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既然你说其他军司也有这等事情,那朕就在这里好好的住上几日。
朕要彻查,看看到底都有谁,这么大的胆子。”
面对这位年轻的国主,费听涉莫唯唯诺诺地侍候了半天,这才退出了屋子。
而行不多远,就有一干心腹部下们纷纷赶来询问情况。
“尔等不必慌张,增种棉花,又不止咱们这一个军司。”
“也对,我就不信,陛下还能够把咱们大夏十二个军司都统军全给裁撤了去。”
一干军司将领,诸部落头人贵族又有哪一个是善茬。
毕竟种植棉花所获得的土地收益,绝对是种植粮食的五到十倍,既然如此,凭什么其他种得,他们就种不得。
没有让那李乾顺等待太久的时间,诸军司也都收到了李乾顺在巡视卓啰和南军司时,发现卓啰和南军司多种植了一倍的棉花。
诸军司都统军也都纷纷地向那李乾顺递上了各自的请罪折子,内容大同小异,大意都是自己手下人实在不听话,听到了其他军司肆意增加种植面积。
如果自己这里不增加,那岂不是要比其他部落赚的少?
再说了,没有茶叶,治下的百姓很容易生病甚至是死亡。
没有了丝绸,大家难道成天穿着那破旧的衣服,那成何体统,有损于大夏国的颜面。
看着那些递来的诸军司的请罪折子,李乾顺除了在私底下破口大骂之外却也无可奈何。
如果只是一、两个军司阳奉阴违也就罢了,杀鸡儆猴这种事情,上位者经常干。
可当所有军司都同流合污,集体犯罪,难道自己还能把他们全部宰了泄愤不成?
十二个军司,掌握着大夏近八成的军队。
#####
而自己才在大辽毒死自己老妈梁氏之后,才刚刚独掌大权没几年,可谓根基尚未稳固。
这样时候,自己敢扬言把他们全剁了,李乾顺不认为自己可以活着见到明年的太阳。
最终,只能下旨狠狠地斥责这十二军司,并且让各军司都缴纳一部份的收益,作为对他们的惩罚。
再有就是,明年敢有再犯者,严惩不怠。
另外,李乾顺决定遣人去跟那段氏商社的负责人好好聊聊。
警告他不得再生事端,自己不敢弄死十二军司的大佬,还弄不死你一个小小的宋国商人?
面对这样的处置结果,对于诸军司而言,可谓是意料之中的事。
而对于段仲平而言,这自然也属于意料之中的事情。
坐在身边的段大郎此刻显得甚是忧心忡忡,开始担忧起了明年的棉花种植。
看到大郎如此,老谋深算的段仲平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大郎你犯不着如此,那西夏国主他也就只能嘴皮子上耍耍狠罢了。”
“难道你觉得,他真敢把咱们段氏商社从那大夏连根拔了不成?”
“就算他真的拔了,难道他西夏敢不跟大宋做生意?”
“你可别忘记了,没有咱们段氏商社,他们连茶叶梗都喝不到。”
“更何况,今年这一百多万亩的棉花,会让那十二军司的都统军们乐到眉开眼笑。
等到明年,如果他们真的老老实实的顺从于那位西夏国主的意志,让他们的收入到了一半还多,你觉得他们能乐意?”
“爹,难道他们还敢不尊那国主之命?”
段仲平直接就乐出了声来,下意识瞄了一眼厅门处,压低了声音道。
“大宋的官吏,又有多少,会老老实实听朝廷的,听官家的?”
“……”段大郎愣愣地看着这位老谋深算的亲爹,终于明白了自己跟亲爹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爹告诉你吧,当官的,又有多少是不要利益的?”
“你有这闲功夫去担心此事还不如赶紧想想办法。
想想怎么才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把那百多万亩的棉花,运到苏州去。”
“至于明年,老夫估摸着,想来诸军司的都统军,挨了这么一顿收拾之后。
肯定还会偷偷摸摸的继续偷种,只是不敢像今年这般大胆,不过也肯定会在八十万亩以上。”
“爹分析得有道理,对了爹,三弟的来信你看了没有,三弟说今年,那苏州一带的粮食产量要比往年,多出六七成。”
“看来,状元公在苏州推广的双季稻已经成功在即,可惜,粮食这玩意,太棘手,稍有不慎,就是掉脑袋的买卖。
咱们段氏商社,还是呆在状元公庇护之下,老老实实做自己的生意为好。”
#####
对于那倭岛之上在搞七搞八的那些事情,已经不是高璋所关注的重点。
现如今,已经又要到了苏州的百姓们准备要进行第二次收割水稻的日子。
不过就在这样的好日子,高璋再一次收到了来自那位段氏商社的段仲平派人送来的喜报。
一百多万亩的棉花,已然丰收在即,他会尽最大努力,争取在今年年底之前,将那百多万亩的棉花运抵苏州。
现如今,苏州之地,特别是在苏州的沿河处,当真可谓是工厂林立。
而且,苏州的码头也已经重新经过了硬化处理,当然,硬化材料的来源,正是那扶桑国的特产:火山灰为主料而制作的火山灰水泥。
火山喷发,不仅仅会产生大量的硫磺,同样也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
那玩意绝对是一流的建筑材料,就像那西方的古罗马最标示性的建筑材料,就是火山灰水泥。
那些西方人能用,大宋自然也可以用,何况现如今,大量的煤碳的使用,造成了大量的煤渣。
这玩意,就恰好是制砖,以及制作水泥的好辅料。
现如今,从苏州码头,直抵苏州城的这条主干道,已经铺设成了水泥路面。
十分的坚固耐压,而且在江南这经常性阴雨连续的日子里,不至于过于泥泞,影响道路交通。
而谭稹这位杭州市舶司的大佬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也亲自赶到了苏州来调硬,最终经过与高璋的商议之后。
也对那杭州码头进行改造,后期将会在那条从苏州直抵杭州的道路上,也全部铺设水泥路面。
更利于那苏州的大量轻工业商品,运输往杭州,经由那杭州市舶司,销往更加遥远的国度。
(本章完)
朕要彻查,看看到底都有谁,这么大的胆子。”
面对这位年轻的国主,费听涉莫唯唯诺诺地侍候了半天,这才退出了屋子。
而行不多远,就有一干心腹部下们纷纷赶来询问情况。
“尔等不必慌张,增种棉花,又不止咱们这一个军司。”
“也对,我就不信,陛下还能够把咱们大夏十二个军司都统军全给裁撤了去。”
一干军司将领,诸部落头人贵族又有哪一个是善茬。
毕竟种植棉花所获得的土地收益,绝对是种植粮食的五到十倍,既然如此,凭什么其他种得,他们就种不得。
没有让那李乾顺等待太久的时间,诸军司也都收到了李乾顺在巡视卓啰和南军司时,发现卓啰和南军司多种植了一倍的棉花。
诸军司都统军也都纷纷地向那李乾顺递上了各自的请罪折子,内容大同小异,大意都是自己手下人实在不听话,听到了其他军司肆意增加种植面积。
如果自己这里不增加,那岂不是要比其他部落赚的少?
再说了,没有茶叶,治下的百姓很容易生病甚至是死亡。
没有了丝绸,大家难道成天穿着那破旧的衣服,那成何体统,有损于大夏国的颜面。
看着那些递来的诸军司的请罪折子,李乾顺除了在私底下破口大骂之外却也无可奈何。
如果只是一、两个军司阳奉阴违也就罢了,杀鸡儆猴这种事情,上位者经常干。
可当所有军司都同流合污,集体犯罪,难道自己还能把他们全部宰了泄愤不成?
十二个军司,掌握着大夏近八成的军队。
#####
而自己才在大辽毒死自己老妈梁氏之后,才刚刚独掌大权没几年,可谓根基尚未稳固。
这样时候,自己敢扬言把他们全剁了,李乾顺不认为自己可以活着见到明年的太阳。
最终,只能下旨狠狠地斥责这十二军司,并且让各军司都缴纳一部份的收益,作为对他们的惩罚。
再有就是,明年敢有再犯者,严惩不怠。
另外,李乾顺决定遣人去跟那段氏商社的负责人好好聊聊。
警告他不得再生事端,自己不敢弄死十二军司的大佬,还弄不死你一个小小的宋国商人?
面对这样的处置结果,对于诸军司而言,可谓是意料之中的事。
而对于段仲平而言,这自然也属于意料之中的事情。
坐在身边的段大郎此刻显得甚是忧心忡忡,开始担忧起了明年的棉花种植。
看到大郎如此,老谋深算的段仲平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大郎你犯不着如此,那西夏国主他也就只能嘴皮子上耍耍狠罢了。”
“难道你觉得,他真敢把咱们段氏商社从那大夏连根拔了不成?”
“就算他真的拔了,难道他西夏敢不跟大宋做生意?”
“你可别忘记了,没有咱们段氏商社,他们连茶叶梗都喝不到。”
“更何况,今年这一百多万亩的棉花,会让那十二军司的都统军们乐到眉开眼笑。
等到明年,如果他们真的老老实实的顺从于那位西夏国主的意志,让他们的收入到了一半还多,你觉得他们能乐意?”
“爹,难道他们还敢不尊那国主之命?”
段仲平直接就乐出了声来,下意识瞄了一眼厅门处,压低了声音道。
“大宋的官吏,又有多少,会老老实实听朝廷的,听官家的?”
“……”段大郎愣愣地看着这位老谋深算的亲爹,终于明白了自己跟亲爹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爹告诉你吧,当官的,又有多少是不要利益的?”
“你有这闲功夫去担心此事还不如赶紧想想办法。
想想怎么才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把那百多万亩的棉花,运到苏州去。”
“至于明年,老夫估摸着,想来诸军司的都统军,挨了这么一顿收拾之后。
肯定还会偷偷摸摸的继续偷种,只是不敢像今年这般大胆,不过也肯定会在八十万亩以上。”
“爹分析得有道理,对了爹,三弟的来信你看了没有,三弟说今年,那苏州一带的粮食产量要比往年,多出六七成。”
“看来,状元公在苏州推广的双季稻已经成功在即,可惜,粮食这玩意,太棘手,稍有不慎,就是掉脑袋的买卖。
咱们段氏商社,还是呆在状元公庇护之下,老老实实做自己的生意为好。”
#####
对于那倭岛之上在搞七搞八的那些事情,已经不是高璋所关注的重点。
现如今,已经又要到了苏州的百姓们准备要进行第二次收割水稻的日子。
不过就在这样的好日子,高璋再一次收到了来自那位段氏商社的段仲平派人送来的喜报。
一百多万亩的棉花,已然丰收在即,他会尽最大努力,争取在今年年底之前,将那百多万亩的棉花运抵苏州。
现如今,苏州之地,特别是在苏州的沿河处,当真可谓是工厂林立。
而且,苏州的码头也已经重新经过了硬化处理,当然,硬化材料的来源,正是那扶桑国的特产:火山灰为主料而制作的火山灰水泥。
火山喷发,不仅仅会产生大量的硫磺,同样也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
那玩意绝对是一流的建筑材料,就像那西方的古罗马最标示性的建筑材料,就是火山灰水泥。
那些西方人能用,大宋自然也可以用,何况现如今,大量的煤碳的使用,造成了大量的煤渣。
这玩意,就恰好是制砖,以及制作水泥的好辅料。
现如今,从苏州码头,直抵苏州城的这条主干道,已经铺设成了水泥路面。
十分的坚固耐压,而且在江南这经常性阴雨连续的日子里,不至于过于泥泞,影响道路交通。
而谭稹这位杭州市舶司的大佬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也亲自赶到了苏州来调硬,最终经过与高璋的商议之后。
也对那杭州码头进行改造,后期将会在那条从苏州直抵杭州的道路上,也全部铺设水泥路面。
更利于那苏州的大量轻工业商品,运输往杭州,经由那杭州市舶司,销往更加遥远的国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