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赵明渊以武力逞强,靠着刺杀对方大将获得胜利,从而夺得天下。当下固然是爽了,只不过会遗祸后世。
只怕以后的天下局势,便会成为武道为尊。
到时候会不会谁的武功高,谁成为天下第一,难道就能当皇帝了?
有了赵明渊这个先例,只怕后世必然会有人这样想。
长此以往,此后但凡武功高强之人,不管他心中怎么想,必然会陷入野心的旋涡之中,不知会因此而产生多少争斗。
因此,即便有能够轻松取胜的捷径,但为了不留后患,赵明渊准备堂堂正正地对敌。
赵明渊心中怎么想,李唐众人自然不会知道。
更何况,即便他们猜到了这种可能,却也不会让李世民以身犯险,来验证这种猜测。
于是,不顾李世民的反对,天策府众人便护着他急速返回唐军大营之中。有了大军的保护,众人方才放下心来。
不过,即便匆匆一瞥,众人皆是知兵之人,却也看出了不少门道。
看来这一战,不容易呀!
打眼一扫,众人发现明军军营布置得井井有条,但却太过中规中矩,毫无出彩之处。
甚至可以说太过死板教条了,简直和兵书上记载的一模一样,就好似现抄的答案一样。
乍一看,仿佛一个死记硬背兵书的书呆子所为,平时只会纸上谈兵,真正指挥大军之时只能抄书了。
看到这里,众人不禁想到此战明军乃是明王赵明渊御驾亲征。
因此,这一番布置,极有可能便是赵明渊的手笔。
赵明渊虽为一方首领,手下强兵良将层出不穷,但其自身,倒是的确没有什么出彩的战绩。
难道他这是犯了不少御驾亲征皇帝的错误,不肯放权,搞极限微操吗?
单看这营地的安排,显然赵明渊是看过兵书的。
只不过,有时候一瓶不响半瓶晃荡,却比一点儿都不懂造成的危害要更可怕。
难道赵明渊会成为后世历史上因御驾亲征而败亡的又一战例吗?
可接下来仔细观察,却让众人越看越是心惊。
这是怎么回事?
明军营地四周的防御工事怎么这么多?
拒马、壕沟、箭楼布置得密密麻麻,修了一层又一层。
这也太多了吧!
从前营到后营,重重叠叠的,足有近十层防御圈。
即便是晚上偷袭,等到打到后营,只怕天都要亮了!
这要怎么打?
更何况,营地之中巡逻的甲士连绵不绝,随时准备抵御唐军的突袭。
白天都有这么多人巡逻,晚上只怕也少不到哪儿去。
赵明渊这是有多怕死啊,才会把大营里布置成这样。
这仗没法打了!
即便以李世民之能,想要攻打明军的大营,却也如狗咬刺猬,无处下口。
众人纷纷收回了刚才的判断,对赵明渊的轻视之心一扫而空。
不管赵明渊是纸上谈兵,还是误打误撞,把营地布置成这样。
总之,若是明军坚守不出,无论是强攻还是偷袭,唐军都难以取得什么战果。
唉!原以为这赵明渊只是武功了得,没想到却也是个知兵之人。能有如今基业,果然不是侥幸。
看样子取巧突袭是不可能了,只有想办法正面对垒取胜了。
即便知道正面对垒必然会伴随着巨大的牺牲,可他们也别无选择了。
唯有期盼赵明渊的确是刻板的教条主义,对战阵应变之道做不到随机应变,或许能寻到空隙,一举打败明军。
李世民不禁苦笑,打了这么多仗,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将获胜的机会寄希望于对手犯错。
可他的确没有什么良策了。
不单是他,即便是天策府一众谋臣,同样没有什么好办法。
可李世民不愧是李世民,其性情果敢坚毅,非常人所能及。
即便实力不如对方,却也没有丝毫气馁,打得过要打,打不过也一样要打!
当即,李世民便亲笔写下战帖,派人送往明军大营。
这自然并非李世民多有礼貌,偷袭的事情他可做过不少。这只是防止赵明渊避而不战,将明唐之战拖成持久战。
大唐毕竟只是占据一隅之地,战事拖得越久,对大唐越是不利。即便最终取胜,也只不过让窦建德渔翁得利罢了。
当然,他相信赵明渊也不会将这场战事延续下去的。毕竟拖久了,对大明也同样没有什么好处。
事实也正是如此。
如今,明军破城无数,连战连胜,正是气势如虹之时,一鼓作气打败唐军才是正理。
若是战事拖延,只会多生变数,对大明没有什么好处。
对大明来说,泰山压顶一般直接打败大唐才是最好。
因此,李世民很快收到了回帖。
上面只龙飞凤舞地写着一个大字:
战!
到了约定的时候,双方皆列阵完毕,相对而列。
二十多万兵马集结在一起,森然的杀意在两军阵前弥漫。
连战马似乎都感受到这般氛围,不敢嘶声长鸣。
李世民看着对面的明军,再看看自己一方的军阵,眉头不由得皱得更紧了。
大明一方的军阵极为规律,一排排的列阵横平竖直,统一的军服配饰让他们看起来宛如一人,甚至连战马的方向都完全一致。
一旦站定后,就再没有任何动作和喧哗,让人一看便明白这是难得一见的精锐。
十万精锐!
大明的精锐怎么会有这么多?
反观李唐这边,也就李世民的玄甲骑兵还说得过去,能够做到鸦雀无声。
至于其他的士兵,看起来颇为凶悍。可军纪同明军一比,简直就像土匪流寇一样,根本就不像正规军。
兵油子!
李世民忽然想到了这个词来形容。
或许唐军的确久经战事,单兵作战能力强,可能要比明军稍胜一筹。
可李世民却知道,像这样的大规模战役,铁一样的纪律才是制胜的法宝。
更让李世民头疼的是,明军的装备更是比唐军好了不止一筹,一下子就将唐军单兵作战能力的优势拉平了,甚至尤有超过。
怎么可能?大明怎么会这么有钱?
李世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富裕的对手。
这是打仗吗?
这是用银子来砸!
李世民被大明的银弹攻势给砸蒙了。
也不怪李世民有此感想,举目望去,李世民清楚地看到明军士兵的装备皆是不凡,不管是枪头的寒光,还是身上的盔甲,亦或是手中的盾牌,竟然全都是精钢所铸。
唐军只有武将才能够穿的战甲,明军竟然人人身上都是。
这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十万呐!
李世民简直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这才看到这样不可思议的一幕。
步兵尚且如此,骑兵就更是夸张,人马皆穿着重甲,甚至连马蹄上都穿着铁鞋。没有丝毫弱点外漏,一眼望去,仿佛钢铁铸成的怪物。
李世民清楚地知道,这样的重骑兵冲锋起来是多么地可怕,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挡他们的马蹄。
这就是重骑兵,又被称为具装骑兵,李世民对此很是熟悉。
因为他的嫡系部队,正是3500名“玄甲铁骑”。
可即便是他花重金精心培养的玄甲铁骑,也只是身着半甲罢了,根本无法同明军的钢甲相比。
大明到底是哪来的这么多钱?
而且,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关键是,十万精锐全副武装,哪里来的这么多钢材啊?
李世民确定,即便是倾尽东溟派所有,也不可能有这么多钢材的。
难道是东溟派的冶炼技术又有所突破了?
也不对,东溟派已经闻名数十年了,其技术不可能忽然突破的。
李世民忽然想到不久前的火药武器,明白了过来。
看来,这也是天下第一巧匠所为,鲁妙子果然名不虚传!
至于那能托起全身重甲的高头大马,想必是飞马牧场的支持吧。
唉,一个个原本都是李阀的盟友,如今却都转而支持起了大明。
难道赵明渊真的是天命所归?
一时之间,即便是向来坚毅的李世民,都不禁有些灰心丧气。
李世民尚且如此,麾下的将士就更不用说了。
看到对面明军的全副武装,再看看自己身上的装备。
即便是久经战场的老兵,心中也不由地打起了退堂鼓。
倒不如说,正是因为他们久经战阵,所以更加地明白,一身好装备对厮杀的影响。
看到明军的铠甲都是精钢所铸,他们甚至怀疑手中那生铁铸造的战刀砍在上面,会不会被崩碎。
李世民很快回过神来,眼见麾下人心浮动士气大降,心中明白不能再等了。
否则,麾下的将士只会愈发绝望,完全失去出手的信心。
于是,李世民抽出长剑,下令进攻,意图在大战中寻找明军的弱点。
或许明军确实没有什么弱点,但是他们的将领说不定有呢?
这便是唐军的取胜之机!
如今,李世民也只有这样在心中安慰自己了。
见唐军开始进攻,赵明渊自然不甘示弱,同样挥剑下令。
随着双方下令开战,明唐二十余万大军仿佛两台杀戮机械一样拼杀在一起。
一时间,兵器碰撞声连成一片,喊杀声震天响。
这一战终于开始了。
(本章完)
.
只怕以后的天下局势,便会成为武道为尊。
到时候会不会谁的武功高,谁成为天下第一,难道就能当皇帝了?
有了赵明渊这个先例,只怕后世必然会有人这样想。
长此以往,此后但凡武功高强之人,不管他心中怎么想,必然会陷入野心的旋涡之中,不知会因此而产生多少争斗。
因此,即便有能够轻松取胜的捷径,但为了不留后患,赵明渊准备堂堂正正地对敌。
赵明渊心中怎么想,李唐众人自然不会知道。
更何况,即便他们猜到了这种可能,却也不会让李世民以身犯险,来验证这种猜测。
于是,不顾李世民的反对,天策府众人便护着他急速返回唐军大营之中。有了大军的保护,众人方才放下心来。
不过,即便匆匆一瞥,众人皆是知兵之人,却也看出了不少门道。
看来这一战,不容易呀!
打眼一扫,众人发现明军军营布置得井井有条,但却太过中规中矩,毫无出彩之处。
甚至可以说太过死板教条了,简直和兵书上记载的一模一样,就好似现抄的答案一样。
乍一看,仿佛一个死记硬背兵书的书呆子所为,平时只会纸上谈兵,真正指挥大军之时只能抄书了。
看到这里,众人不禁想到此战明军乃是明王赵明渊御驾亲征。
因此,这一番布置,极有可能便是赵明渊的手笔。
赵明渊虽为一方首领,手下强兵良将层出不穷,但其自身,倒是的确没有什么出彩的战绩。
难道他这是犯了不少御驾亲征皇帝的错误,不肯放权,搞极限微操吗?
单看这营地的安排,显然赵明渊是看过兵书的。
只不过,有时候一瓶不响半瓶晃荡,却比一点儿都不懂造成的危害要更可怕。
难道赵明渊会成为后世历史上因御驾亲征而败亡的又一战例吗?
可接下来仔细观察,却让众人越看越是心惊。
这是怎么回事?
明军营地四周的防御工事怎么这么多?
拒马、壕沟、箭楼布置得密密麻麻,修了一层又一层。
这也太多了吧!
从前营到后营,重重叠叠的,足有近十层防御圈。
即便是晚上偷袭,等到打到后营,只怕天都要亮了!
这要怎么打?
更何况,营地之中巡逻的甲士连绵不绝,随时准备抵御唐军的突袭。
白天都有这么多人巡逻,晚上只怕也少不到哪儿去。
赵明渊这是有多怕死啊,才会把大营里布置成这样。
这仗没法打了!
即便以李世民之能,想要攻打明军的大营,却也如狗咬刺猬,无处下口。
众人纷纷收回了刚才的判断,对赵明渊的轻视之心一扫而空。
不管赵明渊是纸上谈兵,还是误打误撞,把营地布置成这样。
总之,若是明军坚守不出,无论是强攻还是偷袭,唐军都难以取得什么战果。
唉!原以为这赵明渊只是武功了得,没想到却也是个知兵之人。能有如今基业,果然不是侥幸。
看样子取巧突袭是不可能了,只有想办法正面对垒取胜了。
即便知道正面对垒必然会伴随着巨大的牺牲,可他们也别无选择了。
唯有期盼赵明渊的确是刻板的教条主义,对战阵应变之道做不到随机应变,或许能寻到空隙,一举打败明军。
李世民不禁苦笑,打了这么多仗,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将获胜的机会寄希望于对手犯错。
可他的确没有什么良策了。
不单是他,即便是天策府一众谋臣,同样没有什么好办法。
可李世民不愧是李世民,其性情果敢坚毅,非常人所能及。
即便实力不如对方,却也没有丝毫气馁,打得过要打,打不过也一样要打!
当即,李世民便亲笔写下战帖,派人送往明军大营。
这自然并非李世民多有礼貌,偷袭的事情他可做过不少。这只是防止赵明渊避而不战,将明唐之战拖成持久战。
大唐毕竟只是占据一隅之地,战事拖得越久,对大唐越是不利。即便最终取胜,也只不过让窦建德渔翁得利罢了。
当然,他相信赵明渊也不会将这场战事延续下去的。毕竟拖久了,对大明也同样没有什么好处。
事实也正是如此。
如今,明军破城无数,连战连胜,正是气势如虹之时,一鼓作气打败唐军才是正理。
若是战事拖延,只会多生变数,对大明没有什么好处。
对大明来说,泰山压顶一般直接打败大唐才是最好。
因此,李世民很快收到了回帖。
上面只龙飞凤舞地写着一个大字:
战!
到了约定的时候,双方皆列阵完毕,相对而列。
二十多万兵马集结在一起,森然的杀意在两军阵前弥漫。
连战马似乎都感受到这般氛围,不敢嘶声长鸣。
李世民看着对面的明军,再看看自己一方的军阵,眉头不由得皱得更紧了。
大明一方的军阵极为规律,一排排的列阵横平竖直,统一的军服配饰让他们看起来宛如一人,甚至连战马的方向都完全一致。
一旦站定后,就再没有任何动作和喧哗,让人一看便明白这是难得一见的精锐。
十万精锐!
大明的精锐怎么会有这么多?
反观李唐这边,也就李世民的玄甲骑兵还说得过去,能够做到鸦雀无声。
至于其他的士兵,看起来颇为凶悍。可军纪同明军一比,简直就像土匪流寇一样,根本就不像正规军。
兵油子!
李世民忽然想到了这个词来形容。
或许唐军的确久经战事,单兵作战能力强,可能要比明军稍胜一筹。
可李世民却知道,像这样的大规模战役,铁一样的纪律才是制胜的法宝。
更让李世民头疼的是,明军的装备更是比唐军好了不止一筹,一下子就将唐军单兵作战能力的优势拉平了,甚至尤有超过。
怎么可能?大明怎么会这么有钱?
李世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富裕的对手。
这是打仗吗?
这是用银子来砸!
李世民被大明的银弹攻势给砸蒙了。
也不怪李世民有此感想,举目望去,李世民清楚地看到明军士兵的装备皆是不凡,不管是枪头的寒光,还是身上的盔甲,亦或是手中的盾牌,竟然全都是精钢所铸。
唐军只有武将才能够穿的战甲,明军竟然人人身上都是。
这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十万呐!
李世民简直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这才看到这样不可思议的一幕。
步兵尚且如此,骑兵就更是夸张,人马皆穿着重甲,甚至连马蹄上都穿着铁鞋。没有丝毫弱点外漏,一眼望去,仿佛钢铁铸成的怪物。
李世民清楚地知道,这样的重骑兵冲锋起来是多么地可怕,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挡他们的马蹄。
这就是重骑兵,又被称为具装骑兵,李世民对此很是熟悉。
因为他的嫡系部队,正是3500名“玄甲铁骑”。
可即便是他花重金精心培养的玄甲铁骑,也只是身着半甲罢了,根本无法同明军的钢甲相比。
大明到底是哪来的这么多钱?
而且,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关键是,十万精锐全副武装,哪里来的这么多钢材啊?
李世民确定,即便是倾尽东溟派所有,也不可能有这么多钢材的。
难道是东溟派的冶炼技术又有所突破了?
也不对,东溟派已经闻名数十年了,其技术不可能忽然突破的。
李世民忽然想到不久前的火药武器,明白了过来。
看来,这也是天下第一巧匠所为,鲁妙子果然名不虚传!
至于那能托起全身重甲的高头大马,想必是飞马牧场的支持吧。
唉,一个个原本都是李阀的盟友,如今却都转而支持起了大明。
难道赵明渊真的是天命所归?
一时之间,即便是向来坚毅的李世民,都不禁有些灰心丧气。
李世民尚且如此,麾下的将士就更不用说了。
看到对面明军的全副武装,再看看自己身上的装备。
即便是久经战场的老兵,心中也不由地打起了退堂鼓。
倒不如说,正是因为他们久经战阵,所以更加地明白,一身好装备对厮杀的影响。
看到明军的铠甲都是精钢所铸,他们甚至怀疑手中那生铁铸造的战刀砍在上面,会不会被崩碎。
李世民很快回过神来,眼见麾下人心浮动士气大降,心中明白不能再等了。
否则,麾下的将士只会愈发绝望,完全失去出手的信心。
于是,李世民抽出长剑,下令进攻,意图在大战中寻找明军的弱点。
或许明军确实没有什么弱点,但是他们的将领说不定有呢?
这便是唐军的取胜之机!
如今,李世民也只有这样在心中安慰自己了。
见唐军开始进攻,赵明渊自然不甘示弱,同样挥剑下令。
随着双方下令开战,明唐二十余万大军仿佛两台杀戮机械一样拼杀在一起。
一时间,兵器碰撞声连成一片,喊杀声震天响。
这一战终于开始了。
(本章完)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畅游武侠诸天,畅游武侠诸天最新章节,畅游武侠诸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畅游武侠诸天,畅游武侠诸天最新章节,畅游武侠诸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