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时势......”那个女孩的父亲无奈地摇了摇头,欲说又上。
布袋和尚说:“那也不能把孩子往那个地方卖呀!你既然没能力养活这孩子,把她送到尼姑庵里去吧。”
那个女人说:“和尚,你是成心和老娘捣乱!告诉你,她爹已经收了我的银子,这人就已经是我的啦!你若再管闲事,小心我到官府里告你强抢人口!”
布袋和尚将询问的目光转向那中年男子。他却刻意回避,不肯抬头,也不吭声。布袋和尚从未见过这样狠心的爹,不由得踢了他一脚,说道:“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你怎么比虎狼还要残忍?你的心是肉长的吗?”
没想到,那中年汉子像打闷雷一样,双手捂着脸呜呜痛哭起来。
他一边失声哭泣,一边歇斯底里地倾诉说:“我不是人!我蛇蝎心肠!们都可以讽刺我、挖苦我、打我、骂我。可是,我愿意背井离乡逃难?我愿意舍弃自己的亲骨肉?还不都是被战乱逼的!你们站在干岸上,如何知道我们这些难民水深火热的滋味?等那些杀人如麻的流寇到了你们这里,再加上无恶不作的官兵,烧杀抢掠的土匪,你们就明白了我的处境!呜呜……”
布袋和尚悚然而惊。是啊,烽烟四起,天下大乱,怎么能责怪一个苦难深重的小民道德沦丧呢?
围观的人悄声说:“那你也不能卖亲生女儿啊!”
那汉子道:“我倒是很想把我自己卖掉,可是,谁买一个大老爷们呢?你们谁若是买我,我就不卖女儿了!”
人们面面相觑,都不吭声了。
他继续说:“我还有一个小孩子,我们一家总得活下去吧?”一个五尺高的汉子,扑通一下跪在了大家面前,泪流满面说,“你们都是好心的大老爷,请你们给我指一条活路吧!”
众人唏嘘不已,却也只能陪着流泪,毫无办法。
布袋和尚想了想,将汉子搀了起来,说道:“你把卖孩子的钱还给她,你们一家跟我到岳林庄里去。只要我们有一口饭吃,就饿不着你们。”
布袋和尚将中年汉子一家四口领回了岳林庄,却也领回了没完没了的麻烦——逃难的人们听说岳林庄的布袋和尚收留难民,便蜂拥而至。
上百个难民,差点把田庄的大门推倒、围墙挤塌!
小小的岳林庄,如何能容得下如此众多的流民?就算容得下,又怎能使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填饱肚子、安居乐业?总不能都剃了光头当和尚、尼姑吧?就算当和尚,也得有饭吃啊!布袋和尚的肚皮虽然宽大,却不能耕种出粮食。所以,整天乐呵呵的他也尝到了发愁的滋味。
傍晚,布袋和尚慢慢悠悠从岳林庄走了出来。他一边漫步,一边思考着如何安置那些难民。不知不觉地,他走到了庄前的海边上。
夕阳洒金,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似乎飘荡着一层金粉。若是能从大海里捞一些金子就好了,这样,那些可怜的流民就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大海里捞金?
布袋和尚忽然被自己的近似于幻想的思维感动着,因为他真的要向大海要金子了!
原来,岳林庄前面的海湾十分平坦,经常被大潮侵入,海湾边上的塘田一直无法正常耕种,所以早已经废弃了。他由大海捞金联想到了筑堤造田——在海湾筑起一道长堤,阻挡住海水的侵蚀,这样就能把堤内废弃的塘田改造成旱涝保丰收的良田了。
布袋和尚虽然年轻,但他是大彻大悟的人,慧眼通天,他感到这个方法切实可行。
当夜,他找到裘村的那些乡绅,与他们商量拦海筑堤的事情。
裘村民众一向对这个整天笑眯眯、乐呵呵的大肚子庄主很有好感,再加上围海造田是造福乡里的好事,是安置难民的善举,因此,村民都积极响应。
于是,布袋和尚带领着那些难民与当地的村民,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开始了筑塘修堤。
浙江沿海,潮害频发,所以,修海塘自古以来就是沿海人民最为重要的大事。那些有经验的老塘工都知道,修海塘、筑海堤,首先要打木桩,取走松软的海泥,抛下大量磐石作基础,然后在迎波面砌上石料,才能经得住狂浪大潮的冲刷拍击。
布袋和尚没有如此雄厚的财力,就把这些费力、费工、更耗费钱财的工序全都省略了,他指挥着人们直接用沙子来修筑海堤。
这松散的沙子,能经受得住狂潮、台风、巨浪的冲击?
布袋和尚拍拍自己的大肚子,对心存疑虑的人们说道:“你们放宽心,风浪来了,有我的大肚皮挡着呢。”
当地人都知道,这个看起来有些邋遢的胖和尚很是有些道行,不但料事如神,而且他做出的一些事情,事前往往看似超出常理,事后却又感到合情合理。所以,人们不禁暗中猜测:以沙堤挡风浪,莫非,布袋和尚有什么奇特的法术不成?于是,人们就悄悄留心着他的一举一动。
经过几天的观察,人们发现,每天人们收工之后,布袋和尚总要独自到几里之外的横江口,用他那只布袋装回满满一袋子东西,然后趁着夜色在新筑的堤岸上边走边撒,嘴里还念叨着谁也听不懂的咒语(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那谟婆誐缚帝舍吉也母那曳怛他誐多野……”
有几个胆量大的年轻人十分好奇,他们在布袋和尚走后,赶紧到大堤上查看,然而,布袋和尚撒下的不过是黄沙而已。
天晓得什么缘故,布袋和尚撒过黄沙的新堤,就会变得坚硬似铁,用镐头刨上去,也只能刨出一个小白点。这条异常牢固的沙堤,至今依然发挥著作用。一千多年来,天文大潮冲击,长年累月海浪冲刷,台风卷起狂涛拍打,始终无法撼动这项古老的水利工程……
黄沙一抔湮海水,化作长龙锁波涛。
沙堤建好之后,挡住了海浪,潮水不再侵入,布袋和尚马不停蹄,立刻带领人们平整堤内的土地,把这片荒芜了多年的地主修成平平展展的稻田。人们看到,北侧有一个高高的土丘,南边是一个低洼的水潭。挖平土丘,填入水潭,就能多整理出几亩土地。大家都是流离失所的难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土地的重要,所以,未等布袋和尚吩咐,大家自发行动,开始挖掘土丘,填埋水潭。
布袋和尚见此情景,欣慰地笑了,于是,他放心地返回岳林庄,去处理庄里的事务。
第二天上午,他来到造田工地,发现土丘依旧高矗,水潭仍然幽深,工程进展不大。他再看那些干活的人们,一个个满脸倦容,无精打采,有一些人干脆躺在了干燥的地方,懒洋洋地晒起了太阳。他心里明白,前些日子筑海堤的时候,人们干得太猛了,消耗了过多的体力,现在疲态尽显;再加上粮食不足,人们只能半饥半饱,所以人人无精打采,心有余而力不足,效率当然大打折扣。
布袋和尚高深莫测地一笑,并没有责备大家,甚至连鼓动、激励的话也没说,而是转身走了。
他来到一片竹林边,捋了一把青青的竹叶,放入那只布袋里。他再次返回了工地,趁人们不注意,将布袋里的竹叶悄悄倒入了水潭之中……
一会儿,只见水潭之中像是开了锅,一大群活蹦乱跳的鲫鱼,有的快速游动,有的跳跃出水面,溅起朵朵水花……
上山追兔子,下河摸鱼蟹,历来就是人们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欢快事儿。
况且,他们都是饿着肚子的难民,如何肯放过这个一饱饥肠的大好机会!看到水中的鲫鱼,人们眼睛发亮,都来了精神,纷纷下水摸鱼。
这些鲫鱼真有些邪门,居然一个劲儿往水潭边上的土丘里钻。
奇了怪了,只听说过鲇鱼打洞、泥鳅钻泥,疥蛤蟆埋到土堆里,何曾见过鲫鱼在土丘上打洞?
人们总是这样,越是好奇越来劲,就不停地往土丘里面挖,非要看看这些会钻土的鲫鱼长得什么模样!
然而,这些鲫鱼比泥鳅还滑,人们刚刚挖着土丘,它们又钻回了水潭。
人们不禁来了气,发一声呐喊,说:“填平这个水潭,看你们这些死鱼头还往哪里逃!”
人们又激动又兴奋,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甚至忘记了时间,只是使劲挥舞着镢头,刨土丘、填水潭,忙得不亦乐乎……
转眼之间,大半天时间倏然而过,原来高高的土丘被挖没了,深深的水潭被填平了,那些奇怪的鲫鱼呢?人们却一条都没捉到。
然而,他们并不失望,反而更加开心,因为,就在他们近似游戏的过程中,一大片平平整整的土地形成了。
望着这旱涝无忧、不受潮水侵袭、能保证他们生计的稻田,人们的眼睛潮湿了,模糊了……
一颗菩提心,百亩幸福田。
晚钟敲明月,早朝叩心弦。
布袋和尚的慈悲誓愿筑成了五十丈沙堤,围住了大片海滩,改造出了一百多亩排灌便利的良田。
然而,他能改天换地,却无力阻止大唐帝国内的连年混战。
黄巢的起义军早已远离了两浙,但战火却一直没有平息。
因战事波及,兵燹蹂躏,村落变成一片焦土,城镇化为残垣断壁,人们纷纷外逃,土地荒芜,十室九空。
东部沿海远离战场,相对安全,所以,这里集聚了大量躲避战乱的人们。
人多地少,粮食严重匮乏,吃饭成了大问题,每天都有饥民活活饿死……
出家人本来应该一心修行,打坐念佛不问世事,但布袋和尚却悲天悯人,为饥民的出路而心急火燎。
近几年,岳林庄的收成几乎没有上交过岳林寺,全都接济了难民,他也多次外出化缘,以解流民的燃眉之急。但是,这些办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若想使这些逃难的人们真正安顿下来,唯有土地;若想生长出更多的粮食,唯有土地!
可是,到哪里去寻找大片的土地?
岳林庄外通向小海湾的岸边,有一座蜿蜒起伏的大山。它莽莽苍苍,雄浑生动,好像一条奔向大海的苍龙,正在仰天长啸。
因此,当地人都叫它“啸天龙山”。
布袋和尚爬上啸天龙山之巅,久久伫立在峰顶,向前方凝望着。
山势逶迤,海岸蜿蜒,山脚下的浅浅海湾,大潮退后的滩涂,裸露着烂泥、草墩。几小块零星的田地,可怜巴巴的萎缩在岸边,田埂被潮水冲得扭扭歪歪,七零八落,一副十年九荒的惨败模样。
他再举目远望,辽阔大海浩浩荡荡,波涛滚滚,水天一色,无边无际:
海到天边天是岸,山登绝顶人为峰。
布袋和尚人在绝顶,眼望天边,心中的豪情油然而生!他决心开展一场更为轰轰烈烈的围海造田运动,向荒芜的滩涂要土地,向东海龙王借粮食。
因为有前期修筑海堤的成功先例,所以,附近十多个村落的人们,以及大批难民都很佩服布袋和尚。
他的禅杖所指,人们立刻浩浩荡荡奔向了治海防潮、围滩造田的筑堤工地。
三年辛苦不寻常。
人们在布袋和尚的指挥下,咬紧牙交,苦干三年,终于在啸天龙山脚下造出了两千五百亩稻田。
这片大田的海堤虽然打了木桩,砌了石坡,却还不如那道沙堤坚固,最终被海水湮灭了,据说有其因缘。
当初,大堤修筑完毕,土地开垦、平整之后,经过丈量,共得水田两千五百余亩。
当地人看着平展展、旱涝无忧的土地,不由自主地起了贪心,他们私下里夸大了原来那些零零散散、十年九灾的土地的数量,总共扣下了五百亩自己经营,没有租给参与修堤造田的难民耕种。
因此,各种历史文献对这项工程的记载都是“得田两千余亩”。
布袋和尚慧眼通三世,如何不明白当地人的小把戏?
他之所以一笑了之,一则,是因为当地人贡献出了属于自己的滩涂,修塘筑堤出力至微,理应多得一些好处;
二来,成住坏空是每一件事物的根本规律,都是因缘和合,自然会随缘而变。因此,五百年之后,潮水冲毁了海堤,海水灌人,所有的稻田变成了一片汪洋……
五百亩,五百年,绝对不仅仅是巧合。
那些难民,大都是城里的居民,不会种庄稼。插秧时,他们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脚丫子在田里乱踩一气,真正是“手忙脚乱”。
他们插过的苗田,这里过稀,那里太密,这一株深,那一棵浅,东倒西歪,杂乱无章。
更要命的是,由于他们的脚下移动没有规律,胡乱挪动,将水平耙平的地面踩得坑坑洼洼,高低不平。
这样一来,插到脚印里的秧苗没了头顶,栽到泥巴坨子上的水稻露着根,低处的必将被淹死,高岗上的会被晒干。
如此种下的水稻,收成必将大打折扣!
布袋和尚下到水田之中,向人们传授着插秧要领。
他向后移动腿脚时,不是高高抬起,再重重落下,而是脚丫子在泥里直接向后移动,这样就不会在平平的地面留下深深的脚印。
他每一列插六株秧苗,身体左边两株,右边两株,双脚之间两株。这样插出来的秧苗,株距适当,横平竖直,左右成列,前后成行,无论如何看,都平平整整,齐刷刷,如同网格一样。这样的稻田,通风最好,充分利用了光照,也就是最合理地实现了密植。
布袋和尚一边插秧示范,一边吟唱着根据自己的悟道偈子改编的《插秧歌》: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
后来,连当地的人们也纷纷效仿布袋和尚的“六株”插秧法,种出来的稻田格外好看不说,而且秋后的产量也大大提高了。
那时候,农户都不重视田间管理,等到秧苗成活之后,并不及时耘田,田地之中,稻秧与杂草丛生,水稻与稗子比高。这些稗子与杂草既影响水稻的采光,又与之争肥,因此普遍收成很低。
布袋和尚是一个开了悟的人,心灵已经完全与自然规律相契合了,所以他深知,农田里的杂草,如同禅者心中的杂念,杂念纷飞,智慧不现;杂草丛生,水稻难长。
他来到田间,用禅杖在稻株之间点点戳戳,将那些杂草连根去除。
如此一来,草死了,地松了,水稻扎根容易了,生长得更加旺盛。
他又咿咿呀呀地唱起歌来:
三分耕种七分管,从种到收多耘田。
杂草入泥变肥料,秋后满仓笑开颜。
这些年来,布袋和尚的种种举措从来就没有出过错误,所以三里五乡的人们也就习惯了听从他的劝告。
于是乎,人们如同布袋和尚手拿一根禅杖耘田,也不“比猫画虎”,专门用木棍来戳稻田中的杂草。
可是,他们拙手笨脚,没有准头,杂草去除的不多,伤害的稻秧不少,真是弄巧成拙,画猫画虎反类鼠。
为何同样一根木棍,到了布袋和尚掌中,灵巧得如同手指,而自己拿着却如此不听话?
他们专门来到岳林庄,向布袋和尚请教。
布袋和尚听了之后,差点没把自己的大肚皮笑破。
他用禅杖一个个敲打着他们的脑袋瓜子,数落说:“你们长的这个东西都是榆木疙瘩呀?看到我用禅杖,你们就非得使木棍吗?我和尚没家没业没儿女,你们为什么一个个老婆孩子一大窝?”
“嘿嘿….”村民们被他数落得不好意思了。
布袋和尚说:“你们别光嘿嘿,不动脑子。你们要记住,什么事情都不能生搬硬套,比葫芦画瓢。就说耘田这件事吧,我那一天因为手上有个伤口,不能沾水,不得已才以禅杖代手的。真正的耘田,应该是躬腰用手,将杂草连根拔起,然后塞进稻秧下面的泥里。这样,既除了草,又肥了田。就算没有草,也要将稻子株株摸到;土地暄松,根深苗壮。”
一个青年农民不解地插话说:“可是,你用禅杖耘田,不用弯腰,既省力,又快捷。而我们为什么就不行呢?”
布袋和尚说:“老话说,熟能生巧。贫僧我整日禅杖不离手,自然运用自如,如同手臂延伸。你们初次用木棍耘田,当然不听使唤啦!”
原来如此!
布袋和尚说:“那也不能把孩子往那个地方卖呀!你既然没能力养活这孩子,把她送到尼姑庵里去吧。”
那个女人说:“和尚,你是成心和老娘捣乱!告诉你,她爹已经收了我的银子,这人就已经是我的啦!你若再管闲事,小心我到官府里告你强抢人口!”
布袋和尚将询问的目光转向那中年男子。他却刻意回避,不肯抬头,也不吭声。布袋和尚从未见过这样狠心的爹,不由得踢了他一脚,说道:“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你怎么比虎狼还要残忍?你的心是肉长的吗?”
没想到,那中年汉子像打闷雷一样,双手捂着脸呜呜痛哭起来。
他一边失声哭泣,一边歇斯底里地倾诉说:“我不是人!我蛇蝎心肠!们都可以讽刺我、挖苦我、打我、骂我。可是,我愿意背井离乡逃难?我愿意舍弃自己的亲骨肉?还不都是被战乱逼的!你们站在干岸上,如何知道我们这些难民水深火热的滋味?等那些杀人如麻的流寇到了你们这里,再加上无恶不作的官兵,烧杀抢掠的土匪,你们就明白了我的处境!呜呜……”
布袋和尚悚然而惊。是啊,烽烟四起,天下大乱,怎么能责怪一个苦难深重的小民道德沦丧呢?
围观的人悄声说:“那你也不能卖亲生女儿啊!”
那汉子道:“我倒是很想把我自己卖掉,可是,谁买一个大老爷们呢?你们谁若是买我,我就不卖女儿了!”
人们面面相觑,都不吭声了。
他继续说:“我还有一个小孩子,我们一家总得活下去吧?”一个五尺高的汉子,扑通一下跪在了大家面前,泪流满面说,“你们都是好心的大老爷,请你们给我指一条活路吧!”
众人唏嘘不已,却也只能陪着流泪,毫无办法。
布袋和尚想了想,将汉子搀了起来,说道:“你把卖孩子的钱还给她,你们一家跟我到岳林庄里去。只要我们有一口饭吃,就饿不着你们。”
布袋和尚将中年汉子一家四口领回了岳林庄,却也领回了没完没了的麻烦——逃难的人们听说岳林庄的布袋和尚收留难民,便蜂拥而至。
上百个难民,差点把田庄的大门推倒、围墙挤塌!
小小的岳林庄,如何能容得下如此众多的流民?就算容得下,又怎能使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填饱肚子、安居乐业?总不能都剃了光头当和尚、尼姑吧?就算当和尚,也得有饭吃啊!布袋和尚的肚皮虽然宽大,却不能耕种出粮食。所以,整天乐呵呵的他也尝到了发愁的滋味。
傍晚,布袋和尚慢慢悠悠从岳林庄走了出来。他一边漫步,一边思考着如何安置那些难民。不知不觉地,他走到了庄前的海边上。
夕阳洒金,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似乎飘荡着一层金粉。若是能从大海里捞一些金子就好了,这样,那些可怜的流民就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大海里捞金?
布袋和尚忽然被自己的近似于幻想的思维感动着,因为他真的要向大海要金子了!
原来,岳林庄前面的海湾十分平坦,经常被大潮侵入,海湾边上的塘田一直无法正常耕种,所以早已经废弃了。他由大海捞金联想到了筑堤造田——在海湾筑起一道长堤,阻挡住海水的侵蚀,这样就能把堤内废弃的塘田改造成旱涝保丰收的良田了。
布袋和尚虽然年轻,但他是大彻大悟的人,慧眼通天,他感到这个方法切实可行。
当夜,他找到裘村的那些乡绅,与他们商量拦海筑堤的事情。
裘村民众一向对这个整天笑眯眯、乐呵呵的大肚子庄主很有好感,再加上围海造田是造福乡里的好事,是安置难民的善举,因此,村民都积极响应。
于是,布袋和尚带领着那些难民与当地的村民,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开始了筑塘修堤。
浙江沿海,潮害频发,所以,修海塘自古以来就是沿海人民最为重要的大事。那些有经验的老塘工都知道,修海塘、筑海堤,首先要打木桩,取走松软的海泥,抛下大量磐石作基础,然后在迎波面砌上石料,才能经得住狂浪大潮的冲刷拍击。
布袋和尚没有如此雄厚的财力,就把这些费力、费工、更耗费钱财的工序全都省略了,他指挥着人们直接用沙子来修筑海堤。
这松散的沙子,能经受得住狂潮、台风、巨浪的冲击?
布袋和尚拍拍自己的大肚子,对心存疑虑的人们说道:“你们放宽心,风浪来了,有我的大肚皮挡着呢。”
当地人都知道,这个看起来有些邋遢的胖和尚很是有些道行,不但料事如神,而且他做出的一些事情,事前往往看似超出常理,事后却又感到合情合理。所以,人们不禁暗中猜测:以沙堤挡风浪,莫非,布袋和尚有什么奇特的法术不成?于是,人们就悄悄留心着他的一举一动。
经过几天的观察,人们发现,每天人们收工之后,布袋和尚总要独自到几里之外的横江口,用他那只布袋装回满满一袋子东西,然后趁着夜色在新筑的堤岸上边走边撒,嘴里还念叨着谁也听不懂的咒语(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那谟婆誐缚帝舍吉也母那曳怛他誐多野……”
有几个胆量大的年轻人十分好奇,他们在布袋和尚走后,赶紧到大堤上查看,然而,布袋和尚撒下的不过是黄沙而已。
天晓得什么缘故,布袋和尚撒过黄沙的新堤,就会变得坚硬似铁,用镐头刨上去,也只能刨出一个小白点。这条异常牢固的沙堤,至今依然发挥著作用。一千多年来,天文大潮冲击,长年累月海浪冲刷,台风卷起狂涛拍打,始终无法撼动这项古老的水利工程……
黄沙一抔湮海水,化作长龙锁波涛。
沙堤建好之后,挡住了海浪,潮水不再侵入,布袋和尚马不停蹄,立刻带领人们平整堤内的土地,把这片荒芜了多年的地主修成平平展展的稻田。人们看到,北侧有一个高高的土丘,南边是一个低洼的水潭。挖平土丘,填入水潭,就能多整理出几亩土地。大家都是流离失所的难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土地的重要,所以,未等布袋和尚吩咐,大家自发行动,开始挖掘土丘,填埋水潭。
布袋和尚见此情景,欣慰地笑了,于是,他放心地返回岳林庄,去处理庄里的事务。
第二天上午,他来到造田工地,发现土丘依旧高矗,水潭仍然幽深,工程进展不大。他再看那些干活的人们,一个个满脸倦容,无精打采,有一些人干脆躺在了干燥的地方,懒洋洋地晒起了太阳。他心里明白,前些日子筑海堤的时候,人们干得太猛了,消耗了过多的体力,现在疲态尽显;再加上粮食不足,人们只能半饥半饱,所以人人无精打采,心有余而力不足,效率当然大打折扣。
布袋和尚高深莫测地一笑,并没有责备大家,甚至连鼓动、激励的话也没说,而是转身走了。
他来到一片竹林边,捋了一把青青的竹叶,放入那只布袋里。他再次返回了工地,趁人们不注意,将布袋里的竹叶悄悄倒入了水潭之中……
一会儿,只见水潭之中像是开了锅,一大群活蹦乱跳的鲫鱼,有的快速游动,有的跳跃出水面,溅起朵朵水花……
上山追兔子,下河摸鱼蟹,历来就是人们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欢快事儿。
况且,他们都是饿着肚子的难民,如何肯放过这个一饱饥肠的大好机会!看到水中的鲫鱼,人们眼睛发亮,都来了精神,纷纷下水摸鱼。
这些鲫鱼真有些邪门,居然一个劲儿往水潭边上的土丘里钻。
奇了怪了,只听说过鲇鱼打洞、泥鳅钻泥,疥蛤蟆埋到土堆里,何曾见过鲫鱼在土丘上打洞?
人们总是这样,越是好奇越来劲,就不停地往土丘里面挖,非要看看这些会钻土的鲫鱼长得什么模样!
然而,这些鲫鱼比泥鳅还滑,人们刚刚挖着土丘,它们又钻回了水潭。
人们不禁来了气,发一声呐喊,说:“填平这个水潭,看你们这些死鱼头还往哪里逃!”
人们又激动又兴奋,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甚至忘记了时间,只是使劲挥舞着镢头,刨土丘、填水潭,忙得不亦乐乎……
转眼之间,大半天时间倏然而过,原来高高的土丘被挖没了,深深的水潭被填平了,那些奇怪的鲫鱼呢?人们却一条都没捉到。
然而,他们并不失望,反而更加开心,因为,就在他们近似游戏的过程中,一大片平平整整的土地形成了。
望着这旱涝无忧、不受潮水侵袭、能保证他们生计的稻田,人们的眼睛潮湿了,模糊了……
一颗菩提心,百亩幸福田。
晚钟敲明月,早朝叩心弦。
布袋和尚的慈悲誓愿筑成了五十丈沙堤,围住了大片海滩,改造出了一百多亩排灌便利的良田。
然而,他能改天换地,却无力阻止大唐帝国内的连年混战。
黄巢的起义军早已远离了两浙,但战火却一直没有平息。
因战事波及,兵燹蹂躏,村落变成一片焦土,城镇化为残垣断壁,人们纷纷外逃,土地荒芜,十室九空。
东部沿海远离战场,相对安全,所以,这里集聚了大量躲避战乱的人们。
人多地少,粮食严重匮乏,吃饭成了大问题,每天都有饥民活活饿死……
出家人本来应该一心修行,打坐念佛不问世事,但布袋和尚却悲天悯人,为饥民的出路而心急火燎。
近几年,岳林庄的收成几乎没有上交过岳林寺,全都接济了难民,他也多次外出化缘,以解流民的燃眉之急。但是,这些办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若想使这些逃难的人们真正安顿下来,唯有土地;若想生长出更多的粮食,唯有土地!
可是,到哪里去寻找大片的土地?
岳林庄外通向小海湾的岸边,有一座蜿蜒起伏的大山。它莽莽苍苍,雄浑生动,好像一条奔向大海的苍龙,正在仰天长啸。
因此,当地人都叫它“啸天龙山”。
布袋和尚爬上啸天龙山之巅,久久伫立在峰顶,向前方凝望着。
山势逶迤,海岸蜿蜒,山脚下的浅浅海湾,大潮退后的滩涂,裸露着烂泥、草墩。几小块零星的田地,可怜巴巴的萎缩在岸边,田埂被潮水冲得扭扭歪歪,七零八落,一副十年九荒的惨败模样。
他再举目远望,辽阔大海浩浩荡荡,波涛滚滚,水天一色,无边无际:
海到天边天是岸,山登绝顶人为峰。
布袋和尚人在绝顶,眼望天边,心中的豪情油然而生!他决心开展一场更为轰轰烈烈的围海造田运动,向荒芜的滩涂要土地,向东海龙王借粮食。
因为有前期修筑海堤的成功先例,所以,附近十多个村落的人们,以及大批难民都很佩服布袋和尚。
他的禅杖所指,人们立刻浩浩荡荡奔向了治海防潮、围滩造田的筑堤工地。
三年辛苦不寻常。
人们在布袋和尚的指挥下,咬紧牙交,苦干三年,终于在啸天龙山脚下造出了两千五百亩稻田。
这片大田的海堤虽然打了木桩,砌了石坡,却还不如那道沙堤坚固,最终被海水湮灭了,据说有其因缘。
当初,大堤修筑完毕,土地开垦、平整之后,经过丈量,共得水田两千五百余亩。
当地人看着平展展、旱涝无忧的土地,不由自主地起了贪心,他们私下里夸大了原来那些零零散散、十年九灾的土地的数量,总共扣下了五百亩自己经营,没有租给参与修堤造田的难民耕种。
因此,各种历史文献对这项工程的记载都是“得田两千余亩”。
布袋和尚慧眼通三世,如何不明白当地人的小把戏?
他之所以一笑了之,一则,是因为当地人贡献出了属于自己的滩涂,修塘筑堤出力至微,理应多得一些好处;
二来,成住坏空是每一件事物的根本规律,都是因缘和合,自然会随缘而变。因此,五百年之后,潮水冲毁了海堤,海水灌人,所有的稻田变成了一片汪洋……
五百亩,五百年,绝对不仅仅是巧合。
那些难民,大都是城里的居民,不会种庄稼。插秧时,他们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脚丫子在田里乱踩一气,真正是“手忙脚乱”。
他们插过的苗田,这里过稀,那里太密,这一株深,那一棵浅,东倒西歪,杂乱无章。
更要命的是,由于他们的脚下移动没有规律,胡乱挪动,将水平耙平的地面踩得坑坑洼洼,高低不平。
这样一来,插到脚印里的秧苗没了头顶,栽到泥巴坨子上的水稻露着根,低处的必将被淹死,高岗上的会被晒干。
如此种下的水稻,收成必将大打折扣!
布袋和尚下到水田之中,向人们传授着插秧要领。
他向后移动腿脚时,不是高高抬起,再重重落下,而是脚丫子在泥里直接向后移动,这样就不会在平平的地面留下深深的脚印。
他每一列插六株秧苗,身体左边两株,右边两株,双脚之间两株。这样插出来的秧苗,株距适当,横平竖直,左右成列,前后成行,无论如何看,都平平整整,齐刷刷,如同网格一样。这样的稻田,通风最好,充分利用了光照,也就是最合理地实现了密植。
布袋和尚一边插秧示范,一边吟唱着根据自己的悟道偈子改编的《插秧歌》: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
后来,连当地的人们也纷纷效仿布袋和尚的“六株”插秧法,种出来的稻田格外好看不说,而且秋后的产量也大大提高了。
那时候,农户都不重视田间管理,等到秧苗成活之后,并不及时耘田,田地之中,稻秧与杂草丛生,水稻与稗子比高。这些稗子与杂草既影响水稻的采光,又与之争肥,因此普遍收成很低。
布袋和尚是一个开了悟的人,心灵已经完全与自然规律相契合了,所以他深知,农田里的杂草,如同禅者心中的杂念,杂念纷飞,智慧不现;杂草丛生,水稻难长。
他来到田间,用禅杖在稻株之间点点戳戳,将那些杂草连根去除。
如此一来,草死了,地松了,水稻扎根容易了,生长得更加旺盛。
他又咿咿呀呀地唱起歌来:
三分耕种七分管,从种到收多耘田。
杂草入泥变肥料,秋后满仓笑开颜。
这些年来,布袋和尚的种种举措从来就没有出过错误,所以三里五乡的人们也就习惯了听从他的劝告。
于是乎,人们如同布袋和尚手拿一根禅杖耘田,也不“比猫画虎”,专门用木棍来戳稻田中的杂草。
可是,他们拙手笨脚,没有准头,杂草去除的不多,伤害的稻秧不少,真是弄巧成拙,画猫画虎反类鼠。
为何同样一根木棍,到了布袋和尚掌中,灵巧得如同手指,而自己拿着却如此不听话?
他们专门来到岳林庄,向布袋和尚请教。
布袋和尚听了之后,差点没把自己的大肚皮笑破。
他用禅杖一个个敲打着他们的脑袋瓜子,数落说:“你们长的这个东西都是榆木疙瘩呀?看到我用禅杖,你们就非得使木棍吗?我和尚没家没业没儿女,你们为什么一个个老婆孩子一大窝?”
“嘿嘿….”村民们被他数落得不好意思了。
布袋和尚说:“你们别光嘿嘿,不动脑子。你们要记住,什么事情都不能生搬硬套,比葫芦画瓢。就说耘田这件事吧,我那一天因为手上有个伤口,不能沾水,不得已才以禅杖代手的。真正的耘田,应该是躬腰用手,将杂草连根拔起,然后塞进稻秧下面的泥里。这样,既除了草,又肥了田。就算没有草,也要将稻子株株摸到;土地暄松,根深苗壮。”
一个青年农民不解地插话说:“可是,你用禅杖耘田,不用弯腰,既省力,又快捷。而我们为什么就不行呢?”
布袋和尚说:“老话说,熟能生巧。贫僧我整日禅杖不离手,自然运用自如,如同手臂延伸。你们初次用木棍耘田,当然不听使唤啦!”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