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八十万日元,心情挺好。

  在那边,用和歌山浪荡子的身份,打着雍仁的旗号捞钱。

  在这边,用张庸的身份,问雍仁要辛苦费。

  然后用日元购买物资,再倒卖,或者兑换成美元、金条什么的。

  这叫什么?一鱼两吃?三吃?

  但是日元必须尽快出手。否则,以后也会贬值。

  坐船。

  重新回到朝天门码头。

  现在可以叫上戴笠了。

  那个曹景辉是地头蛇。从他身上挖钱,藏不住的。

  军统迟早会知道。那就分一点吧。

  李伯齐要去上海了。以后回来重庆办事,还得从军统调人。

  他原来的手下,都去了其他大城市做督察处主任。重庆这边高官太多,督察得他张庸亲自来。

  “处座。”

  张庸将曹景辉的资料告诉对方。

  结果,戴笠居然也不是很清楚。

  显然,这个人是非常低调的。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

  最后还是重庆站提供了相关的信息。

  李伯齐让林以丰带来了相关的资料。

  于是,张庸有借口,让重庆站也分一杯羹。算是给李伯齐足够的经费。

  虽然,以后他张庸传送上海,也可以给李伯齐提供一部分经费。但是,不能使用张庸这个身份。

  有关传送的事,谁也不能告诉。哪怕是亲生爹娘。

  “专员,曹景辉是马帮头子。”

  “有绰号吗?”

  “曹操。”

  “切!”

  张庸撇撇嘴。

  外号曹操?是喜欢那啥吗?

  不过,这个外号一出,很多人都有印象了。

  怎么说呢。马帮头子。不大不小。手底下有一百多人。也有一些枪。

  在当时,马帮持枪是合法的。民国也没有禁枪令。

  只要你能搞到,普通百姓都能持枪的。法无禁止。

  这就有点麻烦了。

  对方居然是马帮。

  人多。

  还有枪。

  军统可能搞不定。

  不过,就算搞不定,也得强行搞。

  否则,又多一批人分钱。估计戴老板也不乐意。

  食得咸鱼抵得渴。

  有风险才有收益。

  “位置。”

  “胡家湾那边。”

  “好远。”

  张庸皱皱眉头。

  自己时间有限啊!还要跑那么远。

  但是没办法,别人就是那么远啊!

  只好安排交通工具。

  汽车是肯定不够的。

  摩托车也是不够的。

  最终还是要依靠船运。

  从朝天门码头上船,在寸滩那边上岸。

  寸滩是一个野生港口。以前是渔民用的。这两年才逐渐发展起来。

  主要是用来走私。从这里上岸的货物,都是见不得光的。

  货物在这里上岸,然后通过其他办法进入市区。

  如果在朝天门码头上岸,万一遇到张庸就麻烦。

  对!

  就是他张庸这个名字。

  现在做偏门生意的,都躲开他。生怕十万大洋。

  道上规矩,想活命,就得交十万大洋。否则……

  鼠有鼠路。

  蛇有蛇路。

  只要有需求,就有赚钱的机会。

  戴老板欲言又止。

  张庸注意到了,于是问道:“怎么?”

  “那边是徐恩曾的地盘。”戴笠缓缓的说道,“他老婆费侠就在那边。”

  “既然如此。”张庸轻描淡写,“我带队去吧!”

  “好。”戴笠松了一口气。

  他和徐恩曾有秘密协议。双方井水不犯河水。

  目前,军统是在野蛮生长阶段,他暂时不想和徐恩曾翻脸。羽翼还不够丰满。

  主要是忠义救国军的实力还不够强大。

  等羽翼丰满了,他会立刻除掉徐恩曾。

  “走!”

  “是!”

  张庸带队出发。

  重庆站的一个行动组,五十人。

  军统总部的三个行动组,一百五十人。加起来就是两百人。

  够不够?

  张庸觉得差不多了。

  如果有需要,再请附近的驻军帮忙吧。

  雷达地图显示,有桂永清的标记。中央教导总队就驻扎在江北。

  中央教导总队在金陵会战中损失非常惨重。骨干几乎全部耗光。以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元气。

  徐州会战,急匆匆的去走过场,都没办法承担像样的作战任务。

  后来,干脆撤回重庆休整。就近补充。

  也不知道现在补充的如何了?说不定会调往第三战区……

  胡思乱想。

  渡轮到达寸滩。

  果然,这边是野生码头。

  并没有像样的栈桥。都是临时堆砌起来的。

  在这里靠岸的,也不是什么大船。很多都是木船。靠风帆和摇橹的。

  逆流而上,走不动,只能请纤夫。也算是给了纤夫们最后的讨生活。

  如果是机械动力,不需要纤夫,这个群体就消失了。

  放慢速度。

  缓缓靠岸。

  码头上有一小队巡逻的国军。

  都穿着黄绿色的军装。是嫡系国军无疑。可能就是中央教导总队。

  没在意。

  不认识。

  上岸。慢悠悠的向前走。

  “专员大人!”

  “专员大人!”

  没想到,带队的少尉却是欢快的叫起来。

  然后,迅速集合队伍。跑步上来。来到张庸的面前。立正。敬礼。

  脸色明显可见的小激动。

  “报告!卑职中央教导总队排长马国成……”

  “等等,你叫什么?”

  张庸拦住对方。

  这个家伙,居然认识自己?

  而且,名字还那么有个性?

  那啥……

  可以换个名字吗?

  当然,也就是想想。大清已经亡了。

  “报告,卑职马国成。”

  “你……”

  “淞沪会战的时候,我还是一名普通士兵。我见过专员大人您。”

  “啊……”

  张庸明白了。

  中央教导总队伤亡很大。

  能活下来的,基本都是连升三级了。

  这个马国成,原来是士兵,晋升少尉,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我马上报告呼延团长。”

  “呼延锋?”

  “是的。他现在是上校团长。”

  “行。去吧!”

  张庸点点头。想起一员悍将。

  呼延锋。原来中央教导总队。

  之前是中校。现在是上校。属于正常的升迁吧。

  估计是没有人脉。

  否则,现在应该是少将旅长了。

  桂永清本人都是中将啦!

  中央教导总队其实是师级编制。甚至可能整编成军。

  集团军、军、师、旅、团……

  国军层级太多。不利于指挥。

  果然,雷达地图很快提示,有熟人标记出现。就是呼延锋。他急匆匆来了。

  在淞沪战场,张庸曾经带着呼延锋出生入死。

  很快,呼延锋来到张庸面前。

  “专员大人!”

  “你好!”

  张庸和对方握手。

  久别重逢,确实很高兴。

  尤其是在残酷的战争时代。

  活着,就是最好的消息。

  谁也不知道,这次见面以后,还会不会有下次。

  大丈夫马革裹尸,保家卫国,青山处处埋忠骨。活着,有时候真的是奢望。

  再次见面,呼延锋已经少了一条胳膊。

  右手被炸断了。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现在只有左手。

  但是桀骜之色不改。依然是一员悍将。

  闲聊一会儿,张庸随口问起部队情况。

  中央教导总队,是国军嫡系中的嫡系,总队长又是桂永清。是何应钦的女婿。

  肯定是有特殊关照的。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

  “我们团……”

  呼延锋欲言又止。

  最后还是说了实话。装备很杂。

  因为后方提供的都是苏援。是苏式武器。但是数量又不够。

  来了一批莫辛甘纳步枪。还有一部分子弹。还有部分轻机枪。但是没有重机枪。

  步枪和轻机枪的子弹如果不通用,是很麻烦的事。如果和重机枪也不通用,那就更加麻烦了。

  中央教导总队目前就存在这样的情况。弹药不通用。

  为了熟悉大盘鸡……

  嗯,就是那个圆盘机枪。捷格加廖夫机枪。47发弹盘那种。

  部队需要时间来重新掌握这种武器。

  它很不好掌握。

  之前用惯了捷克式轻机枪,现在改成大盘鸡,很多战术动作都要改。

  直到目前为止,中央教导总队,还没完成训练。

  “大盘鸡的数量很多吗?”

  “也没多少。好像就装备了我们部队。”

  “哦。”

  张庸点点头。

  后世好像很少提及大盘鸡。

  抗战时期,大盘鸡很少登场。估计数量确实不多。

  倒是抗美援朝的时候,志愿军使用的大盘鸡就非常多。形成非常强大的火力输出。

  “你们总队长在吗?”

  “在。”

  “那你和他说说,愿不愿意用苏式装备换德式装备。”

  “愿意!”

  呼延锋迫不及待的回答。

  当然愿意了。

  一万个愿意。

  真的。

  他们原来就是全套德式装备。

  无论步枪、轻机枪、重机枪,都是用7.92毫米毛瑟步枪弹。

  现在改成7.62毫米莫辛纳甘步枪子弹。但是重机枪又没有配套的。简直是要人命。严重影响战斗力。

  “可是……”

  呼延锋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

  张庸真的能够搞来德式装备吗?

  现在德式装备是越用越少,很少能搞到原装的了。

  哪怕是中央教导总队这样的嫡系核心,也无法补充崭新的装备,都是二手。

  “我有办法。”

  张庸肯定回答。

  马四环、捷克式轻机枪。他有。

  然后将换下来的大盘鸡什么的,交给其他部队,凑够全套苏式。

  好像那个新编23师,既然是来汉口,那部队混装武器也没关系的。距离近。补充弹药比较容易。

  相对来说,那些距离汉口比较远的部队,后勤补充就困难很多。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前线最需要的,还是7.92毫米毛瑟步枪弹。

  而他张庸送货最多的。其实也是这种子弹。

  随便一船,就有三千万发。也就是九百吨。

  不要问哪里来的。问就是西西里人搞来的。

  也不要问我张庸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问就是给西西里人了。

  心思一动。

  雷达地图显示,桂永清来了。

  看来,他也得到了消息。正策马朝自己赶来。速度很快。

  不急。

  等等。

  “嗒嗒嗒……”

  “嗒嗒嗒……”

  果然,一会儿以后,桂永清就赶来了。

  的确是策马来的。跑得很着急。生怕张庸跑了。当面错过,那就太可惜了。

  很多事情,找其他人都没用。找张庸最有用。

  尤其是武器弹药方面。

  “专员!”

  桂永清远远就大声叫喊。

  真的是怕张庸转身跑了。

  “桂总队长。”

  “你还是叫我名字吧。”

  “那我叫你率真,你叫我少龙吧!”

  “也好!”

  桂永清求之不得。

  率真是他的字。少龙是张庸的字。

  互相称字,说明是老朋友了。他非常乐意和张庸做朋友。

  就连他的岳父,也明示他要和张庸多亲近。

  “你们刚刚说什么呢?”

  “说起苏式装备……”

  “唉,我正头痛呢!不上不下的,发愁。”

  “我用德式装备换你的苏式装备。”

  “好啊!好啊!”

  桂永清顿时高兴起来。非常热切。

  他真的用不惯那些苏式装备。需要重新训练。非常麻烦的事。

  中央教导总队不能长时间留在后方。那样对他的前途不利。你想要升迁,必须得有一定的战功。

  最少需要开拔前线。能不能打胜仗另说。还要小心避免被日寇包圆。

  立刻派人将武器列表拿来。给张庸过目。

  张庸按照上面的数目,安排送货。一换一。子弹多给一点。

  第三战区那边,很快就要烽烟四起,中央教导总队多半会被调往第三战区增援。

  等待他们的,必定是连番血战。

  顾祝同能力有限。部队消耗,弹药消耗肯定很大。

  “对了,少龙,你来这里是……”

  “收拾曹操。”

  “那个马帮头子?”

  “对。”

  “那我帮你!”

  桂永清立刻大包大揽。

  他驻扎在这里,当然知道曹操是谁。

  “好!”

  张庸点点头。

  改变计划了。

  正好看看教导总队现在的战斗力。

  很快,小火轮到来。

  因为武器弹药不多,小火轮就足够。

  总共三千支马四环步枪。三百挺捷克式轻机枪。还有五百万发子弹。

  还有一部分迫击炮。以及炮弹。

  多乎哉?

  不多也!

  正常的弹药配备。

  按照美帝巅峰时期的军队配给基数。

  美帝一个师,好像是一万五千多人。储备五百万发子弹,是很正常的。

  还没算重武器呢!

  中央教导总队,重武器就一个山炮营。

  十二门75毫米野战炮。还不如美帝军队巅峰时期一个营的火力。

  也无法和日寇一个特设(乙级)师团相比。

  换装。

  桂永清抖擞精神。

  请张庸务必在旁边观战。他负责收拾曹操。

  “好。”

  张庸点点头。

  既然如此,那就观战吧!

  【未完待续】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谍影:命令与征服,谍影:命令与征服最新章节,谍影:命令与征服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