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开海,是在隆庆元年进行了的。

  怎么说呢……隆庆开海时的真正目的,其实一开始时,并不是朝廷为了多赚多少钱。

  而是因为倭寇特别的严重。

  到了嘉靖时期,沿海的倭寇就变得越发的猖獗起来。

  在嘉靖时,甚至于爆发过严重的倭寇。

  其中有一项最是出名。

  嘉靖三十四年,来自倭国的53个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

  洗劫浙、皖、苏三省。

  攻掠杭、严、徽、宁、太平等州县二十余处,直逼留都南京城下。

  横行80余日。

  杀死杀伤,大明官兵四五千人。

  包括明朝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

  “它娘的,什么狗东西?”

  朱元璋听到韩成所说的这些话后,一下子就炸了毛,忍不住出声骂道。

  “嘉靖朝的官兵们,都是它娘的干什么吃的?

  那么多人,连这区区倭寇都治不住?

  让他们如此纵横?”

  这种事情在他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对于倭寇,他从没有放太眼中。

  在他看来,不过是疥癣之疾而已,成不了气候。

  结果在嘉靖朝,竟然有发生过这么离谱的事。

  想想就让人觉得特别的不真实。

  但他又知道,韩成这个女婿不会在这事情上骗自己。

  “这些人有没有被弄死?”

  朱元璋黑着脸询问。

  韩成道:“都死了,后面颇废了一番周折,才把他们给全歼。”

  “后代真它娘的不争气!”

  朱元璋出声骂道。

  “看来咱这里开了市舶司之后,就要加强水师训练。

  今后尽可能快的,到那边问候一番!”

  对于朱元璋的这个决定,韩成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东南沿海多地,深受倭寇袭扰之苦,屡禁不绝。

  到了这个时候,便逐渐有有识之士开始想办法。

  其中有人提出,这些倭寇如此猖獗的一大根源,就是海禁。

  因为大明实行海禁,禁止私人对外进行贸易。

  而海外又确确实实有着大量的财富。

  许多人,都能够通过海外走私,获得诸多的好东西,所以是屡禁不绝。

  不仅禁不住,反而还愈演愈烈。

  因为海禁的存在,给海外的那些倭寇,提供了很强的生存土壤。

  若是朝廷这边,改变之前的想法,把海禁放开,让对外贸易变得合法化。

  那么很多事情都会变得不同。

  说里面不少人,并非是真的想要进行走私,实在是官方不允许私人贸易,所以才进行走私。

  朝廷若是放开海禁,那么其中的不少人,都肯定会由原本的走私,变成正经的经商。

  如此一来,就能够大大的打击到海上的众多倭寇力量。

  从根本上对其进行瓦解。

  所以在隆庆元年的时候,朝廷就颁发出来了新的旨意,进行开海。

  允许民间对外进行贸易。

  与此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衙门,来管理这件事。

  据后世的人进行统计,在隆庆开关之后的短短六年时间里,从世界流入大明的白银,就有足足三亿多万两……”

  韩成在这里向讲述着,他所知道的关于隆庆开关的那些事情。

  在说到三亿多万两的白银,这个数额之后时。

  韩成都觉得有些震动。

  当时的大明,和周围进行做生意,真的是血赚。

  隆庆这边不管是刚开关,就获得如此大的收益。

  当真惊人,这可是三亿多万两啊

  而且,还只不过是短短的六年而已!

  可见当时的大明地位有多高,对外贸易,获得的有多大。

  想来自己老丈人朱元璋,在听到了这个巨大的数字后,也一样会显得很吃惊。

  如此想着,韩成就将目光转向了老丈人朱元璋的身上,留意着他的神色。

  只见朱元璋脸上,果然带着一些震惊之色。

  并忍不住眨了眨眼睛。

  显得有些错愕的望着韩成道:“你说,开海了六年,赚了多少银子?”

  韩成大声重复道:“三亿多万两!”

  看着自己家老丈人的这反应,韩成道心情还是挺不错的。

  又被自己借助历史上次发生的事,给自己家老丈人来了一点小小的震撼。

  相信有了自己,所说出来的这些话后,自己家老丈人,对于开海所能获得的利益,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接下来的进行开海时,绝对会变得更加的积极。

  海外真的是一个聚宝盆!

  能够给大明带来诸多好处的那种!

  正如此想着,却听到朱元璋的声音响了起来。

  “这……这怎么才这么点儿?!”

  什么?

  韩成听到了自己家老丈人所说的话后,为之愣了一下。

  不是……这什么情况?

  六年的时间,流入三亿多万两白银还少吗?

  特别恐怖了好不好?

  结果自己家老丈人却嫌少?

  不是……自己家老丈人的胃口,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了。

  自己老丈人,不知不觉之间,居然是已经膨胀到这种程度了?

  韩成一时之间,都被朱元璋给整懵了。

  “岳父大人,这……这可是三亿多万两啊,少吗?”

  韩成忍住心中种种震动,望着朱元璋进行提醒。

  却听朱元璋,依旧是显得有些疑惑的道:“三亿多万两,多吗?

  一点不多。

  这可是六年时间赚的!

  听到朱元璋的话后,韩成就变得越发的震动了。

  看着自己家老丈人,像是第一次认识他一样。

  这……还不够多?

  自己家老丈人,这什么时候,眼界这么高了???

  之前听到,大宋和元朝中期之时,市舶司一年能收入两千多万贯的时候,他当时眼珠子都红了。

  怎么现在,自己说短短几年时间,就弄了三亿多万两白银。

  他就是这个反应了

  “岳父大人,这可是三亿多万两啊!真不是个小数目!”

  韩成望着朱元璋进行解释。

  朱元璋摇头道:“韩成,你可别骗我。

  一些简单的事儿咱还是知道的。

  这三亿多万两,是真不多。

  十万是一个亿,三亿多万两,也就是三十多万两。

  你说说,这六年时间只赚了这么点儿,算多吗?”

  朱元璋望着韩成进行解释,他也同样是被韩成的这个反应,给弄的有些懵。

  也在疑惑,想韩成这是怎么了?

  才不过区区三十多万两,还是六年赚的,至于说的这么郑重吗?

  啥玩意儿?!

  韩成听到老朱的这个解释后,为之愣了一下。

  旋即意识到,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了。

  “父皇!错了错了,这事弄错了!

  你所说的亿,和我所说的亿不一样。

  在父皇你的认知里,十万是一个亿对不对?

  朱元璋对点头道:“对。”

  “可是,我们后世不一样。

  我们后世,给‘亿’重新定义了。

  它成了一个特别大的计量单位。

  我们的计量单位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

  千万后面是亿。

  也就是说,一个亿等于十千万,可不是说是十万!”

  “什么?!”

  听到了韩成的解释之后,刚刚还嫌弃少的朱元璋,一下子就呆滞住了。

  “这……也就是说,隆庆朝,是短短六年时间就赚了三十个千万两的白银?!”

  在弄明白了,韩成所说的数额有多大后,朱元璋瞬间不淡定了。

  居然这么多?!

  果然还是要开海!

  “等一下咱这里,就给老三那边传消息,让他尽可能的,把市舶司给又快又好的弄起来。

  快些赚海外的钱!”

  朱元璋满是振奋的出声说道。

  同时也对吴良他们这些人,更加的痛恨。

  这么多年下下来,让自己大明损失了多少的钱财!

  韩成看着朱元璋的反应,点了点头。

  这才正常嘛!

  就说老朱怎么可能会突然之间,胃口变得那么大。

  都三亿多万两了,他都还嫌少!

  闹了半年,原来是计量单位不一样。

  旋即想到了,后世记忆深刻的一句话‘四万万人’。

  对此一下的释然了。

  好像一直到那个时候,尚且还没有亿这个概念。

  或者说是‘亿’和自己后所常见的‘亿’,意义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误会倒也正常。

  这就是来自后世的自己,和大明之间的不同。

  虽然这么长时间的接触下来,自己也比较习惯了朱元璋他们的说话方式还有思维。

  而老朱他们,也同样逐渐的习惯了自己的说话方式。

  但是有不少的东西,不是说能够那么容易的,就被融合掉的。

  总能在不经意之间,体现出古与今的差别。

  “隆庆开海,六年时间就赚了这么多,他这是把全国沿海的诸多地方都给打开,可以畅通无阻的对外做贸易了吧?”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此时,他的面色显得有些涨红,这是激动的了。

  韩成闻言道:“父皇,并非如此。

  隆庆开海虽然具有里程碑一般的意义,而且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果。

  但是开海并不全面。

  只设立了一个港口。

  这里就是漳州府月港。

  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

  督饷馆对私人海外贸易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出海贸易的船只不得携带违禁物品;船主要向督饷馆领取船引并交纳引税。

  此外,对倭国的贸易仍在禁止之内。

  所有出海船只,均不得前往倭国。

  若私自前往,则处以“通倭”之罪。”

  听到了韩成所说出来的这些,朱元璋的眼睛都有些直了。

  只不过是开放了一处港口,竟然都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效?!

  这这海外之地的财富,是真的多!

  自己大明这些年来,错失了多少财富啊!

  一想起这些,朱元璋就心疼的利害。

  韩成见到自己家老丈人的这个样子,想了一下道:“父皇,这个六年时间的三亿多万两白银,并不是说全部都是官府所征收的税。

  而是算的流入我大明银子的总量。

  也就是说把那些商贾等人所赚的钱,也给一并算在了里面。”

  听到韩成这么说,朱元璋这才算是稍稍的冷静了一下。

  但是整个人的神情,还是显得有些亢奋。

  虽然不全是官府收税,但只要这银子来到了大明,那这事儿就是好的。

  所以这开海特别的有必要。

  他也,同时他又想起了韩成与自己所说的,宝钞的弊端,自己诸多的解决办法。

  今后大明开了海,赚取了大量的银钱之后。

  或许大明这里,可以用银子来取代宝钞。

  “韩成隆庆开海的时候,禁止和倭国那边做贸易。

  那……咱们这边是不是在今后也需要如此做?”

  激动过后的朱元璋,又想到了韩成所说话里的另外一些内容。

  想了一下,便望着韩成如此询问。

  韩成摇头道:“当时海寇严重,里面有些大量倭人。

  倭国那里,不禁止他们的人成为海寇,甚至于还鼓励一下他们那边的人,成为倭寇掠夺大明。

  从而给他们那边带一些财富。

  那个时候,大明深受倭患之苦,所以才在开海的时候,专门把倭寇给排除在外。”

  听到韩成这么说,朱元璋点了点头道:“咱知道了。

  等到市舶司建立起来,大明大水师进一步发展之后。

  咱这边再派遣大军前去那里,把这倭国给平了。

  咱这边,偏要给他们做生意!

  把他们那边值钱的都给赚过来!

  到那个时候,咱倒是要看看,他那边还敢不敢有倭寇骚扰我大明!”

  朱元璋这个时候,说这话时,霸气侧漏。

  也特别的有底气。

  他的这些底气,都是自己好女婿韩成给的。

  “好!岳父大人!小婿赞同!就该如此做!

  今后打下了倭国,就把那里给交割成一块一块的,让他们那里永远处在战乱之中。

  把那边变成我大明的聚宝盆。

  让那里的人,给咱们白打工!

  对于那地方的人,就该怎么狠怎么来!”

  对于朱元璋的话,韩成是一百个赞同。

  说罢了隆庆开海的事情之后,韩成又开始给朱元璋,说起了隆庆朝的另外一件大事儿。

  “在对外的军事上,朱载坖即位不久,就在隆庆元年的九月,遭遇蒙古的俺答部的入侵。

  石州失守,孝义、介休、平遥、太谷、交城、文水、隰州等地被掠夺。

  明军几无还手之力。

  高拱第二次入阁后,积极整顿边防。

  并于隆庆四年正月,奏调名将王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多次击退蒙古的骚扰。

  同年九月,发生俺答之孙,把汉那吉投明事件。

  王崇古主张接纳把汉那吉,并以此为砝码,来迫使俺答归顺。

  得到高拱、张居正的支持。

  经过双方谈判,俺答允诺不再犯边?

  并交出为其充当谋主的白莲教徒赵全、李自馨等人。

  而明朝也归还把汉那吉,并同意通贡开市。

  隆庆五年三月二十八日,朱载坖下诏封俺答为“顺义王”。

  其后双方订立俺答汗受封规矩条约,实现了明朝同那边的修好。

  使明朝节省大量边防开支,使宣大边塞迎来数十年的和平局面。

  另一方面,辽东、蓟镇塞外的土蛮部,亦屡屡骚扰明朝。

  在听说俺答封贡,也以军事施压的方式,来要求与明朝建立封贡关系。

  但大明始终拒绝。

  并采取强硬态度,击退其骚扰,这种对方略被称为“东制西怀”……”

  “它娘的!”

  朱元璋听了韩成的一番讲述之后,忍不住出声骂了起来。

  “这北方,还当真是我大明的一生之敌!

  咱在位之时,都已经做了那么多的事儿。

  听你说连北元王庭,在后来也被蓝玉率兵给灭掉了。

  而老四一生,都在不停的北伐,狠狠的打击北方的那些人。

  可是,草原上的那些人,就像是野草一样,杀之不尽。!

  最多安稳上个几十年,马上便就有众多的部族崛起,威胁北方……”

  可有说起这事儿,朱元璋就显得有些郁闷。

  韩成闻言道:“所以说,咱们在今后还是要大力的发展火器,发展工业。

  让大明变得越来越强大。

  当大明强大到一定程度,火器足够厉害,就能才能够把这种事彻底解决。

  达到让他们永远没有办法超越的地步。

  武德特别充沛。

  才能够让这些人变得老实。

  让他们从能征善战,变得能歌善舞。

  哪怕是在今后,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雪。

  在冻死无数牛羊马匹和人,也只能自己默默的忍受着。

  绝对不敢南下……反而还要担心我大明会不会对他们动手。

  不然的话,就算是大明在那边打打多的仗,也最多只能有个几十年的安稳。

  过上一段时间后,还会有着诸多的战斗发生,不能够永远的解决。

  听到韩成这么说,朱元璋点了点头。

  “你说的对,这事情上,你今后可要多努力。

  这些咱都不懂,全指着你了。

  希望咱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些。”

  朱元璋带着一些憧憬的,还有无尽的希望,望着韩成出声说道。

  韩成用力的点头道:“父皇,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做这些事,要尽快的把这事情给做好。”

  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对于韩成的这个态度,非常的满意。

  然后又望着韩成道:“这隆庆朝时,还有别的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吗。”

  韩成想了一下道:“除了这两件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隆庆帝刚登基时就发生的事儿。

  那就是把牵扯到了大礼议中的诸多人,全部都给赦免了。

  这算是文官集团,随着嘉靖去世后,进行的一次迅速的反扑。

  毫无疑问,遇到了隆庆帝这样的皇帝。

  大明皇权想要不被削弱都不可能。

  必然是皇权衰落,文官集团的权利得到有一步的膨胀……”

  朱元璋闻言忍不住叹口气。

  他就知道,在这方面一定是如此。

  不过,还是有些欣慰。

  虽然隆庆这狗东西当皇帝,根本就不合格。

  好在他遇到的那些臣子,还算是有能力的……

  但至少不那么废物。

  还是能做事儿的。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隆庆开关进行贸易,是解决和北方之间冲突的一个关键。

  高拱再次入阁后的一系列措施,确确实实起到了效果,令的大明的边防力量增加。

  但是,最为根本的一个,还是对于北方所进行的互市。

  有了这个互市之后,方才能够从根本上,稳固住这些……

  不过当初,通过这个对大明而言,算是很不错的决议之时。

  可并没那么简单。

  当时作为皇帝的隆庆不管事儿,也不愿意担责任。

  众多的大臣,很多也不愿意开口,怕今后事情出了什么意外,而被问罪……”

  “那在当时,众朝臣们又是怎么把这个事儿给怎么解决的?”

  朱元璋听到韩成这么说后,都不由显得有些好奇的出声询问了起来。

  韩成道:“举手表决!

  朝中众臣,通过举手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最终,少数服从多数,通过了这个决议……”

  什么东西?!

  朱元璋听到了韩成所说的话后,都不由的为之呆了一呆。

  多少是显得有些懵。

  他是真没有想到,这样的一项重要的决策,居然是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做出来的!

  这还真它娘的新鲜!

  想想就让人觉得不可置信。

  别说是朱元璋感到懵了。

  就算是韩成,再来提及这事情时,也同样觉得有些懵。

  实在是这事儿,有些过于超前。

  当时,他在看到这些的时候,都忍不住在想。

  这隆庆帝,也就是去世的比较早。

  这要是隆庆多在皇位上待上一些年月,说不定大明,提前就开启了君主立宪制……

  实在是他们的这一番操作,太过于让人意外了。

  在君主至上,皇权集中的年代里,出现这样的事儿,无异于是羊群里跑个驴……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努力的让自己静静。

  好一会儿才压下心中的诸多复杂感受。

  不过也决定了,今后若是能够随着韩成,一起前去隆庆时空,见到这狗东西了,必然要好好的给他一些教训!

  让他深刻的体验一把,来自于祖宗的爱!

  自己要是不把他的种种毛病,都给治好了,自己就不是他祖宗!

  韩成在边上,看着自己家老丈人的反应。

  虽然自己家老丈人,什么都没有说,他也基本上明白了,老丈人这个时候的想法。

  当下就在心中,为隆庆这家伙,提前默哀了。

  他以为他成了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无法无天,随心所欲的进行着,自己的快乐游戏?

  错了!自己这里,很快就会让他明白,什么叫做你祖宗不允许……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别的吗?”

  朱元璋站在这里,握了好一会儿拳之后,终于把心里面的怒火,给暂时压了下去。

  望着韩成,又一次的出声询问。

  韩成想了一下道:“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

  这件事儿,就是试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这是什么东西?”

  朱元璋闻言,显得有些奇怪的询问,

  “这怎么听起来,名字这么奇怪呢?”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最新章节,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