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初,埋藏在地底百米之下的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启动。
部署在附近的聚变发电站将庞大的能量源源不断的输送进由超导材料制成的管道内。
那一束束的粒子流不断的加速着,碰撞着,激射出肉眼无法捕捉的火花与碎片,为地面上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庞大的实验数据。
这些以PB为单位的对撞数据,映射出了人类肉眼所无法看见的微观世界的秘密。
这些实验数据将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做进一步的分析工作。
名义上来说,惰性中微子的探测实验是挂在徐川名下的,所有在CRHPC机构工作的研究机构、高校、乃至个人都可以通过申请的方式来加入相关的分析工作。
对于从事理论物理行业的学者们来说,哪怕是自己无法在项目中占据主导地位,仅仅是打螺丝的一份子,也有众多的学者纷纷主动申请加入。
毕竟这可是惰性中微子的探测实验,目前理论物理学界最有可能是暗物质粒子之一的基本粒子。
而且就算是抛开不确定暗物质来说,它还是独立于标准模型之外的一颗神秘粒子。
对于它的来源,以及详细的特征同样是吸引广泛物理学家的原因。
不过让不少参与这场探测分析实验的学者感到困惑的是,作为惰性中微子探测实验的总负责人,那位徐川教授却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
六月十号,在CRHPC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启动后的第五天。
会议室中,在开会处理完这一次惰性中微子的对撞实验数据后,林风长舒了口气,宣布了会议的解散后疲懒的靠在了椅背上。
在徐川选择撂挑子甩手将这次的对撞实验交给他们管控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们的忙碌。
探测一颗未知的神秘粒子,尤其是深入人类从未了解过的领域时,所有的一切都得小心谨慎,一遍遍的进行验证,然后再调整下一次对撞的实验方向。
没有徐川这个掌舵人亲自处理这些工作,不得不说在CRHPC内部的意见的确不少。
尤其是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学者,并不怎么信服他的指挥。
好在他背后还站着CRHPC机构的理事会,以及曾经的导师爱德华·威腾也会帮忙站个台什么的。
再加上截止到目前,对惰性中微子的探测进展都还算顺利,他才勉强的掌控住了相关的实验。
会议室中,将自己面前的报告文件整理好后,爱德华·威腾看向自己这另一个学生好奇的开口询问道。
“说起来,最近这段时间好像都没有看到徐川的人,他离开这边了吗?”
林风摇摇头,道:“那倒没有,他还在CRHPC这边。”
“嗯?”
听到这回答,威腾脸上露出了一丝疑惑,忍不住询问道:“那他在做什么,惰性中微子的探测实验他都没兴趣了吗?”
“这可是他早些年发现的成果。”
林风想了想,:“具体在研究些什么我还真不太清楚,他没说。”
“不过从最近他一直都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不出门来看,大概可能是在研究某个理论?”
耸了耸肩,他看向威腾,接着道:“如果说你想知道的话,恐怕只有你自己去问他了。”
“某个理论吗?”
威腾细细的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也没再继续追问,更没有说过去看看的想法。
在他看来,如果说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徐川并不是会放弃惰性中微子探测实验的人。
因为这不仅仅是最有可能是暗物质的粒子,还是几年前他亲自从LHC对撞机中寻找到的线索。
能够让他放下惰性中微子探测实验而去研究的东西,重要程度至少要比完整的发现惰性中微子更上两个台阶。
既然这样,他也没什么必要去打扰这个学生的研究工作,等他出来就知道了。
当然,对于徐川可能在研究些什么,威腾心里还是有一些猜测的。
能够让他放下惰性中微子的探测而去潜心研究的前沿理论,除了黎曼猜想,恐怕就是虚空场论了。
这两个数学物理界前沿理论的研究,无论哪一个有突破,对于各自领域的推动和发展来说,都是史诗级的。
徐川的潜心研究并没有干扰到CRHPC机构的正常运行,也不会干扰到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的实验。
针对惰性中微子的对撞探测实验依旧在稳步有序的进行着,每一次的对撞,都会带来庞大的信息数据。
这些实验数据会通过建立在附近的超算中心以及依附于CRHPC机构建立起来的云计算资源做初步的处理,再送到各个研究小组的手中。
对惰性中微子的探测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首先中微子本身的质量就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们的直径大约在10^-20米到10^-18米之间,这个尺寸远小于原子核的大小。
更关键的是,中微子与其他粒子没有电磁力作用,也无强核力作用,只有弱核力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形式极为孤僻,难以勘探。
而想要通过对撞机来观测到中微子就更加的困难了。
因为中微子几乎不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所以大多数探测器都无法捕捉到它们。
而且,在对撞机产生的众多粒子和辐射中,要区分出中微子也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徐川联合了众多顶尖的物理学家对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的超导环场探测器和动能量轨迹追踪探测器进行升级优化。
在这两座大型探测追踪器的前端,有设置独立的探测实验室,实验室与探测器的连接区域距离足足数百米,且中间有设置过滤用的混凝土石墙、金属板等各种材料。
对于绝大部分的粒子来说,是很难穿过如此厚重的过滤装置的。
但中微子不同,质量轻、能量高的中微子则会倾向于沿束流管方向(被称为“前向”)飞行,从盲区逃逸出去。
并且这些中微子会一路穿过石墙,进而抵达前向探测实验室。
在这里,部署有近千层核乳胶片、钨板交替叠成,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中微子并测量它们的性质。
这对于惰性中微子的探测来说,是最关键的探测装备之一。
当然,除了惰性中微子外,前向探测实验室还肩负着探测其他未知粒子的使命。
比如可能存在的其他形态的中微子、暗物质粒子、轴子等等。
这些在物理学界同样占据了主流推测的粒子,也是CRHPC机构寻找的主要方向之一。
六月十五号,在惰性中微子探测工程启动后的第十天。
会议室中,林风反复翻看着整理出来的实验数据,紧蹙着眉头。
针对惰性中微子的探测一开始还是相当顺利的,在整合完几年前徐川在CERN那边的研究工作后,他们在短短的一周内,就从对撞数据中捕捉到了超过三位数的信号数据,一度将置信度推进到了4.2Sigma之上。
但随着置信度的提升,也随着对撞能级的提升,异常的现象,出现了。
按照徐川建立的惰性中微子与温暗物质理论来说,虽然中微子的质量极难测定,但它可以在高能级下与质子相互作用引起的反应,进而间接的探测中微子。
简单的来说,相当于在用一串质子束去随机的碰撞虚空中原本观测不到的惰性中微子。
在这个过程中,惰性中微子会与质子束相互作用,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会照亮一个接近球形的区域。
这就是徐川提出来的探测手段,CRHPC机构这边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对其进行勘探的。
理论上来说,惰性中微子与固定类型的质子在超过17Tev的高能级碰撞下诞生的能级是固定的。
但最近这段时间的分析数据却出现了异常的情况。
捏着手中的达里兹图,林风反复的看了好几遍,看着那一连串能级都快飙升到了28.9Tev级别的绿点,忍不住有些头疼的揉了揉脑袋。
按照预测来说,这种现象不应该出现。
惰性中微子的质量理论上来说要比常规的三种中微子更大,理论上来说,质子对撞实验中诞生的能级也应该会更高。
但再怎么高,对撞机进行的对撞实验能级是受控的。
惰性中微子的质量不可能无故增加或降低,它也不受大型强粒子对撞机的影响会主动加速,更不可能突然提升能级。
可现在,它的能级明显高于了17Tev能级,量级甚至都快翻了整整一倍了。
这种异常能级的结果,很明显超出了众人的预期。
盯着手中的达里兹图,皱着眉头思索了好一会后,林风长舒了口气后开口询问道:“关于异常能级的现象,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不过对惰性中微子的勘探,我们的结果与此前徐川教授在CERN机构那边的发现是完全吻合的。”
“这意味着至少在惰性中微子的探测实验上,我们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
会议桌前,来自日耳曼普朗克高能物理实验室的格纳·汉密尔顿教授摇着头开口说道:“但如果是夹杂异常的能级数据,我们就不可能精确的做出高达5sigma置信度以上的达里兹图。”
“这些低能级的惰性中微子与质子碰撞信号的出现,我们也无法将其当做背景噪音噪波忽视。”
闻言,林风有些头疼的捏了捏鼻梁,带着一些尝试性的看法开口一旁曾经的导师爱德华·威腾询问道:“威腾教授,您有什么想法?”
一旁,爱德华·威腾捏着手中的报告文件,带着一些思索的神色开口道:
“有没有一种可能,和常规的三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一样,暗物质在高能级的碰撞相互作用下,也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中微子?”
会议桌对面,格纳·汉密尔顿教授摸索着下巴开口道:“另一种中微子?或者是某种我们尚未发现的暗物质粒子?”
“这的确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可能性并不低。毕竟常规的中微子就有足足三种,理论上来说,暗物质相互作用时形成的暗中微子种类可能会更多。”
“不过目前对于它的勘探数据还过于稀少,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数据来分析它。”
微微顿了顿,他看向林风,满脸笑意的开口问道:“林风理事先生,请问CRHPC环形强粒子对撞机的下一次对撞实验安排在什么时候?”
林风:“对撞机的管道和超导环形探测器以及前向探测器都需要检修,我们大概还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启动下一次的对撞实验。”
听到回答,格纳·汉密尔顿教授微微一笑,说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按照CRHPC机构的规矩,发现一种新现象的学者或研究机构是有优先申请下一次该类型现象的对撞实验权的吧。”
这种优先权,无论是在CRHPC机构还是以前的CERN机构都有,也算是保障发现新物理现象学者的权益的一种手段。
毕竟总不可能一名学者发现了一种异常的现象,然后做出了一定的成果后,反而被其他人走关系摘桃子拿走最终的荣耀。
林风点了点头,道:“当然。”
汉密尔顿:“我代表普朗克高能物理研究所向CRHPC机构的理事申请下一次对高能级惰性中微子的异常能级进行观测实验。”
林风:“这个你需要走申请流.”
话音未落,会议室的大门忽然被人推开了。
已经有快一个月没怎么参加惰性中微子勘探实验的徐川从门外走了进来,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卧槽,你终于舍得从你的办公室中出来了?”
看到徐川,正在主持会议的林风愣了一下,惊喜中又带着一些宛如深闺怨妇的语气开口道。
最近这半个多月,代替徐川主持惰性中微子的对撞探测实验可差点没累死他。
不仅仅是负责原本的实验数据分析工作,毕竟他也是惰性中微子探测实验小组的成员,还要主持各种实验会议,整理相关的数据等等。
忙起来的时候,林风是真恨不得去徐川的办公室把他薅出来,让他干自己的事情。
做做做做一天到晚就知道做你妹的研究!
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吗?!
徐川笑着点点头,道:“我收到了最新的惰性中微子探测实验数据,过来看看情况。”
看着这位林师兄脸上的黑眼圈与盖不住疲惫,他笑着拍了拍对方的手臂,道:“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接下来的工作我来接手。”
六月初,埋藏在地底百米之下的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启动。
部署在附近的聚变发电站将庞大的能量源源不断的输送进由超导材料制成的管道内。
那一束束的粒子流不断的加速着,碰撞着,激射出肉眼无法捕捉的火花与碎片,为地面上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庞大的实验数据。
这些以PB为单位的对撞数据,映射出了人类肉眼所无法看见的微观世界的秘密。
这些实验数据将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做进一步的分析工作。
名义上来说,惰性中微子的探测实验是挂在徐川名下的,所有在CRHPC机构工作的研究机构、高校、乃至个人都可以通过申请的方式来加入相关的分析工作。
对于从事理论物理行业的学者们来说,哪怕是自己无法在项目中占据主导地位,仅仅是打螺丝的一份子,也有众多的学者纷纷主动申请加入。
毕竟这可是惰性中微子的探测实验,目前理论物理学界最有可能是暗物质粒子之一的基本粒子。
而且就算是抛开不确定暗物质来说,它还是独立于标准模型之外的一颗神秘粒子。
对于它的来源,以及详细的特征同样是吸引广泛物理学家的原因。
不过让不少参与这场探测分析实验的学者感到困惑的是,作为惰性中微子探测实验的总负责人,那位徐川教授却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
六月十号,在CRHPC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启动后的第五天。
会议室中,在开会处理完这一次惰性中微子的对撞实验数据后,林风长舒了口气,宣布了会议的解散后疲懒的靠在了椅背上。
在徐川选择撂挑子甩手将这次的对撞实验交给他们管控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们的忙碌。
探测一颗未知的神秘粒子,尤其是深入人类从未了解过的领域时,所有的一切都得小心谨慎,一遍遍的进行验证,然后再调整下一次对撞的实验方向。
没有徐川这个掌舵人亲自处理这些工作,不得不说在CRHPC内部的意见的确不少。
尤其是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学者,并不怎么信服他的指挥。
好在他背后还站着CRHPC机构的理事会,以及曾经的导师爱德华·威腾也会帮忙站个台什么的。
再加上截止到目前,对惰性中微子的探测进展都还算顺利,他才勉强的掌控住了相关的实验。
会议室中,将自己面前的报告文件整理好后,爱德华·威腾看向自己这另一个学生好奇的开口询问道。
“说起来,最近这段时间好像都没有看到徐川的人,他离开这边了吗?”
林风摇摇头,道:“那倒没有,他还在CRHPC这边。”
“嗯?”
听到这回答,威腾脸上露出了一丝疑惑,忍不住询问道:“那他在做什么,惰性中微子的探测实验他都没兴趣了吗?”
“这可是他早些年发现的成果。”
林风想了想,:“具体在研究些什么我还真不太清楚,他没说。”
“不过从最近他一直都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不出门来看,大概可能是在研究某个理论?”
耸了耸肩,他看向威腾,接着道:“如果说你想知道的话,恐怕只有你自己去问他了。”
“某个理论吗?”
威腾细细的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也没再继续追问,更没有说过去看看的想法。
在他看来,如果说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徐川并不是会放弃惰性中微子探测实验的人。
因为这不仅仅是最有可能是暗物质的粒子,还是几年前他亲自从LHC对撞机中寻找到的线索。
能够让他放下惰性中微子探测实验而去研究的东西,重要程度至少要比完整的发现惰性中微子更上两个台阶。
既然这样,他也没什么必要去打扰这个学生的研究工作,等他出来就知道了。
当然,对于徐川可能在研究些什么,威腾心里还是有一些猜测的。
能够让他放下惰性中微子的探测而去潜心研究的前沿理论,除了黎曼猜想,恐怕就是虚空场论了。
这两个数学物理界前沿理论的研究,无论哪一个有突破,对于各自领域的推动和发展来说,都是史诗级的。
徐川的潜心研究并没有干扰到CRHPC机构的正常运行,也不会干扰到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的实验。
针对惰性中微子的对撞探测实验依旧在稳步有序的进行着,每一次的对撞,都会带来庞大的信息数据。
这些实验数据会通过建立在附近的超算中心以及依附于CRHPC机构建立起来的云计算资源做初步的处理,再送到各个研究小组的手中。
对惰性中微子的探测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首先中微子本身的质量就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们的直径大约在10^-20米到10^-18米之间,这个尺寸远小于原子核的大小。
更关键的是,中微子与其他粒子没有电磁力作用,也无强核力作用,只有弱核力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形式极为孤僻,难以勘探。
而想要通过对撞机来观测到中微子就更加的困难了。
因为中微子几乎不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所以大多数探测器都无法捕捉到它们。
而且,在对撞机产生的众多粒子和辐射中,要区分出中微子也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徐川联合了众多顶尖的物理学家对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的超导环场探测器和动能量轨迹追踪探测器进行升级优化。
在这两座大型探测追踪器的前端,有设置独立的探测实验室,实验室与探测器的连接区域距离足足数百米,且中间有设置过滤用的混凝土石墙、金属板等各种材料。
对于绝大部分的粒子来说,是很难穿过如此厚重的过滤装置的。
但中微子不同,质量轻、能量高的中微子则会倾向于沿束流管方向(被称为“前向”)飞行,从盲区逃逸出去。
并且这些中微子会一路穿过石墙,进而抵达前向探测实验室。
在这里,部署有近千层核乳胶片、钨板交替叠成,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中微子并测量它们的性质。
这对于惰性中微子的探测来说,是最关键的探测装备之一。
当然,除了惰性中微子外,前向探测实验室还肩负着探测其他未知粒子的使命。
比如可能存在的其他形态的中微子、暗物质粒子、轴子等等。
这些在物理学界同样占据了主流推测的粒子,也是CRHPC机构寻找的主要方向之一。
六月十五号,在惰性中微子探测工程启动后的第十天。
会议室中,林风反复翻看着整理出来的实验数据,紧蹙着眉头。
针对惰性中微子的探测一开始还是相当顺利的,在整合完几年前徐川在CERN那边的研究工作后,他们在短短的一周内,就从对撞数据中捕捉到了超过三位数的信号数据,一度将置信度推进到了4.2Sigma之上。
但随着置信度的提升,也随着对撞能级的提升,异常的现象,出现了。
按照徐川建立的惰性中微子与温暗物质理论来说,虽然中微子的质量极难测定,但它可以在高能级下与质子相互作用引起的反应,进而间接的探测中微子。
简单的来说,相当于在用一串质子束去随机的碰撞虚空中原本观测不到的惰性中微子。
在这个过程中,惰性中微子会与质子束相互作用,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会照亮一个接近球形的区域。
这就是徐川提出来的探测手段,CRHPC机构这边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对其进行勘探的。
理论上来说,惰性中微子与固定类型的质子在超过17Tev的高能级碰撞下诞生的能级是固定的。
但最近这段时间的分析数据却出现了异常的情况。
捏着手中的达里兹图,林风反复的看了好几遍,看着那一连串能级都快飙升到了28.9Tev级别的绿点,忍不住有些头疼的揉了揉脑袋。
按照预测来说,这种现象不应该出现。
惰性中微子的质量理论上来说要比常规的三种中微子更大,理论上来说,质子对撞实验中诞生的能级也应该会更高。
但再怎么高,对撞机进行的对撞实验能级是受控的。
惰性中微子的质量不可能无故增加或降低,它也不受大型强粒子对撞机的影响会主动加速,更不可能突然提升能级。
可现在,它的能级明显高于了17Tev能级,量级甚至都快翻了整整一倍了。
这种异常能级的结果,很明显超出了众人的预期。
盯着手中的达里兹图,皱着眉头思索了好一会后,林风长舒了口气后开口询问道:“关于异常能级的现象,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不过对惰性中微子的勘探,我们的结果与此前徐川教授在CERN机构那边的发现是完全吻合的。”
“这意味着至少在惰性中微子的探测实验上,我们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
会议桌前,来自日耳曼普朗克高能物理实验室的格纳·汉密尔顿教授摇着头开口说道:“但如果是夹杂异常的能级数据,我们就不可能精确的做出高达5sigma置信度以上的达里兹图。”
“这些低能级的惰性中微子与质子碰撞信号的出现,我们也无法将其当做背景噪音噪波忽视。”
闻言,林风有些头疼的捏了捏鼻梁,带着一些尝试性的看法开口一旁曾经的导师爱德华·威腾询问道:“威腾教授,您有什么想法?”
一旁,爱德华·威腾捏着手中的报告文件,带着一些思索的神色开口道:
“有没有一种可能,和常规的三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一样,暗物质在高能级的碰撞相互作用下,也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中微子?”
会议桌对面,格纳·汉密尔顿教授摸索着下巴开口道:“另一种中微子?或者是某种我们尚未发现的暗物质粒子?”
“这的确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可能性并不低。毕竟常规的中微子就有足足三种,理论上来说,暗物质相互作用时形成的暗中微子种类可能会更多。”
“不过目前对于它的勘探数据还过于稀少,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数据来分析它。”
微微顿了顿,他看向林风,满脸笑意的开口问道:“林风理事先生,请问CRHPC环形强粒子对撞机的下一次对撞实验安排在什么时候?”
林风:“对撞机的管道和超导环形探测器以及前向探测器都需要检修,我们大概还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启动下一次的对撞实验。”
听到回答,格纳·汉密尔顿教授微微一笑,说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按照CRHPC机构的规矩,发现一种新现象的学者或研究机构是有优先申请下一次该类型现象的对撞实验权的吧。”
这种优先权,无论是在CRHPC机构还是以前的CERN机构都有,也算是保障发现新物理现象学者的权益的一种手段。
毕竟总不可能一名学者发现了一种异常的现象,然后做出了一定的成果后,反而被其他人走关系摘桃子拿走最终的荣耀。
林风点了点头,道:“当然。”
汉密尔顿:“我代表普朗克高能物理研究所向CRHPC机构的理事申请下一次对高能级惰性中微子的异常能级进行观测实验。”
林风:“这个你需要走申请流.”
话音未落,会议室的大门忽然被人推开了。
已经有快一个月没怎么参加惰性中微子勘探实验的徐川从门外走了进来,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卧槽,你终于舍得从你的办公室中出来了?”
看到徐川,正在主持会议的林风愣了一下,惊喜中又带着一些宛如深闺怨妇的语气开口道。
最近这半个多月,代替徐川主持惰性中微子的对撞探测实验可差点没累死他。
不仅仅是负责原本的实验数据分析工作,毕竟他也是惰性中微子探测实验小组的成员,还要主持各种实验会议,整理相关的数据等等。
忙起来的时候,林风是真恨不得去徐川的办公室把他薅出来,让他干自己的事情。
做做做做一天到晚就知道做你妹的研究!
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吗?!
徐川笑着点点头,道:“我收到了最新的惰性中微子探测实验数据,过来看看情况。”
看着这位林师兄脸上的黑眼圈与盖不住疲惫,他笑着拍了拍对方的手臂,道:“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接下来的工作我来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