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 九四章 换防

小说:家父隋炀帝 作者:圆盘大佬粗 更新时间:2023-02-11 19:04:0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杨茵将一个未出阁的大姑娘,老是往杨铭这里跑,其实有点不太合适,会让人说闲话的。

  好在杨铭是杨广的儿子,杨茵绛是杨素的孙女,敢说他们闲话的,一只手掌都能数的过来。

  闲聊的时候,杨铭才从杨茵绛口中知晓了杨素面圣的整个过程。

  其实他也没想到,这件事会如此顺利。

  史万岁这个人除了脾气太硬,性格太直之外,其实算得上良臣了,可惜杨坚不喜欢这样的良臣。

  这跟杨坚的性格没关系,而是与他的经历有关系。

  他是以权臣身份篡位得的天下,所以当时不服他的人很多。

  远了不说,长女杨丽华首先就不服他。

  当然,事实证明,杨坚来做皇帝,远胜宇文氏。

  杨坚心里也清楚,自己这个皇帝宝座,来的不是那么名正言顺,所以他特别忌讳有人给他提意见,尤其是有人敢顶撞他,这样会让他觉得,对方没把他放在眼里。

  赵煚就是一个例子,本来好好的尚书右仆射,被贬成了一个刺史。

  苏威也是吃了这个亏。

  当初杨坚对群臣言道:朕若有过失,汝等当劝谏之。

  苏威当时身兼门下省纳言,干得就是劝谏皇帝的事,于是他信了杨坚的鬼话,还真的上疏劝谏,结果呢,被撸了一堆官职。

  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隋初四贵之一的虞庆则,也是经常顶撞杨坚,结果以谋反罪被诛杀。

  郢国公王谊,儿子娶了杨坚的五女杨阿五,都没保住他的命,被赐死。

  乐安郡公元谐,这位和杨坚还是同窗好友,私底下说杨坚坏话:我是主人,殿上者贼也,直接被诛杀,抄家除籍。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杨铭看来,这当然是杨坚巩固皇权的必然手段,没有什么对错可言。

  毕竟在关陇门阀之中,很多人认为:杨坚能坐得皇帝,我亦坐得。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史万岁也是被杨坚暴杀于朝堂,实因老史太能顶撞杨坚了,这纯属活腻歪了。

  所以杨铭觉得,这一次能保住史万岁,不代表下一次也能,这老小子如果还是改不了犯上的习惯,早晚都是一死。

  有机会了一定要好好劝劝自己这位师父,不然这种性格,熬得过杨坚,熬不过杨广。

  .......

  杨暕的婚事刚过,杨坚夫妇便移驾仁寿宫,又去避暑去了。

  实际上也谈不上什么避暑,就是仁寿宫那里的环境比较好,住着舒服,毕竟当初杨素监工仁寿宫,单是民夫就累死了一万人,其奢华程度可想而知。

  接下来,杨暕夫妇在大兴呆了七天后,就要动身离开了。

  萧妃又哭成了一个泪人,在马车前抱着二儿子不肯撒手。

  有哪个母亲,不希望儿女承欢膝下呢?可惜生在皇室,注定了母子之间聚少离多。

  河南王杨昭距离返回封地的日子,也不远了,也就是杨铭因为年龄还小的缘故,不到就藩的时候。

  杨暕带着自己的王妃,乘坐马车走朱雀大街,在街道两旁的击鼓鸣锣声中,离开了大兴。

  郡王以上,不论进京还是离京,朱雀大街都会净街鸣锣,寓意一路顺风。

  如今的朝堂,又是太子杨勇说了算了。

  偏偏这个时候,赶上了京师换防。

  每逢京师换防,全城戒严,各里坊全部关坊,不得出入。

  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候卫,这六卫的军府,都在关中地区,主要是负责京师及周边卫戍,每半年换防一次。

  当然,京城巡

  街的侯卫不算,这些人分别来自六卫,只负责京城内的巡逻,不会跟着换防,顶头上司只有一个,骠骑大将军崔弘升,杨昭的老丈人。

  这天,崔弘升来了王府,没有去找女婿杨昭,而是直接面见杨广。

  老爹杨广和别人密会的内容,很少会告诉杨铭,但如果是杨昭问,他就会说。

  于是杨铭老是怂恿杨昭去打听情况。

  因为他必须得知道每天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尤其是牵扯到杨广同志。

  众所周知,今年是开皇二十年,历史上,今年年末,就是杨广同志被册封皇太子的重要时刻。

  如今杨勇因为正妃过世,东宫无嫡的原因,已经被二圣大为冷落,朝中很多原本保持中立的官员,看出苗头不对,已经开始朝晋王这边慢慢靠拢。

  就如崔弘升一样,别看他跟晋王府是姻亲,但因掌管京城宿卫,位置特殊,所以一直以来都刻意与杨广保持距离,如今竟然正大光明的入府拜见,至少说明他已经看出一些苗头了。

  还有贺若弼,据说杨暕成婚那晚,他是最后一个从王府离开的,甚至还曾帮着杨广送客。

  送客这种事情,以前都是杨素和宇文述干的,这俩也是众所周知的晋王党。

  杨昭回来后,将打听到的消息转述给杨铭。

  原来崔弘升竟然是来抱怨来了。

  杨坚夫妇不在,眼下的大兴是太子杨勇说了算。

  而在这次换防的过程中,崔弘升这位掌管京师宿卫的骠骑大将军,差点跟左卫大将军元旻干起来。

  至于原因,这就要说到大兴城的城防布置。

  大兴城的城市布局,东、西、南各有三道城门,分别是南安化门、明德门、启夏门,东开远门、金光门、延平门,西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

  每道城门附近都设置有卫所,每卫八百人,分置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各一人。

  大兴城有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每条大街布置有武侯府、哨所、卫所、塔楼,再加上各里坊中的宿卫,总人数在两万五千人左右。

  这些人分别来自六卫,却都归崔弘度总领。

  之所以这样设置,自然是为了分化权力,京师重地,天子脚下,杨坚不可能让某一个人拥有绝对的统兵权。

  于是崔弘升这位大兴城武装部bu长,实际上手底下竟然有六位来自不同军府的将军。

  明面上,这些人换防后,自然要听崔弘升的调遣,实际上真要出了什么事,崔弘升根本调不动。

  杨坚的初衷,自然是为了让六府相互牵制,但这样一来却造成了京师的宿卫系统比较混乱。

  而这次换防,他之所以跟元旻发生矛盾,是因为元旻将城门各卫所原本该有的八百人,抽调走了五百,布防在了皇城周边,名义上说什么加强皇城防卫。

  但是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大兴外郭城防卫空虚,杨坚要是知道了,崔弘升这个骠骑大将军就算干到头了,你既然管不了这些宿卫,那就换个能管的人来。

  至于元旻,人家是奉了太子的令,将来自然不用背责任。

  而崔弘升来找杨广,自然是希望杨广能帮忙居中协调一下。

  杨广心里也清楚,这事协调不了,元旻这个王八蛋不会给他这个面子,说不定太子就是想借此事弄倒崔弘升。

  但是杨广还是满口答应了,于是他让崔弘升等他的消息,自己则出门拜访几位关键人物。

  元旻那边说不通,那就找其他几位帮帮忙。

  京师六卫,分属六位大老:

  左卫大将军,元旻。

  右卫大将军,杨雄。

  左武卫大将军,杨昭。

  右武卫大将军,杨谅。

  左武候大将军,宇文述。

  右武侯大将军,贺若弼。

  除掉始作俑元旻之外,剩下的都好说,更何况里面还有自己的儿子杨昭。

  宇文述不在京城,眼下左武侯府暂时由薛世雄总领事务。

  城防卫被抽调,整个大兴的防务就变成了外轻内重,这显然不合理。

  在杨广的协调下,这几位大老都答应帮忙,让各自卫府的宿兵从各里坊中抽调一些出来,补上了城防卫所。

  这样一来,又变成了内外相对平衡。

  将来杨坚过问起来,崔弘升起码能推掉一半责任,另一半自然在杨勇身上。

  胡乱调整宿卫部署,这简直就是乱弹琴。

  杨广也不忘落井下石,回府之后便找来崔弘升,让他写了一封奏疏,令人送至仁寿宫杨坚那里。

  这封奏疏算是帮崔弘度推责任,后者自然非常乐意。

  结果呢,杨坚夫妇在仁寿宫还没睡上几晚,就又要返京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隋炀帝,家父隋炀帝最新章节,家父隋炀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