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八年大年三十,上午政制院总结了一下今天的发展,下午就暂时先各回各家。

  不需要去崇政殿开会,也不需要再办公了,总要回家陪伴一下家人。

  因为晚上的时候时间就不属于百官了,而是要参加活动。

  傍晚时分,汴梁街头就已经是一片热闹。

  张灯结彩,爆竹声响。

  东华门外的夜市无比繁华,很多商贩就住在街上,跟家人吃了饭就出来摆摊。

  顺着东华门一路到马行街,来来往往已是人山人海。

  人潮并不是单纯地在街上走来走去,而是有游街,有舞龙,有狮舞,有花船,有彩轿。

  从清晨开始,初霞绯红映街巷,大年三十的早上人们就已经为春节做准备。

  街道两旁,五光十色的灯笼高悬,如飞龙翻腾般舞动,彩带在清风中飘舞,繁花似锦的装饰点缀着街头。

  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卉、领巾、靴鞋、玩物,商品琳琅满目。

  街头巷尾各类杂技表演“扑旗子”“爆仗”“抱锣”“硬鬼”“舞判”“哑杂剧”“七圣刀”“歇帐”等节目让人应接不暇。

  宋人忙碌地穿梭在张灯结彩的酒楼、茶坊、集市中,被新年的喜庆氛围包裹。

  傍晚时分,阳光逐渐西沉,街头更显得热闹非凡。

  高门显赫之家的女眷们恣意观赏关扑,或围坐一团,或举杯畅饮。

  炊烟袅袅升起,家家户户张罗饭饮,亲戚朋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共同庆贺新年伊始。

  普通人家则走上街头,大人将小孩举过头顶,沿着街道跟在游街的队伍后面,或是为子女买些糖葫芦、虎头帽,或是跟着人群欣赏杂技表演。

  最令人期待的是皇家的花车游街和东华门外盛会,因为有些时候皇室会撒铜钱。

  这个习俗从唐朝开始。

  顾况的诗《宫词》中描写唐玄宗时期过年酷爱扔红包雨的李隆基:“嘈囋一声钟鼓歇,万人楼下拾金钱”。

  到北宋的时候,《资治通鉴》里也记载了宋太宗赵匡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时期撒钱的景象。

  虽然最近几年,赵祯这个习惯被赵骏给劝阻了,不是朝廷缺这点钱,而是很容易引发踩踏事故。

  朝廷已经好几年没有再扔过钱。

  可普通百姓却不知道,哪怕是知道也期盼着今年再变回来。

  而且即便不扔钱,跟着花车也能图个喜庆。

  所以每年过年,花车游街的时候,就是人们最高兴的时候,往往从高空俯视,就是万人空巷,人山人海。

  赵骏的家就在西华门外,从家里出来之后,他就带着妻儿上了马车,向皇宫的方向而去。

  走了不到二百米,顺着新建好的西华门就进入了宫中。

  如今皇宫扩建之后,宽阔了许多。

  他的马车继续前行,上面挂着宫牌,被特别允许可以在皇宫内行驶,不然扩建走的皇宫靠走路,那得走很远的路程。

  从西华门进去之后,北面就是扩建后的延福宫。

  这里已经被建成了一个宫殿群,宫墙内高楼林立,花团锦簇,有花园、池塘、人工湖和小树林,也有那种五六层高的水泥建筑。

  城外的筒子楼没多少美感,就跟后世那种五六层长方体的大楼一模一样。

  但宫廷建筑却美轮美奂,内部构造由水泥和钢筋建成,外面则依旧有木质结构,斗拱飞檐,彰显独特的中式风范。

  马车顺着宫道一直往东,一直到左承天门才停下,这里原本南面并非宫殿,而是一处巨大的校场,包括皇城司在内,有近万士兵驻扎于此。

  如今模样大变,以前的军营全都拆掉,又修了一些宫殿,并且外面还保留了很大的广场。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以前北宋皇宫各种庆典活动是在大庆殿以及大庆殿南面的广场里,包括各种祭祀仪式、接见外国使者、正旦大朝会等等。

  结果赵骏大手一挥,把大庆殿当作了政制院,南面的广场也成为了政制院的办公场地,朝廷就缺少了做重大活动的场地。

  因此就把地点改到了左承天门内广场。

  此时左承门内大殿以及包括附近殿宇人声鼎沸,汴梁大小官员都从左掖门进入,到了前殿的广场宫殿里。

  各殿人满为患,百官们高谈阔论,杂乱的声音都穿透了内大殿,到了后门口处。

  赵骏先从马车上下来,然后赵清韵钻出车厢,他一把抱住,乐呵道:“慢点,小心别摔着。”

  曹苗芯和赵昙也走下马车,八岁的赵昙苦着脸道:“父亲,我就不能不去吗?”

  “去还是得去的,大过年的,图個热闹。”

  赵骏劝道。

  “但我只觉得他们吵闹,我已经不是三四岁小孩了,跟那群小孩子没什么好玩的。”

  赵昙很是不爽。

  “以前你老爸我跟你一样社恐。”

  “现在呢?”

  “现在也一样社恐。”

  赵骏笑道:“但已经是社交恐怖分子。”

  赵昙挠挠头,他听不懂老爸的话。

  “好了。”

  曹苗芯从赵骏手上把赵清韵接过来,说道:“夫君,我们先去了。”

  “嗯。”

  赵骏点点头道:“看紧清韵,这孩子毛毛躁躁的,四岁就跟着你舞刀弄棒,小心别伤着宫里人。”

  “知道了。”

  曹苗芯拉着儿女就往北面的宣佑门去。

  百官在南宫有宴会,由赵祯这个皇帝主持。家眷则在北宫,由曹皇后主持。

  赵清韵跟她哥哥不一样,赵昙性格比较随赵骏,赵骏一眼看出这小子属于闷骚加自恋型,书读得不错,老觉得自己很厉害,喜欢站在高处指点江山,惹急了就很冲,跟他读初中高中那会太像了,要是换赵昙穿越到景佑三年,估计一样也得被晏殊他们忽悠瘸。

  而赵清韵这姑娘随她妈,才五岁的年纪完全没有任何心机,大大咧咧跟个东北姑娘似的,而且还喜欢舞刀弄棒,给她惹生气就会打人。

  唯一的好消息是曹苗芯家教很严格,并且赵骏一直在教他们正确的三观,塑造他们善良的本性。

  有一次赵清韵在幼儿园霸凌同学。

  虽然她肯定没有意识到这是在霸凌,可曹苗芯却还是狠狠地教训了她,赵骏也没有惯着,让曹苗芯用竹条打了她,带着她去向人家道歉。

  因此两个孩子在做人方面一直被夫妻二人管得很好,至少没放纵出两个小衙内,不然赵骏脸往哪里搁?

  等看着妻儿走入了宣佑门之后,赵骏才扭过头走入了左承天门内。

  门口的小宦官见到他,连忙上前道:“知院。”

  “嗯,官家到了吗?”

  “还没。”

  “几点开席啊?”

  “马上了。”

  “好。”

  赵骏点点头。

  在小宦官带领下,一路至承天门内大殿。

  此刻大殿内人不多,就只有贾昌朝、夏竦、郑戬和杜衍四个人。

  他们的资历比较浅,年龄也还算年轻,自然要先到。

  其余张士逊、李迪等老资历则要慢一些。

  “知院。”

  见到赵骏过来,四个人就起身相迎。

  在政制院里,就只有少数几个人有资格喊他的字。

  随着吕夷简、王曾、王随、盛度等人病逝,目前也就只有晏殊、范仲淹、蔡齐、宋绶。

  其余人则需要保持对他的尊重。

  “都来得挺早啊。”

  赵骏笑道:“我就住西华门外,还以为是第一个来的呢。”

  夏竦笑道:“听说官家今天要展示灯火,我们当然要早一点到。”

  说着他还指了指头上的灯泡。

  发电厂虽然已经建好,但并不向民间供应,而是先供应给皇宫。

  这并非是赵祯自私,而是这样很容易搞带头作用。

  向百官、百姓展示电灯的作用,那么就很容易让人们看到,有一种东西能改变黑暗,改变世界。

  “这电灯是好东西啊,从此我们大宋就要告别黑夜了。”

  赵骏看向屋里吊着的灯泡,在小宦官的引导下作到了赵祯下面第一的位置,然后笑道:“官家功德无量,自此我们大宋要迈入电气化时代了。”

  “老夫一进来就听到汉龙在拍官家的马屁。”

  晏殊几乎是前后脚踏入殿内,笑呵呵地道:“你们这对祖孙啊,真是一天不互相吹一吹就浑身难受是吧。”

  “那怎么能算吹呢?”

  赵骏白了老头一眼道:“官家吹我,那是因为他的后代子孙出息。我吹官家,那是看到老祖宗在我的鞭策下这么努力,没有辜负我的一番期望,而让我感觉到自豪和欣慰。”

  “说的好。”

  范仲淹也走了进来,笑呵呵地说道:“官家这些年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陛下做得不好臣子要劝谏,陛下做得好臣子当然要鼓励。”

  “哈哈哈哈,还是老范明事理。”

  赵骏大笑。

  晏殊翻着白眼过来坐下道:“你们这帮马屁精。”

  几个人说说笑笑着,外面愈发热闹。

  若是从高空俯瞰,就会看到如今大宋皇宫扩建之间,宫殿连栋,花园亭台楼阁无数。

  内外宫阙连绵,南面的左掖门宫门大开,陆陆续续,无数官员入内。

  他们按照品级高低,成群结队,有秩序地踏入宫中。

  很多穿青色和绿色衣服的官员,每年也只有这一次机会进入皇宫,一个个都好奇地四下张望。

  除此之外,赵祯还邀请了城里八十岁以上的老者,无论贫富,都统一入座就宴。

  又下令用内帑的钱,给全城五保户和贫困家庭送油粮盐以及钱币。

  这也算是每年过年、上元节、端午节、中秋节这四大节日时期的额外关照,为开封贫困百姓送温暖。

  没过多久,其余宰相都陆陆续续到达,天色慢慢暗了下来,已经渐渐至酉时三刻。

  “陛下到!”

  就在这时,王守忠从后殿钻出来,高声呼喊。

  “参见陛下!”

  众人起身,向赵祯行礼。

  这个大殿是最高级别大殿,连各部一级机构正二品尚书都没资格进。

  只有他们这些宰相才能入内,场景十余人面向赵祯拱手。

  赵祯走入殿内,满面春风道:“诸卿免礼!坐!”

  “谢陛下!”

  众人坐下。

  往常时候,赵祯都要说些场面话,开场白之类的词。

  没想到今天他直接说道:“宴会开始!”

  “宴会开始!”

  王守忠再次高声呼喊。

  外面有人敲击了一下铜锣,锣鼓的声音迅速传出去。

  紧接着南面的宫殿和广场上,顷刻间就是各种爆竹声音响起,之后就是各种敲锣打鼓,舞龙、狮舞等舞蹈表演。

  还有艺伎舞女走进各宫殿、广场开始跳起舞来,乐器吹奏,一下子让宴会进入了高潮。

  “官家今天怎么了,都还没开始说点喜庆吉祥话呢。”

  范仲淹纳闷,问邻桌的赵骏。

  赵骏看着厅内已经有舞女走入,一曲霓裳羽衣舞,动人的音乐响起,就低声道:“官家等着去东华门呢。”

  “原来如此。”

  范仲淹恍然大悟。

  大年三十的节目当然不是吃饭唱歌跳舞。

  还有饭后去东华门上与民同乐。

  此时是下午酉时三刻,也就是六点钟,按照程序是戌时三刻,也就是晚上八点钟上楼。

  可吃吃喝喝要花时间,再多说几句废话,万一耽搁了时辰怎么办?

  歌舞声起。

  无数内侍、宫女端着托盘上菜。

  谈不上山珍海味,却也是天南地北的菜肴,有糯米肉团子、猪肘子、酱牛肉、八宝鸡、烤鱼、炒香炒干腊肉等等。

  赵骏最爱吃的辣椒菜也有,刚好留着肚子,正是大快朵颐的时候。

  接着又是各种保留节目。

  前面的百官们写诗词,然后选出最好的献给赵祯。

  当年宋庠的弟弟宋祁过来献诗,还出现过写应和诗的情况,结果赵骏抄了王安石一首《元日》,把宋祁吓得狼狈而逃。

  今年倒是没有人有胆子再来挑衅赵骏了,献诗的人很快得到了赵祯的奖赏,欢天喜地地离去。

  很快宴会渐渐结束。

  随着时辰一到,赵祯大手一挥道:“移驾东华门!”

  “移驾东华门!”

  王守忠高昂的声音喊着。

  众人走出大殿。

  百官们也得到了消息,纷纷从各宫殿、广场上走出来。

  赵祯坐上他的宫内龙辇,在百官们的簇拥下到了东华门上。

  此时东华门外已是人山人海,外面的街道满是人群。

  各种鞭炮声、人流声、烟花声络绎不绝。

  随着皇帝和百官抵达东华门上,宫城外的百姓见到他们,顿时山呼海啸。

  “是官家,官家出来了。”

  “官家在哪里?”

  “在那!”

  “好黑,看得不是很清楚。”

  “官家万岁,官家万岁!”

  百姓们纷纷高喊。

  赵祯很得人心。

  大宋多年严苛的税收在他手里减轻。

  国家的国力在他手里提升。

  西夏和辽国在他手里打败,甚至灭亡。

  赵祯的声望到达了顶点。

  他走到了东华门上,环顾着四周,看着下方人山人海,一时间感慨不已。

  “这都是朕的子民啊!”

  他说道。

  赵骏笑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大宋人心在官家身,官家声威,自该让世界都知道!”

  “朕的名字,终有一天,要传遍整个世界!让世界人都知晓!”

  赵祯不由得豪迈大升,随即道:“王守忠。”

  “陛下!”

  “开灯,照耀这大宋盛世!”

  “是!”

  王守忠应下。

  他举起一枚烟花,向天上放去。

  这是一枚特殊的烟花。

  晨晖楼侧,金水河畔,收到信息的技术人员随即启动了蒸汽机。

  刚开始的两台已经加到了八台,连接着皇宫一万多枚电灯。

  随着蒸汽机轰鸣的声音响起,电力也开始在转动中产生。

  紧接着,有人拉动了晨晖楼上的总开关。

  下一秒。

  就看到整个东华门上,顷刻间无数灯光亮了起来,照得城楼以及附近如白昼。

  也就是在这一刻,所有人都看清楚了原本黑漆漆的楼上无数人影。

  人们看到一个穿着红色袍服的中年人站在楼上,看到他身后簇拥着的百官。

  “官家,是官家!”

  “我看到了,那是官家!”

  “原来官家长这样!”

  “给官家磕头!”

  下方无数万民,再次山呼海啸,声音刺破苍穹,仿佛整个世界,都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人在大宋,无法无天,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最新章节,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