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巴萨的城市道路上车流如织,虽然已经在达累斯萨拉姆见过这样的壮观景象,苏联考察团人员还是感觉到震撼。
并且他们还注意到蒙巴萨路上的豪车比达累斯萨拉姆更加常见。
其实,苏联人对于豪车本身没有太多概念,因为汽车不管贵贱在苏联都是稀罕物。
卡里莫夫分析着两国的差距说:“虽然我们苏联也有汽车工业,但是和东非的差距过于悬殊,恐怕蒙巴萨一座城市的汽车数量就能够轻易超过我们全国。”
面对卡里莫夫的感叹,苏联工业部的同志对本国工业数据倒是比较门清。
工业部的谢尔达尔说:“我对于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还是有一些有些了解的,目前我国全部汽车数量都不到四万辆,年产量更是不足二百辆。”
“实际上早在1902年,那时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第一台国产汽油车,由圣彼得堡,也就是现在列宁格勒的福莱泽制造厂制造,但是这辆车可以说是手工打造,无法做到大规模量产。”
“后来,到了1909年左右,俄罗斯—波罗的海车辆厂才成为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的汽车生产厂,但产量最高的时候,也就才六百辆。”
“这个产量还是因为世界大战时期,帝俄政府因为军队所需,用订单堆砌起来的,我国的汽车还是依赖进口为主。”
“虽然在帝俄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相关产业,但是,绝大部分零部件完全依赖进口,比如发动机,轴承,轮胎等等。”
“而东非的汽车工业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比较发达,毫不客气的说,在这个领域东非领先我们五十年也不为过。”
如今苏联的汽车产量比沙俄时期还大幅度下降,每年仅有不到二百辆规模,这已经是如今苏联汽车工业的极限。
苏联汽车工业本身家底就薄,毕竟帝俄时代,俄国也仅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厂。
而且这家汽车厂在被苏联接手后,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就比如原本的外国零部件供应商,因为苏联成立的原因撕毁供应合同。
这让许多重要零部件,无法获取,而苏联本身重工业不发达,无法生产本国替代品。
并且,除了材料和零件问题以外,外资还撤走了原本的技术支持,同时帝俄本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汽车产业专家和工程师,也因为苏联的原因外逃出国。
所以,苏联汽车工业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局面,光是这一点,就让如今苏联汽车产业发展十分吃力。
谢尔达尔接着说道:“我国的乘用车差距和东非更是天壤之别,列宁格勒汽车厂主要生产车辆以货车为主,以前主要供应沙俄的军队使用,不过没有发挥太大作用。”
“世界大战时帝俄军队的主要车辆,大部分是从东非等国家购买的。”
东非确实卖了不少军用汽车给当时的帝俄政府,尤其是前期,苏伊士运河和黑海航线尚且畅通的时候。
而现在依旧有不少东非产军用汽车在苏联军队里服役。
卡里莫夫叹了一口气道:“不仅仅是汽车,还有拖拉机等农用器械,我们也严重依赖进口,在交通领域,我们可能也就铁路勉强还能跟的上世界的脚步。”
“但是,铁路方面我们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差距也十分突出,我听说现在东非正在大规模推进铁路的电气化,这可能进一步加剧我国铁路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
谢尔达尔也面色沉重的说道:“铁路和船舶,我们还有一些基础,而在汽车和飞机等新兴交通工具方面,我国几乎是一片空白。”
“也难怪约瑟夫等国家高层的同志,对于苏联现如今的处境感觉到忧虑,我们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实在太悬殊了。”
“如果这个时候,帝国主义国家和我们苏联发生战争,那必然会对联盟形成致命的威胁。”
“不过好在帝国主义国家也不是铁板一块,如果他们真的联合在一起,对于我们甚至可能是灭顶之灾,毕竟光是现在他们对我们经济和工业的封锁,就已经让苏联的发展有些举步维艰。”
卡利亚金宽慰道:“不用灰心,资本只看中利益,他们必然不可能真正的联合在一起,甚至会为了利益,自己内斗起来。”
“世界大战就是证明,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出现,说明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我们能够利用好这种矛盾,那就能够打开突破口。”
“而且,我深信未来苏联能够全面赶超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我们的国家犹如初升的朝阳,有着无限的光明的未来。”
如果恩斯特听到这话,恐怕还会补上一句,也终究会等来黄昏和黑夜。
……
伊斯坦布尔。
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并没有等来和平,近些年来奥斯曼帝国国内的民族矛盾迅速升级,时常发生叛乱和局部战争。
同时,奥斯曼帝国主体,也就是土耳其内部的斗争也比较激烈,尤其是青壮派对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发不满。
而1926年发生的一件大事,进一步激发了奥斯曼帝国的内部矛盾。
因为巴士拉铁路以及奥斯曼帝国从东非采购大量军事物资,导致奥斯曼帝国欠下东非一大笔债务。
在1926年10月4日,无力偿还债务的奥斯曼帝国政府,最终选择将波斯湾东岸的领土彻底卖给东非,从而减少财政上的压力。
而这片区域,也就是前世科威特以南,沙特沿海将近十四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地带。
在奥斯曼帝国看来,这也算一笔不错的买卖,虽然十四万平方公里面积不小,但是这片土地几乎没有产出,人口也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将此地卖给东非有利于减轻奥斯曼帝国的国防压力,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区域在北方,尤其是小亚细亚半岛。
随着近些年奥斯曼帝国的持续衰落,各地的民族分离主义活动也越发频繁,比如亚美尼亚,库尔德,阿拉伯半岛等等奥斯曼统治下的非土耳其人居住区。
当然,奥斯曼帝国也有对东非态度的考虑,现在不将波斯湾东岸的领土卖掉,谁能保证东非不会自己动手获取。
近些年来,奥斯曼帝国已经失去了大量国土,尤其是北非和红海沿岸,诸如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的黎波里(比利亚),埃及,也门,汉志等等。
这些地区要么被其他国家直接占领,要么选择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所以对于波斯湾东岸的土地,奥斯曼帝国政府也没有信心能够保住。
所以,还不如卖给东非还债,这样不至于什么都捞不着。
相较于波斯湾东岸的土地,真正对奥斯曼帝国有重要价值的反而是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就是伊拉克和科威特。
而奥斯曼帝国政府的再一次“卖国”行为,进一步激发了奥斯曼帝国内部的动荡。
尤其是英国、德国、苏联都对东非在波斯湾地区的进一步扩张感到不满,这算是相当难得一见的场面。
毕竟三个国家,可以说代表着完全不同的三个国际利益集团,也就是协约国阵营,同盟国阵营还有苏联阵营。
伊斯坦布尔的一处民宅里。
奥斯曼帝国将领凯末尔正在和他的支持者密谋推翻如今的奥斯曼帝国政府。
凯末尔神情悲愤的说道:“就在昨天,我们彻底失去了波斯湾东岸的土地,这让帝国的领土进一步缩水。”
“如今,帝国如果再不改变,那未来我们的国家会继续被帝国主义国家分割,奥斯曼帝国也将彻底消散在历史的烟云之中,这绝对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凯末尔的支持者,同时也是奥斯曼帝国军队军官的阿塔图克说道:“凯末尔帕夏,帝国实在太软弱了,更可恨的是伊斯坦布尔的统治者们太过短视,领土买卖甚至被他们当成了日常。”
“在不威胁到他们荣华富贵的情况下,整个国家就犹如一头牛,只要不切到他们所在的部位,他们就无动于衷,但是他们难道不知道失血过多,这头牛终究有一天会倒下么!”
“那个时候,别说国家利益,就是他们自身的利益,也会烟消云散,所以伊斯坦布尔的统治者都是短视的。”
“我们必须要推翻这种腐朽的政府,将这些国家的蛀虫,赶下台去,从而挽救帝国的命运。”
在世界大战期间,凯末尔成功靠着军功飞速崛起,并且被赐予帕夏的名誉头衔,同时这也让他在奥斯曼帝国军队里的影响力攀升。
尤其对于那些青年军官而言,凯末尔就是民族英雄,而且凯末尔不仅军事能力突出,同时兼具个人魅力,还有一连串的进步思想和变革奥斯曼帝国的信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末尔还是走上了推翻现在奥斯曼帝国政府的道路上来。
凯末尔说道:“不错,本来我作为一名军人,理应不参与政治,但是如今国家内忧外患的困局,就必须有人站出来,哪怕是肩负骂名,我也有不得不做的理由了。”
“否则再放任现政府的胡作非为,我们伟大的奥斯曼帝国终究会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这是每一个土耳其人都不愿意也不希望看到的。”
“所以,大家是否愿意追随我一起改变这个腐朽且落后的国家!”
凯末尔的追随者们自然都是愿意的,纷纷表达了对凯末尔的忠心和支持。
于是凯末尔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一起推翻这个腐朽的政府,当然,起义不是小事,而是决定帝国命运和前途的大事,所以在此前,我们应该制定完善的计划。”
“同时要考虑到外部是否会干预到如今奥斯曼帝国的内部政治。”
下属穆斯塔法说道:“凯末尔帕夏,这一点不需要担心,如今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没几年时间,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各国都无力挑起战争。”
“德国和苏联不需要多说,他们本就互相牵制,而且德国是我们的盟友,他们没有理由干涉帝国的内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德国反而支持奥斯曼有一定的进步,当然,前提是我们继续选择和德国合作。”
“毕竟德国和现政府在整体合作上还是比较融洽的,所以我们必须和德国人取得联系,保证我们推翻现政府后,他们不会产生误判。”
“至于苏联,在奥斯曼帝国境内,除了那些少数族群,没有人会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和他们合作。”
“然后是英法,英法两国虽然和奥斯曼帝国关系很差,但是这也注定了他们对现在政府不满意,如果我们推翻奥斯曼帝国现政府,他们反而会持支持态度。”
“最后就是东非,东非虽然能够对奥斯曼帝国进行干预,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很有限,仅仅局限于波斯湾沿岸,这也意味着即便东非插手,也不可能影响大局。”
“而且,我相信英法德奥等国家也不愿意看到东非在中东地区的进一步扩张。”
“奥斯曼帝国毕竟和欧洲的联系更加密切,甚至伊斯坦布尔就在欧洲,所以,我认为我们不用太在意对东非的态度如何,只要搞好和英法德奥四个欧洲国家的关系,那我们在夺取国家政权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奥斯曼帝国对于东非的态度,和如今德国一样,都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东非从奥斯曼帝国赚取了太多真金白银,这让很多奥斯曼人感到不满。
更别说东非进入波斯湾地区后,他的扩张事实上侵害了奥斯曼帝国的利益,尤其是最新的两国领土交易,这在奥斯曼帝国进步人士看来,就是一份卖国协议。
当然,奥斯曼帝国的那些反对者即便再愤怒,也已经于事无补,两国之间的差距过于悬殊,想要把这些土地重新收复,至少短时间里看不到任何希望。
奥斯曼帝国的爱国者们既然拿东非没有办法,对付奥斯曼帝国政府的勇气他们还是有的,而凯末尔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代表,当然,凯末尔更大的优势在于,他本身在军队和国民的影响力。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英雄,凯末尔如果带头推翻现政府,确实能够做到一呼百应。
并且他们还注意到蒙巴萨路上的豪车比达累斯萨拉姆更加常见。
其实,苏联人对于豪车本身没有太多概念,因为汽车不管贵贱在苏联都是稀罕物。
卡里莫夫分析着两国的差距说:“虽然我们苏联也有汽车工业,但是和东非的差距过于悬殊,恐怕蒙巴萨一座城市的汽车数量就能够轻易超过我们全国。”
面对卡里莫夫的感叹,苏联工业部的同志对本国工业数据倒是比较门清。
工业部的谢尔达尔说:“我对于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还是有一些有些了解的,目前我国全部汽车数量都不到四万辆,年产量更是不足二百辆。”
“实际上早在1902年,那时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第一台国产汽油车,由圣彼得堡,也就是现在列宁格勒的福莱泽制造厂制造,但是这辆车可以说是手工打造,无法做到大规模量产。”
“后来,到了1909年左右,俄罗斯—波罗的海车辆厂才成为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的汽车生产厂,但产量最高的时候,也就才六百辆。”
“这个产量还是因为世界大战时期,帝俄政府因为军队所需,用订单堆砌起来的,我国的汽车还是依赖进口为主。”
“虽然在帝俄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相关产业,但是,绝大部分零部件完全依赖进口,比如发动机,轴承,轮胎等等。”
“而东非的汽车工业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比较发达,毫不客气的说,在这个领域东非领先我们五十年也不为过。”
如今苏联的汽车产量比沙俄时期还大幅度下降,每年仅有不到二百辆规模,这已经是如今苏联汽车工业的极限。
苏联汽车工业本身家底就薄,毕竟帝俄时代,俄国也仅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厂。
而且这家汽车厂在被苏联接手后,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就比如原本的外国零部件供应商,因为苏联成立的原因撕毁供应合同。
这让许多重要零部件,无法获取,而苏联本身重工业不发达,无法生产本国替代品。
并且,除了材料和零件问题以外,外资还撤走了原本的技术支持,同时帝俄本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汽车产业专家和工程师,也因为苏联的原因外逃出国。
所以,苏联汽车工业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局面,光是这一点,就让如今苏联汽车产业发展十分吃力。
谢尔达尔接着说道:“我国的乘用车差距和东非更是天壤之别,列宁格勒汽车厂主要生产车辆以货车为主,以前主要供应沙俄的军队使用,不过没有发挥太大作用。”
“世界大战时帝俄军队的主要车辆,大部分是从东非等国家购买的。”
东非确实卖了不少军用汽车给当时的帝俄政府,尤其是前期,苏伊士运河和黑海航线尚且畅通的时候。
而现在依旧有不少东非产军用汽车在苏联军队里服役。
卡里莫夫叹了一口气道:“不仅仅是汽车,还有拖拉机等农用器械,我们也严重依赖进口,在交通领域,我们可能也就铁路勉强还能跟的上世界的脚步。”
“但是,铁路方面我们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差距也十分突出,我听说现在东非正在大规模推进铁路的电气化,这可能进一步加剧我国铁路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
谢尔达尔也面色沉重的说道:“铁路和船舶,我们还有一些基础,而在汽车和飞机等新兴交通工具方面,我国几乎是一片空白。”
“也难怪约瑟夫等国家高层的同志,对于苏联现如今的处境感觉到忧虑,我们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实在太悬殊了。”
“如果这个时候,帝国主义国家和我们苏联发生战争,那必然会对联盟形成致命的威胁。”
“不过好在帝国主义国家也不是铁板一块,如果他们真的联合在一起,对于我们甚至可能是灭顶之灾,毕竟光是现在他们对我们经济和工业的封锁,就已经让苏联的发展有些举步维艰。”
卡利亚金宽慰道:“不用灰心,资本只看中利益,他们必然不可能真正的联合在一起,甚至会为了利益,自己内斗起来。”
“世界大战就是证明,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出现,说明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我们能够利用好这种矛盾,那就能够打开突破口。”
“而且,我深信未来苏联能够全面赶超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我们的国家犹如初升的朝阳,有着无限的光明的未来。”
如果恩斯特听到这话,恐怕还会补上一句,也终究会等来黄昏和黑夜。
……
伊斯坦布尔。
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并没有等来和平,近些年来奥斯曼帝国国内的民族矛盾迅速升级,时常发生叛乱和局部战争。
同时,奥斯曼帝国主体,也就是土耳其内部的斗争也比较激烈,尤其是青壮派对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发不满。
而1926年发生的一件大事,进一步激发了奥斯曼帝国的内部矛盾。
因为巴士拉铁路以及奥斯曼帝国从东非采购大量军事物资,导致奥斯曼帝国欠下东非一大笔债务。
在1926年10月4日,无力偿还债务的奥斯曼帝国政府,最终选择将波斯湾东岸的领土彻底卖给东非,从而减少财政上的压力。
而这片区域,也就是前世科威特以南,沙特沿海将近十四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地带。
在奥斯曼帝国看来,这也算一笔不错的买卖,虽然十四万平方公里面积不小,但是这片土地几乎没有产出,人口也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将此地卖给东非有利于减轻奥斯曼帝国的国防压力,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区域在北方,尤其是小亚细亚半岛。
随着近些年奥斯曼帝国的持续衰落,各地的民族分离主义活动也越发频繁,比如亚美尼亚,库尔德,阿拉伯半岛等等奥斯曼统治下的非土耳其人居住区。
当然,奥斯曼帝国也有对东非态度的考虑,现在不将波斯湾东岸的领土卖掉,谁能保证东非不会自己动手获取。
近些年来,奥斯曼帝国已经失去了大量国土,尤其是北非和红海沿岸,诸如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的黎波里(比利亚),埃及,也门,汉志等等。
这些地区要么被其他国家直接占领,要么选择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所以对于波斯湾东岸的土地,奥斯曼帝国政府也没有信心能够保住。
所以,还不如卖给东非还债,这样不至于什么都捞不着。
相较于波斯湾东岸的土地,真正对奥斯曼帝国有重要价值的反而是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就是伊拉克和科威特。
而奥斯曼帝国政府的再一次“卖国”行为,进一步激发了奥斯曼帝国内部的动荡。
尤其是英国、德国、苏联都对东非在波斯湾地区的进一步扩张感到不满,这算是相当难得一见的场面。
毕竟三个国家,可以说代表着完全不同的三个国际利益集团,也就是协约国阵营,同盟国阵营还有苏联阵营。
伊斯坦布尔的一处民宅里。
奥斯曼帝国将领凯末尔正在和他的支持者密谋推翻如今的奥斯曼帝国政府。
凯末尔神情悲愤的说道:“就在昨天,我们彻底失去了波斯湾东岸的土地,这让帝国的领土进一步缩水。”
“如今,帝国如果再不改变,那未来我们的国家会继续被帝国主义国家分割,奥斯曼帝国也将彻底消散在历史的烟云之中,这绝对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凯末尔的支持者,同时也是奥斯曼帝国军队军官的阿塔图克说道:“凯末尔帕夏,帝国实在太软弱了,更可恨的是伊斯坦布尔的统治者们太过短视,领土买卖甚至被他们当成了日常。”
“在不威胁到他们荣华富贵的情况下,整个国家就犹如一头牛,只要不切到他们所在的部位,他们就无动于衷,但是他们难道不知道失血过多,这头牛终究有一天会倒下么!”
“那个时候,别说国家利益,就是他们自身的利益,也会烟消云散,所以伊斯坦布尔的统治者都是短视的。”
“我们必须要推翻这种腐朽的政府,将这些国家的蛀虫,赶下台去,从而挽救帝国的命运。”
在世界大战期间,凯末尔成功靠着军功飞速崛起,并且被赐予帕夏的名誉头衔,同时这也让他在奥斯曼帝国军队里的影响力攀升。
尤其对于那些青年军官而言,凯末尔就是民族英雄,而且凯末尔不仅军事能力突出,同时兼具个人魅力,还有一连串的进步思想和变革奥斯曼帝国的信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末尔还是走上了推翻现在奥斯曼帝国政府的道路上来。
凯末尔说道:“不错,本来我作为一名军人,理应不参与政治,但是如今国家内忧外患的困局,就必须有人站出来,哪怕是肩负骂名,我也有不得不做的理由了。”
“否则再放任现政府的胡作非为,我们伟大的奥斯曼帝国终究会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这是每一个土耳其人都不愿意也不希望看到的。”
“所以,大家是否愿意追随我一起改变这个腐朽且落后的国家!”
凯末尔的追随者们自然都是愿意的,纷纷表达了对凯末尔的忠心和支持。
于是凯末尔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一起推翻这个腐朽的政府,当然,起义不是小事,而是决定帝国命运和前途的大事,所以在此前,我们应该制定完善的计划。”
“同时要考虑到外部是否会干预到如今奥斯曼帝国的内部政治。”
下属穆斯塔法说道:“凯末尔帕夏,这一点不需要担心,如今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没几年时间,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各国都无力挑起战争。”
“德国和苏联不需要多说,他们本就互相牵制,而且德国是我们的盟友,他们没有理由干涉帝国的内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德国反而支持奥斯曼有一定的进步,当然,前提是我们继续选择和德国合作。”
“毕竟德国和现政府在整体合作上还是比较融洽的,所以我们必须和德国人取得联系,保证我们推翻现政府后,他们不会产生误判。”
“至于苏联,在奥斯曼帝国境内,除了那些少数族群,没有人会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和他们合作。”
“然后是英法,英法两国虽然和奥斯曼帝国关系很差,但是这也注定了他们对现在政府不满意,如果我们推翻奥斯曼帝国现政府,他们反而会持支持态度。”
“最后就是东非,东非虽然能够对奥斯曼帝国进行干预,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很有限,仅仅局限于波斯湾沿岸,这也意味着即便东非插手,也不可能影响大局。”
“而且,我相信英法德奥等国家也不愿意看到东非在中东地区的进一步扩张。”
“奥斯曼帝国毕竟和欧洲的联系更加密切,甚至伊斯坦布尔就在欧洲,所以,我认为我们不用太在意对东非的态度如何,只要搞好和英法德奥四个欧洲国家的关系,那我们在夺取国家政权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奥斯曼帝国对于东非的态度,和如今德国一样,都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东非从奥斯曼帝国赚取了太多真金白银,这让很多奥斯曼人感到不满。
更别说东非进入波斯湾地区后,他的扩张事实上侵害了奥斯曼帝国的利益,尤其是最新的两国领土交易,这在奥斯曼帝国进步人士看来,就是一份卖国协议。
当然,奥斯曼帝国的那些反对者即便再愤怒,也已经于事无补,两国之间的差距过于悬殊,想要把这些土地重新收复,至少短时间里看不到任何希望。
奥斯曼帝国的爱国者们既然拿东非没有办法,对付奥斯曼帝国政府的勇气他们还是有的,而凯末尔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代表,当然,凯末尔更大的优势在于,他本身在军队和国民的影响力。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英雄,凯末尔如果带头推翻现政府,确实能够做到一呼百应。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