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476章 透彻

小说:穿在1977 作者:狸猫换银子 更新时间:2024-06-10 00:05:02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何青生有点着急,开完会之后,当场就把提前办好的会员证给了陈凡。

  用的照片是昨天找陈凡要的,贴上照片、戳上钢印,从今天开始,陈凡就是有证的人了,可以正式被人称一声“作家”!

  何青生看着陈凡手里的作家证,眼里带着几分唏嘘,“五几年的时候,作协对每位作家都有福利补贴,我还记得,当年是每个人每个月发一条飞马香烟、一斤红糖,另有其他福利品若干。

  后来作协解散,连工资都没得保证,这些福利品自然也就都取消了。”

  他说着抬头看着陈凡,“如今作协刚刚复建,很多东西还不完善,不过,等相应的机构人员到位之后,这些福利条件也都要慢慢恢复。

  别着急,既然你是在这个月加入作协,定然不会少了你的那份,等恢复之后,所有福利品都会一一补上。”

  陈凡将证件收到大衣口袋,努力压着嘴角,“嗯,我不着急。”

  比起这个证件,那点福利品算啥?

  旁边老郭一手插袋、一手夹烟,笑道,“这個证件可不仅仅是个身份证明,省级会员证,那是有很大用处的,比如坐船可以买二等舱,甚至是一等舱,买飞机票,都不需要另外开干部证明。

  等过两个月你们去首都开会,老何再推荐你加入全国作协,那个会员证的用处更大,购物、出行,方方面面都会有便利。”

  陈凡眨眨眼,还能买飞机票?

  又忍不住摸了摸口袋里的作协会员证。

  (50年代的作协会员证)

  这年头飞机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坐的,必须要县团级以上的干部证明加上介绍信才可以,如果说陈凡靠着刷脸,还能在云湖客运站买客轮二等舱,那对于飞机他也只能望而兴叹。

  级别就在这里,除非他哪个书友在航空公司工作,给他开后门,否则连飞机场都进不去。

  嗯,回去再把书友来信翻一翻,万一真有航空公司的读者来信呢?

  上午开完会,下午是作协筹备会议,陈凡不参与、也没想过当专职作家,便不需要在会议室里守着,于是又多了半天自由活动时间。

  跟他不一样,其他22位代表都要参与进来,协助或负责各个分支机构的设立。

  这类就比如云湖地区作协分会,老郭他们是肯定要参加的。

  另外还有作协内部机构和编制、人员的确定,比如江南作协外联部主任,这个位置就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向全国作协打申请,独立组团出国访问。……要是这个主任跟各位代表不对付,那岂不是断了以后出国交流访问的可能性?!

  外联部的全称是对外联络部,主要职责是与海外同行联络沟通,促进交流合作。

  在作协解散之前,是没有这个部门的,不过当时有个外国文学委员会,职责大概有些类似,也是出国访问交流。

  今年首都方面要重建作协,传来的消息中,就有新成立的这个部门,所以各省分会也各自谋划成立,期望能跟上总会的脚步。

  对外联络部又设欧美和亚非分部,会议室里满是激烈的碰撞声。

  都想推荐自己人进亚非分部,欧美分部竟然避之不及。

  寒冬还没走远呢,有谁胆大包天敢主动去招惹欧美国家?就不怕被人背后捅一枪?

  亚非分部就不一样了,那是“传统友谊国家”,进这个部门,既没有风险,还有出国交流访问的机会,谁不想要?

  以至于争来争去,负责欧美分部的副主任竟然悬而未决。

  何青生很是头疼,对着全体会员名单写写画画,想着谁能挑起欧美分部的担子?

  ……

  陈凡可不知道何主席的烦恼,他又准备开着车出去逛街。

  不过相比昨天漫无目的的乱逛,今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买纪念品。

  只要是出差在外,除非完全不懂人情世故,否则都免不了要买点纪念品回去送人。

  当然不用全送,重点是给领导和走得近的朋友。

  陈凡随便估算一下,卢家湾四巨头、杨队长、张文良、……算了,12个队长都记上吧。

  再就是住在自己家里义务劳动的6个女生,说起来还是挺勤勤恳恳的,什么事都不用他操心,她们几个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条。

  不过给她们的东西不用太贵重,心意到了就行。

  再就是地委的,卫生处的熟人若干、教育处若干、机械厂若干、棉纺厂若干,还有客运站、水运公司的领导。

  毕竟卢家湾借着人家的地头开店,关系不能处差了。

  这么一算的话,几家医院,还有地委卫生学院是不是也要去?

  陈凡看着笔记本上写下的名字,忍不住抹了把脸。

  太多了吧?

  这年头有没有批发市场?

  好像没有!

  于是他决定向何青生求助。

  理由非常充足,如果不是过来省城开这个会议,他至于要买这么多纪念品么?

  当何青生被他叫出会议室,听完他的诉求之后,忍不住翻了个白眼,随即叫来刚刚当选作协秘书长的许启珍,“老许,给第一百货公司打个电话,他买什么东西先记着,只收钱,票证什么的,回头给他们送过去。”

  许秘书长憋着笑看看陈凡,“你直接过去买就行,只要不是太夸张,有组织替你兜着。”

  开什么国际玩笑?

  作协会缺票?

  就问一句、就一句!有一个算一个,甭管是省级还是区县级,哪个单位没有作协的会员???

  你问作协有没有票?

  就跟问老马能不能搞到经适房一样搞笑!

  主打一个离谱!

  然后陈凡就兴致勃勃的出发了。

  有了组织就是不一样啊,以前手头再宽裕,也不过是手里攥着几十张票而已,现在可太阔气了。

  完全不用考虑票证,看着就买!

  反正付了钱,后面有人补票。

  这就叫先给钱再补票,突出一个自由自在!

  陈凡心潮澎湃、开着车直奔第一百货商场。

  昨天给张文良买喜布的地方,只是一家区级小百货商场,跟省第一百货商场根本没法比。

  据说,据说啊。

  这家百货商场成立的时候,瞄准的是人家王府井百货公司。

  可惜王府井百货后头站着的是国院,所以,哪怕举全省之力,省城第一百货商场也没法跟人家王府井百货相比。

  不过,那也只是比不上王府井百货,以及上海和广州的寥寥几家百货公司而已。

  举全省之力办起来的百货商场,自然不一般。

  王府井百货有四层,省城第一百货商场也有四层。他们上面还有两层副楼,这里也有两层副楼。

  他们只开放一到三层,这里四层全开!

  陈凡开着车到了省城第一百货商场门口,推门下车,门口一位穿着中山装、长棉袄的中年人便迎了上来。

  不用怀疑,这位便是百货商场的一位经理,接到电话之后,便亲自到门口守候迎接。

  百货商场是很牛、甚至比供销社还牛,可那又怎么样?

  你得罪一个文人试试?

  与文人交好,伱的单位就能出现一位“先进工作者”,被市报、省报广泛报道,说不定还能登上全国报纸。

  这年头知名的全国劳动模范,除了首长钦点、所有单位都要学习的那几位,其他人哪个不是被记者、文人捧红的?

  即便是从现在开始,往后20年,再横的人,面对记者和知名文人,也都要捧着三分。

  下笔如刀,便是如此!

  反过来,若是有文人相助,……

  此时这位经理就是这么想的。

  更别说这位文人还是全国都有名气的陈凡。

  他亲自作为向导,带着陈凡从一楼逛到四楼。

  然后满怀热情地帮着把几个袋子送上车,还挥手目送陈作家离开。

  ……

  陈凡开着车,看了看后视镜里、后排座上的那些个袋子,莫名有点心虚。

  其他东西还好,无非就是一点帽子、杯子、折叠小刀、手巾等旅游纪念品,不过给姜家两姐妹带的,却是两块带日历的梅花表。

  据那位经理介绍,这种进口手表最便宜的地方在上海,一块瑞士梅花表要290元、浪琴表276元。带日历的17钻手动梅花是319元、带日历25钻要430元,而且还不带原装钢表带。

  所有的进口手表都要手表票和工业券。

  这种东西运到内陆,谢谢!还要再加20元!

  加钢带再加10元!

  而陈凡选的那两块价值460元的25钻梅花日历手表,不仅要手表票和工业券,好像还要什么侨汇券?

  大家都知道外汇券,就是有海外关系的亲朋好友寄了钱过来,人民银行会自动根据当时的汇率,折算成人民币,用外汇券的方式给你。

  所以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拿到外汇的。

  而外汇券出现的时间,是在1980年4月份。

  但是在此之前,从50年代开始,就有侨汇券发行。

  侨汇券跟外汇券有很大的区别,外汇券是可以直接当钱用,不需要另外支付票证。

  而侨汇券的作用跟票证有点类似,使用的时候要用钱配合,单独是没法用的。

  在外汇券出现之前,侨汇券就是一种“特殊权力”的象征。

  恰好,陈凡买的这两块手表,都需要用侨汇券结账。

  但是陈凡没有,经理也没要。

  因为作协兜底了啊!

  陈凡将两块梅花表揣进兜里,一溜烟往回跑。

  反正交出去是不可能的,大不了再多写几篇文章交差!

  ……

  第二天的会议,是商讨两个月后去首都参加全国作协复建会议的相关议程。

  文化厅和宣传部的领导已经不在这里,何青生坐在主席台上,正色说道,“这次会议,说重要也重要,是十几年来作协的大事,说简单也很简单,那就是拥护上级领导做出的决定。”

  顿了一下,他端起茶杯喝了口水,继续说道,“不过,即便是跟着组织走,我们也要有我们的立场。”

  他将目光投向坐在前排的陈凡几人,正色说道,“昨天我就说过我的意见,如果你们谁还有异议的,可以现在拿出来讨论。”

  10秒钟后,现场依然鸦雀无声,何青生便继续说道,“既然没人反对,那基调就这么定了。别的省市我们不管,反正江南文坛的意见,就是摒弃过去的老一套,让我们把精力都集中到文学上面来。

  搞好文学创作,发挥出文学作品的作用,丰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这就是当前我们文学创作者的首要任务和核心任务……”

  陈凡强打着精神,终于撑到会议结束。

  等中午会议散场,这次的省作协会议也就正式结束。

  ……

  招待所食堂。

  这两天参加会议的成员济济一堂,分成几桌推杯换盏。

  吃饭的时候,何青生并没有说太多东西,只是简单的聊了几句期许,便跟未来的同事,还有各个地区的作家代表一起喝酒畅谈。

  陈凡很低调,作为最年轻也是最新的省作协会员,他并没有举着酒杯四处找人碰杯,而是坐在凳子上,羞涩得像个18岁的孩子。

  让那些50左右的老家伙看得是又好笑又心疼,便也没找他喝酒,反倒是一个个挪过来,跟他说了不少贴心话。

  有的是传授写作经验,有的则交流人生感悟。

  不管有没有用吧,陈凡觉得还是有点感动的。

  等吃完“散伙饭”,何青生满身酒气地跟在陈凡后头,进了他的房间。

  陈凡赶紧泡了两杯茶,一如前天晚上,两人隔着茶几相对而坐。

  何青生喝了口热茶,放下茶杯,对着陈凡说道,“前天晚上,我找老郭打听了你的事情,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经历。”

  陈凡眨眨眼,没有吭声。

  因为他也不知道老郭对自己的事情到底了解多少。

  万一在里面掺了点什么个人发挥呢?

  何青生靠在沙发靠背上,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据老郭所说,你现在的主要工作地点,其实是在卢家湾生产大队。在卫生处、机械厂、棉纺厂的职务,其实都只是挂职而已。”

  他说着转头看向陈凡,眼里满是感慨,“如此一来,倒是能说得通了。你不肯到作协来任职,其实也是件好事,只不过我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能看得如此透彻!”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在1977,穿在1977最新章节,穿在1977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