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天子耶律延禧虽然很生气,可是现在,连遭挫折之下,暂时难以抽调兵力,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堂堂大辽天子无所作为。
所以,耶律延禧下旨,准备要御驾亲征,让那些女直蛮子知晓大辽的赫赫兵威。
不过嘛,现如今也该来点干货,先遣使,去告诉那完颜阿骨打,速速放下武器归降。
如此,朕兴许还可以既往不咎,给你加官进爵,哪怕是你觉得大辽对你们女直诸部的索取贡献太甚,数目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不过,辽国在面对宋国,先是被夺取了数州之地,河套的势力范围,尽数归于宋国。
再加上之前损失的两三万人马,加上之后的五万精锐,对于辽国而言,虽然不敢说伤筋动骨。
可绝对是相当于被人狠狠地扇了脸皮,火辣辣的疼。
而今,青唐之地,面对宋人,可谓是望风而降,不敢再有任何冒犯大宋的举动。
毕竟西夏都没了,本就实力远远不及西夏的青唐诸部,难道还能支愣起来不成?
#####
环州城外的不远处的一座被高大的篱笆团团围住的村庄内外,到处都有大宋的禁军在巡逻把守。
而除了那些大宋禁军之外,每一户里边都居住着几位昔日西夏的贵人。
至于已经投降了的西夏国主李乾顺好歹也得到了优待,自己与王妃共居一室,另外还有几名侍者侍候。
只不过这几名侍者和侍女,都是经过了精心选派的。
他们的家人性命,全被捏在宋人手中,倘若李乾顺跟他的王妃若是有个万一,他们不但要被处死,就连家人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所以,他们也都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时时刻刻关注着这位亡国之君李乾顺的一举一动。
哪怕是夜晚入睡,室内,也会有三名侍者轮流盯梢。哪怕是去大小解,为了防止李乾顺出意外,也至少会有两个人盯着。
另外软禁李乾顺夫妻的这个院落里边,还有足足五十名禁军士卒在此守备。
总而言之,生擒西夏国主之功,总不能让活的变成死的,那样价值至少会少上大半。
而现在,李乾顺就坐在室内,满脸的生无可恋,看着屋外的风景,王妃曹氏就乖巧地坐在一旁,有些担忧地看着这位亡国之君。
曹氏其实之前,仅仅只能算是一个侧妃,毕竟李乾顺是很有野心的君主,想要迎娶辽国公主,结好辽国,对抗宋朝。
所以在还没有迎娶正妃之前,血气方刚,总觉得自己不能为王妃守贞的李乾顺就挑中了这位眉目如画,心性温婉,行事谨慎,亲爹也不过只是一位六品官吏的曹氏为妃。
结果辽国天子连搭理都不搭理,甚至还把求婚的使节给赶走。
即便到如今,曹氏仍旧只是侧妃,不过未来,能不能有个正妃,那可就不好说了。
这倒也让心性温婉的曹氏有些小窃喜,毕竟如此一来,陛下怕也就没有机会三宫六院,只能独宠奴家一人。
“陛下,茶汤好了,喝一些吧,这可是那位高枢密遣人送来的红茶,说是此茶不但解油去腻,而且还不伤心脾胃。”
李乾顺眉头一皱,看着那金黄色泽的茶汤,还有那诱人的茶香,无奈轻叹。
端起了茶水,浅抿了一口,目光再次落到了那封摆放在自己跟前的战报上。
这亦是高璋那个令自己变成亡国之君的家伙派人送来的。
几乎每隔数日,就会有一封战报,由人送到自己跟前来。
不是又有哪一座城池降了宋国,就是哪些夏国忠臣战死沙场。
甚至还有段时间,送来的战报,皆是关于那宋国征讨辽国的城池。
对于此,李乾顺嗤之以鼻,觉得这分明就是宋人的攻心之计。
不过,当那些归降了宋国的西夏降臣纷纷也来到了这座专门关押西夏降臣的村落,参见了李乾顺这位亡国之君。
还有好些辽国降臣也都来这里刷了脸之后,李乾顺坚强的意志,越来越显得颓丧。
大夏没了,原本还以为,辽国能够意识到大夏有着帮助辽国挟制宋国的重要作用,而帮忙自己脱离苦海。
可现在,辽国五万精锐铁骑也被宋国全歼,这踏马的简直就是智障。
站在冰封的黄河上,由着宋人扔飞雷,简直愚蠢透底,没死绝都算运道好的。
现如今,李乾顺的生活就是吃饭,睡觉,骂不争气的辽国。
#####
“全部都在此地?”
高璋此刻策马缓缓地行进在这座村庄之中,一旁的赵押班点了点头。
“是的状元公,辽国降将与降臣,皆居于西南角,其余之地,皆是西夏降臣与降将。”
“除了那十余名如今正在配合我大宋治理平夏路的西夏高官之外,其余降我大宋的西夏三品以上达官勋贵皆在此地。”
“另外,那些党项部落的质子,亦皆在此……”
赵押班这位大宋皇城司二把手兼特务头子,干这样的事情自然是得心应手得很。
而在这里的那些禁军士卒之外,还有一批皇城司干探也被安插于各处。
之所以将他们都软禁于这环州,一来,让西夏那些所谓的复国之士连帮扶对象都找不到。
这二来,自然也是将他们拘离了西夏之后,再也无法里应外合。
#####
高璋终于出现在此地,自然也是因为朝廷所派遣来的官吏已然陆续就位于此。
再有就是,高璋向官家提出来的,将那些西夏战俘先不忙着放归,而是让他们开始为大宋进行平夏路的建设。
首先就是在黄河沿岸修缮道路,与那大宋陕西路之间的交通变得通畅起来。
再有就是,段氏商社,已经在那黄河岸边大肆建设水力工坊。
羊毛纺织厂,棉花纺织厂都已经打下了地基。
在并不久远的将来,当大量的棉花被种植出来之后,就会在当地第一时间加工成棉花,纺织成布匹。
之后再运往大宋内陆进行各种深加工。
#####
从东京汴梁涌来的无数皇亲国戚家的管事、子侄们,也都纷纷在此大肆采办着田地,期待着即将要到来的春耕。
并且还有相当一部份都已经跟段氏商社签订了棉花采购合同。
当然也有不少的豪商巨贾,也开始自己兴建各种工坊……
(本章完)
所以,耶律延禧下旨,准备要御驾亲征,让那些女直蛮子知晓大辽的赫赫兵威。
不过嘛,现如今也该来点干货,先遣使,去告诉那完颜阿骨打,速速放下武器归降。
如此,朕兴许还可以既往不咎,给你加官进爵,哪怕是你觉得大辽对你们女直诸部的索取贡献太甚,数目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不过,辽国在面对宋国,先是被夺取了数州之地,河套的势力范围,尽数归于宋国。
再加上之前损失的两三万人马,加上之后的五万精锐,对于辽国而言,虽然不敢说伤筋动骨。
可绝对是相当于被人狠狠地扇了脸皮,火辣辣的疼。
而今,青唐之地,面对宋人,可谓是望风而降,不敢再有任何冒犯大宋的举动。
毕竟西夏都没了,本就实力远远不及西夏的青唐诸部,难道还能支愣起来不成?
#####
环州城外的不远处的一座被高大的篱笆团团围住的村庄内外,到处都有大宋的禁军在巡逻把守。
而除了那些大宋禁军之外,每一户里边都居住着几位昔日西夏的贵人。
至于已经投降了的西夏国主李乾顺好歹也得到了优待,自己与王妃共居一室,另外还有几名侍者侍候。
只不过这几名侍者和侍女,都是经过了精心选派的。
他们的家人性命,全被捏在宋人手中,倘若李乾顺跟他的王妃若是有个万一,他们不但要被处死,就连家人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所以,他们也都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时时刻刻关注着这位亡国之君李乾顺的一举一动。
哪怕是夜晚入睡,室内,也会有三名侍者轮流盯梢。哪怕是去大小解,为了防止李乾顺出意外,也至少会有两个人盯着。
另外软禁李乾顺夫妻的这个院落里边,还有足足五十名禁军士卒在此守备。
总而言之,生擒西夏国主之功,总不能让活的变成死的,那样价值至少会少上大半。
而现在,李乾顺就坐在室内,满脸的生无可恋,看着屋外的风景,王妃曹氏就乖巧地坐在一旁,有些担忧地看着这位亡国之君。
曹氏其实之前,仅仅只能算是一个侧妃,毕竟李乾顺是很有野心的君主,想要迎娶辽国公主,结好辽国,对抗宋朝。
所以在还没有迎娶正妃之前,血气方刚,总觉得自己不能为王妃守贞的李乾顺就挑中了这位眉目如画,心性温婉,行事谨慎,亲爹也不过只是一位六品官吏的曹氏为妃。
结果辽国天子连搭理都不搭理,甚至还把求婚的使节给赶走。
即便到如今,曹氏仍旧只是侧妃,不过未来,能不能有个正妃,那可就不好说了。
这倒也让心性温婉的曹氏有些小窃喜,毕竟如此一来,陛下怕也就没有机会三宫六院,只能独宠奴家一人。
“陛下,茶汤好了,喝一些吧,这可是那位高枢密遣人送来的红茶,说是此茶不但解油去腻,而且还不伤心脾胃。”
李乾顺眉头一皱,看着那金黄色泽的茶汤,还有那诱人的茶香,无奈轻叹。
端起了茶水,浅抿了一口,目光再次落到了那封摆放在自己跟前的战报上。
这亦是高璋那个令自己变成亡国之君的家伙派人送来的。
几乎每隔数日,就会有一封战报,由人送到自己跟前来。
不是又有哪一座城池降了宋国,就是哪些夏国忠臣战死沙场。
甚至还有段时间,送来的战报,皆是关于那宋国征讨辽国的城池。
对于此,李乾顺嗤之以鼻,觉得这分明就是宋人的攻心之计。
不过,当那些归降了宋国的西夏降臣纷纷也来到了这座专门关押西夏降臣的村落,参见了李乾顺这位亡国之君。
还有好些辽国降臣也都来这里刷了脸之后,李乾顺坚强的意志,越来越显得颓丧。
大夏没了,原本还以为,辽国能够意识到大夏有着帮助辽国挟制宋国的重要作用,而帮忙自己脱离苦海。
可现在,辽国五万精锐铁骑也被宋国全歼,这踏马的简直就是智障。
站在冰封的黄河上,由着宋人扔飞雷,简直愚蠢透底,没死绝都算运道好的。
现如今,李乾顺的生活就是吃饭,睡觉,骂不争气的辽国。
#####
“全部都在此地?”
高璋此刻策马缓缓地行进在这座村庄之中,一旁的赵押班点了点头。
“是的状元公,辽国降将与降臣,皆居于西南角,其余之地,皆是西夏降臣与降将。”
“除了那十余名如今正在配合我大宋治理平夏路的西夏高官之外,其余降我大宋的西夏三品以上达官勋贵皆在此地。”
“另外,那些党项部落的质子,亦皆在此……”
赵押班这位大宋皇城司二把手兼特务头子,干这样的事情自然是得心应手得很。
而在这里的那些禁军士卒之外,还有一批皇城司干探也被安插于各处。
之所以将他们都软禁于这环州,一来,让西夏那些所谓的复国之士连帮扶对象都找不到。
这二来,自然也是将他们拘离了西夏之后,再也无法里应外合。
#####
高璋终于出现在此地,自然也是因为朝廷所派遣来的官吏已然陆续就位于此。
再有就是,高璋向官家提出来的,将那些西夏战俘先不忙着放归,而是让他们开始为大宋进行平夏路的建设。
首先就是在黄河沿岸修缮道路,与那大宋陕西路之间的交通变得通畅起来。
再有就是,段氏商社,已经在那黄河岸边大肆建设水力工坊。
羊毛纺织厂,棉花纺织厂都已经打下了地基。
在并不久远的将来,当大量的棉花被种植出来之后,就会在当地第一时间加工成棉花,纺织成布匹。
之后再运往大宋内陆进行各种深加工。
#####
从东京汴梁涌来的无数皇亲国戚家的管事、子侄们,也都纷纷在此大肆采办着田地,期待着即将要到来的春耕。
并且还有相当一部份都已经跟段氏商社签订了棉花采购合同。
当然也有不少的豪商巨贾,也开始自己兴建各种工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