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想收留这些人,但是又怕他们给自己惹麻烦。毕竟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如果杨凌冒然收容这些人,搞不好会被朝廷弹劾,从某种角度说,也许他这次冒险进攻济州城,也会被当做功劳扣押在朝堂之上呢。

  “大帅,您为什么不收留这些人啊?”

  杨凌正犹豫不决,忽听背后传来张宪的声音,于是回头望去。

  就见张宪骑马走到杨凌跟前,疑惑道:“大帅,既然打赢战斗,为何还要放弃这些人?”

  “宪公,这件事我需要仔细斟酌!”杨凌皱眉说道,“我们义军现在的处境不妙,随时都有覆灭之危,所以千万不能招惹朝廷或者其他势力。”

  张宪听到这话后恍然大悟:“属下明白大帅的顾虑,不过这些百姓确实没什么威胁,就算有人要找大帅麻烦,只怕也不敢轻举妄动。再说咱们的援兵即将抵达,有大队人马护卫,根本用不着担心什么。”

  杨凌苦笑道:“宪公说的也有理,不过咱们总得防患于未然,还是不要多收容这些人为妙。”

  张宪微微颔首,赞同杨凌的看法,不过他仍然坚持道:“属下以为大帅的顾虑完全多余,咱们的援军已经离开山海关,最迟明天晌午便可抵达,只要援军到来,谁敢来找大帅的麻烦,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杨凌闻言微怔,旋即脸露欣慰之色:“宪公果然深谋远虑!我刚才还担心城破后的影响,现在看来倒是我杞人忧天。”

  杨凌想到这儿,立刻吩咐左右:“来呀,把咱们缴获的金银珠宝都清点清楚,发下去安抚灾民,然后分配给他们。”

  杨凌之前在济州城外击毙数十名叛贼,缴获颇丰,光是金银珠宝就足足堆积成小山,因为太重,所以只能暂存在营房里。如今杨凌准备将这些金银珠宝都发放出去,也算是对百姓们尽最大努力的补偿。

  至于粮食,杨凌则是将其发给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毕竟济州府城的粮仓都被烧掉,根本不够救济济州府的难民。如今济州府的百姓已是人困马乏、衣衫单薄,急需赈济,否则济州城很可能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饥荒,甚至酿成疫病。

  “喏!”亲兵们齐声答应。

  杨凌看向城墙上那些幸存下来的守军道:“诸位兄弟,如今济州城内已是危险四伏,大伙儿都辛苦几日,稍后就回营房歇息吧。待明日援军到来,你等继续值守。”

  “遵命,大帅!”众士兵齐声领命。

  杨凌挥手示意众人退下,目送着这些疲惫不堪、饥寒交迫的士兵们返回城内。

  济州府的难民越聚越多,已经密密麻麻地占满整座城市,甚至把城墙围得水泄不通。

  这时,城内传来震耳欲聋的喊声:“杨大帅仁慈,济州城保住啦!”

  “大帅千秋万载,青史留名,永垂不朽。”

  “大帅千秋万载,青史留名,永垂不朽。”

  杨凌站在城墙上默默地看着这群兴奋不已的百姓,心情变得复杂起来,他觉得这次济州之行真是九死还阳。

  杨凌抬头看着蔚蓝的天空,感慨地喃喃自语:“父老乡亲们,杨某不辱使命,总算保住济州城!你们放心吧,你们受到的委屈,杨某会帮你们讨回来!”

  杨凌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却突然听到身旁的韩五惊叫起来:“大帅,西北方向的城墙上怎么那么亮啊?”

  杨凌定睛望去,果然看到济州城南方的城墙上火光冲天,并且隐约传来喊杀声。

  “坏事!”杨凌吃惊之下,不由得脱口惊呼。

  他虽然不知道是哪股叛匪在攻打济州,但是肯定不是济州军,因为济州军早就溃散得干净。

  “宪公,带兵去支援!”杨凌焦急地吼道。

  “遵命!”

  张宪不敢怠慢,带着几十名亲兵策马向济州城奔去。

  杨凌转身看着那片熊熊燃烧的火光,心中充满愧疚。济州城内原本有近三万守军,结果昨晚遭到袭击,剩下的守军只有区区七八千,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摸到。

  这些难民原本就缺粮少饷,现在济州沦陷,城里的百姓饿得嗷嗷直哭。若是济州城再遭到攻击,这些百姓的命运简直不堪设想。

  杨凌不愿意这些百姓饱受颠沛流离的痛苦折磨,但是面对强盗,自己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就在这时,杨凌看到远处的夜幕里有火光闪烁,接着有喊杀声传入耳朵,隐隐约约似乎还有马蹄声响。

  “大帅,那是什么?”身旁的刘武好奇地问道。

  “不管它,快走吧!”杨凌摆手道。

  杨凌说着催促众人赶紧返回营帐休息,毕竟这次攻打济州城耗费颇大,士卒和将领们早已经筋疲力竭。现在终于守住济州城,这场战役可以说已经胜利,杨凌自然不希望再节外生枝。

  “大帅,济州城已经夺回,我们不如趁机拿下泰城,彻底占领泰府吧!”陈新甲建议道。

  杨凌摇头拒绝道:“不妥!”

  “哦,大帅,为何?”

  “现在我军主力尚未到来,仅凭我军的实力,恐怕很难攻克城池。况且我军已经损失惨重,若是在短期内不能恢复元气,很可能导致后面的作战变得艰难。因为这种局面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必须稳扎稳打。”

  “嗯,大帅高见!”陈新甲听罢眼睛顿时亮起来。他是文官,平时做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这次杨凌提出进攻泰府,正是解决他当初的犹豫不决的弊端,所以陈新甲非常佩服杨凌的胆识魄力。

  “大帅,末将有个疑惑。”韩五忽然问道:“您说济州城已经被叛军控制,但是我们在城门附近并未遇到任何反抗。”

  韩五所说的,也正是其他人想问的,大家都疑惑地看着杨凌,等待他的解释。

  杨凌沉吟半响才答道:“我猜测,叛军应该是用烟花引诱百姓集体出逃,等到难民都撤走之后,叛军就开始抢掠城中财物,然后伪装成我军攻城的模样。至于叛军在城门附近为什么没有反抗,我估计是叛军认为我们攻城后肯定会派人来追剿百姓,所以就没有反击,只是驱逐难民。

  我估计,城中叛党应该有几千人,不过他们现在都躲在城中各个角落。我们若是贸然攻城,说不定会遭到叛党的埋伏,因为这样的话,不仅救不出被软禁的百姓,还可能造成巨大的伤亡。”

  众人听完杨凌的分析后,不由得恍然大悟。

  “这么说,叛贼已经控制全城?”陈新甲皱眉道。

  杨凌叹息道:“应该差不多吧,济州府的县衙都被叛贼控制,其余地方应该同样遭到叛贼的控制。这次叛贼应该是倾巢出动,除掉济州的守军,随即便立即控制济州,并迅速向东南方向扩张。”

  杨凌刚说完,就有斥候匆匆跑回城来禀报:“大帅,叛军的骑兵正向咱们这边靠拢,距离不足二十丈。”

  “来得正好,让弓箭手准备!”杨凌冷静地吩咐道。

  众亲兵闻言立即忙碌起来,纷纷从马背上抽出长刀,并检查盾牌和兵器。

  这次参与攻城的亲卫,每人都配备两套长矛,共计四十六杆,其中有两杆长矛上缠绑着牛皮条编织的绳索。这些绳索的顶端有尖刺,锋锐无比,乃专门用来捆缚敌军战马的缰绳。

  杨凌亲率着部队缓缓地朝城门移动,不过并没有冒然攻城。

  叛军显然也察觉到济州的异常,所以在距离城池数十米外停止前进。杨凌看到城下黑压压的人影,心中暗暗地松口气。

  不过杨凌依然不敢轻举妄动,毕竟谁都无法预料,这会不会是敌人的阴谋。

  过不多时,杨凌就看到远处黑压压的人群涌动,接着有几个骑兵策马朝城门驰来。

  双方相隔十几丈时,那几个骑兵翻身下马,接着跪倒在地上,并齐刷刷把插在腰间的令旗取下。

  杨凌眯起眼睛仔细观瞧,发现对方的旗帜上绣着三只金龙和几个汉字。

  “奉太祖圣旨,奉镇国将军之命,即刻攻破济州,凡有抵抗者杀无赦!”

  “奉镇国将军之命,即刻攻破济州,凡有抵抗者杀无赦!”

  几个骑兵把信号交换完,立即站起来,继续往前逼近城门,试图攀越护城河。

  杨凌这边的弓箭手立即弯弓搭箭,将弓弦拉得满月。不过他们并没有射击对方,只是瞄准对方的马匹,以免误伤己方步卒。

  杨凌则是举目眺望,发现对方的人马数量很多,加上战马和骑兵的话,恐怕超过两千人。这还只是明军的先头部队,还没有跟着渡过黄河增援过来。

  按照常理推断,这次叛军既然出动两千骑兵进攻济州,那么他们的主力应该也会在济州城内集结,然后再向济州府挺进。

  杨凌扭头对众将道:“诸位,济州已经失陷,我们必须尽快赶回昌黎去,否则济州的局势不妙!”

  “大帅英明!”众将轰然应诺,虽然他们对杨凌判断有些怀疑,但却不会质疑杨凌的判断。

  杨凌带着部队飞奔回城,很快就进入济州城内,并直奔县衙。

  当他们赶到县衙时,县丞、典史等官员已经被抓起来充作劳工在修葺城墙。

  “拜见大帅!”

  看着风尘仆仆的杨凌及部下,原本正在忙着搬运砖块的众官员赶紧停下手上的活,急忙躬身行礼。

  “辛苦你们啦!”杨凌笑呵呵地答道。

  这时众人才注意到杨凌身后跟着大批的军兵,看着盔明甲亮,武装精良,显然都是北伐军。

  杨凌环视左右,发现济州知府周锡麟不在,于是问旁边的师爷:“知府呢?”

  “回大帅的话,知府大人率部去追踪叛贼的后路,请大帅放心,知府大人已经带着兵马去围堵叛贼,最迟天黑前就能把叛匪截住。”师爷恭敬地答道。

  杨凌点点头,对旁边的陈新甲问道:“陈将军,现在济州府里还有多少青壮?”

  陈新甲立即答道:“禀告大帅,除掉那些女眷,剩下的青壮有八千人左右,其中老幼妇孺占据七成,不算家属的话,青壮总数约莫有九千人。”

  “那就调遣这些人去守城吧。”杨凌想到济州府的人口密度不低,如果叛贼真的打算强攻城池,守军根本挡不住,所以决定尽量把城内的百姓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陈新甲点点头道:“末将遵命!”

  杨凌又道:“还有,传令济州各村庄的乡绅豪族,让他们协助官府组织民夫守城,特别是那种老弱病残更需要保护好。还有,通知城外的驻扎的军队,让他们进城来协助防御。”

  陈新甲答应下来,立即下去布置,不久后就陆续有各村庄和乡绅的人赶来帮忙。这些人看到济州的惨状,脸色都变得煞白,许多人甚至吓哭起来。

  杨凌见状连忙劝慰这些百姓,同时宣布济州府将成为北伐军在淮扬地区的指挥部。然后又颁布征召令,招募民伕、青壮守城。

  杨凌的部队刚来到济州府不久,叛贼就突袭济州城,使得杨凌这边毫无防备,损失非常惨重。

  不过这次叛军偷袭济州,虽然打退守军的抵抗,但也折损不小,尤其是在城门前被杨凌亲自击毙的那个首领更是死得冤枉,这厮在阵前叫骂,激怒杨凌率部冲出城门,然后趁机砍死他。

  济州城内的叛乱已经被平复,杨凌也不愿留在城内坐吃山空,当即带人沿着济水溯流西进,赶往济南府。

  杨凌率部顺利返回济南时,已经是傍晚时分。

  在济南城里,杨凌遇到负责筹建济州巡抚司的徐世绩和副使刘汝楫二人。

  济州知府周锡麟因为贪墨军粮被杀之事,暂时由徐世绩兼任济州知府;同时徐世绩还代表济南府签发公文,命令济南府的官吏和民勇配合驻扎在济州附近的军队,严厉整顿地方秩序。

  “大帅,你终于回来啦,末将都担心坏啦。”

  听说杨凌平安归来,徐世绩立即兴奋地跑到杨凌面前迎接。

  “哈哈,我没事,不过我估计这两日济州就会有变,你做好准备吧!”杨凌拍着徐世绩的肩膀大声说道。(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最新章节,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