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等风雪寒冬,还要劳烦蔡相你跑一趟,实在是咱家的罪过……”
童贯朗笑着大步上前,招呼道。
一旁的高俅则只是朝着蔡京很礼貌地招呼了下。
披着厚裘的蔡京朝着这二人还了一礼,这才苦笑道。
“能让童观察与高太尉在如此天气在此相聚,又还让本相这把老骨头也来凑趣,想必事涉那几个……嗯,江南苏州之事吧?”
本想说孽畜,考虑到一旁还站着神童状元高璋的亲爹。
同样也很要脸的蔡京,可以在同样娃娃是孽畜的童贯跟前埋汰嘲笑自己儿子。
可他实在不想在高俅跟前丢这个脸。
话音刚落,就有一位庄园的管事快步而来,他的身后跟随着的,正是那位之前没遇上蔡京的信使。
“相爷,这是六郎命小人送予相爷的书信,六郎交待小人,务必要要到相爷手上。”
蔡京接过了这封书信,这个时候自然不好打开,三人就这么径直入屋。
相比起外面的风雪,屋里边则显得温暖了许多,特别是那个大铁炉子,杵在屋子中央。
这屋子里的温度虽然比不上春天,但也舒适了不少。
而这种烧煤的大铁炉子,最开始出自开封金属工坊之手,现如今,东京汴梁不少的铁匠、铁器铺子也开始大肆地制造这种炉子。
相比起那碳而言,这种烧煤的炉子不论是火力,还是发热效果,可都比那碳盆强上百倍。
唯一有些碍眼的,就是需要杵上一根长长的铁管,将那些燃烧所产生的烟气排出。
但是由于煤的价格十分低廉,使得百姓们的取暖得到了保证,而且这种铁炉子价格不贵。
以至于东京汴梁的这个冬天,特别是白日里大雪纷飞之际,就能够看到,处处皆是青烟盘旋。
都脱去了厚实的裘衣宾主分坐,那童贯便朝着那正打量手中书信的蔡京笑道。
“既然你家六郎的信刚到,那蔡相你就先看看你家六郎都说了些什么,回头,咱们再好好商议。”
“如此也好,那就得罪了……”蔡京撇开了二人,开始拆信。
不大会的功夫,自家六郎蔡杳那熟悉的笔迹便跃然于纸上。
书信中的内容详细地讲述了他蔡家麒麟子这些日子以来在那苏州的丰功伟绩。
就连那前段时间大火大热,震惊了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杭州万国商品博览会,正是他呕心泣血搞出来的策划。
另外就是,他蔡六郎的名声都已经传回了福建老家,甚至老家都有人慕名来到了苏州拜访他。
仅仅看到这里,蔡京的呼吸已经开始粗重起来,好在耳边传来了那童贯与高俅的低语。
总算是让蔡京控制住自己,不要在人前失了自己大宋宰执的风仪。
#####
另外就是,在那高丽与那倭国之间,还有一个国家叫藤原国。
原本一直被倍受那倭国的打压,使得他们无法接洽到天朝大宋。
好在如今,本阁老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小小岛国,便将他引荐给了高璋。
在书信的最后,蔡老六总算是讲了点干货,意思就是,这座岛国特产是金银这些大宋的朝贡系统稀缺的贵金属商品。
并且,那位藤原国主还亲自过来商议,愿意每年向蔡某,也就是本阁老,进献黄金千两,白银万两。
不过考虑到你是我亲爹,作为一位很懂得长幼有序的蔡家麒麟子,这些财帛,就当是我这个儿子对你的孝敬了。
蔡京甚是蛋疼地读到了这里,开始在脑子里边反复地挤压水份。
排除废话还有那个忤逆子的各种大逆不道之言后,得到的结论就是,这个藤原国是一个很值得大宋打交道的朋友。
当然,本相绝对不是看在那每年白拿那黄金千两、白银万两的份上。
只是在书信的最后一段,那藤原国现如今国内十分混乱,大量的匪徒四处作乱,而藤原国由于本身是一个岛国,没的铁矿。
所以,现如今哪怕是征召兵马,也缺乏武器,护具等等。
希望大宋朝廷能够怜悯忠诚的藩属藤原国,将大宋淘汰下来的各种武器,都贩卖给藤原国。
直到那眉头紧拢的蔡京抬起了头来之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柱香的功夫。
而那边,已经小声地嘀咕了半天的童贯与那高俅也不约而同地朝着蔡京看了过来。
“看来,童观察与高太尉也都已经知晓了那江南之事?”
“正是,只是此事干系甚大,我大宋又能多一个恭顺的藩属之国,乃是朝廷之福。”
“只是,这藤原国国中生乱,向我大宋求助。
请我大宋向此国出售兵器甲具,此事可谓是大宋立国以来,从未有过之事。”
#####
“可是,若是我大宋承认其蕃属之地位,那藤原国向我大宋求助,若是不有所表示,岂不是容易让新附之藩属寒心?”
三位只手遮天的大什么都表示很蛋疼,可是却也很清楚,这是他们三家娃娃的功劳。
能够说动蕃属来附,这是一功,重要是这个蕃属国很听话很上道,能够向大宋提供朝廷紧缺的金银,这又是一功。
毕竟大宋每年都需要给予那辽国岁币,甚至连那西夏都要大宋掏腰包意思意思。
辽国不要你大宋的铜钱铁钱纸币粮食,就要你大宋每年给那辽国每年绢三十万匹,白银二十万两。
绢丝之物,对于大宋而言,当真算不得什么,可是白银这种硬通货又种不出来,只能靠开采。
可大宋本身白银的产量,就十分稀少,北宋的白银产地,只有桂阳,凤州,建州三地。
北宋的银课收入,可即使到了宋仁宗年间时,也只有不到二十二万两,这可都是有据可查的。
这意味着什么,可以说,大宋境内每一年所开采出来的白银除了自己留下三瓜两枣之外,都要支付给辽国。
等于是大宋百姓累死累活的开采银矿,其实是给辽国打工而已。
一旦有点什么变故,又或者是矿井出了问题,那可就是大事。
以至于每年朝廷为这二十万两白银,户部和朝廷不知道愁掉了多少的头发。
而现在,这个新附的藤原国一下子就贡上了五万两白眼,当真可以算得上是解大宋岁币的燃眉之急。
(本章完)
童贯朗笑着大步上前,招呼道。
一旁的高俅则只是朝着蔡京很礼貌地招呼了下。
披着厚裘的蔡京朝着这二人还了一礼,这才苦笑道。
“能让童观察与高太尉在如此天气在此相聚,又还让本相这把老骨头也来凑趣,想必事涉那几个……嗯,江南苏州之事吧?”
本想说孽畜,考虑到一旁还站着神童状元高璋的亲爹。
同样也很要脸的蔡京,可以在同样娃娃是孽畜的童贯跟前埋汰嘲笑自己儿子。
可他实在不想在高俅跟前丢这个脸。
话音刚落,就有一位庄园的管事快步而来,他的身后跟随着的,正是那位之前没遇上蔡京的信使。
“相爷,这是六郎命小人送予相爷的书信,六郎交待小人,务必要要到相爷手上。”
蔡京接过了这封书信,这个时候自然不好打开,三人就这么径直入屋。
相比起外面的风雪,屋里边则显得温暖了许多,特别是那个大铁炉子,杵在屋子中央。
这屋子里的温度虽然比不上春天,但也舒适了不少。
而这种烧煤的大铁炉子,最开始出自开封金属工坊之手,现如今,东京汴梁不少的铁匠、铁器铺子也开始大肆地制造这种炉子。
相比起那碳而言,这种烧煤的炉子不论是火力,还是发热效果,可都比那碳盆强上百倍。
唯一有些碍眼的,就是需要杵上一根长长的铁管,将那些燃烧所产生的烟气排出。
但是由于煤的价格十分低廉,使得百姓们的取暖得到了保证,而且这种铁炉子价格不贵。
以至于东京汴梁的这个冬天,特别是白日里大雪纷飞之际,就能够看到,处处皆是青烟盘旋。
都脱去了厚实的裘衣宾主分坐,那童贯便朝着那正打量手中书信的蔡京笑道。
“既然你家六郎的信刚到,那蔡相你就先看看你家六郎都说了些什么,回头,咱们再好好商议。”
“如此也好,那就得罪了……”蔡京撇开了二人,开始拆信。
不大会的功夫,自家六郎蔡杳那熟悉的笔迹便跃然于纸上。
书信中的内容详细地讲述了他蔡家麒麟子这些日子以来在那苏州的丰功伟绩。
就连那前段时间大火大热,震惊了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杭州万国商品博览会,正是他呕心泣血搞出来的策划。
另外就是,他蔡六郎的名声都已经传回了福建老家,甚至老家都有人慕名来到了苏州拜访他。
仅仅看到这里,蔡京的呼吸已经开始粗重起来,好在耳边传来了那童贯与高俅的低语。
总算是让蔡京控制住自己,不要在人前失了自己大宋宰执的风仪。
#####
另外就是,在那高丽与那倭国之间,还有一个国家叫藤原国。
原本一直被倍受那倭国的打压,使得他们无法接洽到天朝大宋。
好在如今,本阁老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小小岛国,便将他引荐给了高璋。
在书信的最后,蔡老六总算是讲了点干货,意思就是,这座岛国特产是金银这些大宋的朝贡系统稀缺的贵金属商品。
并且,那位藤原国主还亲自过来商议,愿意每年向蔡某,也就是本阁老,进献黄金千两,白银万两。
不过考虑到你是我亲爹,作为一位很懂得长幼有序的蔡家麒麟子,这些财帛,就当是我这个儿子对你的孝敬了。
蔡京甚是蛋疼地读到了这里,开始在脑子里边反复地挤压水份。
排除废话还有那个忤逆子的各种大逆不道之言后,得到的结论就是,这个藤原国是一个很值得大宋打交道的朋友。
当然,本相绝对不是看在那每年白拿那黄金千两、白银万两的份上。
只是在书信的最后一段,那藤原国现如今国内十分混乱,大量的匪徒四处作乱,而藤原国由于本身是一个岛国,没的铁矿。
所以,现如今哪怕是征召兵马,也缺乏武器,护具等等。
希望大宋朝廷能够怜悯忠诚的藩属藤原国,将大宋淘汰下来的各种武器,都贩卖给藤原国。
直到那眉头紧拢的蔡京抬起了头来之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柱香的功夫。
而那边,已经小声地嘀咕了半天的童贯与那高俅也不约而同地朝着蔡京看了过来。
“看来,童观察与高太尉也都已经知晓了那江南之事?”
“正是,只是此事干系甚大,我大宋又能多一个恭顺的藩属之国,乃是朝廷之福。”
“只是,这藤原国国中生乱,向我大宋求助。
请我大宋向此国出售兵器甲具,此事可谓是大宋立国以来,从未有过之事。”
#####
“可是,若是我大宋承认其蕃属之地位,那藤原国向我大宋求助,若是不有所表示,岂不是容易让新附之藩属寒心?”
三位只手遮天的大什么都表示很蛋疼,可是却也很清楚,这是他们三家娃娃的功劳。
能够说动蕃属来附,这是一功,重要是这个蕃属国很听话很上道,能够向大宋提供朝廷紧缺的金银,这又是一功。
毕竟大宋每年都需要给予那辽国岁币,甚至连那西夏都要大宋掏腰包意思意思。
辽国不要你大宋的铜钱铁钱纸币粮食,就要你大宋每年给那辽国每年绢三十万匹,白银二十万两。
绢丝之物,对于大宋而言,当真算不得什么,可是白银这种硬通货又种不出来,只能靠开采。
可大宋本身白银的产量,就十分稀少,北宋的白银产地,只有桂阳,凤州,建州三地。
北宋的银课收入,可即使到了宋仁宗年间时,也只有不到二十二万两,这可都是有据可查的。
这意味着什么,可以说,大宋境内每一年所开采出来的白银除了自己留下三瓜两枣之外,都要支付给辽国。
等于是大宋百姓累死累活的开采银矿,其实是给辽国打工而已。
一旦有点什么变故,又或者是矿井出了问题,那可就是大事。
以至于每年朝廷为这二十万两白银,户部和朝廷不知道愁掉了多少的头发。
而现在,这个新附的藤原国一下子就贡上了五万两白眼,当真可以算得上是解大宋岁币的燃眉之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