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驾崩,消息很快就传到朱由检这边,得知皇帝哥哥去了后,朱由检心中悲痛不已,可悲伤的同时也有窃喜。
终于,终于他能成为皇帝了!
可就算这样,现在的朱由检还是小心的很,毕竟天启皇帝虽驾崩,可魏忠贤还在,只要自己依旧没能掌握住皇权,魏忠贤对他的威胁一日不会消除。
在接下的一日,朱由检见了臣子们,因为有天启皇帝留下的遗诏,再加上魏忠贤的全力扶持下,朱由检继位并没有产生风波,而且天启皇帝的皇后张嫣从一开始就站在朱由检这边,当着所有人的面表示朱由检继承大统理所当然,并希望能尽快完成帝国的权利交接。
就这样,在八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天启皇帝驾崩后的第二日,朱由检换上衮冕,在皇极殿登基为帝,成为了大明第十六位皇帝。
新帝登基后首要大事有两件,一个是为驾崩的天启皇帝办后事和上谥号,第二个就是给自己挑选年号。
天启皇帝的后事有着规矩,这个问题不大,而且朱由检很聪明地把这个事交给了魏忠贤负责,倒不是他看重魏忠贤,而是打算用这个事让魏忠贤分散精力,同时减弱他手中的权利。
对于年号的问题,大臣们也依照惯例为朱由检拟定了“乾圣”、“兴福”、“咸嘉”、“崇祯”四个年号。
这四个年号其实崇祯的年号最为平淡,乾圣听起来最好,兴福和咸嘉的寓意也不错,可朱由检偏偏就选了最后一个崇祯,也就说从年号确定一刻起,这位新皇就成了崇祯皇帝。
当了皇帝后,崇祯皇帝还是很小心的,他依旧把王承恩放在自己身边,同时任命王承恩和自己府邸的另一个太监徐应元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此外崇祯皇帝还让人召回了在南京的曹化淳。曹化淳和王承恩、徐应元一样都是崇祯当信王时的亲信太监,尤其是曹化淳陪伴崇祯的时间更久,能力也更强。
不过曹化淳是王安的干儿子,天启二年,在王安被魏忠贤干掉的时候,曹化淳受了牵连,被魏忠贤赶出京师发配南京,一晃就好些年过去了。
现在崇祯皇帝登基,身边正是缺人手的时候,崇祯皇帝自然就想到了曹化淳。他这一次把曹化淳找回来就是要让曹化淳和王承恩一起帮他,有这么几个信任的自己人在身边,他也能够安心不少。
成为皇帝后,崇祯皇帝在宫中的自由度大了许多,而且在天启皇帝驾崩后确定自己的年号同时,崇祯皇帝还给自己嫂嫂张嫣上了懿安皇后的尊号。
在张嫣的支持下,崇祯皇帝很快有了面见臣子的权利,同时也借着为天启皇帝办后事的理由把魏忠贤从自己身边打发了出去。接下来的日子里,崇祯皇帝陆续见了不少人,这些人中有朝廷重臣,也有普通的部堂官和言官,但这些人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多人不属于魏忠贤阉党一脉,要不是东林党派系成员,或者就是同情东林党的官员。
崇祯皇帝的这些动作魏忠贤不可能不知道,此时的魏忠贤已经感觉到了一点不妙,但还不确定崇祯皇帝究竟是不是要对付自己。
为此,魏忠贤主动向崇祯皇帝提出自己年纪大了,天启皇帝驾崩后因为悲伤过度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实在不堪重任,所以他打算辞去东厂厂督的职务,以表示退让。
但魏忠贤的辞职被崇祯皇帝拒绝了,非但没有同意魏忠贤的辞职,崇祯皇帝反而安慰了魏忠贤一番,说自己哥哥驾崩前特意向自己做了交代,让魏忠贤你好好扶持自己,帮自己当好这个皇帝。这些话犹在耳边,你魏忠贤怎么能现在就辞职呢?你要是走了,又有谁来帮自己呢?难道说伱魏忠贤连先帝的话都不听了么?就算要辞职,也不急得一时啊,崇祯皇帝觉得魏忠贤完全可以再多干几年,等过上几年,朝政渐渐稳固下来再退居二线也行啊。
而且魏忠贤你跟着先帝这些年劳苦功高,现在自己刚刚登基你就要走,这不是让天下人觉得自己无法容人么?这让天下人又怎么看自己?魏忠贤你大可放心,先帝信任你重用你,自己也会和先帝一样看重于你,你就安安心心继续干就是了,至于其他的一些传闻根本就是没影子的事,如果连你魏忠贤都不信自己,那么自己这个皇帝当的还有什么意思呢?
崇祯皇帝这一碗迷魂汤灌的魏忠贤晕乎乎的,让魏忠贤暂时放下心来。不仅如此,崇祯皇帝还特意加封了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之前天启皇帝已经封了魏良卿为肃宁侯,从而把魏家抬到了勋贵阶级中去。
这一次,崇祯皇帝索性再进一步,直接加封魏良卿为宁国公,如此大方和封赏,让魏忠贤更相信崇祯皇帝没有对付他的想法。
但魏忠贤并不清楚,崇祯皇帝这么做仅仅只是麻痹他的手段罢了。试想,国公的身份如何贵重,大明的国公可不是普通人,现在硕果仅存的几位国公不是当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就是朱棣靖难时跟随朱棣争夺天下立下大功之人。
自从太祖、成祖之后,大明后来唯一封的国公只有英宗时期参与夺门之变的石亨了,而石亨这个忠国公也没有当太久,后来因为石亨过于骄横跋扈,封国公后仅仅三年就被英宗以谋反罪名下狱,随后处斩,他这个忠国公随着身死除爵。
现在崇祯皇帝直接把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夫从侯爵之位升到了宁国公的显赫地位,看起来似乎对魏忠贤的恩赏和重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个手段罢了。
区区一个国公的虚衔根本算不了什么,如果能用这手段稳住魏忠贤还是值得的。至于所谓的宁国公,既然能封就能夺,等到解决魏忠贤之后,收拾他魏良卿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在做了这件事后,果然魏忠贤放心了不少,安心继续准备大行皇帝的后事去了。此时对天启皇帝的谥号也有了结论,崇祯皇帝在听取了臣子的建议后,最终选择了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
熹宗这个庙号是大臣们提出来的,熹这个字代表微弱晨光之意,意思是为皇帝死的太早而感到痛惜,没有能发出他的光辉,从寓意来说算是不错。崇祯皇帝没怎么读过书,他的文化程度并不高,简单听取了大臣们的解释后就认可了熹宗这个庙号。
在崇祯皇帝心里,对自己哥哥天启皇帝英年早逝的确很是痛惜,所以大臣在解释庙号的意义后,崇祯皇帝没有多想就同意用这庙号。
可崇祯皇帝却不知道,熹这个字虽然有这样的意思,可还有另一层意思,熹字通禧,而禧字又有着玩耍享乐不思进取的含义,历史上以禧为庙号的帝王像周僖王、鲁僖公、还有就是唐僖宗等等都不算什么好谥,更有讽刺君主碌碌无为,任用小人,贪图享乐的意义。
在这些文官眼里,他们之前的承受的苦难表面来自于魏忠贤和阉党,可实际上却是因为天启皇帝宠信魏忠贤的缘故。如果不是这样,如日中天的东林党怎么会落到现在地步?那些东林君子们又怎么会死在阉党手里?
更让人愤怒的是阉党还直接侵犯了他们实际利益,从他们手中拿走了应该属于自己的权利和银子。这些都是文官集团所无法容忍的,可之前因为有天启皇帝在,他们再愤怒也毫无办法,现在好了,天启皇帝终于死了,死的实在是太好了,天启皇帝一死,刚刚上位的小皇帝崇祯文化水平不高,看起来就不怎么聪明的样子,玩文字游戏本就是这些读书人最拿手的了,轻而易举就让崇祯皇帝认可了这个谥号。
就这样,天启皇帝尸骨未寒,就给扣上了熹宗这个庙号,而根本不知道中了文官们圈套的崇祯皇帝还沾沾自喜,自以为给哥哥上了一个不错的庙号呢。
搞定了谥号庙号的事,这些人就在崇祯皇帝面前不断给魏忠贤下眼药,开始鼓吹阉党对国家的利益损害,挑拨崇祯皇帝尽快着手对付魏忠贤,除去阉党。
对于怎么对付魏忠贤,崇祯皇帝倒早就有想法。在当信王的时候因为身边人的影响再加上嫂嫂张嫣的一些言语,崇祯皇帝内心中从来就没相信过魏忠贤,哪怕哥哥天启皇帝临终前拉着自己的手交代自己一定要重用魏忠贤,告诫他文官集团不可信也没改变崇祯皇帝的想法。
对于天启皇帝的承诺,崇祯皇帝只是权益罢了。先入为主的思想已经决定了他的想法和决定,再加上那些文官们嘴皮子又会说,张口闭口都是圣人之言,都是冠冕堂皇的话,这更让崇祯皇帝有彻底解决魏忠贤和阉党的打算。
不过崇祯皇帝也不傻,他很明白自己虽然已经成了皇帝,可魏忠贤和阉党的势力依旧不小,要解决魏忠贤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准备和手段,这也是崇祯皇帝没有马上向魏忠贤动手,反而示以恩宠的姿态,其目的就是要麻痹魏忠贤,同时做好最后发动的准备。
终于,终于他能成为皇帝了!
可就算这样,现在的朱由检还是小心的很,毕竟天启皇帝虽驾崩,可魏忠贤还在,只要自己依旧没能掌握住皇权,魏忠贤对他的威胁一日不会消除。
在接下的一日,朱由检见了臣子们,因为有天启皇帝留下的遗诏,再加上魏忠贤的全力扶持下,朱由检继位并没有产生风波,而且天启皇帝的皇后张嫣从一开始就站在朱由检这边,当着所有人的面表示朱由检继承大统理所当然,并希望能尽快完成帝国的权利交接。
就这样,在八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天启皇帝驾崩后的第二日,朱由检换上衮冕,在皇极殿登基为帝,成为了大明第十六位皇帝。
新帝登基后首要大事有两件,一个是为驾崩的天启皇帝办后事和上谥号,第二个就是给自己挑选年号。
天启皇帝的后事有着规矩,这个问题不大,而且朱由检很聪明地把这个事交给了魏忠贤负责,倒不是他看重魏忠贤,而是打算用这个事让魏忠贤分散精力,同时减弱他手中的权利。
对于年号的问题,大臣们也依照惯例为朱由检拟定了“乾圣”、“兴福”、“咸嘉”、“崇祯”四个年号。
这四个年号其实崇祯的年号最为平淡,乾圣听起来最好,兴福和咸嘉的寓意也不错,可朱由检偏偏就选了最后一个崇祯,也就说从年号确定一刻起,这位新皇就成了崇祯皇帝。
当了皇帝后,崇祯皇帝还是很小心的,他依旧把王承恩放在自己身边,同时任命王承恩和自己府邸的另一个太监徐应元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此外崇祯皇帝还让人召回了在南京的曹化淳。曹化淳和王承恩、徐应元一样都是崇祯当信王时的亲信太监,尤其是曹化淳陪伴崇祯的时间更久,能力也更强。
不过曹化淳是王安的干儿子,天启二年,在王安被魏忠贤干掉的时候,曹化淳受了牵连,被魏忠贤赶出京师发配南京,一晃就好些年过去了。
现在崇祯皇帝登基,身边正是缺人手的时候,崇祯皇帝自然就想到了曹化淳。他这一次把曹化淳找回来就是要让曹化淳和王承恩一起帮他,有这么几个信任的自己人在身边,他也能够安心不少。
成为皇帝后,崇祯皇帝在宫中的自由度大了许多,而且在天启皇帝驾崩后确定自己的年号同时,崇祯皇帝还给自己嫂嫂张嫣上了懿安皇后的尊号。
在张嫣的支持下,崇祯皇帝很快有了面见臣子的权利,同时也借着为天启皇帝办后事的理由把魏忠贤从自己身边打发了出去。接下来的日子里,崇祯皇帝陆续见了不少人,这些人中有朝廷重臣,也有普通的部堂官和言官,但这些人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多人不属于魏忠贤阉党一脉,要不是东林党派系成员,或者就是同情东林党的官员。
崇祯皇帝的这些动作魏忠贤不可能不知道,此时的魏忠贤已经感觉到了一点不妙,但还不确定崇祯皇帝究竟是不是要对付自己。
为此,魏忠贤主动向崇祯皇帝提出自己年纪大了,天启皇帝驾崩后因为悲伤过度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实在不堪重任,所以他打算辞去东厂厂督的职务,以表示退让。
但魏忠贤的辞职被崇祯皇帝拒绝了,非但没有同意魏忠贤的辞职,崇祯皇帝反而安慰了魏忠贤一番,说自己哥哥驾崩前特意向自己做了交代,让魏忠贤你好好扶持自己,帮自己当好这个皇帝。这些话犹在耳边,你魏忠贤怎么能现在就辞职呢?你要是走了,又有谁来帮自己呢?难道说伱魏忠贤连先帝的话都不听了么?就算要辞职,也不急得一时啊,崇祯皇帝觉得魏忠贤完全可以再多干几年,等过上几年,朝政渐渐稳固下来再退居二线也行啊。
而且魏忠贤你跟着先帝这些年劳苦功高,现在自己刚刚登基你就要走,这不是让天下人觉得自己无法容人么?这让天下人又怎么看自己?魏忠贤你大可放心,先帝信任你重用你,自己也会和先帝一样看重于你,你就安安心心继续干就是了,至于其他的一些传闻根本就是没影子的事,如果连你魏忠贤都不信自己,那么自己这个皇帝当的还有什么意思呢?
崇祯皇帝这一碗迷魂汤灌的魏忠贤晕乎乎的,让魏忠贤暂时放下心来。不仅如此,崇祯皇帝还特意加封了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之前天启皇帝已经封了魏良卿为肃宁侯,从而把魏家抬到了勋贵阶级中去。
这一次,崇祯皇帝索性再进一步,直接加封魏良卿为宁国公,如此大方和封赏,让魏忠贤更相信崇祯皇帝没有对付他的想法。
但魏忠贤并不清楚,崇祯皇帝这么做仅仅只是麻痹他的手段罢了。试想,国公的身份如何贵重,大明的国公可不是普通人,现在硕果仅存的几位国公不是当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就是朱棣靖难时跟随朱棣争夺天下立下大功之人。
自从太祖、成祖之后,大明后来唯一封的国公只有英宗时期参与夺门之变的石亨了,而石亨这个忠国公也没有当太久,后来因为石亨过于骄横跋扈,封国公后仅仅三年就被英宗以谋反罪名下狱,随后处斩,他这个忠国公随着身死除爵。
现在崇祯皇帝直接把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夫从侯爵之位升到了宁国公的显赫地位,看起来似乎对魏忠贤的恩赏和重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个手段罢了。
区区一个国公的虚衔根本算不了什么,如果能用这手段稳住魏忠贤还是值得的。至于所谓的宁国公,既然能封就能夺,等到解决魏忠贤之后,收拾他魏良卿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在做了这件事后,果然魏忠贤放心了不少,安心继续准备大行皇帝的后事去了。此时对天启皇帝的谥号也有了结论,崇祯皇帝在听取了臣子的建议后,最终选择了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
熹宗这个庙号是大臣们提出来的,熹这个字代表微弱晨光之意,意思是为皇帝死的太早而感到痛惜,没有能发出他的光辉,从寓意来说算是不错。崇祯皇帝没怎么读过书,他的文化程度并不高,简单听取了大臣们的解释后就认可了熹宗这个庙号。
在崇祯皇帝心里,对自己哥哥天启皇帝英年早逝的确很是痛惜,所以大臣在解释庙号的意义后,崇祯皇帝没有多想就同意用这庙号。
可崇祯皇帝却不知道,熹这个字虽然有这样的意思,可还有另一层意思,熹字通禧,而禧字又有着玩耍享乐不思进取的含义,历史上以禧为庙号的帝王像周僖王、鲁僖公、还有就是唐僖宗等等都不算什么好谥,更有讽刺君主碌碌无为,任用小人,贪图享乐的意义。
在这些文官眼里,他们之前的承受的苦难表面来自于魏忠贤和阉党,可实际上却是因为天启皇帝宠信魏忠贤的缘故。如果不是这样,如日中天的东林党怎么会落到现在地步?那些东林君子们又怎么会死在阉党手里?
更让人愤怒的是阉党还直接侵犯了他们实际利益,从他们手中拿走了应该属于自己的权利和银子。这些都是文官集团所无法容忍的,可之前因为有天启皇帝在,他们再愤怒也毫无办法,现在好了,天启皇帝终于死了,死的实在是太好了,天启皇帝一死,刚刚上位的小皇帝崇祯文化水平不高,看起来就不怎么聪明的样子,玩文字游戏本就是这些读书人最拿手的了,轻而易举就让崇祯皇帝认可了这个谥号。
就这样,天启皇帝尸骨未寒,就给扣上了熹宗这个庙号,而根本不知道中了文官们圈套的崇祯皇帝还沾沾自喜,自以为给哥哥上了一个不错的庙号呢。
搞定了谥号庙号的事,这些人就在崇祯皇帝面前不断给魏忠贤下眼药,开始鼓吹阉党对国家的利益损害,挑拨崇祯皇帝尽快着手对付魏忠贤,除去阉党。
对于怎么对付魏忠贤,崇祯皇帝倒早就有想法。在当信王的时候因为身边人的影响再加上嫂嫂张嫣的一些言语,崇祯皇帝内心中从来就没相信过魏忠贤,哪怕哥哥天启皇帝临终前拉着自己的手交代自己一定要重用魏忠贤,告诫他文官集团不可信也没改变崇祯皇帝的想法。
对于天启皇帝的承诺,崇祯皇帝只是权益罢了。先入为主的思想已经决定了他的想法和决定,再加上那些文官们嘴皮子又会说,张口闭口都是圣人之言,都是冠冕堂皇的话,这更让崇祯皇帝有彻底解决魏忠贤和阉党的打算。
不过崇祯皇帝也不傻,他很明白自己虽然已经成了皇帝,可魏忠贤和阉党的势力依旧不小,要解决魏忠贤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准备和手段,这也是崇祯皇帝没有马上向魏忠贤动手,反而示以恩宠的姿态,其目的就是要麻痹魏忠贤,同时做好最后发动的准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