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斯特·劳宾是一名朴实的巴伐利亚农民,他辛勤地在贫瘠的土地上劳作,只为了一家的温饱。
但菲斯特的六个孩子,只有两个孩子活了下来,他没有抱怨过谁,依然庆幸自己还活着。
然而今年先是干旱让植物枯萎,湖泊干涸,更是有人被活活热死。地里的幼苗救不活,河里不断出现饥饿石。
教堂里每天都挤满了人,有些是为了送别亲人,有些是不知所措,只能祈祷上帝早日降下甘霖。
雨季,倾盆的大雨如约而至,人们还没来得及庆祝,甘霖就变成了灾难。
在大雨的不断冲刷下,那些枯萎的植被再也无法束缚松动的泥土,最终变成了山洪。
滔天的洪水过后,大地上的一切都被摧毁了,房屋、树木、田地、牲畜.无家可归的灾民急需救助,然而巴伐利亚的官员却说政府没有钱,只能借给灾民们少量的粮食。
目之所及,一片哀鸿遍野,残垣断壁,人和牲畜的尸体无人收敛。
很快便爆发了瘟疫,就连本堂神父也病死了,菲斯特·劳宾不得不和活着的人逃离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慕尼黑。
然而市民们并不欢迎这些难民,他们只能乞讨度日,直到有人说“反正这里也活不下去,我们不如去奥地利碰碰运气。”
火车上有专门的难民车厢,只要付半价就能上车,据说是奥地利皇室对难民的特殊照顾。
只不过难民车厢里十分简陋,狭小的空间里挤满了来自德意志各邦国的灾民,只有两排面对面的座椅,然而那些座椅早就被一些身强力壮,长相凶狠的人占领了。
难民们的第一站是萨尔茨堡,这里是奥地利的边防重镇,车门刚一打开,难民们就看到了一群长相凶恶的军官。
为首的军官喊道“凡是愿意加入奥地利帝国军队的,都到我这里集合,每年100弗罗林,包吃包住!”
包吃包住对于难民们的吸引力很大,然而能通过军队体格检查的却寥寥无几,因为想吃这碗饭的人太多了,但好在机会还有很多。
第二站是林茨,这里有很多工厂,薪水很不错,只是据说很累人。
第三站到奥地利帝国的首都维也纳,车站有教会建立的临时休息区,难民们可以在这里洗个热水澡,吃一顿教会提供的圣餐。
同时教会要求难民们填一份登记表,登记自己的个人资料,这些随后将分别送往奥地利帝国政府和维也纳工商联合会,通常会在一周内给他们答复,当然难民们也可以自己在维也纳找工作。
维也纳的巴伐利亚人很多,毕竟巴伐利亚和奥地利距离不远,并且同属天主教,语言也比较相似,而收入却天差地别。
巴伐利亚王国1830年的收入为3480万弗罗林,仅为同期奥地利帝国四分之一,而且巴伐利亚的上层腐败奢靡,贪官污吏横行,路德维希一世和他的情妇们更是将整个宫廷搞得乌烟瘴气。
这座城市似乎就好像没有受到粮食危机的侵袭一般,街道依旧十分繁华,这主要归功于政府出台了救济法案,让穷人们可以找到工作进而养活自己,而不必抛弃自己的尊严去乞讨别人的施舍。
维也纳的公园中有很多流浪的艺术家,他们有的为人画像,画贺卡,有的则是演奏乐器娱乐大众,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着,凭本事吃饭也没人会看不起他们。
哈布斯堡皇室索性在公园附近建造了一些简易房屋,专供这些流浪艺术家居住,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的,最起码你要证明你自己确实是一位艺术家才可以。
至于如何证明,当然是画一幅画,或者是唱一首歌,或者是弹一首曲子之类的。
有的时候皇室和政府也会给这些流浪艺人发布一些任务,让他们去特定的地方表演。虽然薪水十分有限,但对他们来说也是展示自我的机会,绝大多数流浪艺人都会接受的。
菲斯特·劳宾很快就找了一个名为巴伐利亚同乡互助会的组织,在他们的建议下,菲斯特·劳宾决定先去参加多瑙河水坝的建设,毕竟工资高。
而且作为灾民,菲斯特·劳宾更懂得水坝的重要,如果他的家乡有足够坚固的水坝,也许他就不会成为难民了。
但没有如果,此时他只希望不要有更多的人,因水灾而痛失亲人,流离失所。
水坝建设的工地上,帝国政府的首脑和皇室重要人物接二连三地出现,演讲强调水坝的重要,鼓励劳工们继续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并且向所有的劳工许诺,只要好好干活,完成每日的工作量,在工程结束之后就可以留在奥地利去皇家庄园工作。
此时德意志各国的皇室庄园,对着农民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因为进入皇室庄园可以享受很多权利,至少不用再为看不起病发愁了。而且土地肥沃,交税少,收入又高。
其实皇粮的税率并不低,但是没有苛捐杂税就让人感觉很舒服。
通常像劳工营这种地方,都会发生瘟疫的,然而数十座劳工营却很少有人患病。不只如此,就连在水灾过后也没有听说奥地利发生过大规模疫病。
这让菲斯特·劳宾十分困惑,其实这不难解释,因为所有劳工的饮食都是统一管理的,食物都是新鲜的,水也都是漂白粉消毒之后加热过的。
政府和教会会定期处理劳工营内的卫生问题,让劳工们洗澡,对劳工营进行消毒。
同时也有大批的医生自愿参加皇室组织的医疗队,为劳工们看病。
劳工们的作息也有严格规定,并且有士兵负责管理劳工营的纪律,也避免了劳头工霸的诞生。
当然在奥地利,娱乐也是不能少的项目。
歌剧显然不适合这里,专业演员也请不起,用三流演员恐怕会适得其反,毕竟弗兰茨还要打算趁机搞一波爱国教育。
于是乎,那些维也纳公园里的画家和音乐家就派上了用场,很快就有上万幅描绘奥地利人民众志成城修建水坝的画作诞生,其中少数优秀画作登上了奥地利各大报纸的头条。
既给奥地利帝国做了宣传,又解决了那位画家的生计问题。
音乐这方面就显得混乱得多了,这些音乐家通常是各自为战,相互骚扰,相互指责,弗兰茨本来想让他们合力创作出一首歌,或者一首曲子。
然而现实告诉弗兰茨,那根本不可能。
所以工地上充斥着五花八门的曲子,也许单独听还不错,但是混在一起就是致命的噪音。
弗兰茨叹了一口气。
“看来只能由我来统一这些不和谐的声调了。”
(本章完)
但菲斯特的六个孩子,只有两个孩子活了下来,他没有抱怨过谁,依然庆幸自己还活着。
然而今年先是干旱让植物枯萎,湖泊干涸,更是有人被活活热死。地里的幼苗救不活,河里不断出现饥饿石。
教堂里每天都挤满了人,有些是为了送别亲人,有些是不知所措,只能祈祷上帝早日降下甘霖。
雨季,倾盆的大雨如约而至,人们还没来得及庆祝,甘霖就变成了灾难。
在大雨的不断冲刷下,那些枯萎的植被再也无法束缚松动的泥土,最终变成了山洪。
滔天的洪水过后,大地上的一切都被摧毁了,房屋、树木、田地、牲畜.无家可归的灾民急需救助,然而巴伐利亚的官员却说政府没有钱,只能借给灾民们少量的粮食。
目之所及,一片哀鸿遍野,残垣断壁,人和牲畜的尸体无人收敛。
很快便爆发了瘟疫,就连本堂神父也病死了,菲斯特·劳宾不得不和活着的人逃离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慕尼黑。
然而市民们并不欢迎这些难民,他们只能乞讨度日,直到有人说“反正这里也活不下去,我们不如去奥地利碰碰运气。”
火车上有专门的难民车厢,只要付半价就能上车,据说是奥地利皇室对难民的特殊照顾。
只不过难民车厢里十分简陋,狭小的空间里挤满了来自德意志各邦国的灾民,只有两排面对面的座椅,然而那些座椅早就被一些身强力壮,长相凶狠的人占领了。
难民们的第一站是萨尔茨堡,这里是奥地利的边防重镇,车门刚一打开,难民们就看到了一群长相凶恶的军官。
为首的军官喊道“凡是愿意加入奥地利帝国军队的,都到我这里集合,每年100弗罗林,包吃包住!”
包吃包住对于难民们的吸引力很大,然而能通过军队体格检查的却寥寥无几,因为想吃这碗饭的人太多了,但好在机会还有很多。
第二站是林茨,这里有很多工厂,薪水很不错,只是据说很累人。
第三站到奥地利帝国的首都维也纳,车站有教会建立的临时休息区,难民们可以在这里洗个热水澡,吃一顿教会提供的圣餐。
同时教会要求难民们填一份登记表,登记自己的个人资料,这些随后将分别送往奥地利帝国政府和维也纳工商联合会,通常会在一周内给他们答复,当然难民们也可以自己在维也纳找工作。
维也纳的巴伐利亚人很多,毕竟巴伐利亚和奥地利距离不远,并且同属天主教,语言也比较相似,而收入却天差地别。
巴伐利亚王国1830年的收入为3480万弗罗林,仅为同期奥地利帝国四分之一,而且巴伐利亚的上层腐败奢靡,贪官污吏横行,路德维希一世和他的情妇们更是将整个宫廷搞得乌烟瘴气。
这座城市似乎就好像没有受到粮食危机的侵袭一般,街道依旧十分繁华,这主要归功于政府出台了救济法案,让穷人们可以找到工作进而养活自己,而不必抛弃自己的尊严去乞讨别人的施舍。
维也纳的公园中有很多流浪的艺术家,他们有的为人画像,画贺卡,有的则是演奏乐器娱乐大众,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着,凭本事吃饭也没人会看不起他们。
哈布斯堡皇室索性在公园附近建造了一些简易房屋,专供这些流浪艺术家居住,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的,最起码你要证明你自己确实是一位艺术家才可以。
至于如何证明,当然是画一幅画,或者是唱一首歌,或者是弹一首曲子之类的。
有的时候皇室和政府也会给这些流浪艺人发布一些任务,让他们去特定的地方表演。虽然薪水十分有限,但对他们来说也是展示自我的机会,绝大多数流浪艺人都会接受的。
菲斯特·劳宾很快就找了一个名为巴伐利亚同乡互助会的组织,在他们的建议下,菲斯特·劳宾决定先去参加多瑙河水坝的建设,毕竟工资高。
而且作为灾民,菲斯特·劳宾更懂得水坝的重要,如果他的家乡有足够坚固的水坝,也许他就不会成为难民了。
但没有如果,此时他只希望不要有更多的人,因水灾而痛失亲人,流离失所。
水坝建设的工地上,帝国政府的首脑和皇室重要人物接二连三地出现,演讲强调水坝的重要,鼓励劳工们继续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并且向所有的劳工许诺,只要好好干活,完成每日的工作量,在工程结束之后就可以留在奥地利去皇家庄园工作。
此时德意志各国的皇室庄园,对着农民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因为进入皇室庄园可以享受很多权利,至少不用再为看不起病发愁了。而且土地肥沃,交税少,收入又高。
其实皇粮的税率并不低,但是没有苛捐杂税就让人感觉很舒服。
通常像劳工营这种地方,都会发生瘟疫的,然而数十座劳工营却很少有人患病。不只如此,就连在水灾过后也没有听说奥地利发生过大规模疫病。
这让菲斯特·劳宾十分困惑,其实这不难解释,因为所有劳工的饮食都是统一管理的,食物都是新鲜的,水也都是漂白粉消毒之后加热过的。
政府和教会会定期处理劳工营内的卫生问题,让劳工们洗澡,对劳工营进行消毒。
同时也有大批的医生自愿参加皇室组织的医疗队,为劳工们看病。
劳工们的作息也有严格规定,并且有士兵负责管理劳工营的纪律,也避免了劳头工霸的诞生。
当然在奥地利,娱乐也是不能少的项目。
歌剧显然不适合这里,专业演员也请不起,用三流演员恐怕会适得其反,毕竟弗兰茨还要打算趁机搞一波爱国教育。
于是乎,那些维也纳公园里的画家和音乐家就派上了用场,很快就有上万幅描绘奥地利人民众志成城修建水坝的画作诞生,其中少数优秀画作登上了奥地利各大报纸的头条。
既给奥地利帝国做了宣传,又解决了那位画家的生计问题。
音乐这方面就显得混乱得多了,这些音乐家通常是各自为战,相互骚扰,相互指责,弗兰茨本来想让他们合力创作出一首歌,或者一首曲子。
然而现实告诉弗兰茨,那根本不可能。
所以工地上充斥着五花八门的曲子,也许单独听还不错,但是混在一起就是致命的噪音。
弗兰茨叹了一口气。
“看来只能由我来统一这些不和谐的声调了。”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最新章节,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最新章节,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