了。”
或许是出于同情怜悯,杨铭忍不住掉下几滴泪,下意识的便抬袖去擦。
这一幕,被站在一旁的长孙无忌看的清清楚楚。
“臣早年得封上柱国,皆因太子,此恩至今未还,臣有愧啊,”长孙晟也跟着哭了,或许是因为知道自己这次挺不过去了。
杨铭道:“长孙国之重器,我举荐你并非出于私心,何来感恩?不要再说这些了,当下应好生修养,我等着在朝会上再见到你。”
长孙晟笑了笑,随后目光看向自己的儿女,缓缓道:
“你们都给太子跪下。”
长子长孙行布带头,四个儿子以及还未嫁人的幺女长孙无垢,纷纷朝杨铭跪下。
长孙晟继续道:“你们都给我听好了,为父欠着太子一份大恩,今生恐无报答之日,汝等当承继我志,以报太子,若有异心者,不得入祖坟。”
“儿子明白,”一干人突然哭起来了。
杨铭也知道,这是人家长孙晟最后一次心机,也算是托孤吧,希望自己能照拂点他的儿女。
于是趁着眼下机会,杨铭直接道:
“行步年长,等长孙公身体康健,便往东宫,就任右武侍率,无忌最幼,还是要跟着李百药多多学习,等你成年,我自有安排。”
两人赶忙谢恩。
四个儿子,杨铭一下子定了两个,前妻一个,现在的妻子高氏一个,算是让长孙晟死亦瞑目了。
病榻前不能久呆,长孙晟熬不住,于是杨铭早早离开,由长孙行布送出府外,只等到杨铭的车队走远,长孙行步才站起身,返回府内。
“无忌才十一岁,凭什么受太子重视?咱们俩反倒没落着好,”老三长孙安业,在院子里跟老二恒业发牢骚。
长孙恒业比较老实,闻言皱眉道:
“都是自家兄弟,好处也没落给旁人不是?无忌当年随我从洛阳返京途中,便得太子喜爱,如今已经跟随太子三年,你有什么好不服气的?”
长孙无忌也在场,但是一声不吭。
他早就习惯了,他和妹妹在这个家,是没什么地位的。
古代不同现代,他的生母高氏,虽然是眼下的正妻,但是死后和长孙晟不是同埋一穴,而是靠前一个坑位。
能和长孙晟合葬的,是长孙行布他们仨的亲娘。
这要是放在现代,肯定是当下妻子的儿子最受宠,但是古代不行,古代元配为尊,高氏别看出身好,那叫继室。
行布回来之后,刚好听到这句话,闻言皱眉道:
“太子安排,不要私下妄议,再敢乱说家法伺候。”
说罢,行布便返回房间伺候父亲去了。
老大终究是老大,权威毋庸置疑,何况四个兄弟的年龄也拉断层了,行布今年已经三十四,但无忌才十一,他的儿子都比长孙无忌年龄大,人家才是家业继承人。
长孙无忌什么都没有说,扭头走了。
当天晚上,无忌等到母亲从病房出来,然后拉着母亲来到一颗小树底下,道:
“今后咱们的日子,恐怕是不好过了,我还好说,在东宫侍奉太子,他们不能把我怎么样,但是阿娘和妹妹,恐怕少不了受气。”
高氏皱眉道:“他们不敢乱来吧?”
面对老娘的幼稚,长孙无忌有点无语:“人家才是一家人,这么多年,他们三个何曾给过阿娘好脸色?若是阿爷真的阿娘还是早做谋划吧。”
“唉”高氏叹息道:“我又能如何谋划呢?家里不是我掌权,我就算有心移居它处,也没有那个本钱啊,何况离家孀居,于名节有损。”
长孙无忌道:“不要在意名节了,说不定到时候人家们都会赶咱们走,没钱找舅舅借点,我也可以跟恩师借点。”
他的恩师,就是李百药,李百药有个屁的钱,早花光了,指望高士廉还靠谱一点。
高氏沉默半晌,叹息道:“此事再说吧,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愿离家。”
长孙无忌见劝不动,也只能暂时作罢,毕竟他才十一岁,能看出长孙兄弟会把他们赶出家门,已经很厉害了,至于如何应对,他一时间也想不明白。
眼下的无忌,和好基友李世民都在东宫,两人如今接触的机会又多了,而且多了一个拖油瓶杨瑞。
三人在宫里闲逛的时候,不是世民背杨瑞,就是无忌背杨瑞,毕竟杨瑞还小,没他俩走得快。
“我早就看你那三个哥哥不顺眼了,”李世民直接道:“行布自以为是,安业奸诈卑鄙,老二恒业就是个墙头草,指望他维护你们母子,你还不如指望我。”
“唉”无忌背着杨瑞,走在内宫的行道上,道:“家里的事务阿娘完全插不上手,京师的宅邸又贵,她那点存蓄,连个院墙都买不了,你能不能借我点?”
“我比你还穷,”世民笑道:“别忘了,我在家里是老二,我哪来的钱?我那大哥抠抠索索的,我跟他借也借不出来多少。”
说罢,李世民朝无忌使了一个眼色,意思是你背上有个大金主。
开什么玩笑?我能张嘴跟小殿下借钱吗?长孙无忌回瞪了他一眼。
杨瑞有钱吗?他有个屁,他当河东王那两年,河东上缴的赋税,都被他爹娘划走了,他压根就没有见过钱。
“李祭酒你也别指望,”李世民打击道:“别看他那宅子大的要命,他库里只怕都是空的,你没见他喝酒都是蹭的杜如晦吗?”
长孙无忌越来越灰心,仰天叹息道:“想在京师求个安身之所,就这么难吗?”
“不难,”这时候,杨瑞终于说话了:“我知道母妃有很多空置的宅子,你想要吗?”
杨茵绛那是顶级大财主,丈夫的钱,她管着,还总是吃娘家的,而娘家又是京师首富。
别看杨瑞年纪小,这可是杨铭和杨茵绛的嫡长,打小偷听的话多了,虽然还没有养成心机,但是说话套路,是完全模仿爹娘的。
李世民赶忙给长孙无忌使眼色,见对方一脸不好意思,于是帮忙道:
“无忌将来恐无栖身之所,殿下不忍见他流落街头吧?”
“你若流落街头,我也不忍,”杨瑞拍了拍无忌肩膀,道:“我会央求母妃的,你落脚的问题无需担忧,我总不会让你连个住处都没有。”
长孙无忌顿时一脸感激,道:“殿下现在先不要着急请示太子妃,事情还没有眉目,也许将来用不着殿下帮忙。”
“好的,你我不必见外,凡有难处,但说无妨,”杨瑞点了点头,不吭声了。
长孙无忌心花怒放,背着杨瑞走路也更有劲了。
李世民也开心,张嘴起了一个调子,于是三个小家伙高声吟唱,于余晖中返回东宫。
(本章完)
这次离开,杨广带走的官员不多,嫔妃也不多,最多的是和尚道士、百戏艺人以及一些商团。
没错,杨广去张掖,打算和西域诸国签订一些贸易协议,是国家层面的贸易。
打通河西走廊,为的就是对外贸易,贸易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的一大手段,不但赚钱,还能促使边境安稳,也可以解决国家内部矛盾。
商业带动经济上行,经济上行,国势必然是蒸蒸日上,如今大隋因运河而南北互通,外加河西走廊,经济正处在一个即将井喷的爆发期,已经有很多的南方人通过运河进入洛阳,再从洛阳经京师出玉门关,与西域做生意。
无论是谁坐在杨广那个位置上,都会飘飘然,因为眼下的大隋,谁都能看得出,正处在一个急速上升的过程。
但是杨铭清楚,大隋的很多政策都有弊端,如果不能掀起一场波及全国的改革,眼下的风光也只是昙花一现。
关键是,杨铭不敢改革,那是你死我活的问题。
这一次,作为大隋唯二的顶级外交家长孙晟,没有跟着杨广离开,因为就在四月份,长孙晟突然病倒了。
杨铭因为忙于东宫的政务,没有来得及探视,今天朝会结束之后,他带着杨茵绛,亲自去了长孙晟府上。
“别起来,好好躺着,”杨铭见到长孙晟眼下这副模样,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人嘛,毕竟是感情动物,杨铭总是眼睁睁看着一个个历史级重量人物离世,心里也是唏嘘不已。
不论你生前多么风光,终究会有入土的那一天。
长孙晟这个病来的快,整个人一下子就不行了,这才一个多月没见,已经暴瘦了一整圈。
人嘛,就怕无端端的突然暴瘦,那样必定是身体出了极大问题。
“臣残败之躯,有劳太子亲自探视,却不能下塌相迎,失礼之处,太子莫怪,”很明显,长孙晟说话都已经很勉强了。
经历过祖父杨素离世过程的杨茵绛,也看出对方时日无多了。
杨铭就坐在床边,握着长孙晟干枯的手掌:“你我不是外人,不要谈什么失礼,我已经带着太医来了,就让他们住在伱府上,好好为你治病。”
长孙晟勉强一笑:“臣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以前从来没有这么病过,今遭恐怕是熬不过去了。”
或许是出于同情怜悯,杨铭忍不住掉下几滴泪,下意识的便抬袖去擦。
这一幕,被站在一旁的长孙无忌看的清清楚楚。
“臣早年得封上柱国,皆因太子,此恩至今未还,臣有愧啊,”长孙晟也跟着哭了,或许是因为知道自己这次挺不过去了。
杨铭道:“长孙国之重器,我举荐你并非出于私心,何来感恩?不要再说这些了,当下应好生修养,我等着在朝会上再见到你。”
长孙晟笑了笑,随后目光看向自己的儿女,缓缓道:
“你们都给太子跪下。”
长子长孙行布带头,四个儿子以及还未嫁人的幺女长孙无垢,纷纷朝杨铭跪下。
长孙晟继续道:“你们都给我听好了,为父欠着太子一份大恩,今生恐无报答之日,汝等当承继我志,以报太子,若有异心者,不得入祖坟。”
“儿子明白,”一干人突然哭起来了。
杨铭也知道,这是人家长孙晟最后一次心机,也算是托孤吧,希望自己能照拂点他的儿女。
于是趁着眼下机会,杨铭直接道:
“行步年长,等长孙公身体康健,便往东宫,就任右武侍率,无忌最幼,还是要跟着李百药多多学习,等你成年,我自有安排。”
两人赶忙谢恩。
四个儿子,杨铭一下子定了两个,前妻一个,现在的妻子高氏一个,算是让长孙晟死亦瞑目了。
病榻前不能久呆,长孙晟熬不住,于是杨铭早早离开,由长孙行布送出府外,只等到杨铭的车队走远,长孙行步才站起身,返回府内。
“无忌才十一岁,凭什么受太子重视?咱们俩反倒没落着好,”老三长孙安业,在院子里跟老二恒业发牢骚。
长孙恒业比较老实,闻言皱眉道:
“都是自家兄弟,好处也没落给旁人不是?无忌当年随我从洛阳返京途中,便得太子喜爱,如今已经跟随太子三年,你有什么好不服气的?”
长孙无忌也在场,但是一声不吭。
他早就习惯了,他和妹妹在这个家,是没什么地位的。
古代不同现代,他的生母高氏,虽然是眼下的正妻,但是死后和长孙晟不是同埋一穴,而是靠前一个坑位。
能和长孙晟合葬的,是长孙行布他们仨的亲娘。
这要是放在现代,肯定是当下妻子的儿子最受宠,但是古代不行,古代元配为尊,高氏别看出身好,那叫继室。
行布回来之后,刚好听到这句话,闻言皱眉道:
“太子安排,不要私下妄议,再敢乱说家法伺候。”
说罢,行布便返回房间伺候父亲去了。
老大终究是老大,权威毋庸置疑,何况四个兄弟的年龄也拉断层了,行布今年已经三十四,但无忌才十一,他的儿子都比长孙无忌年龄大,人家才是家业继承人。
长孙无忌什么都没有说,扭头走了。
当天晚上,无忌等到母亲从病房出来,然后拉着母亲来到一颗小树底下,道:
“今后咱们的日子,恐怕是不好过了,我还好说,在东宫侍奉太子,他们不能把我怎么样,但是阿娘和妹妹,恐怕少不了受气。”
高氏皱眉道:“他们不敢乱来吧?”
面对老娘的幼稚,长孙无忌有点无语:“人家才是一家人,这么多年,他们三个何曾给过阿娘好脸色?若是阿爷真的阿娘还是早做谋划吧。”
“唉”高氏叹息道:“我又能如何谋划呢?家里不是我掌权,我就算有心移居它处,也没有那个本钱啊,何况离家孀居,于名节有损。”
长孙无忌道:“不要在意名节了,说不定到时候人家们都会赶咱们走,没钱找舅舅借点,我也可以跟恩师借点。”
他的恩师,就是李百药,李百药有个屁的钱,早花光了,指望高士廉还靠谱一点。
高氏沉默半晌,叹息道:“此事再说吧,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愿离家。”
长孙无忌见劝不动,也只能暂时作罢,毕竟他才十一岁,能看出长孙兄弟会把他们赶出家门,已经很厉害了,至于如何应对,他一时间也想不明白。
眼下的无忌,和好基友李世民都在东宫,两人如今接触的机会又多了,而且多了一个拖油瓶杨瑞。
三人在宫里闲逛的时候,不是世民背杨瑞,就是无忌背杨瑞,毕竟杨瑞还小,没他俩走得快。
“我早就看你那三个哥哥不顺眼了,”李世民直接道:“行布自以为是,安业奸诈卑鄙,老二恒业就是个墙头草,指望他维护你们母子,你还不如指望我。”
“唉”无忌背着杨瑞,走在内宫的行道上,道:“家里的事务阿娘完全插不上手,京师的宅邸又贵,她那点存蓄,连个院墙都买不了,你能不能借我点?”
“我比你还穷,”世民笑道:“别忘了,我在家里是老二,我哪来的钱?我那大哥抠抠索索的,我跟他借也借不出来多少。”
说罢,李世民朝无忌使了一个眼色,意思是你背上有个大金主。
开什么玩笑?我能张嘴跟小殿下借钱吗?长孙无忌回瞪了他一眼。
杨瑞有钱吗?他有个屁,他当河东王那两年,河东上缴的赋税,都被他爹娘划走了,他压根就没有见过钱。
“李祭酒你也别指望,”李世民打击道:“别看他那宅子大的要命,他库里只怕都是空的,你没见他喝酒都是蹭的杜如晦吗?”
长孙无忌越来越灰心,仰天叹息道:“想在京师求个安身之所,就这么难吗?”
“不难,”这时候,杨瑞终于说话了:“我知道母妃有很多空置的宅子,你想要吗?”
杨茵绛那是顶级大财主,丈夫的钱,她管着,还总是吃娘家的,而娘家又是京师首富。
别看杨瑞年纪小,这可是杨铭和杨茵绛的嫡长,打小偷听的话多了,虽然还没有养成心机,但是说话套路,是完全模仿爹娘的。
李世民赶忙给长孙无忌使眼色,见对方一脸不好意思,于是帮忙道:
“无忌将来恐无栖身之所,殿下不忍见他流落街头吧?”
“你若流落街头,我也不忍,”杨瑞拍了拍无忌肩膀,道:“我会央求母妃的,你落脚的问题无需担忧,我总不会让你连个住处都没有。”
长孙无忌顿时一脸感激,道:“殿下现在先不要着急请示太子妃,事情还没有眉目,也许将来用不着殿下帮忙。”
“好的,你我不必见外,凡有难处,但说无妨,”杨瑞点了点头,不吭声了。
长孙无忌心花怒放,背着杨瑞走路也更有劲了。
李世民也开心,张嘴起了一个调子,于是三个小家伙高声吟唱,于余晖中返回东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