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戏剧年华 第408章 你得夸夸我

小说:我的戏剧年华 作者:司马白衫 更新时间:2024-03-09 23:32:31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扑喇”一声,一条鱼儿跃出水面,打破了清晨圆明园的宁静。

  哎哟,马季先生抽着烟就去抓鱼杆,快乐的跟什么似的……

  “师傅,我回去想了一晚上,昨天去拜访您,确实有点唐突,说句心里话,我可崇拜您了……我小时候听着您的相声长大的,您桃李满天下……没想到有一天您能让我跟着您说相声……”江浔凑到马季身边,一边帮他重新摆好鱼杆,一边说着话。

  “唉,没你说的那么好,就是以前培养了几个不成材的徒弟……”马季先生一脸的不屑,同时看看一旁的冯巩,冯巩作了个鬼脸。

  “嗯?都有谁啊?”江浔很喜欢这种氛围,清晨,湖面上有一层薄薄的雾气,远处,圆明园的遗迹就氤氲在雾气里。

  “姜昆,冯巩,不在那坐着吗,赵炎,笑林,刘伟……”

  “您这是谦虚,”江浔笑了,“巩哥,……就这还不成材?”

  “成材,对,古人说要想成材,得闻鸡起舞……”马季先生笑着比划着。

  “那我们是闻鸡钓鱼来了……”江浔马上接口道。

  嘿,冯巩一瞅,这两人又说上了,江浔刚才这包袱甩的,给他根杆他就能顺着往上爬。

  “浔子,大清早的,跟我来钓鱼,我一老人了,起得这么早,你是不是得夸夸我……”马季先生也很惊讶,这不是表演的本子,纯属大清早两人在找乐子逗闷子。

  “说吧,您想听什么?”江浔也笑了,给师傅拉过一個马扎。

  “我啊,感觉自己还有些文化,我们得夸得文雅一点,咱们字头咬字尾。”马季先生坐下,江浔没坐,就蹲在他身旁,“就是接成语是吗?是相声段子里的接成语,是这意思吗?”

  咦——

  冯巩听江浔说着,到底是中戏学生,基本功在这儿哪,听说中戏表演专业的晨功除了背诵绕口令,背诵贯口也是必不可少的。

  表演“贯口”,就要吐字清晰,语言流畅,情绪饱满而连贯,语气轻重而适当,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犹如断线珍珠,一气呵成。

  其中最主要的技巧,就是“气口”。气口也就是换气的要领。

  只有运用好气口,背诵起贯口来,才能有节奏感。

  江浔语气的节奏感明确,发音吐字清晰准确,这就是功力啊!

  他相信,师傅也听说出来了。

  马季岂能听不出来,这样的学生,他越想就越乐,又掏出烟来,“你知道啊?”

  看马季先生抽着烟,江浔就想乐,总感觉老头在说宇宙牌香烟,“那您给我做个示范。”

  “字头咬字尾,你得说出一句成语来,这成语还得跟我有关系……”马季先生吐出一口烟来。

  “还得跟您有关系?”

  “哎,比如说,我说马,你接什么,马到成功……”

  “完了是功……”江浔笑道。

  “功成名就,救死扶伤,对不对啊……”

  “明白了,您是想让我借这些个成语,夸夸您……

  “你非要这么说我也不能不同意,嗯,其实你也甭夸,你表扬表扬我也行,嗯,别太过了啊,含蓄着点……”马季先生一本正经道。

  “嘿,这不是一回事儿吗?”江浔作恍然大悟装,这表情,真的有喜感!

  ……

  两人一来一往,嘴皮子都很溜。

  马季先生只感觉江浔的声音太好了,按理说他才二十一岁,非常年轻,但他的声音显得动听而又持重,像学过播音似的,又不带广播腔……

  站在这处野湖边上,他的身上还有那么一种灵动劲儿,这劲头,冯巩起初没有,他还是当初在姜昆身上看到的……

  太阳出来了,照在这年轻人身上,染上了一层桔红色的光晕……

  “好,尺度你掌握好了,也别把我夸得跟朵花儿似的,咱还得实事求是。”

  江浔一脸无奈地笑,“您看我们从哪开始?得,就从您这马开始,马,……”他闭着嘴,好象肚子里的词到了嘴边愣是吐不出来似的,“马,马失前蹄……”

  冯巩一下乐了。

  马季先生无奈地把手插在裤兜里,也不看鱼杆了。

  “哎,师傅,这个好象不太好,您听我下面的,下面有好词,马失前蹄,蹄,提心吊胆……”江浔一边小心翼翼地瞅着马季先生,一边又说开了。

  马季先生一下背转过身去,这是生气了,嗯,这是说相声表演时的表情,可是一转过脸去,冯巩发现师傅脸上尽是激动。

  得,找到一棵相声的好苗子!

  江浔的表演多么自然,生动,一点不陌生,还大大方方稳稳当当的!

  “我干什么事了,我提心吊胆,胆……”马季一下转过身来。

  “胆颤心惊,惊,惊弓之鸟,鸟尽弓藏,藏头露尾……”江浔表情就象一个犯错的孩子,可是嘴里一直不停。

  “得了,你打住吧,”马季先生按理说应是一幅恼火的表情,可是脸上此时尽是欣喜,“你哪这么多词儿,你再说下去,我是不是该抓起来了,戴上一幅银手镯子了……”

  “尾,萎靡不振……”

  “行了,行了……”马季先生手一挥,“你还是演你的话剧去吧……”

  “可是师傅,你说了,让我含蓄点,别表扬得太过分……”江浔一脸的委曲。

  “有这么表扬的吗?”

  “你得捧着师傅……”冯巩上来了,“你得这么说,马,马到成功,功,功成名就,就,救死扶伤啊……”

  江浔笑道,“伤……”

  “伤天害理啊……”冯巩一笑,把包袱甩了出来。

  “得,你们俩大清早起来非要把师傅气出个好歹来,你们师娘跟你们没完……”马季先生气得一推两个徒弟,周围几个钓鱼的看得前仰后合,“老马,教徒弟哪?”

  “两个不成才的徒弟,非得把莪气死不成……”

  哎,借着晨曦,钓鱼的人也认出来了,“这不是王沪生吗,也来说相声来了?”

  “对啊,这不是在电视里没作够,从电视里出来,我就寻摸着再找一人作妖,这不就找着我师傅了吗?”江浔笑着答道,又把一帮人逗得直乐!

  嘿,这

  小子了!

  马季先生也乐了!

  这幽默,是天生的!有人再训练也不成,一句话,他是祖师爷赏饭吃!

  ……

  今天光练嘴去了,钓了一些小鱼,舍不得吃,回到马相胡同,马季先生就放水缸里养着,大鱼,又肥又嫩,中午他要做贴饼子熬鱼!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湾。

  天津靠海临河,河网密布,盛产鱼蟹。

  提起天津最有特色的美食,除了煎饼果子就是贴饼子熬小鱼了。

  现在你到天津饭馆,点这道“贴饼子熬小鱼”吃,多数用的都是小鲫瓜子,也有用各种大海鱼的鱼段乱炖制成。而最地道的做法,是麦穗鱼做的熬小鱼。

  麦穗鱼也叫柳条鱼,是最常见的淡水野生杂鱼,天生长不大,没什么经济价值。在天津的河湾、汊沟子里到处都是,一捞就是一盆。鱼鳞鱼肚根本不用收拾,用手把鳃挤掉就行。

  做的时候,热锅热油,葱姜蒜炝锅,小鱼放进去稍微炸定型,加酱油、料酒、醋、花椒、大料、盐、糖、水,最后放入天津特产酱豆腐。

  小鱼下了锅,接着就是贴饼子,饼子必须贴在距离鱼汤一寸左右的地方,不能高也不能低,饼子的小半截能让滚沸的鱼汤溅到,吸足汤里的滋味。

  饼子松软焦脆,小鱼全身酥烂,不用吐刺,棒子面的香甜混合着鱼的浓香,吃的江浔欲罢不能。

  “浔子,明天还去吗?”马季先生今天竟破了例,给自己倒了一杯啤酒。

  “去啊,还得夸您呢。”江浔举起杯子,笑着跟先生碰杯。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戏剧年华,我的戏剧年华最新章节,我的戏剧年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