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是韩绍私封的。

  忠顺,则是太康圣旨敕封。

  将启明二字凌驾于忠顺之前,可见他能在始毕手中苟活下来,甚至最后还能反手一刀,不是没有缘由。

  在场一众王廷贵种见他这副恭顺模样,心中鄙夷。

  可在面对前方那一列列衣甲华贵、严整肃杀的羽林郎卫时,却齐齐露出讨好、谄媚的神色。

  没办法,这龙城王廷中真正有血性、有骨气的。

  要么已经死在了当初城破之时,要么就跟着那乌丸大石死在北海之畔了。

  余下这些人在这十年间,在经过负责龙城的六扇门几轮清洗、筛选后,一个比一个乖巧、听话。

  而这时,一手墨色大枪、一手持节的那名年轻雍将策马上前,漠然道。

  “起来吧。”

  “我奉父亲之命,前来迎我阿弟归家,若有叨扰之处,诸位见谅。”

  父亲?阿弟?

  在场一众王廷贵种全都面露惊疑。

  等等!

  那燕公除了公子坤外,还有子嗣?

  心中念头闪过,一众王廷贵种顿时心中一慌,望向韩奉先的目光怯懦中隐隐带上了几分敌意。

  毕竟公子坤是他们将来保住富贵与权贵的最大希望与倚仗。

  任何可能破灭他们这份希望与倚仗的存在,都会让他们狗急跳墙。

  倒是启明可汗在听闻韩奉先这话后,打量了他几眼,迟疑着试探道。

  “你是……公子奉先?”

  韩奉先本不打算搭理这个父亲扶持的傀儡,可在想了想,还是给予了些许回应。

  “可汗好记性。”

  昔日的光头小沙弥,转眼长成这般身披甲胄的威武模样。

  总是免不了让人忍不住心生唏嘘,感慨岁月荏苒,时间流逝。

  只不过韩奉先并没有给启明可汗张口叙旧的机会,目光漠然地扫过在场一众王廷贵种,不带任何情绪道。

  “本校尉时间宝贵,勿复多言了,前方引路吧。”

  如果可能的话,他更愿意挥动手中大枪,将这些蛮种屠个干净,让这王廷长街喋血尸横,方才痛快。

  而不是浪费时间与他们虚与委蛇。

  这不加掩饰的傲慢与蛮横,让一众王廷贵种脸色难看。

  可真要他们拿出骨气应对,他们却是不敢的。

  “公……公子请!”

  ……

  龙城那支镇辽甲骑驻军已经十载,所以大多数人对雍人铁骑并不陌生。

  可当羽林郎卫这千骑踏动马蹄,走过长街时,两旁街道上窥探的目光还是忍不住发出阵阵惊叹。

  “好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你们看他们身上的甲,似乎都是墨……墨家玄甲?”

  那些前来草原经商的雍人商贾见状,下意识挺直了脊梁。

  “壮哉我巍巍大雍!”

  “雄哉我大雍勇士!”

  举杯为之贺的时候,有雍人激动之下,甚至双眼泛红。

  换到十年前,谁会想到自家的铁骑能如此这般在这草原王廷耀武扬威?

  再想到当初自己每次往来草原行商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此刻更是恍然如梦。

  而反观身边的蛮族之民见此雄壮森严之师,眼中生畏生惧者有之、空洞绝望之人亦有之。

  但也有目光闪动间,尽是热烈与向往的。

  “要是老子这辈子能够披上这身甲,老子死也值了!”

  说话那蛮狗……哦,不对,是草原北民,操着几分口音说着雍语。

  引得酒肆中的雍人眼神嫌弃鄙夷。

  身边不少北民则是恼怒驳斥道。

  “你还有没有一点廉耻之心?雍人屠灭我族、奴役族人,你竟然还想替他们卖命?”

  “不错!我大乌丸也正是因为你们这种败类在,才沦落到今日这个地步!”

  “是啊,有你们这样的虫豸,我大乌丸焉能不败亡至此!”

  一阵叽里咕噜的蛮语向着说话那人口诛笔伐。

  逼得那人饱经北地风霜的脸色涨红一片,而后拍案而起道。

  “胡扯!”

  “当初两族交战,各为其主,死伤在所难免!”

  “幸得燕公仁德!在诛灭暴君始毕后,不但没有追索我等北民昔日犯下的滔天罪孽与血债,大搞株连,还予以我等北民诸多恩典!尔等不思感恩,反倒是暗藏诡谲!端的是狼心狗肺!”

  说话这人出身小部族。

  原先也曾追忆过乌丸族曾经的荣光,可随着这些年来双方熄了兵戈,南地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输送进草原。

  曾经被他们视若珍宝的铁锅、铁器乃至麻布衣衫,早已不再是那些大部族的专属。

  而且有镇辽军在最上头镇压着,那些大部族再也不敢肆意压榨、吞并他们这些小部族了。

  总的来说一句话,他们现在的生活相较于过去,早已好上了若干倍。

  傻子才会抱着过去的所谓大乌丸的辉煌不放。

  “一帮蠢货!都醒醒吧!乌丸,亡了!”

  一句近乎吼出的‘乌丸,亡了’,瞬间让整个酒肆中鸦雀无声。

  先前驳斥嘲弄他的人,或是面如猪肝、或是苍白如纸。

  也不知是被揭开遮羞布的愤怒,还是心中信念崩溃的惶然。

  乌丸,亡了吗?

  明面上确实尚有族名,甚至有可汗坐镇王廷。

  可实际是个什么情况,但凡长了脑子的,谁又会不知道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所以面对这话,他们根本无力反驳,也不敢反驳。

  此刻已经冷静下来的他们,甚至感到了几分后悔跟恐惧。

  毕竟六扇门的那些番子无孔不入,很多时候甚至比雍人还要凶狠残暴。

  刚刚他们那些话要是落到六扇门耳中,怕是不死也要脱层皮。

  意识到这一点,不少人背后发寒之下,哪里还顾得上与那‘叛族之人’争辩,要么闭口不言,要么悄悄溜走。

  倒是那些没有参与争辩的人,在沉默中眼神一阵变幻。

  他们中的不少人同样怀念曾经的乌丸。

  可汗始毕马鞭所指,草原诸部无不臣服。

  南下寇边,视南人如牛羊。

  何其煊赫!何其痛快!

  可这一切不是没有代价的。

  始毕雄才大略,却性情暴虐,喜怒无常。

  动辄兴兵屠戮,视人命如猪狗。

  冠军一战的终局时,更是一掌血祭了数万大军,令人恐惧、心寒。

  而如今始毕败亡,曾经由他打造的荣光也早已随之烟消云散。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是继续抱着过去的骄傲与荣光不放,任由岁月蹉跎,与曾经的乌丸一同腐朽逝去。

  二是成为那位燕公口中的草原北民,供他驱使、替他卖命。

  这二者如同天平的两端,在这十年间不断上下摇摆。

  但这一日,眼看那一千威武雄壮的羽林郎卫策马入城,那些王廷贵种有如奴仆般前头引路。

  这架天平似乎终于彻底失却了平衡。

  ‘罢了,当个顺民似乎也不错,最起码那位燕公将咱们当了人,族人也能活得安稳些……’

  纵然平日里那些北上南人,总是鼻孔朝天,十分傲慢。

  双方产生了矛盾,最后处置起来,往往吃亏的总是他们。

  可正如刚刚那人所说。

  自从那位燕公实际上统治这片草原后,他们这些草原北民确实活得要比之前好上太多了。

  而这时,最开始说话那人,眼看自己一人‘镇压’得整个酒肆寂静无声,不免有些得意。

  只是就在他一口将碗中酒水饮尽,准备大步离去的时候,忽然听得这间酒肆的角落,有人出声叫住了他。

  “这位勇士,怎么称呼?”

  这声勇士倒是与他颇为相衬,毕竟他生来筋骨强健,靠着部族的支撑,也有了几分修行的底子。

  他转身回眸,只见叫住自己的那人,虽然是一身雍人儒衫打扮,可无论是他本人的气质,还是身边几人却都是一派武人气象。

  “某家本族拓跋,不过后来取了个雍名,唤作元宗。”

  有些生疏的行了个雍礼,已经暗自打量过对方的拓跋元宗,心下明白这雍人定然有些来头,故而不敢怠慢。

  被韩绍扔在草原,一扔就是十年的曹武见他这般反应,顿时兴趣大增。

  “某观你颇有见识,可愿与某身边做个亲随?”

  亲随?

  拓跋元宗闻言微微蹙眉。

  他生来就是有大志向的,又岂会甘愿做个替人牵马坠蹬的亲随、奴仆?

  所以哪怕明知道这雍人有些身份,他还是选择了拒绝。

  “承蒙贵人看重,元宗感激不尽。”

  “只是元宗志在马上建功,却是要辜负贵人一番好意了。”

  要是忽略对方的口音,单单是这话已经几乎与雍人无异了。

  与曹武同坐的几人虽对这蛮子有些另眼相看,但也为对方的不识抬举而勃然大怒。

  “放肆!我家郎君乃燕公亲赐的秘书郎、龙城令!”

  “收你当亲随,那是看得起你,你安敢拒绝?”

  拓跋元宗闻言,顿时脸色一变。

  不是为这些人的霸道无礼而恼怒,而是有些后悔与畏惧。

  尽管他已经尽量高估了眼前这雍人贵胄的身份,却没想到自己还是低估了。

  那秘书郎是个什么来头,他不清楚。

  可后面那个龙城令,但凡有些见识的谁人不知?

  不但统管着整个龙城的民事,草原各部族也要受他辖制。

  甚至在特殊情况下,他还有权调动龙城守备军,就连镇守龙城的那支镇辽军也能借用。

  拓跋元宗犹记得,四年前有大部族不满龙城的重税,便是此人亲率大军一月荡平,将那万骑大部整个屠灭、鸡犬不留。

  如此赫赫凶威在前,饶是拓跋元宗胸有傲骨,此刻也不禁额间见汗。

  “元宗无知,不识令君真身……”

  正跪地间,却被一股柔和之力托起。

  “不知者不怪,毋庸多言。”

  说着,曹武继续打量着他,口中笑道。

  “至于亲随之说,也非是本官故意辱没你。”

  “这样吧,你考虑几日,再到本官官邸,给本官答复便是,倒也不急。”

  对于这些北民中的豪杰人物,曹武向来奉行的是收归己用。

  能够成为臂助不说,此消彼长之下,还能提前消除一些隐患。

  这又何乐而不为?

  曹武在说完这话后,便带着一行人走出酒肆。

  身边与之同行的夏侯敬德有些不满地嘀咕道。

  “那蛮子看样子不过是小部族出身,修为也就不过尔尔,大兄何必在意?”

  曹武回眸看了他一眼,摇头道。

  “不可小觑天下人。”

  “别忘了,你大兄我当年若非得了几分运气,也不过一部校尉尔。”

  金鳞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他曹武如非君上信重,焉有今日?

  故而这些年来,他日日警醒、如履薄冰,如此才渐渐将君上交给自己事情做到今日的地步。

  温水煮青蛙,如今这草原的人心,终是渐渐的开始变了。

  而今日这想要披甲投军的拓跋元宗,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待得将来这些北民立下功勋,在君上那里谋得一席之地,不怕他们不融入。

  至于说先收归自己麾下充当亲随一些时日,这就是他曹武的私心了。

  忠诚于上,这并不意味着自己不需要羽翼屏障。

  否则等到日后南归,他如何在秘书阁立足?

  如何有跟那周玄说话的底气?

  一旁的夏侯敬德虽然不知道自家大兄怎么思量筹谋,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这十年间自己大兄有些变了。

  但出于对自家大兄的信任,他也懒得多作在意。

  转而带着几分迟疑道。

  “今日公子奉先南来,大兄不去迎接,会不会……有些不好?”

  曹武闻言,笑道。

  “你这夯货竟也懂得人情世故了?”

  夏侯敬德憨直一笑,挠了挠头。

  “那韩奉先纵非亲生,到底是燕公之子,咱们这些外臣如此怠慢,会不会……”

  曹武轻笑摇头。

  “正是如此,我才不去啊。”

  说着,也懒得跟他解释太多,直接道。

  “咱们这些人只需忠于君上即可,将君上交代的事情办好,其他的不重要。”

  这些年来,李靖之子李神通与那君上假子交好。

  而曹武也已经暗自打听过那位假子的过往,看似与公子坤没有任何联系,实则二者的关系紧密得很。

  别的不说,单单是二人那师兄弟的名头就绕不开。

  这个时候他凑上去献殷勤,让其他夫人怎么想?

  尤其是那两位正室主母……

  所以这个时候一动不如一静,宁愿怠慢得罪,也不能当这个显眼包。

  更何况他前面还有吕彦和涿州陈氏顶着呢!

  且先看看他们怎么应对。

  ……

  曹武这边拨弄着算盘珠子,计较着得失。

  已经步入王宫大殿的韩奉先却懒得在意这么多,快步行进间,周身甲胄撞击出阵阵铿锵,于空荡的大殿回响。

  忽地,韩奉先脚步一顿,目光直视前方两道翘首盼望的身影。

  “你是?”

  听得这声尚未蜕变的童音,韩奉先身形一震。

  凝视了那道半大身影好一阵,然后缓缓摘下了狰狞的面甲,用连李神通都从未听过的温和语调说道。

  “平安莫怕,是阿兄。”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本边军一小卒,我本边军一小卒最新章节,我本边军一小卒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