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正是用人之时,田见秀主动要投他,他自然不会拒绝,而且两人还是老乡,常言说的好,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李自成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汉子,当即一口答应下来,让田见秀跟着他干,并拍胸脯说着只要自己有口吃的兄弟们绝对饿不着,他这个当老大的保证不会亏待兄弟。
田见秀听了大喜,当即纳头就拜,口称大哥。
这时候,另外一个汉子就急了,一开口也是陕西话,嚷嚷着说自己也要跟李自成干,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挣特娘一份富贵。
见那汉子憨厚,言语中也带着乡音,李自成笑着问他是何来历?又怎么会给关在牢里的。
那汉子告诉李自成,他是延安人士,姓郝名永忠,有着一身好武艺,因为好打不平不小心伤了人,被知县抓进了牢里。
李自成打破县衙,拿下县狱后放了狱中的囚犯,郝永忠在听了李自成的事后顿时热血沸腾,觉得大丈夫如是也,当即就打算见李自成一面,而且他和田见秀在狱中关系不错,两人一商量就没和其他人直接走人,硬是要见李自成一面。
听了郝永忠的话,李自成哈哈大笑,他现在正是用人之时,收一个也是收,收两个同样是收,更何况这两人都是自己的老乡。当即李自成也答应了郝永忠,把他和田见秀一起收了下来,随后让李过带他们两人下去收拾一下,换一身干净衣裳,以后就跟着自己干了。
拿下金县,李自成并没在城中多呆,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做了什么。
主将王国被杀,金县的知县包括其他官吏也被他们这些乱军给杀了个一干二净,再加上县中的大户同样死伤无数,城中几乎被抢掠一空。这样的大事,要瞒是瞒不住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出去,等到地方卫所甚至边军那边回过神,带兵打过来,李自成再想跑就难了。
更何况,王国还是边军的参将,他们这些人也都是去勤王的边军。兵变死了主将可不是小事,等消息传到总兵杨肇基那边,杨肇基必然火速出兵平乱,李自成有自知之明,凭着他手里不足千人,怎么可能和正规军抗衡?更不用说骁勇善战的边军了。
当天晚上李自成就领着自己的人撤出了金县,带着掠夺来的粮食和金银,头也不回地就往东跑。
往东是陕西地界,李自成、文兴虎和李过都是陕西人,就连刚刚收下的田见秀和郝永忠同样是陕西人。人嘛都是有一个心理,那就是在外闹出了事,第一个想法就是往家乡跑,因为家乡对人来讲有一种天然的安全感,更何况李自成带人做出了如此大事,所以离开金县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回家乡避风头。
李自成猜的没错,就在他们离开金县后没多久,兵变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当得知金县被乱军占领,勤王军主将王国被杀,金县知县包括县中官吏没一个活下来时,地方州府顿时大惊。
金县离兰州不远,首先反应过来的就是兰州方面,兰州卫火速调兵平叛,同时把消息连夜火速送往甘肃总兵杨肇基处。
两日后,兰州卫的卫所兵抵达金县,这时候金县还留着一股乱军在,这些乱军没什么人领头,再加上拿下金县这几日他们一个个吃香的喝辣的,不仅在城中烧杀抢掠,还干下了诸多令人不耻之事。
这些人根本就没多想后路,一副今日有酒今朝醉的姿态,李自成离开的时候他们也没回过神,只顾着找乐子呢。等到卫所兵一到,他们这才回过神,惊恐之下也没什么斗志,众人一哄而散夺路而逃,而卫所兵在官长指挥下直接掩杀了过去,仅仅一个时辰,这股乱军就被彻底杀溃,除小部分侥幸逃脱外,大部全给杀了一干二净。
平定了金县之乱,卫所兵在附近扫荡一番,又抓到了几个不辩方向躲藏民间的逃兵。等到杨肇基亲自领着边军赶到,这场乱子彻底平了下去,被抓到和斩杀的乱军先后足有一千多人,剩余者一时也无法追捕,尤其是斩杀了王国的把总李自成更不知下落。
花了点时间安抚住地方,杨肇基派兵继续在附近搜捕乱军,尤其是找寻李自成的下落。同时杨肇基给京师那边上了奏折,仔细说了兵变之事,向朝廷请罪的同时也告诉朝廷,因为兵变缘故,他这边没办法再派部队勤王了。
接下来的几日,陆陆续续又搜捕到了些逃散民间的乱军,可始终都没找到李自成的下落。无奈之下,只能发出海捕文书,告知各州府继续捉拿李自成等人。
而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带着他的兄弟们日夜兼程一口气从金县跑到了定西,为了避免被地方察觉,李自成根本就没走官道,行的都是小路或者人迹罕见的区域,他的目标依旧是老家陕西,不管怎么说先跑到陕西再做打算。
李自成在金县杀上官造反,甘肃勤王军还没走出甘肃呢就因为这场兵变烟消云散。
而在京师,明军和皇太极的八旗依旧在作战,自从两军对垒后第一次交手,袁崇焕设下阵法意图引诱八旗兵反而被对方打了个落花流水,就连自己也差一点战死当场,接着慌乱之中仓促开炮,非但没有给八旗带来什么伤亡,反而误击了满桂,不仅打死了近百友军,就连满桂也被自己人的火炮给打伤。
这一战后,明军的士气大跌,对八旗的畏惧更甚。虽然崇祯皇帝之后召袁崇焕和满桂入城,在表彰满桂的同时也敲打了袁崇焕一番,可回到城外的袁崇焕却没有按照崇祯皇帝的旨意带兵进攻八旗,反而摆出一副标准的守势。
这倒不是袁崇焕不想打,而是他不敢打。作为蓟辽督师,袁崇焕和八旗交手多年,非常清楚这些建奴的战斗力有多强。虽然他带来的关宁军都是精锐,除去他的部队外,还有宣大的友军,从人数来说并不比八旗兵少,甚至还占有优势。
可袁崇焕却清楚打仗不是仅仅看人数的,如果靠人数就能赢的话那么辽东战事也不会一直到今日未能平定了,建奴野战的战斗力极强,再加上建奴的八旗兵和一同而来的蒙古人都是骑兵,仅靠自己手中这些军队如果仅仅防守绝对没问题,可要野战赢得对方连半分把握都没。
袁崇焕很清楚明军的问题,更明白双方的力量对比,他之所以不主动出击就是考虑到这点,一旦关宁军和宣大军在京师城外再败,那么京师就危险了,如果没有这两支部队的守护,那么京师门洞必然大开,建奴的骑兵可以毫无顾忌地直接进攻京师,到时候袁崇焕如何向崇祯皇帝交代?
从这点来说,袁崇焕是求稳,他很清楚皇太极绝对不会在京师多留,只要自己守住京师,不给皇太极可乘之机,那么在根本无法打破京师的情况下,皇太极必然会退兵。
别忘记皇太极和他的八旗兵眼下是在大明的腹地,这里可不是辽东,更不是蒙古草原。虽然皇太极虚晃一枪,借道蒙古趁明军不备一口气打到了京师,可大明依旧占有主动,地方州府和卫所的守军也皆在,更不用说朝廷早就发出了勤王旨意,各地包括九边的边军正连夜朝着京师赶来,一旦各部勤王大军抵达,那么袁崇焕手中就有了足够和八旗抗衡的力量。
等到那时候皇太极不退也得退,如果他再不退,只要明军派一部在蓟州至遵化一线设下拦截堵住缺口,直接切断皇太极退往草原的通道,那么皇太极包括他的八旗就岌岌可危了。
在大明腹地作战,哪怕八旗兵再能打也是无济于事,无根之萍又怕什么?假如皇太极不退,袁崇焕有十足的把握把皇太极包括他的八旗全部留在大明。至于皇太极也不傻,他当然也明白这点,所以从正式开战以来八旗并没有全力进攻京师,只是和明军对峙,小规模的战争一直都有,但大规模的交战却除了上次外再也没发生过。
眼下,袁崇焕等的就是各地的勤王部队,而皇太极是抓紧时间掠夺大明腹地,争取在跑路之前多捞点好处。假如继续这样对峙下去,再过些日子,只要各地的勤王部队陆续抵达,明军的力量不断增强,那么皇太极不跑也得跑,要不他就跑不了了。
从战术角度来看,袁崇焕这样的处置并不能说错,因为这种方式在他看来是最为合适的,也是能最小减少明军这边损失的。
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逼迫皇太极撤退,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么?可这么做也有两个很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等于直接放弃了京畿其他地方的防御,因为八旗的四处掠夺各地百姓遭了殃,无数百姓的家园被毁,粮食财物被夺,就连人丁也被八旗给直接掳走。
这些老百姓,包括一些小县的官员们,眼睁睁看着凶悍残忍的八旗兵如风一般而过,留下一片狼藉,而自己的军队却连影子都瞧不见,侥幸逃过敌手的百姓们痛哭不已,对手握重兵却一直按兵不动,任凭八旗抢掠的袁崇焕更是恨之入骨。
至于第二个问题就是崇祯皇帝的想法了,崇祯皇帝希望袁崇焕能尽快打退皇太极的大军,解决京师的危机。可等来等去,城外的袁崇焕却没有按照他的意图主动出战,反而一直避战,这让崇祯皇帝不由得对袁崇焕心生怒气。
李自成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汉子,当即一口答应下来,让田见秀跟着他干,并拍胸脯说着只要自己有口吃的兄弟们绝对饿不着,他这个当老大的保证不会亏待兄弟。
田见秀听了大喜,当即纳头就拜,口称大哥。
这时候,另外一个汉子就急了,一开口也是陕西话,嚷嚷着说自己也要跟李自成干,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挣特娘一份富贵。
见那汉子憨厚,言语中也带着乡音,李自成笑着问他是何来历?又怎么会给关在牢里的。
那汉子告诉李自成,他是延安人士,姓郝名永忠,有着一身好武艺,因为好打不平不小心伤了人,被知县抓进了牢里。
李自成打破县衙,拿下县狱后放了狱中的囚犯,郝永忠在听了李自成的事后顿时热血沸腾,觉得大丈夫如是也,当即就打算见李自成一面,而且他和田见秀在狱中关系不错,两人一商量就没和其他人直接走人,硬是要见李自成一面。
听了郝永忠的话,李自成哈哈大笑,他现在正是用人之时,收一个也是收,收两个同样是收,更何况这两人都是自己的老乡。当即李自成也答应了郝永忠,把他和田见秀一起收了下来,随后让李过带他们两人下去收拾一下,换一身干净衣裳,以后就跟着自己干了。
拿下金县,李自成并没在城中多呆,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做了什么。
主将王国被杀,金县的知县包括其他官吏也被他们这些乱军给杀了个一干二净,再加上县中的大户同样死伤无数,城中几乎被抢掠一空。这样的大事,要瞒是瞒不住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出去,等到地方卫所甚至边军那边回过神,带兵打过来,李自成再想跑就难了。
更何况,王国还是边军的参将,他们这些人也都是去勤王的边军。兵变死了主将可不是小事,等消息传到总兵杨肇基那边,杨肇基必然火速出兵平乱,李自成有自知之明,凭着他手里不足千人,怎么可能和正规军抗衡?更不用说骁勇善战的边军了。
当天晚上李自成就领着自己的人撤出了金县,带着掠夺来的粮食和金银,头也不回地就往东跑。
往东是陕西地界,李自成、文兴虎和李过都是陕西人,就连刚刚收下的田见秀和郝永忠同样是陕西人。人嘛都是有一个心理,那就是在外闹出了事,第一个想法就是往家乡跑,因为家乡对人来讲有一种天然的安全感,更何况李自成带人做出了如此大事,所以离开金县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回家乡避风头。
李自成猜的没错,就在他们离开金县后没多久,兵变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当得知金县被乱军占领,勤王军主将王国被杀,金县知县包括县中官吏没一个活下来时,地方州府顿时大惊。
金县离兰州不远,首先反应过来的就是兰州方面,兰州卫火速调兵平叛,同时把消息连夜火速送往甘肃总兵杨肇基处。
两日后,兰州卫的卫所兵抵达金县,这时候金县还留着一股乱军在,这些乱军没什么人领头,再加上拿下金县这几日他们一个个吃香的喝辣的,不仅在城中烧杀抢掠,还干下了诸多令人不耻之事。
这些人根本就没多想后路,一副今日有酒今朝醉的姿态,李自成离开的时候他们也没回过神,只顾着找乐子呢。等到卫所兵一到,他们这才回过神,惊恐之下也没什么斗志,众人一哄而散夺路而逃,而卫所兵在官长指挥下直接掩杀了过去,仅仅一个时辰,这股乱军就被彻底杀溃,除小部分侥幸逃脱外,大部全给杀了一干二净。
平定了金县之乱,卫所兵在附近扫荡一番,又抓到了几个不辩方向躲藏民间的逃兵。等到杨肇基亲自领着边军赶到,这场乱子彻底平了下去,被抓到和斩杀的乱军先后足有一千多人,剩余者一时也无法追捕,尤其是斩杀了王国的把总李自成更不知下落。
花了点时间安抚住地方,杨肇基派兵继续在附近搜捕乱军,尤其是找寻李自成的下落。同时杨肇基给京师那边上了奏折,仔细说了兵变之事,向朝廷请罪的同时也告诉朝廷,因为兵变缘故,他这边没办法再派部队勤王了。
接下来的几日,陆陆续续又搜捕到了些逃散民间的乱军,可始终都没找到李自成的下落。无奈之下,只能发出海捕文书,告知各州府继续捉拿李自成等人。
而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带着他的兄弟们日夜兼程一口气从金县跑到了定西,为了避免被地方察觉,李自成根本就没走官道,行的都是小路或者人迹罕见的区域,他的目标依旧是老家陕西,不管怎么说先跑到陕西再做打算。
李自成在金县杀上官造反,甘肃勤王军还没走出甘肃呢就因为这场兵变烟消云散。
而在京师,明军和皇太极的八旗依旧在作战,自从两军对垒后第一次交手,袁崇焕设下阵法意图引诱八旗兵反而被对方打了个落花流水,就连自己也差一点战死当场,接着慌乱之中仓促开炮,非但没有给八旗带来什么伤亡,反而误击了满桂,不仅打死了近百友军,就连满桂也被自己人的火炮给打伤。
这一战后,明军的士气大跌,对八旗的畏惧更甚。虽然崇祯皇帝之后召袁崇焕和满桂入城,在表彰满桂的同时也敲打了袁崇焕一番,可回到城外的袁崇焕却没有按照崇祯皇帝的旨意带兵进攻八旗,反而摆出一副标准的守势。
这倒不是袁崇焕不想打,而是他不敢打。作为蓟辽督师,袁崇焕和八旗交手多年,非常清楚这些建奴的战斗力有多强。虽然他带来的关宁军都是精锐,除去他的部队外,还有宣大的友军,从人数来说并不比八旗兵少,甚至还占有优势。
可袁崇焕却清楚打仗不是仅仅看人数的,如果靠人数就能赢的话那么辽东战事也不会一直到今日未能平定了,建奴野战的战斗力极强,再加上建奴的八旗兵和一同而来的蒙古人都是骑兵,仅靠自己手中这些军队如果仅仅防守绝对没问题,可要野战赢得对方连半分把握都没。
袁崇焕很清楚明军的问题,更明白双方的力量对比,他之所以不主动出击就是考虑到这点,一旦关宁军和宣大军在京师城外再败,那么京师就危险了,如果没有这两支部队的守护,那么京师门洞必然大开,建奴的骑兵可以毫无顾忌地直接进攻京师,到时候袁崇焕如何向崇祯皇帝交代?
从这点来说,袁崇焕是求稳,他很清楚皇太极绝对不会在京师多留,只要自己守住京师,不给皇太极可乘之机,那么在根本无法打破京师的情况下,皇太极必然会退兵。
别忘记皇太极和他的八旗兵眼下是在大明的腹地,这里可不是辽东,更不是蒙古草原。虽然皇太极虚晃一枪,借道蒙古趁明军不备一口气打到了京师,可大明依旧占有主动,地方州府和卫所的守军也皆在,更不用说朝廷早就发出了勤王旨意,各地包括九边的边军正连夜朝着京师赶来,一旦各部勤王大军抵达,那么袁崇焕手中就有了足够和八旗抗衡的力量。
等到那时候皇太极不退也得退,如果他再不退,只要明军派一部在蓟州至遵化一线设下拦截堵住缺口,直接切断皇太极退往草原的通道,那么皇太极包括他的八旗就岌岌可危了。
在大明腹地作战,哪怕八旗兵再能打也是无济于事,无根之萍又怕什么?假如皇太极不退,袁崇焕有十足的把握把皇太极包括他的八旗全部留在大明。至于皇太极也不傻,他当然也明白这点,所以从正式开战以来八旗并没有全力进攻京师,只是和明军对峙,小规模的战争一直都有,但大规模的交战却除了上次外再也没发生过。
眼下,袁崇焕等的就是各地的勤王部队,而皇太极是抓紧时间掠夺大明腹地,争取在跑路之前多捞点好处。假如继续这样对峙下去,再过些日子,只要各地的勤王部队陆续抵达,明军的力量不断增强,那么皇太极不跑也得跑,要不他就跑不了了。
从战术角度来看,袁崇焕这样的处置并不能说错,因为这种方式在他看来是最为合适的,也是能最小减少明军这边损失的。
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逼迫皇太极撤退,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么?可这么做也有两个很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等于直接放弃了京畿其他地方的防御,因为八旗的四处掠夺各地百姓遭了殃,无数百姓的家园被毁,粮食财物被夺,就连人丁也被八旗给直接掳走。
这些老百姓,包括一些小县的官员们,眼睁睁看着凶悍残忍的八旗兵如风一般而过,留下一片狼藉,而自己的军队却连影子都瞧不见,侥幸逃过敌手的百姓们痛哭不已,对手握重兵却一直按兵不动,任凭八旗抢掠的袁崇焕更是恨之入骨。
至于第二个问题就是崇祯皇帝的想法了,崇祯皇帝希望袁崇焕能尽快打退皇太极的大军,解决京师的危机。可等来等去,城外的袁崇焕却没有按照他的意图主动出战,反而一直避战,这让崇祯皇帝不由得对袁崇焕心生怒气。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圣墟小说网!