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关羽乘汉水大涨之势,率水师而进,覆没七军,降于禁,斩阎行,荆襄动荡,威震华夏。
关羽遣军士入京,时武汉满城尽知水淹七军之胜果,上下军吏多有欢喜。
武汉,骠骑大将军府。
霍峻持笔伏案,撰写兵书草稿。
自下江淮起,霍峻常欲留名于后世,故撰写三卷兵书,宏观至微观,战略深究至战术,国家延伸到军队,选将深论到将兵,三册互为连册,却也可各自成册。
及早期首册《军国》成,霍峻则开始撰写次册《论术》。
次册《论术》顾名思义,其中内容多是涉及兵家战术内容,而非宏观及治军用兵细节。
中国之降,论战术兵书之巅峰,唯孙子所撰的《孙子兵法》。其余的《吴子》《三韬》《六略》等兵书,言语、思想皆不如《孙子兵法》之精妙、深邃。
霍峻所写次册《论术》时,深知自己难逃《孙子兵法》的影响,为了呼应宏观战略,故而霍峻另辟蹊径,采用后世知名的三十六计,精选典型著名案例,深入分析其间使用的战术细节。
兵家案例,结合言语解析,逻辑严谨,上论背景,下书双方形势,总提用计精髓之所在,犹如后世的数学书,读之令人顿悟。
若能搭配《孙子兵法》研读,可以发现,凡孙氏之学,可在霍氏书中找到;霍氏之言,合孙氏之精髓。
“大人,樊城大捷!”
就在霍峻撰写兵书时,满脸稚嫩的霍弋疾步入殿,说道:“关君侯借汉水四溢之势,乘舟逼降于禁,俘有七军三万之众。军士沿街广告,城中士吏多知。或有人言,此胜可比金口之胜,当可重创魏曹贼。”
霍峻笔锋微顿,嘴角轻笑下,继而撰写剩下的内容。
在旁的霍范闻言,撇了撇嘴,说道:“关君侯虽水淹七军,但不过借汉水泛滥,非凭己力而胜敌。今将其比为金口之役,其何能及也?”
霍弋挠了挠头,其意与兄长霍范意见相同。
在霍范、霍弋二人的长大过程中,有许多人夸赞他们的父亲用兵水平。今时关羽打出可比肩父亲的战果,他们自然多是不愿相信,总想挑毛病,想强调水淹七军之战果,不如金口之役。
霍峻提笔收锋,神情淡然,说道:“昔金口之役,为父火攻破敌,多赖东风大起。今关君侯破敌,如何不能借汉水乎?”
战争要么打胜,要么平与败。论其间战术手段,从来没有高、低之分。
曹操打赢官渡,靠许攸带路怎么了,他就是打败袁绍。
关羽水淹七军,靠汉水泛滥怎么了,他就是降服了于禁。
以弱胜强,或是双方不分上下,能想取胜败敌,往往就是靠对手决策的失误。
纵你打得再精彩,敌寇不失误,没有击败对手,则就是说不上胜利。
人常言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然众人寡有知李世民的战术打法在于防守反击,利用防守坚壁,或是各种调动,寻找敌人的漏洞,从而一击致命。
故李世民自言,他每观敌阵,拥有知其强弱之天赋,因而常能以弱当其强,强当其弱。
战争永远是一方抓住一方的漏洞,从而战胜对方。今曹仁不识汉水地理,于禁轻信曹仁,怎能怪关羽借汉水淹军的手段不高明?
霍峻放下毛笔,告诫两个儿子,说道:“小大军争,败便是败,胜便是胜,取胜手段无高低之分,此是谓‘兵者,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也’。故凡领军作战,需全力以赴,以胜敌为上,败敌为下。”
霍弋用那似懂非懂的眼神看着霍峻,问道:“那关君侯水淹七军,可比肩大人否?”
面对霍弋的提问,霍峻笑而不语。
霍范则是摸着霍弋的脑袋,自豪说道:“昔陛下与丞相曾言,无金口之胜,则无我大汉今下之时。关君侯虽是大胜于禁、曹仁,但最多取襄樊,何能比肩金口乎!”
“为何?”霍弋追问道。
霍峻将案几上的竹简收起,笑道:“小子不知兵,怎会知樊城、金口二战之殊异?今后研读治兵,此惑当自解也!”
霍弋作为自己与步练师的长子,其自幼与刘禅进学。盖得益于母亲步练师管教有方,及张昭、伊籍等良师的教导,霍弋学有所成。在二代少年中,既不出众,也不差劲,属于中上一档。
霍弋虽非天资绝伦之人,但霍峻并没失望,而是多加勉励其进学,修进自身品德。毕竟以霍峻今之尊,霍弋与刘禅独特的关系,足以保证霍弋今后的前程。太过聪明,品德不佳,可非是件好事。
说着,霍峻将已成文的《军国》交予霍范,说道:“交岭之役,正奇相合,浮海袭后,此法甚是精妙。然不可自满得意,需用心研读兵书,方能将兵御强敌。”
“诺!”
霍范恭敬地接过兵书,神情多有雀跃。
父子交谈间,霍熊趋步入堂,说道:“家主,陛下派侍从唤家主入宫,言商讨军事。”
“善!”
霍峻叮嘱儿子们几句语,则骑马前往皇宫,面见刘备。
宫内,议殿。
刘备神情愉悦,嘴角的笑容难以合拢,左右近臣纷纷拱手庆贺。
席上霍峻与近臣交头接耳,喜笑而颜开,都在为这场大捷而感到欢喜。
“陛下称帝兴汉,关君侯便得汉水襄助破敌,此盖是汉室中兴之象!”张昭恭贺道。
“正是!”
糜竺拍掌而笑,说道:“世祖皇帝得流星破敌,荡平新莽;今陛下得初继位,便得汉水破敌,此不正应汉室大兴,曹贼必灭之兆乎?”
“君侯谙熟兵法,借汉水四溢之势,水淹贼军七部,斩将降敌,襄樊在望。此是为汉兴贼亡之兆,臣阶为陛下贺!”桓阶拱手笑道。
相较于曹魏那方,强调于禁之败非战之过,而是自然灾害,弱化战败带来的影响。
南汉这边,既赞扬关羽用兵出众,又有借天文经纬,宣扬刘备称帝中兴的正当性,强化大汉中兴的神圣性。
刘备满脸笑容,对左右众人的言语,他颇是享受。
自曹操篡位称帝,国中有不少流言蜚语,让他多有烦躁。今岁自己称帝,加之交岭降服、襄樊大捷,让他心情愉悦不少。
尤其是今下,众人将他与光武中兴相提比论,虽明知自己不及刘秀,但依是难掩他的喜悦。
刘备捋着稀少的胡须,笑道:“我军虽大破贼军,降俘于禁及其七军将士,但曹仁、朱治仍扼守樊城,襄樊二城仍未被云长拔。且曹操得知于禁兵败,必会派遣援军南下,今下当不可松懈也!”
法正趁机进言,说道:“陛下,于禁七军皆没,中原震荡。今曹仁扼守樊城,关君侯兵盛,曹操必会南下亲解襄樊之危。以正之见,陛下当从昔日之谋,点齐兵马出兵北伐,牵制曹操大军,助关君侯下樊城。”
“嗯!”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朕有此意久矣!”
说着,刘备看见葛、霍二人在那私下谈论,问道:“今襄樊震荡,孤欲北伐,不知仲邈、孔明二君有何高见否?”
诸葛亮轻抚羽扇,笑道:“亮与霍督皆以为陛下可举兵北伐,但陛下却莫忘襄樊战况。”
刘备多有不能理解,问道:“今下襄樊战况进展顺利,时有云长亲自统兵,襄樊当是无忧,不知二位之意是?”
霍峻沉吟少许,解释说道:“陛下将大军北伐,虽能牵制曹操所将兵马。但曹操坐拥中国,地域广袤,必会纠四方兵马南下,以为救援曹仁。”
“今下秋冬将至,汉水水降,此利于敌,而不利于我。关君侯帐下军士出征一载有余,兵将多有思乡。臣恐兵惫而将疲,难御中国援军。以臣之见,陛下可增兵益之,助关将军御贼,为陛下早克襄樊。”
刘备捋须而思,说道:“仲邈所言不无道理,以今下之形势,当早克樊城为上。然今下北伐在即,若调兵增援襄樊,此中军兵寡也!”
南汉大军就十几万出头,扣除巴蜀兵马,及襄樊四万大军,刘备再调兵马增援襄樊,恐自己的兵力就不足了。自己兵力不足,则恐难以牵制曹操主力大军。
霍峻思虑几许,说道:“陛下将中军北伐,可让庞副督率江淮兵将西进,与大王合军出江夏。”
刘备抓着胡须,思索说道:“若是这般调动,江淮仅可言守,而无力北伐。且需卿回镇合肥,以为稳固江淮形势。”
“臣可凭虚名,聚寡兵,佯出合肥,威赫寿春,令江淮兵马不敢轻动,为陛下掠锋。”霍峻说道。
“善!”
(本章完)
关羽遣军士入京,时武汉满城尽知水淹七军之胜果,上下军吏多有欢喜。
武汉,骠骑大将军府。
霍峻持笔伏案,撰写兵书草稿。
自下江淮起,霍峻常欲留名于后世,故撰写三卷兵书,宏观至微观,战略深究至战术,国家延伸到军队,选将深论到将兵,三册互为连册,却也可各自成册。
及早期首册《军国》成,霍峻则开始撰写次册《论术》。
次册《论术》顾名思义,其中内容多是涉及兵家战术内容,而非宏观及治军用兵细节。
中国之降,论战术兵书之巅峰,唯孙子所撰的《孙子兵法》。其余的《吴子》《三韬》《六略》等兵书,言语、思想皆不如《孙子兵法》之精妙、深邃。
霍峻所写次册《论术》时,深知自己难逃《孙子兵法》的影响,为了呼应宏观战略,故而霍峻另辟蹊径,采用后世知名的三十六计,精选典型著名案例,深入分析其间使用的战术细节。
兵家案例,结合言语解析,逻辑严谨,上论背景,下书双方形势,总提用计精髓之所在,犹如后世的数学书,读之令人顿悟。
若能搭配《孙子兵法》研读,可以发现,凡孙氏之学,可在霍氏书中找到;霍氏之言,合孙氏之精髓。
“大人,樊城大捷!”
就在霍峻撰写兵书时,满脸稚嫩的霍弋疾步入殿,说道:“关君侯借汉水四溢之势,乘舟逼降于禁,俘有七军三万之众。军士沿街广告,城中士吏多知。或有人言,此胜可比金口之胜,当可重创魏曹贼。”
霍峻笔锋微顿,嘴角轻笑下,继而撰写剩下的内容。
在旁的霍范闻言,撇了撇嘴,说道:“关君侯虽水淹七军,但不过借汉水泛滥,非凭己力而胜敌。今将其比为金口之役,其何能及也?”
霍弋挠了挠头,其意与兄长霍范意见相同。
在霍范、霍弋二人的长大过程中,有许多人夸赞他们的父亲用兵水平。今时关羽打出可比肩父亲的战果,他们自然多是不愿相信,总想挑毛病,想强调水淹七军之战果,不如金口之役。
霍峻提笔收锋,神情淡然,说道:“昔金口之役,为父火攻破敌,多赖东风大起。今关君侯破敌,如何不能借汉水乎?”
战争要么打胜,要么平与败。论其间战术手段,从来没有高、低之分。
曹操打赢官渡,靠许攸带路怎么了,他就是打败袁绍。
关羽水淹七军,靠汉水泛滥怎么了,他就是降服了于禁。
以弱胜强,或是双方不分上下,能想取胜败敌,往往就是靠对手决策的失误。
纵你打得再精彩,敌寇不失误,没有击败对手,则就是说不上胜利。
人常言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然众人寡有知李世民的战术打法在于防守反击,利用防守坚壁,或是各种调动,寻找敌人的漏洞,从而一击致命。
故李世民自言,他每观敌阵,拥有知其强弱之天赋,因而常能以弱当其强,强当其弱。
战争永远是一方抓住一方的漏洞,从而战胜对方。今曹仁不识汉水地理,于禁轻信曹仁,怎能怪关羽借汉水淹军的手段不高明?
霍峻放下毛笔,告诫两个儿子,说道:“小大军争,败便是败,胜便是胜,取胜手段无高低之分,此是谓‘兵者,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也’。故凡领军作战,需全力以赴,以胜敌为上,败敌为下。”
霍弋用那似懂非懂的眼神看着霍峻,问道:“那关君侯水淹七军,可比肩大人否?”
面对霍弋的提问,霍峻笑而不语。
霍范则是摸着霍弋的脑袋,自豪说道:“昔陛下与丞相曾言,无金口之胜,则无我大汉今下之时。关君侯虽是大胜于禁、曹仁,但最多取襄樊,何能比肩金口乎!”
“为何?”霍弋追问道。
霍峻将案几上的竹简收起,笑道:“小子不知兵,怎会知樊城、金口二战之殊异?今后研读治兵,此惑当自解也!”
霍弋作为自己与步练师的长子,其自幼与刘禅进学。盖得益于母亲步练师管教有方,及张昭、伊籍等良师的教导,霍弋学有所成。在二代少年中,既不出众,也不差劲,属于中上一档。
霍弋虽非天资绝伦之人,但霍峻并没失望,而是多加勉励其进学,修进自身品德。毕竟以霍峻今之尊,霍弋与刘禅独特的关系,足以保证霍弋今后的前程。太过聪明,品德不佳,可非是件好事。
说着,霍峻将已成文的《军国》交予霍范,说道:“交岭之役,正奇相合,浮海袭后,此法甚是精妙。然不可自满得意,需用心研读兵书,方能将兵御强敌。”
“诺!”
霍范恭敬地接过兵书,神情多有雀跃。
父子交谈间,霍熊趋步入堂,说道:“家主,陛下派侍从唤家主入宫,言商讨军事。”
“善!”
霍峻叮嘱儿子们几句语,则骑马前往皇宫,面见刘备。
宫内,议殿。
刘备神情愉悦,嘴角的笑容难以合拢,左右近臣纷纷拱手庆贺。
席上霍峻与近臣交头接耳,喜笑而颜开,都在为这场大捷而感到欢喜。
“陛下称帝兴汉,关君侯便得汉水襄助破敌,此盖是汉室中兴之象!”张昭恭贺道。
“正是!”
糜竺拍掌而笑,说道:“世祖皇帝得流星破敌,荡平新莽;今陛下得初继位,便得汉水破敌,此不正应汉室大兴,曹贼必灭之兆乎?”
“君侯谙熟兵法,借汉水四溢之势,水淹贼军七部,斩将降敌,襄樊在望。此是为汉兴贼亡之兆,臣阶为陛下贺!”桓阶拱手笑道。
相较于曹魏那方,强调于禁之败非战之过,而是自然灾害,弱化战败带来的影响。
南汉这边,既赞扬关羽用兵出众,又有借天文经纬,宣扬刘备称帝中兴的正当性,强化大汉中兴的神圣性。
刘备满脸笑容,对左右众人的言语,他颇是享受。
自曹操篡位称帝,国中有不少流言蜚语,让他多有烦躁。今岁自己称帝,加之交岭降服、襄樊大捷,让他心情愉悦不少。
尤其是今下,众人将他与光武中兴相提比论,虽明知自己不及刘秀,但依是难掩他的喜悦。
刘备捋着稀少的胡须,笑道:“我军虽大破贼军,降俘于禁及其七军将士,但曹仁、朱治仍扼守樊城,襄樊二城仍未被云长拔。且曹操得知于禁兵败,必会派遣援军南下,今下当不可松懈也!”
法正趁机进言,说道:“陛下,于禁七军皆没,中原震荡。今曹仁扼守樊城,关君侯兵盛,曹操必会南下亲解襄樊之危。以正之见,陛下当从昔日之谋,点齐兵马出兵北伐,牵制曹操大军,助关君侯下樊城。”
“嗯!”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朕有此意久矣!”
说着,刘备看见葛、霍二人在那私下谈论,问道:“今襄樊震荡,孤欲北伐,不知仲邈、孔明二君有何高见否?”
诸葛亮轻抚羽扇,笑道:“亮与霍督皆以为陛下可举兵北伐,但陛下却莫忘襄樊战况。”
刘备多有不能理解,问道:“今下襄樊战况进展顺利,时有云长亲自统兵,襄樊当是无忧,不知二位之意是?”
霍峻沉吟少许,解释说道:“陛下将大军北伐,虽能牵制曹操所将兵马。但曹操坐拥中国,地域广袤,必会纠四方兵马南下,以为救援曹仁。”
“今下秋冬将至,汉水水降,此利于敌,而不利于我。关君侯帐下军士出征一载有余,兵将多有思乡。臣恐兵惫而将疲,难御中国援军。以臣之见,陛下可增兵益之,助关将军御贼,为陛下早克襄樊。”
刘备捋须而思,说道:“仲邈所言不无道理,以今下之形势,当早克樊城为上。然今下北伐在即,若调兵增援襄樊,此中军兵寡也!”
南汉大军就十几万出头,扣除巴蜀兵马,及襄樊四万大军,刘备再调兵马增援襄樊,恐自己的兵力就不足了。自己兵力不足,则恐难以牵制曹操主力大军。
霍峻思虑几许,说道:“陛下将中军北伐,可让庞副督率江淮兵将西进,与大王合军出江夏。”
刘备抓着胡须,思索说道:“若是这般调动,江淮仅可言守,而无力北伐。且需卿回镇合肥,以为稳固江淮形势。”
“臣可凭虚名,聚寡兵,佯出合肥,威赫寿春,令江淮兵马不敢轻动,为陛下掠锋。”霍峻说道。
“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