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发走向宗良、高公绘,赵煦便半躺在坐褥上,闭着眼睛在心里复盘了一遍。

  “向宗良、高公纪出知明州、福建,应无太大障碍。”

  明年正月,蔡确就要落福建观察使的差遣。

  他本人自是想要回朝的。

  但是,赵煦不打算让其回朝。

  一个前宰相,而且还是一个对皇权唯命是从,同时忠心耿耿的前宰相。

  可是非常好用的!

  所以,赵煦已经计划好了。

  让蔡确和陈睦换一下,陈睦去福建,蔡确到浙江。

  当然,这是需要做工作的,得让蔡确心甘情愿的去浙江才行。

  好在赵煦在细节上,一直很讲究。

  自蔡确去了福建后,每隔一个月或者两个月,赵煦就会派一個使者前去慰问、探望。

  同时,蔡确在京的家眷,也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逢年过节有慰问,遇到生辰则有嘉奖、慰勉。

  其他人也差不多。

  像章惇的老父亲章俞,今年九十大寿,赵煦就亲自派人,送去了亲笔所写的贺文。

  想着这些,赵煦就记起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于是,他坐直了身体,将冯景唤到面前,同时屏退了左右。

  “大家,有何吩咐?”冯景等着左右都退下去后,才小心翼翼的问道。

  “下个月江宁的王司空生辰,两宫可已选好了去道贺、赐物的使者?”赵煦问道。

  王安石的生日是十一月十三日。

  只剩下一个多月了,而从汴京到江宁,顺流而下,中途不耽搁,一般也需要七日。

  所以,两宫那边,应该会在近几日选定使者,然后准备出发,为了赶在王安石生日前准时到达江宁,及时送上贺礼,所以一般都会提前半个月出发。

  赵煦记得去年的使者是十月中旬左右出发的。

  “回大家,似乎还没有选定……”冯景答道。

  “若两宫选定了使臣,汝要立刻告诉我。”

  “诺!”冯景点头。

  “若有人问,皇帝殿要委任谁为使者,汝便选童贯去。”赵煦又嘱托一句。

  “诺!”

  ……

  两天后,十月丁亥(初三)。

  永宁坊,旧虎翼军军营。

  这个昔年,足足屯驻了两三千名虎翼军的禁军军营,在十余年前就已经废弃。

  旋即成为了禁军家眷们的住宅区,数不清的低矮棚屋,迅速蔓延开来,将半个永宁坊,变成了一个嘈杂、混乱的地方。

  而在这个废弃军营的深处,曾经虎翼军的武库库房所在,却因为其特殊性,而一直有着一支禁军把守在此,而没有被周围的棚屋所吞噬。

  如今,这个当年的武库已被重新改造。

  变成一个又一个隔断开来的厢房。

  每一个厢房的门口,都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甲乙丙丁一类的房号。

  厢房内,则是一个个大通铺,每个通铺上都整整齐齐叠着被子,通铺前有着一根于房顶相连的木柱,柱子上挂着一个个布包,这些布包上都绣着文字:汴京新报。

  而在这些厢房的墙壁上方,则用着石灰,刷着一行行标语文字。

  童贯领着一个男孩,穿过一个又一个厢房。

  然后,他在一个厢房前停了下来。

  “进去吧!”他对跟着他的那个男孩道:“从今天开始,汝便住在这丙字二号房……”

  他伸手从袖子里,掏出一块木牌:“这是汝的号牌。”

  小男孩接过那块木牌。

  木牌的正面,雕刻着汴京新报报童六字篆书。

  在其背面,则是他的名字与在这汴京新报的号码。

  高俅,永宁丙字第八号。

  这代表着他是汴京新报永宁坊分宿区的一名报童,同时其所在的厢房是丙子房,所睡的地方是第八铺。

  旁边则有着小楷写着:荐举人高敦厚,汴京街道司吏员,系高俅之父,确验三代无作奸犯科。

  叫高俅的小男孩懵懵懂懂的走进厢房,这里面的一切,都让他无比陌生,也让他心情忐忑。

  但,这个孩子有着超强的适应力和心理素质,所以他没有表现出来,反而是乖巧的拿着号牌,找到了自己在这个厢房里的位置,然后将带来的东西,一一放到自己的位置。

  童贯只看了一眼,就转身对自己身旁的一个内臣吩咐了一句:“这孩子的情况,汝该知道了吧?”

  这内臣低着头道:“下官已看过卷宗了。”

  “嗯!”童贯道:“以后他便交给汝管教。”

  “若不合格,不必要通报某,直接清退便是。”

  “唯!”内臣颔首。

  童贯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干!今年的磨勘,某给汝一个中下。”

  这内臣,立刻欣喜若狂,连连道谢。

  在大宋的体制下,所谓磨勘,顾名思义就是分成磨与堪两个系统。

  磨代表时间,堪则代表考评。

  所以时人言:磨勘之法,率以法计其岁月、功过。

  在这个系统中,磨所代表的时间,一般是固定不动的。

  只有堪所代表的考评,可以减少或者增加转迁所需的时间。

  而考评之制在唐代就已经确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九级。

  但因为儒家中庸思想的主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上上、上中、上下这样的评价,是凡人不可能触碰到的。

  能拿到的人,必须做出了类似拯救世界的功绩。

  同样,下下的考评,也不是人能拿到的。

  拿到的都是铁板钉钉的畜生、人渣。

  所以,中上的评价,就已经是所有人能摸到的天花板。

  能拿到一个中上,基本可以锁定减磨勘的资格。

  而中下,在这个体系里,等同于优秀。

  在转迁时的优势很大。

  而在汴京新报的这个体系里,一个像他这样负责管教的内臣,拿到一个中下评价,几乎可以锁定未来的管勾永宁坊公事。

  一旦如此,那么对他这样的小黄门而言,就等于入门了,拿到官身了。

  相当于文臣不入流的杂官转正为选人。

  这是阶级的跨越!也是地位的飞升!

  童贯却没有在这个事情多费心了。

  在他眼里,这只是他拗不过面子,勉强答应了街道司的人的请托。

  这种事情,他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在过去的这六七个月,他已经领了起码几十个开封府胥吏的孩子进入汴京新报当报童。

  没办法!

  这报童好啊!

  进了汴京新报,虽然要受管束,还得每天跟着人出去卖报。

  但是这里管吃管住,还能免费学各种技术。

  今年以来,汴京新报向太医局、天文局、都水监、专一制造军器局等有司,输送了两三百名学徒。

  此外,汴京算学、律学、武学,也都送了不少童子。

  就连太学都塞进去了十来个。

  虽然说,这些报童的身份,都是学徒、学仆。

  他们做的事情,也都是打杂、服务为主。

  然而……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已经是他们人生所能触碰的天花板!

  更不要说,消息灵通的都知道,汴京新报的报童们都有一个隐藏身份。

  所以,这开封府的胥吏甚至是低级官吏,现在都是打破了脑袋,想要送一个孩子来汴京新报当报童。

  只不过,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找到门路。

  像今天那个叫高俅的男孩,要不是其父是街道司的经年老吏,如今跟着街道司的贾种民,颇为得力,贾种民甚为赏识他,加上靖安坊一事,高敦厚前后奔走,做事勤勉,贾种民就赏了他这个机会。

  不然的话,高敦厚就算把脑袋磕破,也是找不到门路的。

  童贯踱着小步,慢悠悠的走出了这个位于永宁坊深处的报童宿舍。

  出了门,他牵上马,走过坊中混乱无序的棚户区,前方的道路顿时豁然开朗。

  一座座豪宅映入眼帘。

  每一座,宅邸都是盈槛数百,规模庞大。

  这些宅邸每一座都是御赐之宅。

  其主人,每一个都是声名赫赫的国朝显贵!

  而就在这些豪宅的身后,是汴京城最混乱、最脏乱的地方。

  两者甚至只有一街之隔。

  就是一条轻飘飘的,从这永宁坊中间穿过的小巷。

  就将富贵与穷苦,天堂与地狱,划分开来。

  街巷的一边道路干净、整洁、平整。

  就连牲畜的粪便也看不到。

  街道司下属的‘城管局’,每隔一个时辰,就会派人来这里打扫卫生,收走垃圾,甚至还会给道路洒水。

  若有人家有喜庆、丧葬之事。

  只要和街道司说好,就会加派人手过来,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贾种民那边,甚至还提供大和尚/道士念经祈福服务。

  只要钱到位,汴京诸寺、诸观,任君挑选。

  而在街巷的另一侧,污水横流,屋舍混乱,彼此重叠。

  童贯骑着马,走过一栋又一栋的豪宅。

  最后,在一座藏在这永宁坊豪宅区里的宅邸大门前停了下来。

  这宅邸看上去已经荒废很久了。

  大门前的匾额,都已落满了灰尘。

  但门前陈列着戟架,依然在向人们诉说着,其昔日主人的显赫地位。

  而那高数丈的大门上雕刻的龙凤纹路,则说明着昔年主人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童贯抬起头,仰望着那已落满了灰尘的匾额。

  鎏金的匾额字体,依然依稀可见。

  蜀国公主邸!

  正是当年下嫁左卫将军王诜的先帝二姐,如今已被追封为越国大长公主的公主邸。

  大宋之制,天子赐宅,受赐者只有使用权和居住权。

  除非有旨意,允其传与子孙。

  不然,一旦其病故身死,所赐宅邸就会收归朝廷所有。

  这就是孟昶、李煜等人的故宅,被改为官署的法理依据。

  童贯来到大门前,便有官吏上来,将他的马牵到马厩之中去。

  他本人则从大门旁的小门,走了进去。

  一进门,便能闻到明显的油墨味道。

  来来往往的工匠,在庭院中穿梭。

  毋庸置疑,这昔年显赫的公主赐宅,如今已成为了汴京新报的发行地。

  就像昭庆坊的司马光宅,现在成为了汴京义报的发行地。

  而童贯需要两边跑。

  之所以,将汴京新报的发行地,从永泰坊那边搬到这永宁坊的公主宅。

  最大的原因,就是保密。

  因为这永宁坊,是大宋驸马都尉们猬集之地。

  譬如说,大宋史上最著名的驸马李遵勖和万寿长公主的宅邸就在这里。

  万寿长公主与李遵勖的后代,也依旧住在当年真庙所赐的宅邸内。

  而这一家人,因为与皇室关系日渐疏远,所以迫切的想要和皇室重新拉上关系。

  故此,他们是最好的掩护。

  此外,在这里的还有高行周与燕国长公主当年的旧邸。

  这一家高家人,同样很配合,嘴巴捂得很紧。

  算起来,永宁坊中的公主邸,也就是蜀国长公主的赐第被朝廷所收回。

  本来,去年还有人说,公主嗣子在,是不是要还给嗣子?

  但很快王诜就客死异乡,连尸骨都不能运回来。

  这事情就再没有人敢提了。

  今年,这个公主宅被重新启用,成为了汴京新报的发行场,建起了一个个印刷室、排版间,光是雇佣的工人,就有数百人之多。

  当然了,出于敬重。

  昔年越国大长公主的闺房、起居所是没有人敢破坏的。

  童贯穿过庭院,来到了从过去王诜的住所改造而来的‘总编室’。

  一进门,童贯便看到了一个让他熟悉的身影。

  童贯立刻上前纳头就拜:“下官童贯,给邸候请安了。”

  虽然,眼前这位邸候,年纪也就比他大个四五岁。

  两人的官位,现在相差也不算大。

  但人家是官家身边日夜侍奉的亲信近臣,未来所有内臣脑袋上的大貂铛。

  由不得童贯不敬重,不小心。

  冯景悠悠起身,道:“官家德音下降,管勾汴京新报公事童贯听旨!”

  童贯立刻面朝皇城方向磕头顿首:“臣贯恭听德音。”

  冯景道:“童贯附耳过来。”

  童贯立刻爬到了冯景面前。

  冯景则蹲下身子,凑到他耳边,低声嘱咐起来。

  童贯听着,整个人都开始因为兴奋而颤抖。

  他知道的,这是泼天的富贵降到了他身上!

  这趟差事办完,他童贯在当今面前的地位,恐怕就要仅次于眼前这位邸候。

  未来的入内内侍省,必有他一席之地。

  说不定,还有望和偶像李宪李爷爷一样,出为边帅,建功立业!

  冯景将该交代的事情交代完后,便将一本用着火漆封好,同时盖了当今官家私人印信的册子,交到了童贯手中,在那册子上轻轻用力,道:“切记切记不可使外人知!”

  “诺!”童贯磕头说道:“请邸候转告大家,臣若有闪失,便请斩臣头!”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我在现代留过学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