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戏剧年华 第381章 攒一道喜剧

小说:我的戏剧年华 作者:司马白衫 更新时间:2024-02-24 01:07:05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这话说的,用最平静的话表达最不平静的意思,众人一时有点沉默,这压力是有点大。

  “要是攒不出来呢。”九人当中,江浔最是超脱,他就写了一话剧芳华,再就是出了一首歪诗,也不值当背上一个什么作家的名头。

  “不然的话——房费自理。”中心文学部的主任李晓明一脸坏笑地补充。

  “黑!难怪都管你叫李小黑。”朱晓平咬牙切齿地赞美。

  一直枕着床头不吭声的王朔笑眯眯地说:“李晓明,你刚写了五十集的《渴望》,跟我们大家传传经,写室内剧有什么特点。”

  “没错。”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李晓明。

  “说说?”

  “说!”

  ……

  李晓明也不藏着掖着,“那我就跟你们这帮坏小子们说说……”

  所谓室内剧就是要求每集戏80%的场景都在摄影棚里。外景只能是些过场戏。

  因为街上杂音大,同期录音不好控制,而且切换台带不出去,只能单机拍,戏写多了拍摄速度上不去,台词也听不清。

  “你得把故事引到屋子里去。主要是靠对话发展情节,所以除了故事丝丝入扣,语言上得有彩儿。

  一般一集剧本一万五千字的长度就够,室内剧得两万字才能撑满四十分钟。

  “五十集《渴望》,每集多写五千字,我等于比平常的剧本多写了二十五万字,手都写残了,外面的事儿我都不知道。”李晓明“嘿嘿嘿”地笑。

  “你甭往外择自个儿,在座的都不知道外面的事儿。”

  “上午就说到这儿吧。”郑晓龙看着表,“吃饭,下午《编辑部的故事》和《皇城根》分摊开练。”

  “今儿是第一天,得有酒儿吧?”魏东升走过李晓明身边时一脸正气地勒索,他是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得主,这酒勒索得最有底气。

  李晓明指指郑晓龙,郑晓龙不说话。

  江浔笑了,“这意思,还不明白吗,酒,有啊,但是得自個儿买去。”

  “刚才还说好烟好酒侍候着呢……”

  “那人家也没说谁花钱啊,”江浔又笑,惹来郑晓龙两个字的评价和一个大拇哥,“通透!”

  ……

  中午,到底是北平台请客,好酒好菜一桌子,临了,又顺了几条烟,哥几个心满意足地回到房间。

  “饭也吃了,澡儿也洗了,午觉儿也睡了,该给人家练活儿了吧。”苏雷张罗着。

  “那咱们先说说《编辑部的故事》是家什么编辑部?”

  “反正不能是专业性太强的,最好是家综合性刊物。”

  “对对,那样读者面宽,有关吃喝拉撒睡,精神文明建设之类的热门话题全能引得进来。”

  “这刊物叫什么名字呢?”

  “叫《人生指南》得了。”魏东升来回扭着脖子说。

  “那还不如叫《人间指南》呢。‘人生"是时间的,‘人间"是空间的。”江浔给大伙儿分析着。

  “得,就是它了。《人间指南》编辑部。”王朔兴奋地一拍桌子。

  “说说几个主要编辑吧。”冯小刚现在还只是一美工,他一边记录一边说。

  就是他进这友谊宾馆,也是郑晓龙恩准的,现在,他的姿态放得最低。

  “最主要得有一对年轻的编辑,一男一女,未婚。男的得跟咱们这伙儿人似的,机灵,嘴跟得上劲,热心,谁拿他开涮他也不在乎,一不留神还能把你装进去……”

  郑晓龙不说话,这事儿,王朔跟他提过一嘴,他第一感觉,得找个喜剧演员,长得自带喜感那种,得,他还真想起一人来,葛优啊,这不,前天就跑去跟葛优聊。

  这一聊,聊东聊西的,就是不说电视剧的事儿,葛优都烦了,要不是接到李耕电话,差点端茶送客了。

  “女的也是人精儿,没事老看英语,到了也没学出来,喜欢弄点情调。他们俩工作上配合得严丝合缝,感情上有点儿暧昧,又都没断了会见介绍的对象。怕万一错过了更好的。”

  “还得有一对老编辑,男的五十来岁,一辈子谨小慎微,历次运动都躲过去了,家里条件不太好,工作勤勤恳恳,不能独当一面……”

  这越说轮廓就快出来了,江浔也不能闲着,“女的小五十了,老头是个大官,跟上面绝对是一条心,……热衷把刊物弄成阵地什么的。”

  “还缺一年富力强八面玲珑的。得有这么一位给编辑部拉点儿广告,增收有术,打心眼里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冯小刚突然插了一句。

  他很不自信,见众人都瞅他一眼,都没说什么,他就快速在本子上记起来。

  见大家伙谁的茶杯里没水了,又忙不迭起身添茶倒水。

  “成!成!就要这么一位。怎么也得有一主编吧,不能群龙无首呵。这几块料一人儿一主意,和各种神头鬼脸的读者打交道难免好心办坏事,弄出笑话,得有一人把点儿关。”朱晓平站了起来。

  “对对对,万一咱哪集写歪了,让他出来批评几句往正了一收,照样有教育意义。”

  “几个人了,几个人了,别太多了。”王朔问。

  冯小刚掐着指头算:“俩年轻的、俩老的、一个年富力强的、一个把关的——六个。”

  “这编辑部就六个人吧。”江浔手指头交叉在一起,躺在王朔床上,细声细气地说,“这六个主要角色起小儿都是苦孩子,后来识文断字了,当了编辑。对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全门儿清。这么说吧,他们就是文化人里头的糙人儿和糙人儿里头有文化的。”

  “就是就是,“赵大年笑,“《人间指南》的编辑得跟劳动人民一鼻孔出气,别弄得都跟王公贵族圣人似的,买盒烟也且琢磨呢。咱们哥儿几个以卖字为生,也可以觍着脸算知识分子了吧?不是也没成仙吗?”

  葛小刚缩在他爸爸传给他的那件里子是羊羔毛的皮猴里担心地说:“喜剧就得有讽刺,咱写的又是当代题材的系列剧,不触及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吧,观众不爱看,说深了吧,不定哪句话捅了娄子。”

  嗯,这时候,这还真是个问题。

  大家伙还真是文人,可是里面就数王朔与江浔一个是混不吝

  ,一个是天不怕地不怕,前世也被社会的鞭子毒打过,可是仍改不了那幅没心没肺。

  “朔爷,你怎么看?”江浔皮笑肉不笑地扔支烟给王朔,又扔给冯小刚一支,“歇歇手,一直记,手不酸哪?”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戏剧年华,我的戏剧年华最新章节,我的戏剧年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