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522章 谨慎

小说: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更新时间:2024-07-03 00:13:26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应顺二载,乙未羊年。

  若非一系列的变乱,这本该是天宝十四载,大唐正处于最繁华的盛世。

  洛阳,元月十五,上元夜。

  过年这段时间,黄河岸边的战事暂时停了下来。寻常百姓们都说,史思明肯定也有很多亲戚要走访,没工夫打洛阳。

  为了安定民心,这次上元夜东都留守还是花费了少量钱财筹办了一番,洛水畔挂满了花灯,十分热闹,高耸的明堂也是灯火通明。

  从天上看去,若说洛河的花灯亮得像一条龙,明堂就是一颗亮闪闪的火珠。

  “看花灯去。”

  道德坊的一间宅院里,杜五郎牵着薛运娘走了出来,摇头晃脑道:“洛阳的花灯一定比不了长安,而且还有危险,偏是无咎要让我过来。”

  他反正是搞不清薛白是不是李倩,也懒得搞清,总之是以字相称。

  “今夜没看到刁氏兄弟。”薛运娘回头看了一眼,道:“府里的侍卫也少,该多留些人保护阿兄吧?”

  “都休沐了。”杜五郎随口道,“大过年的,也得休息休息。”

  “那万一有刺客……”

  “哪有那么多刺客?”

  杜五郎不以为然,拉着薛运娘的手就去看花灯。这让薛运娘觉得自己的丈夫未免有些太心大了,糊里糊涂的。

  两人很快穿过坊门,到了洛水边,只见水面波光闪闪,映着两岸的灯火,分外好看。

  “星津桥南,旌善坊附近新开了一间戏馆,你知是谁开的吗?”

  杜五郎的小道消息多,说起新鲜事来,很快吸引了薛运娘的注意。

  “是谁开的?我也认得吗?”

  “你肯定听说过,他们的名头可不得了。”杜五郎道,“以前可是太上皇梨园里的人物,李龟年的兄弟李鹤年。”

  “是他!”薛运娘其实只听过李龟年,却还是忍不住惊呼了一声。

  当年给天子演奏的乐师,如今到东都来开戏馆,一般而言必是价格不菲,且生意火爆。可惜,因为史思明的叛军南下,洛阳人心惶惶,谁还有心思看戏?

  据说李鹤年是打算南下,去扬州另谋生路。也就在这个时候,薛白出镇洛阳,稳定了洛阳的人心。

  民间都在说“雍王来了,洛阳城一定能守住”,李鹤年遂决定赌一把,如今算是过了一个好年,若是开了年能平定叛乱,他这条谋生计的路便算是走通了。

  今朝有酒今朝醉,不论如何,这个上元节,戏馆很是热闹。最外层的看台上一个位置都卖到了一贯钱,更遑提里面的雅间了。

  杜五郎是订好了位置的,迫不及待地往里走,同时对妻子炫耀道:“你可知我约了何人一道看戏?”

  “何人?”

  “王编著。”

  薛运娘当然知道这说的是谁,乃是当今报坛的第一人,主管过长安日报以及《天宝文萃》的王昌龄。

  这些年因为报纸王昌龄是名气大增,过往人称他“王江宁”以示他在江宁多年没升官,如今谁都恭恭敬敬地称一声“王编著”。

  正高兴着,她余光一瞥,似乎在人群中看到了几個熟悉的身影,不由转过头细看,可竟是没再见到方才那几人。

  “怎么了?”

  “好像看到了熟人。”

  “正常。”杜五郎道,“不必理会。”

  “走吧。”

  他们很快走进大堂。

  在他们侧边的高台上,二楼的奢华雅间中,一名中年女道士正站在窗外往外看,不由“咦”了一声。

  “那一对男女,好生眼熟。”

  一个中年男子以平淡低沉、不喜不悲的声音淡淡道:“此等欢娱场合,遇到熟人,本是常事。”

  “若非我认错了,这对男女可不得了。”女道士脸色不怒自威,嘴角有淡淡的讥讽之意,“有损风化。”

  中年男子穿着素雅,手里拿着一串佛珠,正在一颗颗地数着,叹道:“此间屋内这一对男女若让人撞见了,也是有损风化。”

  “怕甚?世人说你我相好,说得还少吗?”

  “老了,往日欢娱不可贪恋。”

  “王摩诘,你还在想着你被俘一事?都说了,那不会误你前途,你兄弟如今贵为太原留守。可见朝廷无追咎之意。”

  王维长叹道:“我是过不了心里那道槛啊。”

  玉真公主则又往窗外看去,试图寻找刚才看到的那一对男女。

  之后,一阵鼓乐声响起,戏开场了,今日台上唱的是名曲《西厢记》,有不少梨园弟子参与,据说有些人还是当年见过雍王与太上皇比戏的,可谓是当世名家了。

  王维也睁开眼,往戏台看去。

  他却意外地见到了大堂上一个老友的身影,那是王昌龄。王昌龄正转头往后方的看台扫视着,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

  同一个夜里,洛阳城内一个偏僻的角落,有几人正聚在一处商议着什么。

  “伱等若愿重归大燕,圣人必有重赏。”

  “好!”

  应话的是个年轻人,二十岁左右年纪,身材雄健,脸颊瘦削,眉骨突出,鼻梁高挺,看长相该是个契丹人。穿的却是襕袍,举止间还有些书卷气。

  此人名叫王武俊,说起他的经历,却是十分传奇。

  他是契丹怒皆部人,父亲在开元年间率部内附大唐。他从小就擅长骑射,箭术极是高超,因此被安禄山作为射生手,进献给了李隆基,由此,他十五岁时就留在了长安,成为禁军。

  当时王武俊这一队射生手有一个主将,乃是如今燕军的大将张忠志。安禄山起兵叛乱时,张忠志带着他们十八人,从长安奔回范阳,随安禄山杀至洛阳。

  后来,张忠志奉命领兵回援河北,王武俊因伤留在洛阳,这一留,就留到了安庆绪出逃,大燕皇帝易主。

  如今史思明久攻河阳不下,暗遣人到洛阳来联络旧部,王武俊听得同伴说起,义不容辞便要回归大燕。

  “还有一事,你等若能立下功劳,再归大燕,岂不更为妥当?”

  “如何立功?”王武俊问道。

  “今李光弼固守河阳,怯懦不战。若能再现唐廷逼迫哥舒翰出潼关一事,使李光弼出战,则圣人可取天下。故周相公命我等至长安、洛阳放出传言‘李光弼欲拥雍王造反’。”

  “懂了。”

  王武俊再一想,自己身手了得,何必窝在洛阳做这些造谣传谣的小事,问道:“我若刺杀了薛白,算大功吗?”

  “当然!此人乃大燕第一大敌,你若能杀了他,便是大燕开国的首功。”

  王武俊二话不说就做了决定,他要去行刺。

  上元节这样的机会,不可多得。

  两年前,张忠志听闻安禄山造反,准备逃回范阳时,王武俊就问他“我们有禁军牌符,何不刺杀天子,立下大功”,张忠志给了他一巴掌,说这种事成不了,反而要害了自己的性命,到时逃都逃不了。

  王武俊一直记着此事,今日他是权衡过的,洛阳与长安不同,薛白的住处与皇宫也不同。

  而且,他多年生活在长安、洛阳,当过禁军,对地形、达官贵人府邸的守备习惯都非常熟悉,因此敢放手一搏。

  “杀。”

  “怎么做?”

  “我早便留意过,薛白住在道德坊的私宅里,那宅院不大,我们一间间杀过去。”

  “守卫呢?”

  “都是废物,我还能不知唐廷贵人身边这些摆设,一遇血,他们只会吓得呆住。”

  王武俊对当年王焊造反一案记忆很深,知道突如其来的猛冲往往就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

  夜深,今夜洛阳无宵禁。

  道德坊,雍王府。

  这里其实是杜家在洛阳的产业,一直都是空置的,薛白觉得住得方便,近来就住在此处。

  檐下的灯笼摇摇晃晃,站在门口的守卫只有两个。

  夜色中,有六人提着灯笼赶了过来,问道:“雍王可睡下了?”

  “何事?”

  “紧急军情,这是令符。雍王曾言,若有紧急军情当唤醒他。”

  “随我进去吧。”

  大门便吱吱呀呀地打开,防备比众人预料中的松散。

  两个守卫,只留下一人站在门口,才百无聊赖地打了个哈欠,很快,听到街巷那边响起了女子的呼救声,他连忙赶过去……

  “救命,呀,救命!”

  正在扯着嗓子喊叫的,是王武俊的一个擅于口技的同伴,以此法把守卫吸引开。

  王武俊探头往大门处一看,有些讶异于防备的薄弱,看来,上元节连薛白都松懈了。他遂二话不说,带着人,提刀往里杀去。

  “分头找,随时支援。”

  这宅院果然不大,他杀奔入内,一路上也没见到什么人,想必是上元节,或是歇下了,或是去看花灯了,如此情形倒让他担心薛白今夜不在。

  忽然,他听到了前方有呼喝声。

  “薛白在那!”

  王武俊听得动静,大步向那边赶去,穿过一道小门,见到有六人穿着唐军武袍,正从腰间拔出软刀向他砍来,却不知他那个喊着说找到了薛白的兄弟在哪。

  双方甫一照面,二话不说便厮杀起来。

  王武俊这边虽只有两人,却是砍瓜切菜一般,很快将那六人杀到只剩三人。

  “薛白在里面,先杀他。”

  对方忽然这般说了一句,王武俊正一刀劈下,心中诧异,想收刀也来不及,“噗”地将对方杀死。

  余下两人,一人向屋内冲去,另一人则转身就跑。

  “你追那个!”

  王武俊追进屋中,只见那人冲到榻边就是猛劈。他便按下刀,问道:“兄弟,你哪路人马?大燕……”

  “啊!”

  对方砍死了睡梦中的薛白,不管不顾,转头就向他杀过来。

  “噗。”

  王武俊一刀将他劈倒,啐了一口,已感到今夜之事不太对了,有种中了圈套的感觉,还是误打误撞中了圈套。

  他走到榻边,用刀尖挑起那被劈烂了的被褥。

  被褥下面不是薛白,只有一个稻草人。

  “啖狗肠。”

  忽然。

  “有刺客!”

  随着这一声喊,宅子外顿时热闹起来。

  王武俊自知中计,用力吹了一声哨,命令他的人撤走,当即提刀往外冲去。

  他冲出大门,正看到先前逃走的那不知名的刺客冲在前面。

  “放箭!”

  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箭矢纷纷射来,将那刺客射死当场。

  “杀了!全杀了!”

  那尖细的声音还在喊。

  王武俊避到门边一看,火光中见到一个面白无须的宦官,正带着弓箭手们在到处射杀他的兄弟。

  “狗阉。”

  王武俊大怒,从背上拿起弓,张弓搭箭。

  他是范阳进献的射生手这一箭“嗖”地射出,竟是在昏暗的光线之中也正中那宦官的左眼。

  “啊!”

  惨叫声惊天,王武俊还想再射那宦官,却见对方已被人围住,呼天抢地。

  他于是连接射出三箭,射倒了对方三名弓箭手,然后拔刀冲杀,带着最后两名部下逃之夭夭。

  而在他们身后,密集的脚步声响起,一队队官兵已经迅速赶到。

  好不容易冲到了安全之处,王武俊等了半个时辰,没见到再有人来汇合,看来是全都折损了。

  “插皮,这是怎么回事?”

  “中计了。”王武俊骂道,“那狗阉设下了圈套故意引我们去刺杀。”

  “可我们不是临时起意吗?他们怎么预料到。”

  “该是我们在城中活动,早被他们察觉了。”王武俊咬着牙,从身上拔出一支箭矢,恨恨骂道:“我必叫他生不如死!”

  ~~

  “痛……痛!”

  白忠贞两条腿紧紧地绞在一起,因剧痛而失了禁。

  当大夫把箭矢从他的眼眶里拿出来,他终于痛得晕了过去。

  许久,等他再醒过来,已像是死过了一遍,痛感还在,眼前一片血红。

  “中使。”

  听得这声音,白忠贞有气无力地喃喃道:“是你啊,薛白他……死了吗?”

  “麻烦了,雍王不在宅中,屋内是躺的假人。”

  “什么?那我岂不是要死了?!”

  “中使放心,没有活口,雍王并不知是中使派人去杀他。另外,雍王的亲卫已查过,那些凶徒多是契丹人,必是叛军刺客无疑。”

  白忠贞这才放心不少,低声道:“撞在一起了?盼他死的人真多。”

  他不由疑惑,怎么就与叛军派来的刺客撞在一起了?

  接着,他不由心中一寒。今夜他之所以动手,是因为知道薛白府中防备松懈,现在看来,那分明是计。

  “他知我要杀他了,怎么办?我死矣!”白忠贞不由悲愤,牵动伤口,痛得晕了过去。

  ~~

  戏馆。

  一出戏正唱到最热闹之时。

  王维终于留意到了坐在楼下的一对男女,道:“那是杜五郎?你方才说的那对男女便是他?可他是携妻来的。”

  “不是说他。”玉真公主摇了摇头,嗤笑道:“我还不至于将这个蠢小子放在眼里。”

  “那是?”王维又问道。

  玉真公主却不答,道:“看戏。”

  “你这般,我便猜到是谁了。”王维道,“雍王?”

  他近来正犹豫着是否去求见薛白,谈谈他被俘之事,又觉得该等年节过去。总之得知薛白也在,不由目光到处寻找起来。

  好一会,没找到薛白,王维道:“他可是与你那徒弟在一起?”

  “嗯。”

  玉真公主淡淡应了,看着戏台,也不知在想什么。

  “看戏吧。”

  ~~

  “百年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洛水,一艘小乌篷船上,有极动听的歌声响起,很快又低了下去。

  因有另一艘渔船往这边过来了。

  渔船上,刁丙抻长了脖子,道:“不敢打搅郎君,但鱼落网了。”

  薛白从小乌篷船上站起,手里还拿着一小花灯,问道:“人证物证都留下了?”

  于他而言,白忠贞不重要,重要的是拿到李琮想刺杀他的证据,以后留作它用。

  自从在汴州拿下了邓景山,白忠贞就日夜惶恐,生怕遭了薛白的毒手,日夜寝食难安,即使在人前也有种如坐针毡的状态,教人看得十分难受。于是,薛白干脆就推他一把。

  他扬言准备除掉白忠贞,又故意疏于防备,就是逼白忠贞刺杀他。

  这只是一桩小事。

  然而,刁丙却道:“可今夜网里落了两条鱼,互相撕咬了一番,脱网跑了。”

  “哈?”

  薛白听了详细的禀报,摇了摇头,道:“可见史思明黔驴技穷了,用这种小手段。”

  刁丙听不懂,只知今夜自己这边吃了亏,问道:“郎君,是否报复回去?”

  “怎么?你还能刺杀史思明不成。”薛白莞尔,随手一摆。

  之后,他想起了严庄的来信,也想到了史思明的父子关系。

  此前薛白只想着通过大战略彻底平定安史之乱,还没顾得上通过一些小手段来达成战术层面上的胜利。如今看来,未必不能报复回去。

  “搜城,务必把人拿下。”

  “是。”

  渔船划走,薛白重新在乌篷船坐下。

  可不多时,远远又听到了杜五郎聒噪的声音。

  “喂。”

  只见杜五郎坐着一只小船,手里也提着一个小花灯,晃晃悠悠地过来。

  “怎过来了?戏还未唱完吧?”

  杜五郎问道:“不是说看戏么,怎跑这里来了?你们是多忍不住啊?”

  乌篷船内便有个清丽的声音道:“再胡说,撕烂他的嘴。”

  薛白道:“戏院太多熟人了。”

  “是吧,没想到在东都也这般热闹,要是叛乱平定了,也不知是什么样子。一会可还有烟花?”

  “你过来总不会是问烟花的,正事?”

  “差点忘了,王昌龄听闻你遇刺,去探望你了。”

  ……

  王昌龄走过那满是血腥味的院落,推门而入,只见薛白身上包着裹布,半倚在榻上。

  “雍王。”

  “王大兄忘了不成?”薛白道:“我们说过,当忘年交,以兄弟相称,唤我的字吧。”

  “也好。”王昌龄是豁达的,也不客气,问道:“无咎伤得重吗?”

  “不碍事。”薛白道,“才驱退叛军的刺客,白忠贞带人过来,不由分说就放箭我误中了一箭。”

  王昌龄道:“你身系天下安危,当谨慎才是。”

  “是,我必铭记王大兄所言。”

  两人以前是忘年交,如今一个权势高了,一个名望高了,许多话反而藏着掖着了。

  王昌龄犹豫了一会,还是道:“今夜,我似乎在戏馆里看到你了?”

  “戏馆?”薛白讶然,“李鹤年的戏馆?”

  “不是你吗?”

  薛白艰难地抬了抬自己受伤的手臂,道:“我若在戏馆,又岂会受伤?”

  王昌龄道:“那便是我看错了,不打搅你歇息。”

  他起身,准备往外走去,想了想却是停下脚步,道:“前段时日开始,我便听到过一些传闻,据说是从蜀郡传来的,还有人将它写成文章寄给我。”

  “何事?”

  “一些嚼舌根的话,不必在意。”王昌龄没说,他相信薛白能明白的,于是最后提醒道,“你如今的身份,不该惹祸上身才好。”

  薛白道:“王大兄方才所言我记着,我会谨慎。”

  “那就好。”

  王昌龄一路出了雍王府,重新往戏馆走去,才到门口,却有道姑来请他到楼上雅间小坐。

  一进雅间,他便见到了玉真公主。

  “听闻雍王遇刺,王编著可是去看望过他了。”

  “是啊。”王昌龄忧心忡忡道,“他还是受伤了。”

  玉真公主道:“可我方才似乎在这戏馆里见到了雍王。”

  王昌龄摇头道:“那老朽就不知了,在何处见到的?”

  “看台那边,就是那……”

  玉真公主抬手一指,话到一半,却是愣了一下。

  她目光落处,只见一对男女正坐在那,那男子丰神俊朗、女子丰腴美艳,看身影颇像薛白与杨玉环,可此时仔细一看,却分明不是。

  “我认错了啊。”

  ~~

  “郎君,都处置妥当了。”

  “嗯,往后还得更谨慎些。”

  薛白沉吟着,心想若是自己再疏忽些,今夜出的两桩事都有可能坏了自己的地位,进而影响到战局,导致平叛大事功败垂成。

  以前总想着上进,如今爬得高了,被更多人盯着,也就更容易出错了。

  可再一想,这也不是坏事,他正愁没办法把郭子仪、李光弼与他绑在一条船上。

  他遂铺开纸笔,给郭子仪、李光弼各写了一封信。

  “如今史逆欲害我,造谣我等相互勾结,更有甚者,长安有子虚乌有之流言盛传,不堪入耳……”

  薛白很清楚,眼下所有战略都执行到了一个关键时刻。郭子仪也好、李光弼也罢,都不能坐视他遇到的这些小麻烦,只能上书为他辩解。

  如果,李琮认为薛白与李光弼勾结,可能会拉拢郭子仪制衡他们,可若是加上郭子仪也为薛白说话,那李琮只能被震住。

  史思明想重现李隆基逼哥舒翰出战的一幕,可惜,薛白不是哥舒翰。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满唐华彩,满唐华彩最新章节,满唐华彩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