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就是,经过了这么几年来的棉花大规模推广,西夏虽然依靠经济作物发了财。
可问题是,大量的土地去种植经济作物,自然也就导致了种植粮食的田地变少,粮食收入也大幅度的降低。
没有什么大规模的灾害之时,兴许也还能够继续维持一段时间。
可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灾害之后,后果就将会变得极其可怕。
重点是,随着现如今大宋皇城司对于西夏的渗透,情报工作卓有成效。
对于西夏诸军司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就连哪个军司,哪位将领是什么样的性格,有几个老婆孩子。
也都被录进了皇城司的情报,送到了东京汴梁来存档备案。
也正是因为情报工作做得足够细致,那才刚刚搭建起来的参谋院也才能够有事可做,并且还能够做出成绩。
官家赵佶抚着短须,看着那童贯站在那里用手中的长棍子在那张巨大的沙盘上指指点点。
且不说那些情报的来源,就连沙盘这种直观的好东西,也是出自于爱徒兼爱婿高璋之手。
总而言之,西夏此番遭遇到了严重的雪灾,怕是这场雪灾之后,一旦开春,大宋边塞之地,很有可能就会迎来大规模的西夏进犯和洗劫。
所以,务必要在今年冬天调兵遣将做好防备。
而童贯甚至向官家表示,为了防止西夏进犯,他请命前往西北边陲指挥防务。
面对着那童贯的请命,官家目光一扫,从那蔡京、高俅脸上一扫而过。
最终落在了参谋院的另外一位参谋副使杨宗闵身上。
这位乃是杨业之孙,亦是杨文广的从弟,与折继闵为表兄弟。
乃是大宋西北边军杨、折、种三家之中的杨家宿老。
与西夏征战近五十载,立下了赫赫之功,对于西夏边事,他亦算得上是除了那些在西北坐镇的折可求、种师道之外,最有发言权的武将。
看到了官家望过来的目光,须发如雪的杨宗闵朝着官家一礼,沉声开口道。
“官家,依臣之见,如今西夏正值苦寒严冬之际,自顾不暇,就算是想要南征,也必定要等着国内灾情疏解。
何况童观察乃是我大宋有数之名将,连败西夏,倘若童观察入西北,即便西夏原本并无南侵之念,怕也要整军备战,甚至是以攻代守。”
此言一出,在场的一干臣工,不少都深以为然,可是童贯的脸色却显得有点不太好看。
毕竟杨宗闵这么一吱声,那可就等于是挡了他童观察的升官发财之路,大大可恶。
官家赵佶看似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又提出了一些问题。
童贯继续强打精神,包揽话题,努力维持着自己大宋第一武装太监的身份与资格。
直到官家面现疲惫之色,宣布明日再议,一干臣工这才无奈地告辞退走。
这样的军国大事,不赶紧做出决定,还这么拖沓,真不愧是昏君。
大宋有这等君主,实非福也。
#####
而高璋则跟着郑居中这位枢密使并肩而行小声地交流着。至于亲爹高俅则跟那帮子武将一边走一边嘀咕。
而那童贯,心情很不好的黑着脸大步而行。
身后边几位入职参谋院的武臣脸上同样也不好看,毕竟童贯是什么样的想法,他们焉能不明。
分明就是想要抢功,问题是童贯这厮行事太不地道。
经常都是倘若打了胜仗,他恨不得将功勋尽揽于怀,若是败仗,他绝对会第一个跳出来指责部下的过错。
这自然也就导致了他这位大宋第一武装太监在武臣圈子里边风评不佳。
至于郑居中,虽然对于军事方面没有什么天赋。
可好歹也颇为了解那童贯自请出征的目的,向着身边这位官家的心腹宠臣小高状元言道。
“其实依老夫之见,那位杨老将军言之有理,那童贯只要去了西北之地,就算是那西夏不欲战,他童贯也必定生事,挑起战端……”
高璋一副虚心请教的模样,朝着这位郑枢密使问道。
“那依郑老之见,朝廷是派人好,还是不派人好?”
看了一眼这位跟自己很有缘分,相处得十分融洽的年轻人,郑居中自然也不可能过度谦虚,颇为自信地道。
“当然是派人为上,可惜朝中无人啊,老夫……老夫年岁已高,腿脚不便。
不然,老夫定也要自请坐镇西北,以护我大宋边陲安宁。”
打量着这位在那辽国之时,还曾经暗戳戳跑去长春州的勾栏馆阁采风,被那周邦彦等人遇上,犹自厚皮实脸化妆陌生人的郑枢密使。
高璋自然不会揭穿他,哼哼哈哈的附和几句老大人牛逼六六六。
心里边想的却是老匹夫如此,吾必取彼而代之。
就在这二位枢密院大佬晃到了宫门口处,各自散去。
高璋还没来得及登上自己的马车,就看到了一位小宦官快步而来,凑到了车前恭敬一礼。
高璋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一刻钟之后,高璋再一次入宫,前往御书房。
#####
“小高你来得正好,果然如朕所预料的一般,那童贯还是坐不住了。”
官家赵佶笑眯眯地朝着高璋招了招手,似乎早就胸有成竹一般地言道。
高璋乖巧地点了点头,顺着师尊兼岳丈的赵佶意思说下去。
“师尊所言极是,弟子也觉得,童观察心忧我大宋西北大局,足见童观察为国之心。”
听到了这话,官家赵佶呵呵一笑,手指头朝着这位一向都很喜欢把人往好处想的爱徒虚点几下。
不过这样也好,毕竟小高正是因为他这样宽容的态度,才能够在满朝臣工中,颇得好评。
入仕至今,哪怕是他小小年轻,升官之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但是却无人攻讦他德不配位。
顶多也就是觉得他年纪太轻,难承其重。甚至别有用心之人,也没有办法去挑小高人品秉性方面的问题攻讦。
特别他与福金的婚事,闹得整个东京汴梁沸沸扬扬,非但没有惹人不快,反倒是让百姓们都觉得,这小子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大好男儿。
(本章完)
可问题是,大量的土地去种植经济作物,自然也就导致了种植粮食的田地变少,粮食收入也大幅度的降低。
没有什么大规模的灾害之时,兴许也还能够继续维持一段时间。
可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灾害之后,后果就将会变得极其可怕。
重点是,随着现如今大宋皇城司对于西夏的渗透,情报工作卓有成效。
对于西夏诸军司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就连哪个军司,哪位将领是什么样的性格,有几个老婆孩子。
也都被录进了皇城司的情报,送到了东京汴梁来存档备案。
也正是因为情报工作做得足够细致,那才刚刚搭建起来的参谋院也才能够有事可做,并且还能够做出成绩。
官家赵佶抚着短须,看着那童贯站在那里用手中的长棍子在那张巨大的沙盘上指指点点。
且不说那些情报的来源,就连沙盘这种直观的好东西,也是出自于爱徒兼爱婿高璋之手。
总而言之,西夏此番遭遇到了严重的雪灾,怕是这场雪灾之后,一旦开春,大宋边塞之地,很有可能就会迎来大规模的西夏进犯和洗劫。
所以,务必要在今年冬天调兵遣将做好防备。
而童贯甚至向官家表示,为了防止西夏进犯,他请命前往西北边陲指挥防务。
面对着那童贯的请命,官家目光一扫,从那蔡京、高俅脸上一扫而过。
最终落在了参谋院的另外一位参谋副使杨宗闵身上。
这位乃是杨业之孙,亦是杨文广的从弟,与折继闵为表兄弟。
乃是大宋西北边军杨、折、种三家之中的杨家宿老。
与西夏征战近五十载,立下了赫赫之功,对于西夏边事,他亦算得上是除了那些在西北坐镇的折可求、种师道之外,最有发言权的武将。
看到了官家望过来的目光,须发如雪的杨宗闵朝着官家一礼,沉声开口道。
“官家,依臣之见,如今西夏正值苦寒严冬之际,自顾不暇,就算是想要南征,也必定要等着国内灾情疏解。
何况童观察乃是我大宋有数之名将,连败西夏,倘若童观察入西北,即便西夏原本并无南侵之念,怕也要整军备战,甚至是以攻代守。”
此言一出,在场的一干臣工,不少都深以为然,可是童贯的脸色却显得有点不太好看。
毕竟杨宗闵这么一吱声,那可就等于是挡了他童观察的升官发财之路,大大可恶。
官家赵佶看似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又提出了一些问题。
童贯继续强打精神,包揽话题,努力维持着自己大宋第一武装太监的身份与资格。
直到官家面现疲惫之色,宣布明日再议,一干臣工这才无奈地告辞退走。
这样的军国大事,不赶紧做出决定,还这么拖沓,真不愧是昏君。
大宋有这等君主,实非福也。
#####
而高璋则跟着郑居中这位枢密使并肩而行小声地交流着。至于亲爹高俅则跟那帮子武将一边走一边嘀咕。
而那童贯,心情很不好的黑着脸大步而行。
身后边几位入职参谋院的武臣脸上同样也不好看,毕竟童贯是什么样的想法,他们焉能不明。
分明就是想要抢功,问题是童贯这厮行事太不地道。
经常都是倘若打了胜仗,他恨不得将功勋尽揽于怀,若是败仗,他绝对会第一个跳出来指责部下的过错。
这自然也就导致了他这位大宋第一武装太监在武臣圈子里边风评不佳。
至于郑居中,虽然对于军事方面没有什么天赋。
可好歹也颇为了解那童贯自请出征的目的,向着身边这位官家的心腹宠臣小高状元言道。
“其实依老夫之见,那位杨老将军言之有理,那童贯只要去了西北之地,就算是那西夏不欲战,他童贯也必定生事,挑起战端……”
高璋一副虚心请教的模样,朝着这位郑枢密使问道。
“那依郑老之见,朝廷是派人好,还是不派人好?”
看了一眼这位跟自己很有缘分,相处得十分融洽的年轻人,郑居中自然也不可能过度谦虚,颇为自信地道。
“当然是派人为上,可惜朝中无人啊,老夫……老夫年岁已高,腿脚不便。
不然,老夫定也要自请坐镇西北,以护我大宋边陲安宁。”
打量着这位在那辽国之时,还曾经暗戳戳跑去长春州的勾栏馆阁采风,被那周邦彦等人遇上,犹自厚皮实脸化妆陌生人的郑枢密使。
高璋自然不会揭穿他,哼哼哈哈的附和几句老大人牛逼六六六。
心里边想的却是老匹夫如此,吾必取彼而代之。
就在这二位枢密院大佬晃到了宫门口处,各自散去。
高璋还没来得及登上自己的马车,就看到了一位小宦官快步而来,凑到了车前恭敬一礼。
高璋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一刻钟之后,高璋再一次入宫,前往御书房。
#####
“小高你来得正好,果然如朕所预料的一般,那童贯还是坐不住了。”
官家赵佶笑眯眯地朝着高璋招了招手,似乎早就胸有成竹一般地言道。
高璋乖巧地点了点头,顺着师尊兼岳丈的赵佶意思说下去。
“师尊所言极是,弟子也觉得,童观察心忧我大宋西北大局,足见童观察为国之心。”
听到了这话,官家赵佶呵呵一笑,手指头朝着这位一向都很喜欢把人往好处想的爱徒虚点几下。
不过这样也好,毕竟小高正是因为他这样宽容的态度,才能够在满朝臣工中,颇得好评。
入仕至今,哪怕是他小小年轻,升官之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但是却无人攻讦他德不配位。
顶多也就是觉得他年纪太轻,难承其重。甚至别有用心之人,也没有办法去挑小高人品秉性方面的问题攻讦。
特别他与福金的婚事,闹得整个东京汴梁沸沸扬扬,非但没有惹人不快,反倒是让百姓们都觉得,这小子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大好男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